首页 > 家园共育 >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尊重孩子──教育孩子的良方

尊重孩子──教育孩子的良方

更新时间:2014-07-21 08:32:28

《尊重孩子──教育孩子的良方》可能是您在寻找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的训练、教育,不断地强化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现在有些年轻父母由于自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需求认识得比较到位,在日常生活中能尊重孩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虽说也知道一些尊重孩子的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做不到。在他们眼里,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子女必须一切听从大人的安排。这样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置于完全依附家长自己的位置上,没有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一旦孩子的行为与他们的意志相左,或达不到他们的期望与要求,斥骂、棍棒随之而下。对不少家长而言,学会尊重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不是一朝一夕想学就成,它应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上,花费百倍心思,万般功夫,真正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1.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基本权利。
随着社会的进步,尊重儿童权利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959年联合国大会首次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又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了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儿童的生存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和医疗保健的获得;儿童的发展权是指儿童拥有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具体指信息权、受教育权、娱乐极、思想和宗教自由、个性发展权等;受保护权提出了反对一切形式的儿童歧视,保护儿童的一切人身权利;参与权是指儿童有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
《儿童权利公约》可以说是人类在对待儿童问题上的最重要的文明成果,是约束现代各国儿童政策的国际性公约,也是当今成人正确对待儿童、父母善待子女的指导思想。作为现代社会的父母应该关心和了解这些知识,并努力实践之。
2.尊重孩子,就要遵循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
儿童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进程,无论是孩子的生理还是心理发展,均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违背了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往往会把事情弄得很糟,这样不仅达不到父母的预期效果,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在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中,表现得较为普遍的就是父母缺乏等待孩子自然成长的耐心。许多年轻父母迫不及待地要求幼小的孩子学这学那,过早地让孩子投入到所谓的“学习”环境之中,把识字、拼音、计数、外语当成早期教育的全部内容。父母这种片面的认识和盲目的举动,背离了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加重了孩子的认知负担和心理负担,以致产生不良后果。华东师范大学学前儿童学习负担研究课题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儿童梦呓、磨牙、夜惊、梦游,五岁以上孩子遗尿等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达46.9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压力过大。孩子过早进入学习阶段,免不了会遭遇种种困境与失败,而不少父母只是一味地批评、责骂孩子,却很少检讨自己的心态和行为。父母在急于求成的心理驱使下,往往只能接受孩子的成功,不能接受孩子的失败。在这种状况下,尊重孩子就谈不上了。其实,孩子们需要的是自然发展的时间表,家长应让他们逐个地、循序渐进地走完每一个发展阶段。
3.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
身为父母,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虽然年幼,但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父母不能因孩子的弱小、对成人的依赖,而无视他们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存在。
孩子的自我意识是孩子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就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等。在孩子的早期,这些素质发展不好,就会影响他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孩子最早的自我意识来自父母是如何看待他的,当他肯定自己被父母爱时,他就能认识到做人的价值。孩子在两三岁时,其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会提出“我自己来”“我自己做”的要求,并跃跃欲试地尝试着做每一件事,这是孩子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可是许多父母生怕他们做不好,总是包办代替,从而剥夺了孩子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当孩子到时候什么也不会做或什么也做不好时,却又受到父母的指责与埋怨,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作为家长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通过各种方式以实际行动给予支持,如对孩子表示信任、让孩子拥有独立的空间、给孩子支配时间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选择、善待孩子的朋友,等等。
尊重孩子,还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内核。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与天性。孩子的自尊心是他们成长的动力。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是做
 
合格家长的责任。家长应懂得孩子的自尊心是他们一生做人的资本,不能伤害与践踏它。
4.尊重孩子,就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
我们经常听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要什么有什么,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可孩子们说,爸爸妈妈总是逼着我学这学那,一点儿自由都没有,真没意思。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备受宠爱,却反而感受不到快乐?为什么家长为了孩子省吃俭用,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其主要原因在于家长总是以自己的愿望和感受来替代孩子的主观需求,忽视了孩子除了吃好穿好的需要外,还有渴望得到尊重、渴望独立自主、渴望自由创造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才能使孩子感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孩子在最初的几年里是用身体、用活动、游戏去感觉世界和认识自己的,而不少家长却剥夺了孩子的这种学习方式和活动的权利,用各种各样的学习安排把孩子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占据了,这对孩子的发展十分有害。研究表明,受家长支配太多、指责太多的孩子自我激励能力很弱,创造能力和想像力的发展受到压制,好奇心也受到打击,他们很难发现自我价值。同时孩子们由于过早地承受太多的学习压力,从而早早地失去了童年的乐趣,没有正常孩子那样的欢乐,这将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的发展及心理发育。
尊重孩子,就要把自由和独立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自由探索。家长的责任在于引导孩子的行为合乎社会的规范。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特有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内容,父母应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把原本属于他们的权利还给他们。只有这样,孩子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才能得以挖掘。
5.尊重孩子,就要正视孩子间的差异。
由于受遗传因素和不同环境的影响,孩子间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差异,这并不奇怪。可有些家长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当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强时,父母就沾沾自喜,反之就不停地数落、讽刺、挖苦孩子,这样很容易使孩子消沉、迷惘。孩子由于年龄小,见识少,他们往往以父母、他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过多的批评、责骂容易使年幼的孩子迷失自我。其实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父母不能用别的孩子的长处来比掉孩子的自信,也不要因孩子某方面的欠缺而否定他的一切,更不能照搬别的孩子的成功个案来培养自己孩子。父母要有足够的勇气承认并正视孩子间的差异,要怀着沉稳的心态耐心引导孩子,以他们自己的速度成长。父母要牢记,对孩子的信任与尊重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营养品。
当然,尊重孩子并不是一味地顺从孩子,而应追求尊重与要求的和谐统一。作为家长,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寻求与孩子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爱孩子,尊重孩子,使他们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自身的价值,并由此学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这实在是特别有效的教子良方。

