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幼教 > 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
七种智能的例证

七种智能的例证

更新时间:2014-07-21 10:15:37

《七种智能的例证》可能是您在寻找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简略介绍了智能的特征和判据后,我们现在分别一一讨论七种智能。在讨论每一种智能时,我们首先摘录了在那种智能上表现突出的人物的传记的一部分。这些被引用的传记的描写,揭示了人物的天赋或与生俱来的能力,它们对于这些人自如地运用某种智能是必要的。虽然每一篇被引用的小传只说明一种特定的智能,我们并不希望这暗示成人的智能运作是孤立的。事实上除了非正常的人,智能总是以组合的方式运作的。任何有经验的成年人在解决问题时,都会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在每一篇小传之后,我们还要评述不同的数据和资料,以支持每一种被挑出来的智能“候选人”。

  

音乐智能

  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3岁时,被父母带去欣赏旧金山交响乐团的音乐会。音乐会上路易斯·帕辛格(Louis Persinger)美妙绝伦的小提琴演奏是如此深深地打动了小梅纽因,以至于他向父母坚持要一把小提琴做为生日礼物,并且非要帕辛格做他的老师。他的这两个愿望都实现了。10岁时,梅纽因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家。

  梅纽因身上的音乐智能,甚至在他还没有接触小提琴、尚未接受任何音乐训练时就表现出来了。他对那种特殊声音的强烈反应以及他在小提琴演奏上的飞速进步,表明他从生理上具备发展音乐智能的先天条件。从此类超常儿童身上得出的证据,使我们认为特定的智能有其生理上或先天的渊源。其它特定的群体,如患孤僻症的儿童,他们中有些人也能熟练地演奏乐器,这同样证明音乐智能是可以独立存在的。

  下面再对有关证据做简单的分析,以进一步证明音乐技艺是一种智能。大脑的一部分,大约位于右半球,在对音乐的感知和创作上,起重要的作用。但它不象语言技能一样,精确地定位于大脑的某一特定区域。虽然音乐才能受脑损伤影响的程度,与所受音乐训练的程度和个体的差异有关,但有证据表明,脑损伤的确会造成人的“失歌症” (失去唱歌和辨别音乐的能力)或音乐能力的消失。

  在旧石器时代的社会里,音乐明显地起着重要的协调和统一的作用。歌唱具有与同伴联系的功能。从多种文化得到的证据表明,音乐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本能。婴儿智力发展的研究认为,在幼儿阶段确实有一种与生俱来计算音高的能力。最后,我们说音符本身实际上就是一种清晰易懂的符号系统。

  简而言之,音乐才能是一种智能的概念,得到了不同来源的证据的支持。虽然音乐技能不像数学一样被当作典型的智力技能,但它符合我们的智能标准。不但根据定义它值得考虑,而且从资料和研究结果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身体运动智能

  15岁的巴比·罗斯(Babe Ruth)担任三垒手。在一场比赛中,本队的投手表现不佳,巴比站在三垒位置上大声指责他。他们的教练马塞尔斯大声喊道: “罗斯,如果你这么内行,你来投球!”巴比听后十分吃惊,因为他从未投过球。但教练坚持要他这样做。后来罗斯说,在那个非同寻常的时刻,从站上踏板的一刹那起,他就知道自己是一个天生的投球手。对于他来说,投出的球将对手击出局是非常自然的事。后来他真的成了伟大的主联队的投球手,同时还是被神化了的击球手。

  就像梅纽因一样,巴比·罗斯也是一个超常儿童。第一次见到他的“乐器”时,他立刻就认出来了。请注意这种识别早于正规训练。

  身体运动由大脑运动神经皮层控制。大脑的每一个半球都控制或支配相对的另一半身体的运动。对于一个惯用右手的人,运动的支配部位通常为大脑的左半球。即使对于一个能够条件反射地或并非情愿地做某一动作的个体,如果命令他做同样的动作,其能力也会削弱。这种特殊的运动失调症的存在,是身体运动智能的证明。

