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教师经验论文
从活动理论看儿童创造性的培养策略

从活动理论看儿童创造性的培养策略

更新时间:2019-08-25 10:02:39

《从活动理论看儿童创造性的培养策略》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目前,活动理论正引起幼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要解决活动课程、活动教学以及儿童创造性发展等问题就离不开对活动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一、活动的含义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从哲学层次看,人的活动是指人作为主体,能动地与外界物质客体和其它主体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构成了人、社会和历史的现实。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人的活动造成的”。人的本质是活动的,人必须通过活动来弥补自身的“未确定性”和本能的匮乏性;人是通过活动建筑自己的“世界”的;人是通过活动沟通“现象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同时在活动中也沟通了主体自身的感知、思维和情感体验。

从儿童心理学层次看,儿童对客体的认识始于儿童对客体的活动。儿童对客体的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还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前提。儿童思维的发展从本质上看是其一系列不同水平活动内化的结果。正如皮亚杰研究指出的那样:“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业已形成的(从主体的角度来看)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既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活动是儿童最迫切的心理需要,是幼儿征服和统治满足生活需要欲望的天赋本能;活动能推动幼儿运用工具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能推动幼儿语言与认知能力的发展;能推动幼儿适应环境能力的发展;能推动自我概念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能提高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活动更是发展幼儿个性的一种手段;是显示幼儿创造愿望的场所;是促进幼儿全面平衡发展的途径。总之,幼儿的一切发展几乎都寓于活动过程之中。如果剥夺了幼儿的活动不仅会引起他们强烈的不悦感,而且还会阻碍幼儿智力的发展,甚至导致性格的畸形发展。正因为如此,幼儿本能地格外喜欢身体的、双手的以及五官的活动。活动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快乐。在活动中,他们感到能控制自己、能控制环境、能获得新知识。即使有的活动技能他们难以掌握,有的问题难以解决,可是在活动本能的驱使下,他们会心甘情愿地吃苦,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解决。一旦成功,幼儿便沉浸在证明自己有能力的欢欣之中和倍感自信之中。活动的这些全面而有效的功能就决定了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教学的方法。

从学习心理学角度分析,活动在幼儿学习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第一,能提供直接的学习反馈。反馈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离开了反馈,学习活动无法正确进行。反馈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动作反馈,即直接经验反馈;另一种是通过符号反馈,即间接经验反馈。对婴幼儿来讲,更多的是靠直接经验的反馈,才能学习的更好。而活动恰恰能为他们提供大量的直接经验的反馈。第二,能有效提高幼儿的认识能力。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分析,幼儿只有积累了足够的直接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间接经验,因为直接经验是理解间接经验的基础。如果直接经验匮乏,就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幼儿的认识能力。第三,能使幼儿一举多得。活动包含着生动丰富的信息,幼儿直接参与活动蕴涵着多种学习,因此,不仅能获得知识、经验,还可以获得技能、能力及体能的提高。

综上所述,无论从何种角度看,活动对儿童的学习和健康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要还活动于幼儿,要认真研究和尝试活动教学,要积极构建系统的活动课程。

二、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儿童创造性发展的功能

人的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从许多角度划分其类型,但本文坚持从人类活动的整体层次结构来划分。那么任何领域的活动都可划分为:动作活动、认识活动、交往活动、实践活动等四个层次。

动作活动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形态和外在表现。人的活动最初是从动作开始的。动作又分本能动作与有目的的动作。前者是人与动物共有的。人的动作活动是本能动作和有目的的动作的统一,而且主要体现为有目的动作活动。儿童刚出生时只有一些本能动作,在与外界事物不断作用中逐步形成了有意的动作。幼年时期,动作的发展既是生理发展的标志,又是智力发展的标志,因为他们通过动作认识事物,认识自己,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又促进着智力大水平的提高。动作活动具有整体性、社会性和目的性等特征,因此,通过多为儿童提供动作活动的机会就可以提高他们对事物之间有机联系的整体性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社会化水平以及做事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动作活动与其它类活动一样有着十分广阔的创造空间。只要成人赏识并鼓励儿童用不同的动作方式来表现事物和完成任务,儿童常常可以出现惊人之举。他们似乎对动作的创新乐此不疲。例如,一种简单的塑料球,小班的幼儿可以创造出三十多种不同的玩法。一种普通的竹竿,中班的幼儿就可以创造出四十多种使用方法。由此看来,幼年时期动作活动的创新潜力是很大的。如果我们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动作活动机会,对发展其创造性的认知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是大有裨益的。

交往活动是人类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交换物质、信息、情感的社会活动。社会就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交往活动可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或者说可分为事物的和符号的两大类。交往活动是在动作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对社会而言,随着人们交往能力的发展、交往方式的进步和交往范围的扩大,社会就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而促使社会发展加速。对儿童而言,随着其对交往技能力的掌握、交往范围的扩大,其认知结构就会复杂化,对外界刺激更加开放化,即对外界信息有了更强的吸收和加工能力。开放的环境、丰富的刺激无疑有利于儿童创造火花的迸发。对信息吸收和加工能力的增强无疑有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同时,在交往活动中自然可以学到交往态度和交往能力,其实收获远非如此,交往活动是信息与知识经验的获得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更重要的是,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意识和精神很大程度上也要靠积极的交往环境来激发和保护。温暖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营造心理安全的重要条件,而心理安全又是一个人创造性发展和表现的首要条件。