   
推荐
  •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科技教育

    21世纪已经到来,科技兴国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作为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适当渗透科技教育内容,已显得十分必要。 在活动中,应注意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加上家长适当的点拨指导,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使幼儿知道知识是通过探索得到的,这样才能使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而且,要让孩子都有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鼓励每个幼儿都能大胆探索、发挥并参与讨论。同时,要准备各种具启发性、趣味性、可操作性的活动材料,使幼儿动手操作机会增多,涉及面广。随着兴趣的提高,孩子就能获

  • 孩子的课外学习活动

    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学的知识越多越好,爱好越广泛越好。因此,许多孩子在课外时间都参加各种各样兴趣班的学习。每到双休日,满怀期望的父母,带着极不情愿的孩子参加各种课外学习班,家长们着急上火,孩子也苦不堪说。课外学习,给孩子安排太多也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人的智力是有限的,有时大脑也需要调节和休息,谁也不愿意去干自己不愿意做的事。父母在给孩子报课外学习班之前,一定要调查清楚孩子的爱好,摸清孩子的智力底数,根据其爱好来选择课外学习活动。一般一、二年级孩子的性格和爱好已有了明显的趋向,是激发孩子自觉、主动参加课外学

  • 尊重宝宝情感的7种做法

    1. 了解宝宝的意愿、尊重宝宝的选择 许多父母已经认识到,在决定是否要让宝宝学才艺、以及学哪种才艺的时候,要尊重宝宝的选择。根据《亲子》的调查,68.8%的爸爸妈妈认为,让宝宝自己选择想要学习的才艺,因为内在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Step 1 当宝宝还不了解各种才艺活动的时候,不要直接问他是否想学。 如果不确定宝宝是否愿意学,而只是您的一时冲动——看见同事给孩子报了兴趣班,马上问宝宝“想学画画吗?”“想学钢琴吗?”周围小朋友和您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宝宝,他会说想学。您要对自己说“慢慢来,不着急”。您需要给宝宝提

  • 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孩子的胆小

    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4岁的儿子很困惑,他胆

  • 早期教育要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目前在早期教育中的普遍现象是,衡量一个孩子聪明程度的标准,主要看孩子是否在入学前接受了提前教育,是否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并会数许多数,能进行简单加减运算,至于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情感品质及性格特征怎样,就较少过问了。这是对学前教育和儿童学习的狭隘理解,曲解了学前教育的本意。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前教育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正规教育,其作用是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使智力得以显现,身体、情感、智力、意志当获得全面的充分的发展。 二、唤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意识

  • 家庭教育要和谐和一致

    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相关重要的,可能家庭教育更甚之。父母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所不同,但教育观念必须是一致的。谁唱白脸,谁唱黑脸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让孩子接受正确的,积极的教育引导。 现在班中大部分孩子都比较认真,比刚进入二年级懂事了很多,学习,纪律各方面也有所进步,但还是有那么一部分孩子,总是令我很失望。 小恒,清秀可爱,喜欢画画,看课外书,字迹端正,发言声音很响亮,课后爱与老师唠嗑。但他却是一个不自觉的孩子。作业拖拉,速度慢,经常会发呆。怕吃苦,容易失去动力。 妈妈曾做过老师,自身素

  • 孩子爱啯手

    在周围,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孩子,5、6岁,甚至上小学了,还经常 地咬自己的手指、指甲。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有许多种。有的孩子是因为内心没有安全感,咬手指只是其内心 焦虑的一种外化。有的孩子则是由于小时候养成的不良习惯。著名的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02岁的孩子处于口唇期,如果在这个阶段 ,孩子的吮吸需求没得到充分满足,则会在以后形成咬手指的行为。 那么,怎么矫治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呢? 人们提出了许多办法。如让孩子弹橡皮筋、在手上涂辣椒等。但有时 往往不能奏效。 这里我介绍一种心理学家提出的厌恶疗法。每天

  • 妈妈教育随笔:这感觉真好

    昨天确定的事情,今天没能兑现。原因是昨晚丈夫告诉我有一同学的帐需要还!我向来主张欠债还钱,绝不让人家说三道四。我当即答应了。第二天上午九点过后我凑够那笔钱后清理了钱包后,总共还剩二百二十元钱,这是最近我和孩子的生活费,下午还需要看一病人。现在的感觉真好!今天星期天给孩子们做些可口的饭菜,想法让孩子洗洗澡,清理一下个人卫生。人从妈妈的阴道里出来后,稍微停顿后的第一声呐喊,就注定要与世界抗争。咱们真够勇敢的。否则有人问过谁敢从来一次,哈哈珍惜生命吧!你甘心当懦夫吗?吃国家的救济,依靠别人怜悯,那是最让人瞧不起

  • 好习惯能使孩子终生受益

    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在人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酱,这个酱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比重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要使孩子有良好的习惯,首先应从家庭教育入手。所谓习惯,是指不断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最大特点是自动化。人们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其学习、生活和工作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