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
如何指导幼儿偶发性科学活动——幼儿科学教育

如何指导幼儿偶发性科学活动——幼儿科学教育

更新时间:2014-07-21 06:43:53

《如何指导幼儿偶发性科学活动——幼儿科学教育》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当幼儿面对某些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时, 常常会问一些“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的问题,这种随机产生的对科学的好奇现象我认为是偶发性科学活动信息。如何让幼儿偶发的科学兴趣成为有效的科学探索活动呢? 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一、抓住契机, 适时给幼儿科学的解答。

  幼儿的学习具有情绪性, 当他们情绪高涨的时候, 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注意到了什么马上就要问, 想到了什么马上就要说。如在一次晨间活动中, 两个幼儿在给螃蟹换水时发现了螃蟹吹泡泡的秘密:“快看, 螃蟹吹泡泡了! ”“真好玩, 螃蟹怎么会吹泡泡呢? ”“它看到我觉得高兴呗, 就吹泡泡了。”“不对, 它是看到我才吹泡泡的! ”他们争执不休, 便向老师求援。老师说:“你们去观察一下螃蟹在什么时候吹泡泡的。”两幼儿反复观察, 发现了鱼缸里没有水的时候螃蟹才会吹泡泡。由于有了新发现, 幼儿的情绪高涨, 很容易接受新信息,于是老师适时地指导:“螃蟹吹泡泡可不是在玩, 而是在呼吸。在水里时,螃蟹的鳃储存了大量的水分, 离开水后, 鳃里的水和空气一起吐出来, 就形成了泡泡。这是螃蟹的生活习性之一。”两幼儿恍然大悟地说:“原来是螃蟹在呼吸。”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教师敏锐地抓住了科学教育的契机给予适时的解答, 教育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二、提供材料, 及时让幼儿动手探索。

  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 一些抽象的科学道理讲解百遍, 不如让他们亲眼目睹和亲手操作。如认识颜色的活动, 老师一不小心把两种颜色滴在一起,幼儿发现后问:“老师,颜色怎么改变了? ”老师没有作任何说明, 而是让幼儿动手操作,看看把两种不同的颜色放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幼儿通过操作、观察、比较, 得出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的结论。当这一结论被老师认可时, 他们非常兴奋,成功的喜悦激起他们更强的好奇心和更高的探索热情。这时老师提供材料, 又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三种、四种、更多种颜色混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 来拓展幼儿的探索范围。可见, 适时地提供材料, 也是指导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三、寻求援助, 不断提升幼儿学科学的热情。

偶发性科学活动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如早晨的大雾、冬天的霜冻、雨后的蚯蚓等, 这些不期而至的事物或现象, 我们都能通过观察、探索来帮助幼儿学科学, 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有的偶发现象不是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或老师的口头讲解就能理解的, 它需要正规的科学活动和一定的科学原理分析来解决。

科学并不神秘, 幼儿大量的科学探索活动是偶发的、随机的, 所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除了遵照课程安排开展之外, 随机捕捉幼儿偶发的科学活动信息, 综合地利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进行科学启蒙, 倒是需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相关阅读
推荐
  • 科学活动“大大小小的蛋宝宝”教后反思

    科学活动大大小小的蛋宝宝的活动目标是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并知道鸡、鸭、鸟都会生蛋,而且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于是,我利用信息栏,请家长配合我们的活动,在家和小朋友们认识和观察一些蛋类,让他们先接触一下实物,并让幼儿带各种各样的蛋到幼儿园来。 开始我出示鸡蛋,问:这是什么?是谁的蛋,幼儿对鸡蛋比较熟悉,都能说出。再出示各种蛋,让小朋友观察各种蛋时,我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孩子们展开了讨论。你们认识这些蛋吗?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蛋吗?你知道什么动物会生蛋吗?,让幼儿认,并在课件上出示对应的蛋和动物。小朋友在观