认识活动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活动。“它表现为精神活动即思维活动,包括经验活动、理论活动、评价活动和思维信息交流活动”。但一切认识活动都离不开情感和意志的参与。认识活动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基础。没有丰富的认识活动就不可能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而没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就缺乏创造的原材料,恐怕连创造的火花也难以产生。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袁爱玲>>续上实践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它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活动。所以,实践活动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体现出主体的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社会实践活动决定着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它最能体现人的活动的特点与本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分生产劳动实践、社会斗争实践、科学研究实践。儿童的实践活动主要指游戏活动、生活劳动活动、探索操作活动等,它们虽然不等同于成人的社会实践,但也有一定的共性。这些活动也表现出儿童对客观世界有一定的影响,体现出儿童的积极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些活动对提高儿童的实践能力,诸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是十分有效的。

以上四种活动不是纯粹的、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渗透的,因而就形成了更多类型的活动,见下表:

活动类型表

活动类型  动作活动 交往活动 认识活动 实践活动
动作活动 动作交往活动 动作认识活动  动作实践活动  
交往活动 交往认识活动 交往实践活动 认识活动  认识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 实践认识活动      
按以上活动类型为儿童设计和提供全面丰富的活动,他们的能力素质和人格素质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在这些活动中都渗透创造性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人格特征以及身体动作等方面的培养,才更有助于儿童成长为创造型人才。

三、活动的要素与创造性培养的策略

无论何种活动,其构成要素主要有:活动主体、活动客体、活动目的、活动手段、活动结果。就儿童的活动分析,活动主体是儿童。活动客体是自然、社会、自身等活动对象。活动目的是儿童通过活动将要取得的东西的观念形象,即儿童的活动意向、意图。活动手段是达到目的、实现结果的条件、程序和方式、方法,起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活动结果是指人的力量施加于某种对象引起外部环境或主体本身发生变化,不仅是对象变为产品,而且是主体经受锻炼和体现“自身价值”。活动的主体、客体、目的、手段、结果相互作用,构成人的活动的一般结构。从对活动的五项要素的分析看,若想使更多的儿童成为创造型人才,就要尽可能使儿童所进行的各类活动成为创造性的活动,而要使活动成为创造性活动,就要采取从每个活动要素入手的策略:

1.从提升儿童的主体性的角度出发,促使儿童创造性的进一步提高。形成他们较强的主体意识、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由于创造性寓于主体性之中,是主体性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所以,如果一个人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就不会产生高创造性。

2.多引导儿童从新的角度探索活动的客体──自然、社会和自身,或探索一般人容易忽视的问题,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与动机。

3.设定新的活动目的。教师要将创新的意识扎根在儿童的心灵。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考虑是否有新的设想。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扭转活动都是以知识、技能或经验为目的的旧观念,确立以此为手段来刺激儿童发展为目的的新观念。由此出发,不断引导和鼓励儿童提出活动的新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以知识、技能、经验等为契机或为中介,激发儿童产生活动的新意图或新意向、新动机、新兴趣等(“新”是相对儿童个体而言的)。这些新的目标因子的产生就形成了强有力的动力系统,从而会推动儿童不断探求。

4.应用新的活动的手段。当确立教学是以知识、技能、经验的掌握为刺激儿童发展的手段而不是为目的的观念之后,就自然会注重探求知识经验的方式方法及其质量。因为对新方法、新手段探索的本身就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因此要鼓励儿童在做任何之前是都要考虑是否有新的方法。要多为他们提供种类齐全的活动材料,保障他们获得多种选择、多种探索的机会和条件。

5.鼓励和促使新的活动结果的产生。有了新的活动客体、新的活动意图、新的活动手段等就一定会产生新的活动结果。“新”是创造的本质特征之一。当然,对儿童而言,这里的“新”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此外,鼓励多种答案是产生新的活动结果的重要条件之一。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要想为培养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全面能力高度发展的人和主体性高度发展的人做出突出的贡献,就必须重视研究和利用全面而科学的“活动”。因为任何能力都是在活动中生成、活动中发展、活动中体现的。人的主体性更是在活动中孕育而成的,由于活动是在一定条件下,主体采取一系列的行动,作用于活动对象,使其按主体的需要和目标发生变化的过程。当主体主动、自觉、自主地作用于客体时,其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特别是创造潜能便得到凸显和提高。

活动本身是全面的,是充满活力的,是使身体、智力、感情结合起来的。总之,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决定了它是唤醒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幼儿生动活泼的学习和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学前教育应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为基础。

