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
关注幼儿数学三要素,创设快乐数学乐园

关注幼儿数学三要素,创设快乐数学乐园

更新时间:2015-09-20 10:55:59

《关注幼儿数学三要素,创设快乐数学乐园》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论文摘要】孩子们的生活中充满数学,他们在不经意间学会很多新的数学知识,我们注重数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丰富多彩, 游戏情境、轻松感受, 主题活动、巧妙结合),数学教学的深入开展(贯穿主线、层层递进,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方法适宜,关注细节),数学材料的有效提供(趣味材料、引起兴趣, 层次材料、体现差异,自检材料、 有助自学),关注了以上三个要素,就能让幼儿们参与其中,丰富有效的展开数学的学习,领略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给幼儿创设一个快乐的数学乐园。
【关键词】幼儿、数学内容、数学教学、数学材料
【正文】
实景一:午饭后,带领小朋友到外面去散步,来到花坛边的小树下,孩子们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脚步,蹲下身子,小手捡起一片片树叶,他们拿着树叶对好朋友说:“你看,我捡的树叶多吧!而且比你捡得大呢?”
实景二:小朋友散步来到动物饲养区,当他们看到漂亮的金鱼在水里不停的摆动尾巴时,他们会惊奇的开始数小池塘里有几条金鱼:“一、二、三……”。
实景三:跳房子活动开始啦!超超用手一甩,身体用力往上跳,旁边的伙伴们大声地喊起来:“还有两间就要到了,加油哦!”
从以上的实例看出,在我们的生活、游戏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影响是积极的、深远的,利用这一教育资源,鼓励幼儿发现、参与、感受和学习。
如何使幼儿对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呢?以下本文就围绕数学内容、数学教学、数学材料三大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一、要素一——数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一)日常生活、丰富多彩
数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数学学习更离不开生活。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想让孩子学习的轻松,知识掌握的牢固,只有让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再加之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提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寓教育于生活之中。因此,我们在一日活动中充分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如:每天吃点心时,让他们说说饼干的各种形状,数一数盆子里有几块饼干。又如:在收拾玩具积木时,鼓励孩子根据积木的大小、颜色进行归类。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引起幼儿的注意,丰富幼儿的数学知识;注意引导幼儿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帮助幼儿“张开眼睛、打开耳朵、挥动双手”学习,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随机地感知到数学的存在,数学的美丽和数学的有用,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二)游戏情境、轻松感受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蕴含着各种数学信息,幼儿参加游戏,不仅愉快地进行着各种活动,学习各种游戏技能,同时也感受着其中的数学信息,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
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数学,从而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如在数学活动“动物喂食”中,为幼儿创设好可爱的动物游戏情境,幼儿在边给动物喂它们喜欢吃的食物又自然地练习4以内手口一致的点数并正确的说出总数。又如在“小青娃跳荷叶” “跳房子”的游戏时,每个幼儿站一个塑圈,感受一一对应,比较多少、学习数数等数概念;早操活动中进行队形练习,可引导幼儿感知空间方位,让其说一说自己的前面和后面是谁。通过情境化数学活动的展开,悄无声息的积累了更全面的数学经验。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更能保证幼儿产生活跃的思维。”在以往数学教育的师幼互动中,教师更多无意识地把自己定位为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为了将幼儿引向自己事先设计的教学进程,对幼儿进行了各种限制,要求幼儿要安静,要怎样操作,听到信号要停止操作等等,往往在这约束的环境、氛围下,师幼之间很难以建立有效的互动关系,因此,我们在活动中要努力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如大班数学系列活动——《玩具大卖场》中,幼儿到娃娃家银行领取钱币,然后到大卖场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他们在挑选的同时,我们没有限制幼儿什么玩具才能动,什么玩具不能动,只是要求幼儿要注意轻拿轻放,爱护玩具。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小朋友快乐、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并根据玩具价格思考自己带的钱够不够,这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是幼儿数学活动中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三)主题活动、巧妙结合