  特定的身体运动,明显地有利于该物种的进化。对于人类来说,这种进化就延伸到工具的使用。身体运动清楚地表明了儿童发育的时间表,不同的文化对此没有异议。因此,以上的身体运动的知识符合判定一种智能的条件。

  认为身体运动的知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智能,不那么好理解。的确,表演一个哑剧或打网球不同于解数学方程,但使用自己的身体表达一种感情(在跳舞时)、从事一种游戏(运动场上)或制造一种产品(设计发明),都是运用身体或运用身体认知的特征。解决某种需要身体运动的特殊问题,究竟需要哪些特定的基本能力,蒂姆·盖勒威(Tim Gallway)总结如下:

  球离开发球者球拍的一刹那,大脑就得计算出:球大约在哪里着地和球拍应在哪里回击。这种计算包括判断球的初速度、使球减速的因素、风的作用和球的反弹等。同一时刻,大脑还要对肌肉下动作的命令。不仅仅下一次命令,而是时时根据最新信息加以修正。肌肉必须配合,脚一移动,就得将拍向后拉,且拍的正面必须保持一个特定的角度。精确的击球点的位置取决于发出的命令,是要回击到对方球场的底线,还是让球刚好过网。大脑必须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分析对手的移动和平衡状况,作出回球的决断。
为了接一个发球,你大概只有一秒钟的时间做以上这一切事情。要每次都能击中球,似乎很不容易,但一般人往往都可以做到。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本身都具有非凡的创造性。

  

逻辑一数学智能

  由于在微生物学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巴巴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1983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她在观察和推理方面的能力表现出了以逻辑一数学为形式的智能,这种智能通常被人们称为科学思维。她经历的一件偶然事件特别能说明问题。19世纪20年代,麦克林托克在康奈尔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时,曾遇到一个问题:虽然理论上预测有50%的玉米不结果,但她的研究助手在试验田里发现只有25%到30%的玉米植株不结果。这一不小的差异使她很困惑,因此而离开玉米地回到办公室,坐下来想了半小时:

  我突然跳了起来,跑回玉米试验田。刚到玉米田的上方(其它人在玉米田的下方),我就大喊着: “尤瑞卡,我知道了!我知道30%玉米不结果的原因了!”

  他们让我证明。我于是坐了下来,拿出纸和铅笔飞快地写起来,而这些计算工作我刚才在实验室里一点也没有作。当时这些演算工作好象一下子就完成了,答案如泉水般喷涌而出,我就跑向田野。现在我一步一步地进行着复杂的推理和计算工作,最后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同事们看着计算结果,发现和我刚才说的完全相同。有了结论之后,我却感到非常纳闷:为什么我还没在纸上计算时就知道了结果?为何我如此确信?

  这件趣闻表明了逻辑一数学智能的两个基本点:第一,天资优异的个体在解决问题时的速度常常快得惊人。如成功的科学家往往在同一时刻处理许多变量或提出大量的假说,然后一一加以评价并决定接受还是放弃。

  这一趣闻还表明了智能的非语言性:问题的答案在用语言表达之前就已经得出了。事实上,这个解题的过程甚至对解题者本人也可能是看不见的。但这并非暗示此种发现即我们所熟悉的“啊!”一声惊呼后恍然大悟的现象很神秘,或只能凭直觉而不可预期。恰恰相反,这种情况发生在某些人(如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身上就不是偶然的。我们将这种现象解释为逻辑—数学智能的作用。

  逻辑—数学智能和语言智能是智商测试的主要基础。传统心理学家已经对这两种形式的智能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它们被认为是可以跨越不同领域或专业解决问题的“原始智能”。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获得有关逻辑一数学问题答案之过程的准确机理,至今仍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恰当的解释。