作者简介:袁爱玲,硕士生导师,全国托幼教育机构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幼儿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华南师大教科院教授;“教学论与课程”博士,主攻学前教育课程。198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专业。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河北大学教育系比较教育专业。1998年攻读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1982年以来,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23部,其中《66位神童成才奥秘及分析》、《怎样教孩子百科知识》等3部著作获全国优生优育优秀成果奖,《当代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获广东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二等奖;发表论文150篇,其中《中美幼儿科学教育比较研究》获省第六届幼教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有33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发,有8篇被教育文摘周报转发,1篇被文汇报转发。1996年以来先后赴泰国、美国、香港出席幼儿教育国际会议,并在大会发言;目前承担教育部、省、市级课题各一项。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袁爱玲 
相关阅读
推荐
  • 不要忽视对幼儿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 我们要以身示范,用感情激励 :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倘若某个幼儿经常攻击他人.欺负他人,那么这个孩子身边必有经常打架的亲人,因为孩子模仿性极强,他们是在模仿中做人的.所以老师和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示范形象. 如果父母平时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那么这种善良的情感和行为会深深影响孩子幼小的心灵,培养他们的一颗爱心.记得我班有个孩子悄悄地把一块饼干包起来装进兜里,想带回家给生病的爷爷吃.通过了解,爷爷从小疼她,平时他的父母很孝敬老人,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先给老人吃.孩子受到爸爸妈

  • 如何对待幼儿的冲突

    每天处理幼儿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冲突,是每个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必修课,不同的孩子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对待幼儿之间的冲突:比如理性一点的孩子,会在解决冲突时附加上:老师说的好朋友之间不能打架 ,或者老师说可以告诉老师;不够果断的孩子,就是选择无助的告诉老师的方式回避冲突,往往就是反反复复的告诉老师谁谁怎么样了;再有一种孩子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速战速决。 幼儿之间发生冲突司空见惯,很多老师难免会有采取粗鲁,专横的方式呵斥孩子,甚至阻止孩子不给孩子以声诉的机会,对待不同幼儿之间出现纠纷冲突,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同时也

  • 关注活跃的孩子

    常在想,面对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孩子,我该以怎样的方式教育他们,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享受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面对班中40个孩子,确实经常因为个别调皮、过于活跃的孩子而伤透了脑筋,有时也会因为一时的火气而失去教育的耐心,但事后,我也总在思考,如何引导调皮、过于活跃的孩子能一步步的,自觉的去遵守班级中的一些小小规则,比如懂得吃饭不说话、懂得上厕所要排队、懂得排队、睡觉的快速、懂得不去打或吵其他的孩子等等。 一段时间的相处和观察,让我逐渐意识到了,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两样东西很重要。其一是观察

  •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告别了2008,迎来了2009,在这之间我收获了很多,也错过和失去了很多。收获了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幸福,与此同时让我错过和失去了很多学习的机会。 2009年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教育博客上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我的目标是把错过和失去的,通过努力一点点的积累,一点点的收获。 今天我想交流的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

  • 家长助教促进幼教发展

    随着学习和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它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承担的教育。作为幼儿园,应充分发挥家庭与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的功能,其中幼儿家长则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正如《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丰富幼儿的成长经验,拓宽幼儿的思维,发挥家长的一技之长。家长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育儿经验,是幼儿园有效的教育经验来源;家长不同知识与职业背景为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来源。面对新课程的今天,如何让家长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丰富、拓展课程内容是幼儿园家

  • 【论文】创建多样沟通方式,畅通家园联系渠道

    幼儿教育按类型可分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三大类。在幼儿素质培养中,这三类教育都很重要,都是为培养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如果把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比作人才培养中紧密相联的三个套环,家教是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培养起着幼儿园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代表世界科技前沿的知识大多数都是用英语来表达的。因此,在未来社会中,只懂汉语而不懂英语,在接受信息与交流方面将受到很大影响,很难适应未来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对幼儿进行英语教学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

  • 把安全的金钥匙交给孩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必须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实施教育,为幼儿奠定终身发展的基

  • 幼儿园常规中的隐性时间

    l 隐性时间:起床后 幼儿的睡眠时间在他们的成长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年龄越小的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越久,针对年龄特点及其他因素,幼儿入睡与起床的时间程度都有一定的差异。我班个别幼儿入睡时间比较晚,起床时也相对其他幼儿晚一点醒来。幼儿的自理能力在这个时候也体现了出来,不管事穿衣服的质量还是速度,让他们在比较重发现了同伴的长处与自己的不足。忙碌的起床时间成了速度快的幼儿的等待时间,为避免消极的等待,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度环节,我要求先穿好衣服的小朋友去上厕所,之后可帮助旁边的幼儿穿,或者整理自己的小床,做些力

  • 对社会活动的新认识

    一直觉得自己的对社会领域的活动不能很好地把握,原因有客观的,但主要还是主观的原因。在我刚毕业那会儿,没有社会这个领域的教学,那时的名称是常识,教学的套路经常是这样的:教师拿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如认识鸽子,先让幼儿观察它的外形特征,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有顺序地观察方法,然后认识它的生活习性,最后是它的功用。后来有了五大领域时就有了社会这个名字,但是自己却一直没有重视过它,也没有好好地学习它。 最近,教研员吴老师对我园的青年教师进行了指导,她对一上午的语言、科学、社会领域的三个活动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让我收益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