在不同名称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尽可能将数学活动巧妙地与主题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幼儿在贴近自己生活的情景中,来学习数的形成、点数和认数等。将数学活动融合在主题情景之中开展,内容的选择是比较关键,可以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在主题活动开展的兴趣点,或是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的整理、运用、提升,来选择,而内容的选择,是不违背其他主题主线的,根据教育计划和主题活动, 有计划地选择,巧妙地融合进数学的内容,这样可以一举二得,又能和主题紧密联系。如在《有趣的石头》主题中, 我们和孩子收集了各种大小不一的石头:有稍大一些的鹅卵石、有颜色不一的盆景石子……在这个主题下,设计了各种与主题对应的内容。又如在服装店里就用彩色石子拼搭有规律的彩色项链,在“娃娃家”用小石子按照一定规律设计项链,在“幼儿园”用图形和颜色标记给石子做“身份证”,在“建筑区”用石子根据图纸按照规律铺鹅卵石小路,这些内容很好地和主题对应起来,与其他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互相渗透,既很好地体现数学逻辑,又为主题开展服务。
二、要素二——数学教学的深入展开
(一)贯穿主线、层层递进
数学活动的展开始终贯穿一条主线,使之生动、形象,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没有以灌输式的教育形式进行,由时自终都是以幼儿自主的活动为主,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在活动过程中的层次难度逐层加深、层层递进,使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具有连续性,易于幼儿理解。
如在数学活动“骰子翻翻乐”中,整个活动过程以翻骰子的颜色、数字、图形为主线来展开数学活动,将统计、排列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每一个环节之中,进一步对数字、颜色、图形的巩固与认识。
每一环节的安排是围绕内容和目标展开的,每一个环节都解决一个问题,达成一个小目标,而根据教育学的循序渐进原则,数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层次递进,那样才能不断提升幼儿的数学知识经验。如在中班数学活动“骰子翻翻乐”中第一环节是翻颜色,主要是为了让孩子更进一步地明确游戏规则。翻颜色结束后,引导幼儿运用了更方便、更准确的排列计数方法,让他们在计数的经验上得到了递进。第二环节翻数字,翻好后进行排列,在观察队伍的长短时发现骰子数量的多少?让幼儿在计数的经验上又一次得到了递进。第三环节翻图形,幼儿除了认识图形,还数清楚图形的边数,整个活动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从易到难逐步过渡,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活动过程的设计应在紧紧围绕目标的前提下,考虑环节架构的有效性。如果活动过程中每个环节在设计中均同等对待,那么每个环节都是重点,也就没有了重点,会使活动过程拖沓、活动实效降低。
在具体的操作中,首先,要根据目标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并在环节设计中凸现,找准活动中的重点环节,对设计方法详细考虑,如在活动时间安排的比例等方面均可思考并体现。例如,在大班活动“和我一起长大的书”的活动中,交流讨论现在爱看的书是活动的重点环节,这一环节就应抓住“多样”等特点精心设计,落实目标、突出重点。
其次,在确定重点环节的基础上,要关注活动过程每个环节的详略程度,应学会根据目标取舍,思考在实施整体环节架构时“如何实现目标”,一些次要环节如何辅助和服务于整个活动。如小班数学活动“认识图形宝宝”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说出图形特征, 第二环节——寻找同一图形, 第三环节——口令和手掌游戏,活动中重难点突出,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展开活动内容,在第二环节中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三)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采用层层推进、由表及里的方法设计各个环节。在幼儿前期积累直接经验或问题的基础上,重现问题并组织幼儿讨论,由问题逐步推进,让幼儿从感受到关注到感悟,不断接受挑战,例如:在《认识单双数》的第二个活动中,先是展示幼儿在前一活动中的记录卡,让孩子分享各自零散的经验,接着教师结合孩子的记录引导孩子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得出了单双数的概念,最后用《抱一抱》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单双数的认识。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在原有水平上产生跳跃,最终实现目标。
“平移法”即在环节架构中采用平行呈现、由此及彼的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例如,在数学活动《图形饼干》中,主要有三个环节:摸饼干、送饼干、吃饼干,在此过程中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方形、圆形并认识方、圆标记,能按形状标记对物体进行分类。这三个环节的架构平行呈现,由此及彼,能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扩展了他们的思维。
(四)方法适宜,关注细节