  这种智能同样可用我们的经验判据证明。大脑的特定部位在数学计算方面起重要作用。一些白痴专家在其它很多领域里表现了可悲的无能,但在数学计算上却有可能十分出色。儿童中数学天才的例子是很多的,皮亚杰和许多心理学家多年来已经认真地研究和总结了儿童在这种智能上的发展。

  

语言智能

  10岁的时候,艾略特(T.S.Eliot)创办了一份杂志名为《壁炉旁》,他是这本杂志的唯一撰稿人。寒假中,他在三天时间里出了8期。每一期杂志里都有诗歌、探险小说、随笔和幽默故事,其中一些流传至今,展示了诗人的特殊天才。

  和逻辑—数学智能一样,把语言技巧称为智能,合乎传统心理学的观点。语言智能的存在也有实验证明。如大脑的一个特定区域,通常称为“布罗卡区”(Broca),负责产生合乎语法的句子。这个区域受到损伤的人,能够很好地理解单词和句子,但除了最简单者外,他们不能将单词组合成句。与此同时,这些人的思维过程可能完全不会受到影响。

  天生具有语言能力,对于人类是共同的。令人吃惊的是,儿童语言能力的进展,在各种文化和社会中都是一致的。即使是没有接受过哑语训练的聋哑儿童,也会发明他们自己的手语并悄悄地使用。我们因此可以看出,这种智能是独立的,与输入和输出无关。

  

空间智能

  环绕西太平洋卡罗林群岛上的土著居民航海时不用仪器。除了星座的位置靠视线中出现的岛屿确定以外,气候的特点、海水的颜色都是他们判断地理方位的依据。每一次航行都被分解成多个较短的旅程,航海者必须弄清每个旅程中星座的方位。在实际航行中通过每一个岛屿时,航海者的脑中就出现一幅地图,在图上计算已经走完了多少旅程,还剩下多少旅程,对方向还要做哪些修正。航海者在旅途中可能无法真正看到这些岛屿,但脑中必须有它们的位置。
解决空间位置的问题,如航海和使用有标记的地图,都需要空间智能。其它与空间位置有关的问题,如下棋和想象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是如此。视觉艺术同样是空间智能的一种运用。

  从大脑研究所得出的证据非常明确,很有说服力。经过长期的进化,正如大脑的左半叶掌管惯用右手的人的语言功能一样,这些人大脑的右半叶掌管空间位置的判断。大脑右后部位受伤的病人,会失去辨别方向的能力,易于迷路,其辨认面孔和关注细节的能力明显减弱。

  大脑右半叶特定部位受伤的病人,总是试图用语言技巧来补偿空间智能的缺陷。他们尽力大声辩解,主动求战,甚至拼凑答案,但这些非空间策略很难成功地解决有关空间的问题。

  以盲人为例可以说明空间智能和视觉之间的区别。一个盲人能够通过间接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形状。他们用手沿着一个物体的边缘以固定的速度摸过去,根据所用时间的长短,可计算出物体的大小。盲人的触觉系统,相当于普通人的视觉系统。盲人的空间智能与聋哑人的语言智能极具相似性,值得我们注意。

  视觉艺术的各个领域很少出现超常儿童或日神童,但也有如那迪亚(Nadia)那样的白痴学者。尽管患有十分严重的孤独症,这个学龄前儿童却能画出极精确、细致的图画来。

  

人际智能

  基本上没有受过正规的特殊教育、几乎是盲人的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开始承担起教育既聋又盲的7岁女孩海伦·凯勒(Helen Keller)的艰巨任务。由于海伦对外部世界感情上的对抗,安妮试图和海伦交流的努力很难奏效。以下是她们第一次一起进餐的情景:

  安妮不允许海伦将手伸进自己的盘子里去取她想要的食物,而海伦和她的家人在一起时,已经习惯了这样做。因此与安妮的第一次进餐成了意志的较量:海伦的手一伸进盘子里,就被安妮坚决地推开。海伦的家人为此很不高兴,离开了餐厅。安妮把房门锁上,继续用餐。海伦干脆在地板上又踢又闹,推拉安妮的椅子。半小时以后,海伦绕着桌子找她的父母,却发现没有人在那儿,这使她感到迷惑。最后,她只好坐下来开始吃早餐,但却用手。安妮给她一把勺子,却被哗啦一声扔到地上,于是意志的较量又重新开始。

  安妮·沙利文对海伦行为的反应很敏锐。她在给家人的信里说: “我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既要规范和控制她的行为,又不能伤害她的心灵。我起初只能非常缓慢地、一点一点地进行,并试图赢得她的爱。”

  两周以后,第一个奇迹发生了。安妮将海伦带到家庭住所附近的一个小木屋里,以便两人可以单独生活在一起。经过7天的相处,海伦的性格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治疗生效了。安妮写道:

  今天早上我的心在快乐地歌唱,奇迹发生了!两星期前粗暴的小生命已经变成了温顺的小女孩。

  再过两星期,海伦首次突破了语言障碍,开始学说话,她的进步神速。她的语言奇迹的关键,是安妮具有看穿或洞悉海伦内心世界的眼光。

  人际智能的核心,是留意他人差别的能力,特别是观察他人的情绪、性格、动机、意向的能力。按照更高的要求,就是能够看到他人有意隐藏的意向和期望。我们可以在宗教和政治领导人、教师、心理咨询专家和家长身上,观察到复杂微妙的人际智能的高级形式。海伦·凯勒和安妮·沙利文的故事,说明这种智能不依赖于语言。

  大脑研究报告一致指出,大脑前叶在人际的知识方面起主要作用。这一区域的损伤,虽然不会影响解决其它问题的能力,但会引起性格的很大变化。这部分受伤以后,人们会认为他已经变成另外一个人。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早年痴呆症,表现为后脑部位受到伤害以后,患者的空间辨认、逻辑推理、语言运算能力大大减弱。但患阿尔兹海默症的病人能经常保持良好的风度和举止,并会为他们所做的错事频频道歉。与此相反,皮克症(Pick's disease)是另外一种大脑前叶受损产生的早年痴呆症,患者会失去彬彬有礼的风度。

  人际智能还有另外两个被人引用的生物学例证,均为人类所独有。一是灵长目有较长的婴儿期,对母亲有强烈的依附。在早期发育阶段失去母亲的个体,正常的人际智能开发将受阻,这是很危险的。二是对于人类来说,社会交往很重要。在史前社会里,狩猎、设陷阱、宰杀动物都需要许多人的参与、合作,团体的凝聚、领导、组织的存在都很自然地遵循这一原则。
自我认识智能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以日记的形式写过一篇文章题为《往日随想》,专门谈到“生活的花絮”,即生活中所发生的琐碎事情。在这些事情中,有三件很特别,给她的童年以深刻的印象:和弟弟打了一架、在花园里看到一朵奇怪的花、听到一位过去的来访者自杀的消息。

  这三个难忘的时刻即使我不想到它们,也会悄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现在我第一次把它们记录下来,产生了从未有过的体会。两件事的结尾令人绝望,第三件还算让我满意。

  听到那个人自杀的消息,恐怖的感觉使我浑身软弱无力。但是看到花的那次,我发现了一个战胜敏感和怯懦的方法,我不再感到软弱了。

  虽然惊吓产生的震撼在我身上仍然存在,但现在我对此已能欣然接受。在一次受到惊吓之后,我总是觉得这种经历特别宝贵。我因而猜测正是这种接受惊吓的能力,使我成了作家。我大胆地对此作出这样的解释:因为我受到惊吓之后,立刻有将一切记录下来的愿望。我感到好象受了打击,但事实上没有。我像小孩子一样,想象这打击来自藏在日常生活琐事后边的对立面,它就是或将是某一哲理的闪现,是生活表面现象后面某些真实事物的标记。于是我将其组成句子,写出它的本质。

