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
教育科研如何走出高原——兼论中小幼教师科研活动的实效性

教育科研如何走出高原——兼论中小幼教师科研活动的实效性

更新时间:2014-07-21 07:35:24

《教育科研如何走出高原——兼论中小幼教师科研活动的实效性》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如何定位——解决实际问题是基础
当今社会,教育面临的问题实在太多,教育既要解决自身内部的问题,即找到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系及其相互制约的规律,同时又要解决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等各方面的关系与问题,正如有人戏称,人完成航天登月计划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数学中10的6次方,而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是10的7次方,可见问题之多。但是否教育中所有的问题在此时此刻通过我们的努力就能得到,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教育科学研究旨在探索规律,它的功能是用科学的方法去逐个探索并解决相对单一的教育中的问题。由此,我们既不能低估弱化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促进作用,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不要虚化、泛化甚至神话它的作用与影响。

教育科学研究是分类型的,一般认为包括着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等,各类研究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每一种研究都要确定自己的范围,有人作了形象的比喻,基础理论研究着重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目的认识真理性;应用研究着重解决“干什么”,目的解决实践的合理性;开发研究则要解决“怎么干”,目的形成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方案、方法、措施等。笔者认为,作为广大中小学幼儿园第一线的教师开展的教育科研活动出发点和归宿更多的不是去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也不是把一些尚未消化的理论胡乱拼装拿来唬人,惹事运用或引用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去解决日常中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我们的研究对教育理论进行验证、检验、批判与修复。所以,最大量的研究应该定位在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层面上。卢弯区辅读学校提供的就是一个令人信服的实例。卢弯区辅读学校在上海成千上万所学校中并不起眼,校园小,设施简陋,师资水平按通常标准总体薄弱。1997年开始承担了“中度弱智儿童生存教育”这一课题。他们用三年的时间研制开发教材,共编写了一~五年级中度弱智学生及教师指导用书40册。弱智学生个体差异大,引入普通学校以班级授课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效果不好,于是采用个别化教育方案,改变划一的教学进度与训练方式,让每一个孩子得到适合于他的教育。学生对枯燥单调的讲解不容易接受,于是自己动手编制开发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今天,他们的教育成效是显著的,如不亲眼所见很难置信。有关专家曾对该项研究和超过作出了以下评价:对我国应如何开展多重残疾和中重度弱智儿童的教育作了回答,首先在安置形式上对这类儿童只能隔离、护养转变为能够训练补偿和学习并举,其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用实践证明了从追求学术性成就到重视功能性技能,从机械式巡练到联系生活的主动性学习的转变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卓有成效的,┉。最后认定该项研究已处于我国特殊教育的最前沿。作为课题组的老师们是如何来认识这项研究的呢?他们说,最使人感到振奋的就是找到了教育这群特殊儿童的办法。本市中小学中相当数量的研究之所以能取得好的成效,都有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问题来自于实际工作,得到的研究结果又能对实践起到事实在在的促进作用。

定准位置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守学校阵地,着重开展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同样一个工作目标,同样一个研究方向,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各人所处的位置不同,面对的问题也不完全相同。譬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优质教育,如何解决基础教育的瓶劲问题——提高初中教育质量,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实施小学的小班化教育等等本市基础教育中面临的集中问题,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校教师所思考和解决的基本矛盾不一样,分别要研究的问题或所解决问题的重心当然不一样。然而越是宏观的问题,全局性的工作,越是涉及的方面多,变量多,势必增加操作的困难。作为基层第一线教育工作者也需要思考这些命题,但真要进行研究并最终期望能获得成果的却是以上这些命题在微观层面上教育管理、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师生关系、教育环境创设等具体问题的探索。本市一些基层单位搞了多年的研究,却拿不出自己的东西,原因之一就在此,一心想搞个综合的,整体的大课题,但囿于缺乏驾驭大型课题的能力,不能很好掌握系统整合的研究方法,对相关内容的熟悉程度不够等原因,最终只能东拼一块、西凑一块,马虎塞责,或捉刀代笔,草草了事收场。目前教育科研中很多泡沫和虚假的东西也许就是这样产生的。