  • 浅谈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

    大桥局幼儿园 贺剑虹 在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已经感觉到提问是教学成功的基

  • 科学需要天真的眼睛

    我授权月亮船教育资源使用我的稿件并拥有电子版权,如需转载必须经过北京前教育网同意 科学需要天真的眼睛 “科学需要天真的眼睛”,初遇这句话,先是思考,对于这句话有着模糊的认识,为什么科学需要天真的眼睛?知道今天的领悟学习我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如果没有天真的眼睛怎么会发现“为什么”?没有天真的眼睛怎么会有一项又一项大的发明,没有天真的眼睛怎么会有科学的进步,没有天真的眼睛世界会变得索然无味、一片茫然,因此科学需要天真的眼睛,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培养一双双天真的眼睛。 幼儿园的创始人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说

  • 让幼儿成为自然角的主人

    幼儿园通知要丰富班级自然角,又要发动家长同志们了。说实话,小班时候家长都还挺积极,会贡献一些盆栽或自己种植一些小植物带来班级,现在大班很多家长也带的闲烦,也不大高兴做这些。孩子们带来后,一般也都是老师和保育员在管理,而且一忙起来就忘记打理这些花花草草,最后一盆盆植物相继枯萎。自然角,老师弄的累,孩子什么也没得到,真是得不偿失。 最近看了刘占兰、沈心燕主编的一本书《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其中有篇文章让幼儿成为自然角的主人为我指出了一条新思路。这篇文章中倡导要让自然角成为孩子主动关心、主动操作、主动学

  • 把自然角还给孩子们——读《幼儿园科学区(室)》有感

    一直比较迷惘,科学区的创设怎样才能尽如人意?当看到董旭花老师的《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时,我如饥似渴地吸取养分,希望能解决我的难题,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看到书中班级自然角的创建这一问题时,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班级自然角的情况,羞愧难当。 由于是小班,我一直认为,孩子们还小,连穿衣吃饭都是问题,哪会照顾自然角。于是,理所当然, 自然角就成了我们老师的又一个任务:种植、浇水等,全是老师的事,有时甚至还抱怨两句好麻烦哦,还要浇水。遇到季节变换、领导检查或者自然角不够丰富时,便对孩子们说一声:

  • 触摸“科学的温度”(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纲要》中明确指出的科学领域的目标,同时指出教师应成为幼 儿 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鼓励者,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的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同时也应该为幼儿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幼儿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及时敏锐地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及时地进行教育,达到激发幼儿好奇心、满足幼儿求知欲的目的。 我发现每天早晨一到幼儿园,婉君、乐乐等几个小朋友总喜欢去玩医生护士的游戏,她们给小病人打针、输液、量体温,一个

  • 幼儿科学观摩课教研活动反思

    湖北省恩施市实验小学幼儿园 张丹 近期参加了全省幼儿科学观摩课教研活动,让我倍受启发。四节生动有趣的观摩课,让人忘却了两天以来听课的疲惫,感受到了理想中的高效课堂,使人倍感鼓舞。其中三节大班的科学示范课和一节中班的科学示范课,尤为精彩,真正体现了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实现了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此,我将参与本次活动的感受和自己的一些看法,浅谈如下。 一、生活是科学的源泉。 有一句话说得好: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次科学观摩活动中的一节课《会叫的纸杯》,是一节关于摩擦能发出声音的课,

  • 探索科学活动——读《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作为我们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但是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来说,教学经验还是不够,特别是在如何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科学探究环境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阅读这本《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后,我获益匪浅,以下是我的所感所悟: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的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热情,他们好奇、好问,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地探

  • 对于小班科学活动的小班化教学反思

    一、说选材:10月是孩子入园的第二个月,针对这些入园不久的孩子,对什么事情都一知半解,所以如何去选材并设计整个活动就非常的重要。而瓶子、盖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生活用品,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初步知道瓶和瓶盖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本次的教学活动。符合《纲要》中所说的: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这对于刚入园一个多月的小班孩子来说,动手比动口来的快,他们会做这件事但不会表达,为此我就设计了让孩子通过玩玩,说说,在动手操作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瓶口和瓶子之间的关系,并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