教学方法应通过多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引发幼儿学与做的兴趣,乐意投入各类活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所“能”。如在数学活动“骰子翻翻乐”中,虽然整个活动是以翻颜色、翻数字、翻图形的游戏形式展开,而这“三次游戏”贯穿的数学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与“授”,孩子能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感受数学乐趣,锻炼数学思维的活动。活动的过程中关注细节,如孩子玩游戏时,要求注意的规则,这些规则不是通过“简单发布式”强加给幼儿,而是将规则隐含在个别示范与游戏的提示中,如“小心、轻轻的翻、别人翻过的还可以翻、注意每面有秩序的进行找,仔细数数有几条边”等等,即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又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幼儿的需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唤醒隐藏在幼儿内心深处的力量,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注意方法、关注细节,把握幼儿的特点,给予幼儿适时的引导和干预,让教育无痕,使学习快乐。
三、要素三——数学材料的巧妙准备
皮亚杰说“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沿即幼儿学习数学最初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材料来完成的。”数学知识是具有高对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我们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而形象的,又是行动思维为主。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着质的不同,而材料就是这两者之间的一条捷径,可以说,这些材料的提供真正地将无形的数学逻辑有形化,为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怎样让这些材料吸引幼儿的目光,使孩子们乐意去摆弄,那么提供的材料就要有以下的一些特性:
(一)趣味材料  引起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提供了孩子感兴趣的各种材料,这些材料呈现了丰富的多样性,多样性的材料体现了数学不同的属性: 1)色彩鲜艳的材料:一些色彩比较鲜艳的仿真水果: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绿色的黄瓜,一下子就刺激了孩子们的视觉器官。2)造型新颖的材料:娃娃家的窗帘是大小颜色不一的动物剪影圈,小朋友可以随意拆编,水果店的餐具是大中小系列的对应杯碟,小朋友们可以随意摆弄玩耍。3)联系生活的材料:理发店里我提供的是铲子和锅子、筷子和小碗、毛巾和沐浴露,这些生活化的材料是幼儿说得出名字并知道用途的,充分调动了孩子操作摆弄这些玩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直观形象的材料:用废旧的塑料瓶制作成宝宝的模样,有眼睛,不同大小、形状的嘴巴,孩子们在操作中根据瓶宝宝的嘴巴特征来喂饼干,在学习按特征分类、匹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层次材料  体现差异
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是各不相同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以及学习方式都存在着年龄段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所以在这个现状的情况下,我们提供的数学材料应该是不同的。在小班年龄阶段的操作材料可能幼儿仅仅具有单一维度的数学属性。而到了中大班则可以有多种维度的数学属性。如在数学活动“骰子翻翻乐”中,为小班幼儿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骰子,幼儿在操作中,按颜色分类,巩固了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而到了中大班,在骰子的六个面上设计图形、数字、颜色多种标记,孩子们“翻滚骰子”的操作中认识、学习,这样孩子们在材料中就能获得有不同层次的数学属性。
(三)自检材料  有助自学
在幼儿学习中,我们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时间,我们老师的观察和指导不能顾及全面,孩子们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所以我会尽量提供一些有自检功能的学具,就会事半功倍。这样的材料暗示下,幼儿虽然没有老师的指导,一样能在材料的摆弄中及时地捕捉到反馈的信息,自我发现自我学习。如在“糖果店”的活动中投入的“制作糖果”的材料,虽然符合大部分孩子的数学水平,但由于孩子能力发展不均,糖果的“质量”(数量、颜色)也是参差不齐,又设置了“装盒”这一个步骤,请幼儿将糖果装进盒子,但是要根据糖盒上的标记来装,标记上注明了颜色、数量。既达到检验的效果、又练习了“比较”“数数”等数学技能。
经过一系列的尝试与探索,使我深深体会到幼儿的能力在不断的增强、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敏感性也不断的提高、他们对数学活动越来越喜欢等等,因此我们只要善于观察、捕捉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让自己有一双能挖掘生活中隐含的数学教育内容的慧眼,同时,把握时机深入展开数学教学,充分的准备数学材料,才能真正的让幼儿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魅力,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
2.    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
3.    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
相关阅读
推荐
  • 寓教于乐——小班课后反思