二、如何研究——方法恰当是关键

科学研究是需要用科学的方法作为支撑的,教育科研也需要用相适应的方法才能帮助它达成研究目的。中外教育源远流长,但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考察、分析教育现象,力求从中发现本质与规律,把教育当成一门科学来研究,这一历程却相当短,至今不过一百多年,直到十九世纪末,加里埃尔•康佩尔还认为,“教育是唯一尚未运用科学方法的一个学科领域。”长期来人们习惯把教育定位在经验科学的层面上。后来,观察、实验、统计、测量等方法与手段逐步引入到教育研究中来。本市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蓬勃兴起的中小幼学校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活动从一开始就建筑在一个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的水平层面上,倡导“三法二工具”(即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和教育统计、教育测量与评价)。说它比较科学,是因为倚托的方法既借助了自然科学研究中实验的手段,也考虑了教育的特征,兼顾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二十多年来,不管是引进、消化、吸收、改造了的国外的行动研究、案例研究、质的研究、还是具有浓厚本地特色的经验筛选法等,使本市教师的教育研究在方法上呈现多样性。目前,可以运用的教育科研的方法实在是很多的,每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价值,但重要的问题是两个,其一,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否适切;其二,方法的运用过程是否完整和科学。从本市面上的情况分析,相当的数量的单位已经有了很好的选题,却不能将研究很好地深入,不能如愿地达到研究目标,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原因可能会有多种,但问题最集中的就是找不到与本课题相匹配的研究方法和科研方法运用中的偏颇。还是以卢弯辅读学校为例,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中重度弱智和多重残疾的学生,个体差异大,个体与个体之间缺少内比性,所以便选择了以个案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今天,打开该校的电脑,可以很容易的找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档案,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入学时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科学诊断,度身定制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到每一阶段的教育干预措施,实施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及多元化评量的结果,以此全面地展示出学生的发展变化状态。学校课题组以实证的方法提供的100多个案例和个案,为科学地认识这群特殊的教育对象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资料,为教育这一类学生提供了可以借鉴仿效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为第一线中小学幼儿教育工作开展科研活动提供了范例。围绕着自己的研究内容,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规划安排研究过程,如何搜集相关的研究资料,如何积累事实与数据,如何分析提炼观点,最终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如果说,第一线的教育科研骨干了解微观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熟悉这些研究方法的操作要义,能够做到在研究的实践活动中准确地运用。每年项目的申报,很多研究者都会开列出一系列本科题准备运用和已经运用的研究方法,教育调查、教育实验、行动研究…但仔细阅读文本就会发现问题不少。譬如你要进行教育调查,你是否已经掌握教育调查的基本类型、调查手段和实施过程,范围如何确定,样本如何选择,用怎样的调查形式才能实现调查目的;你要进行行动研究,你是否已经掌握行动研究计划→行动→考察→反思→调节的整个过程的实施过程;你要运用实践反思的方法,你是否能清晰地理解实践反思与经验总结的异同。诚然,教育科研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没有固定的格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研究方法,但掌握最基本的科研方法,使整个研究过程提高科学化程度,也许是当前本市广大第一线教育科研工作者提高科研效益的关键所在。