  以上引文生动地说明了自我认识智能。这就是有关人的内心世界的认知:了解一个人私人的感情生活和情绪变化,有效地辨别这些感情,最后加以标识,做为理解和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的能力。具有较好自我认识智能的人,脑中关于自己有一个积极的、可行的有效行为模式。因为这种智能的隐私性,如果观察者想探测的话,就需要有来自语言、音乐或其它显性智能的证据。在以上引用的短文中,语言智能就用来表现自我认识智能,它使智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化了。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后面还要讨论。

  我们已经熟悉的智能标准,也适用于自我认识智能。像人际智能一样,对于每个人性格的变化,大脑前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脑前叶的下部区域受到伤害,很可能造成性格的易激动、易烦躁或欣快症(莫名其妙的容易高兴——译者注)。脑前叶上部区域受到伤害,则可能造成冷淡、散漫、迟钝、漠然等沮丧人格的特征。脑前叶受伤者的其它认知能力大都保持不变,可失语症患者就不同。有些失语症病人后来恢复到能够诉说他们的经历时,我们发现了十分相同的结论:虽然这些病人的敏感程度有所降低并对此感到沮丧,但绝不认为自己已经变成另外一个人。他们知道自己的需求和愿望,竭尽全力想得到它。

  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是自我认识智能受损的典型例子。这些儿童有时虽然无法自我表达,却多半在音乐、计算、空间判断或机械工程等领域里,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才能。

  自我认识智能较难找到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我们推测可能因为它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本能的智能。但对于今日已不必时刻为生存担忧的人类来说,这种智能却越来越为人们所需要。

  总而言之,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都已被证明确是智能的三种。这两种智能所要解决的问题,对个人和集体都很重要。人际智能使人了解他人、更好地与他人一起工作。自我认识智能可以使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处理个人的问题。在个体的自我意识中,人可以感到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的融合。的确,自我感觉和认识是人类最神奇的发明,是所有与个人有关的信息的象征,也是使所有人自我完善的发明。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鹿芮卡儿童多媒体动漫音乐启蒙教育

    (以下简称小鹿芮卡系统),它的研发理念是以音乐基础教育为切入点,让孩子们在得到音乐素养培养的同时,达到多元智能的开发;适用年龄为3-12岁的小朋友。 目前推出的是小鹿芮卡系统家族系列中的第一款产品--芮卡轻松学音乐(幼儿园适用版)。它包括预备1、2、3三个级别的教育内容,适合幼儿园3-5岁

  • 多元智能测试——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母亲:秦---- 职业:教师(南京------小学音乐教师) 儿子:许---- 年龄:4岁 秦女士是个美丽大方、气质高雅的“漂亮妈妈”,提到她的这个宝贝儿子,疼爱之情溢于言表:小家伙聪明机灵,会跳会唱,上过好几次电视了,都说我家宝贝有“明星气质”。说到检测结果,秦女士说:“和孩子的情况非常吻合,比如说孩子的语文智能就比数学智能好很多,接受能力也很快,教一首儿歌马上就学会了,而教到数数就不行了,总是心不在焉的。还有,外人会以为宝宝会唱会跳,而且我们一家都是从事文艺工作的,孩子的肢体动觉智能一定很好,这次检测

  •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大力转变教育观念

    有位学者曾经说过:观念是文化的原子弹。有位校长说过,最大的贫困不是物质的贫困,而是观念的贫困。他们高度评价了观念的价值。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的实践研究,对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它激发我们对教育领域内司空见惯的熟悉事物,开始进行重新审视。概括起来大致引发了如下观念的变革: (一)智能观的变革 什么是智能,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理论上一时尚难说清。多元智能理论就目前的现实,创立了新型智能观,简而言之,所谓能够成功地解决复杂问题的人,就是高智能的人,赋予了智能以实践性的品格,与素质教育要求培养