    数学是科学之母,学习数学需要的是数学思考与沟通,而非数学知识的堆砌。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数学的概念,就是体验数学的趣味。幼儿的数学学习,主要注重于学习一种思考、一种方法、一种游戏、一种兴趣、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老师这节课就很巧妙地将4以内的数量知识融合在幼儿喜欢的游戏中,精心设计了幼儿喜爱且熟悉的人物形象三只小猪,一个幼儿都很喜欢活动开火车,小火车载着小猪兄弟去买东西,让幼儿按火车上的点数来按数取物,购买的东西也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如苹果、菠萝等,幼儿们在快乐的购物活动中主动地、轻松地达成了本堂课

  •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电话号码

    新《纲要》在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指出: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实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顺利实现活动目标,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也有利于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对科学本身的兴趣。 李惠老师执教的大班科学活动《动物园里装电话》是选自于动物,我们的朋友这一主题中的,动物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电话号码也是贴近幼儿生活,又为幼儿所熟悉的,因此,给小动物装电话的活动既激起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又联系了孩子们的生活实际。 分析李老师的本

  • 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提到数学,大家都会与抽象联系到一起,如何启发他们打开思维的闸门,我们在一日生活中,处处渗透与数学有关的知识,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数字的乐趣。 在学习十的分合式时,孙宇琪小朋友对十可以分成一和九,二和八、三和七、四和六,五和五,不理解,接受的十分困难。怎么样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呢?我们在生活中抓住吃早点,午点的机会,对他进行随机教育。早点时让宇琪分奶,一共给他十袋奶,问他:盆里一共有几袋奶?十袋你去分给一个小朋友后,看还剩几袋?他分了一袋,说:还剩九袋。对了,这就是十可以分成一和几呢?九九和一合起来是几?十,你

  • 游戏与教学在形式上的整合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为幼儿的发展而存在的,而不是为系统知识的传授而存在。从人是整体、教育是整体、生活是整体的观点看,应当更新我们的幼儿教育理念,认识到人为地割裂生活经验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是不利的,整体的学习有利于知识、经验以及相应学习策略的迁移,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的效果。因此,幼儿园的教学应关注的不是应教给幼儿哪些知识,而是幼儿发展的任务是什么或幼儿应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如: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良好习惯的养成等。皮亚杰倡导挖掘教学中的游戏因素,强调游戏在学习中的杠杆作用,幼儿期应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 互动——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最好方法

    激发孩子创造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互动,这一点也是国外教育的显著特点。互动包括家长和孩子互动,老师和孩子互动,孩子与孩子互动。在互动中,引导孩子观察世界,提高注意力、利用形象的感念加深孩子的记忆力、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孩子思维力,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好的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对于科学知识的传授,可采用做实验等形式,采用一个知识主题为主导,延伸下去,全面的介绍这个主题的相关知识,避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在实验游戏过程中,让孩子亲子动手体验,探究式的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成为未来的小科学家、小发明家。

  • 幼儿园数学组织的有效策略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应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

  • 让奥氏微笑走进课堂

    为期两天的专家讲座已经落下帷幕,听了各位专家、名师的讲座我是受益匪浅!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当属奥氏微笑这个选材。 案例:一天中午鑫怡妈妈送孩子上学,孩子很有礼貌的跟我问好就去座位坐下了,鑫怡妈妈没有走,住下跟我说了几句话:张老师,我家鑫怡说你可喜欢她了,我就问她你怎么知道,她说我们张老师老是冲我笑。孩子这是多单纯的想法啊!我不禁感慨道。一个微笑就是喜欢,一个微笑就是肯定,孩子喜欢微笑的老师,因为微笑给孩子们一种亲切的感觉,给孩子们一种隐性的表扬和鼓励,能够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之前我认

  • 材料内容生活化从生活中感知数学

    ●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我。深奥的数学更加需要与生活相联系。实际上,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可见新课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不再过度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注重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 例如中班一个数学活动《给妈妈送礼物》,活动前我先让孩子们讨论说说想给妈妈送什么

  • 找寻幼儿数学教育的切入点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逻辑思维学科,在幼儿园里历来被认为是一门课,这是因为孩子的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逻辑思维几乎等于零,幼儿的这个年龄特点给数学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是幼儿园的教育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自然、科学无处不到,因此,数学教育同时又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教好数学,让孩子乐于学习数学,一直是我苦思冥想的问题,本学期,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寻幼儿数学教育的切入点,初见成效,觉得应该记下来。 第一,遵循幼儿的思维特点,从形象入手教数学。 幼儿园的孩子大多36岁,思维以形象思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