三、如何评价——重在过程看实效

作为一项科学研究,必然会对它提出发展科学的要求,这里就会涉及到一些基本问题:第一,每一项教育科研活动,包括中小学、幼儿园第一线教师的研究活动是否都能获得新知识,认识真理性,进而达到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目的。笔者认为,理论上应该是可以成立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困难既然如此之多,当然聚会为我们的研究提高足够大空间,提高足够多的选择,关键还要回到本文开始讨论的问题——如何定位。如果大量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教育原理等基础性理论的表述和认识上,也许可供研究与阐述的空间就会很小,换句话说,要想获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就会很困难,而第一线教师要在这类研究上有所突破就更困难。但如果把研究的触角指向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那就会为教师研究提供无限丰富的素材。譬如说,要实施素质教育,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如何科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困惑着广大教师的最根本的问题,教育家和理论工作者围绕着这一问题从教学目标、课程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从教师、学生、师生关系、环境创设、教育管理等各个角度作出的论述不可谓不多,且都言之有理,然而作为第一线的教师仍然缺乏既符合教育规律而又生动活泼、针对性强的具体做法。广大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了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个事实在在的问题。例如,教学法专家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几个关键点:内容定位要准确;速度进符合学生;教师表述要清晰;有效地使用教学资源…但教师们结合自己的学科、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如何去把概念化的教学理论转化成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何去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下嫁为科学的教养行为,如何去把隐性的个别经验上升为带有堡识意义上的显性的规范,这就需要深入探索。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也同样会产生大量的新知识、新认识、新见解、新方案、新方法,同样发挥了推进教育科学向前发展的作用,在解决实践合理性的同时,达到了真理性的目的。而这样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恰恰只有掌握了一定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身处在教育实践第一线的老师们才能完成。

接着要讨论的问题就是中小学第一线老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及获得的科研成果是否应该与专业理论工作者的科研成果用同一把尺子评量。也许很多人都会坚持一种观点:科学面前人人平等,当然应该坚持同一标准。然而,笔者认为,不能也不可能简单地用一个标准来判别这两类对象的研究及获得的成果。理由是,基础理论研究的作用是认识真理性,重在“论”,当然评价其价值,是看理论的原创性。而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作用是解决实践的合理性,重在“作”,评价其价值要看实实在在做的过程和做的结果。要想将侧重思想理论阐述的“论”与侧重于行为实践的“作”去作对应的比较,并判定孰优孰劣是困难的,也是不科学的。当然,较长时间来,对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重视“论”而轻视“作”,也是对第一线教师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号,误以为教育科学研究就是写文章,可以“述而不作”。殊不知,由第一线教师来完成的科研项目并形成的优秀研究超过一定是好的实践行为再加上合适的概括、提炼才能形成,而且以文本形式反映出来的仅仅是教育科研成果众多形式的一种。

至于在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上如何体现科学性,确立第一线教师注重实践,注重过程揭示的应用性开发性研究的地位,在科研成效的评价中重视形成文本的书面资料,更重视科研活动对实际工作的促进和提高,兼顾对研究队伍的综合素质的提升等基本内容,也应该成为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必须重视,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努力营造氛围,进行正确导向,才能保证广大的教育实践工作者放弃目前一些不健康的做法,回归到真实、实在的研究中,并取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这是另一个话题,只能在其他的文章中加以阐述。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班数学活动《小狗逛超市》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小狗逛超市》这个教材来源于《小班建构式课程》冬天来了主题中的一个内容。但为了把教育的出发点从教材转向幼儿,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出发,挖掘其中的数学问题,引发幼儿的数学探究活动,不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置换了角色,以宝宝自己逛超市的游戏形式开展活动。 在原来的活动中,它有两条目标:一是根据物体大小特征进行排序和相应的匹配;二是尝试解决简单的问题。我觉得这两条目标较注重幼儿能力的发展,而忽略了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认知方面的发展,不够全面、具体,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做了以下调整

  • 一次数学活动的领悟

    《花灯会》是中班建构式书上第二学期的一个复习活动。目标是1:目测数群,复习7以内的数量。2.注意倾听活动要求,并按要求操作。具体要求是通过按特征分类复习用7以内数字表示数量。围绕目标我设计了看花灯、数花灯大环节,分层目标是1.能说出几个谁用数字几来表示;2.看标记数数并记录。操作材料中的教具是以图片形式出现的。其中是三个男孩,4个女孩;五个手上拿灯笼,六个拿烟花。幼儿操作材料是一张各种花灯的图片。 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了很多问题需要反思和调整。 一、注重深度前审议 要想使一个活动成功,务必要对教材做深入细致的

  • 让幼儿体验快乐数学(幼儿园数学启蒙教育)

    幼儿园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数学活动的目标是使每位幼儿进行有价值的数学活动,使他们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锻炼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也一直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发挥幼儿的主观能

  • 幼儿园数学活动价值谈

    今天小马老师试教,这次她尝试上数学活动《一分钟》。内容选得不错,与现阶段的主题和大班幼儿的需要比较吻合。课前她作了大量的准备,我也看了她的教案,并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今天的教学整个过程都比较流畅,顺利。现在大班的孩子各方面的知识确实非常丰富,主动性也强,交流时更是争先恐后,个个能说会道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在讨论时,小马提出一个问题大家感到这个活动有没有数学的味道,是否更像一个社会活动?这个问题一提出,大家倒真的感觉本次活动和以前的幼儿园数学活动有点不同的味道。首先,教师对一些知识性的东西并不强调,而重

  • 数学活动游戏化

    新学期开学,我翻阅了幼儿用书和教师用书。想找更适合大班孩子们的教学方法。升入大班,孩子们长大了,变得调皮了,单调的一个游戏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我综合了几点,与大家共勉。 1、摆摆弄弄玩数学 幼儿的思维源于动作。在数学活动中应注重幼儿的操作学习,考虑如何创设环境、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学习数学,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利用幼儿喜欢的方式玩数学,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喜欢数学活动。在游戏中给幼儿提供他们熟悉的材料。如树叶、水、豆豆、易拉罐、瓶子、扑克、积木等材料,可以说幼儿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成为数学活动中的材料

  • 学龄前计算能力重要吗?需要达到什么程度?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先提出一个问题:孩子上3年级后,还有没有一个不会加减法的孩子?几乎没有,但我们能发现不少理不清复杂应用题逻辑关系的孩子。在中小学阶段,数学成绩有两个明显的分水岭:一个是小学中年级出现复杂应用题,考验孩子的逻辑分析能力,一个是初中接触几何和函数,考验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此之前,成绩单并不能完全反映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 学龄前的孩子只要掌握了思维方法就行,速度慢点没关系,口算成绩不理想也不用担心。学龄前能借助实物帮助做出20以内的加减就足够了。要把注意力放到简单应用题上,放到日常生活中计算

  • 儿童逻辑-数学智能发展进程表

    0-1岁孩子的表现: (1)开始分不清自身与客体,逐渐能分自身与客体了; (2)活动的东西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3)喜欢颜色鲜艳的、能发出响声的物品。 大人应该做的: (1)多在孩子眼前晃动物品,并伴以说话; (2)多让孩子接触物品,感知物体的个别性; (3)逗引孩子抓握物品。 1-3岁孩子的表现: (1)能区分物品的一些显著特征,区分明显的颜色,区分熟悉物品的形状; (2)笼统地感知多的、少的,能从许多中拿出一个。 大人应该做的: (1)多动用孩子的感官,让孩子多看、多听、多闻、多摸、多动; (2)让孩

  • 6周岁时儿童的数学能力

    1.宝宝认识纸币,会兑换,.会找钱 2.能倒述4位熟 3.会画灵性及五角星 4.会用量尺画立体图 5.会看日历,能分清今日是几年,几月,几日.星期几 6.会记帐,将收入和支出算清楚 7.会做5以内十张卡片的连加 8.会用一定数量的钱按计划购物 9.会读出算盘上珠子所表达的4位数 10.分清东南西北,会看本市地图,找出家庭的位置

  • 幼儿思考数学的7个机会

    让孩子亲身经历数字的游戏,他就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兴趣。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只会使幼儿敬而远之。 我的孩子比你的孩子能数两倍以上的数--但那就意味着她真的理解更多的数学吗?说实在的,她只是记得一些按次序的数而已。除非孩子们知道如何数数,因数数是数学的一个方面。 在孩子成长时候他们自己开始数数,他们从每天的经历中学习长度、质量、时间、温度、钱币和更多的东西。通过手工操作,孩子们扩大了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大人应该认识到按次序分类和排放物体的游戏实际上是孩子在数学上的早期经验,即使他们看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