  •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追问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一种关注人的智力与潜能发展、反对传统单一智力论的理论,同时也作为我国新课改的指导理论之一而为我国广大教育研究者和教师所熟悉,并正在进行一些实验。不过不容忽视的是,我们熟悉的更多是其理论形态,还缺乏实践上的深层追问。很明显,如果缺乏这种追问与反思,则这一理论在我国教育教学以及课程改革中的效用会大打折扣。 一 在加德纳本人看来,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是一件正在且仍需不断努力的工作。美国有多所多元智能实验学校,综观其实践情况,可以发现几个明显特征: 多元智能实践探索的长期性。如今,

  • 增强孩子自尊心6招

    第1招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赞赏的事情。 孩子“坏”时希望受到注意,“好”时希望得到赞赏,这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而且承认他所做的事情,会提高他的自我价值观念。即使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也可以提醒孩子知道他是可爱的、有能力的。例如,在全家一起吃饭时,每个人都分享到成功和快乐,使这一时刻成为愉快的聚会而不是约束;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每个人都是家人注意的对象,受到别人的关怀和爱;可以经常将卡片或画片贴到门上或放在桌子上,以表示相互的爱;可以在孩子的床头上挂上两张照片,一张是他正在做父母赞赏的某件事,另一张是

  • 美国纽曼博士谈宝宝阅读

    毫无疑问,阅读对于1岁左右的宝宝来说是有益的,但是也许对爸爸妈妈来说,让这么小的宝宝看书是件难事。宝宝总是要把一个故事看了一遍又一遍,而且不愿意安静地坐着,或者不要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阅读。 尽管让宝宝阅读很困难,然而,给宝宝读书对于他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专家建议,从宝宝六个月开始,就要每天给他读书。怎样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桩乐事,让宝宝不感到厌倦?美国费城坦普尔大学研究儿童早期语言发展和阅读的教授苏珊;am #8226;纽曼博士为您解答关于宝宝阅读方面的各种疑问。 对于1岁左右的宝宝,给他读什么书最合适? 简

  • 育儿,以智能育智能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头脑灵活,智力发展良好,而专家表示:实现这一愿望的重要前提是“父母要爱动脑筋”,以自己的智力活动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经常居高临下地教育孩子“多动脑子”、“好好用功”、“别笨头笨脑”,而忽略了“以智能育智能”这一重要规律。 据调查:一些具有思维准确性和逻辑性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就会有思维活跃、条理清楚、分析问题头头是道等表现,而且,其中有些父母学历并不高,没有文凭,却善于动脑子。与此相反的是,例如:有个孩子的话总是表达不完整,好象根本没有想清楚就急于想说

  • 情感智能包括哪些能力

    情感智能主要包括五种能力: 1、了解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真正知道自己确实感受的能力。 2、控制自己感情和延缓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 3、了解别人的情感以及对别的情感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4、能否以乐观态度对待挑战的能力。 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情感商数”高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冲动,不求一时的痛快和满足;懂得如何激发自己不断努力;与人交往中善于理解别人的暗示,这样的人能了解人生遇到的荣辱成败。如果父母具备这些素质并能给予指导,孩子很容易具备这些素质。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情感智能: 1、培养

  • 多元智能理论与家长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并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学校应该在教学中注意与家长通过有意义的方式进行沟通,这也是多元智能理论的一部分,尽管并不十分明显。也就是说,家长要积极地参与到教育中去,而不是仅仅管理学校的食堂。我前文中介绍的采用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的学校——加德纳特色幼儿学校、库克小学和圣心小学——都强调学校要注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例如,库克小学在教学中就注意让家长积极响应学校的教学改革并给予配合,这种做法让该校从一个因招生不足濒临关闭的学校成了目前一个蓬勃发展的学校,还吸引许多跨学区生源入学。圣心小学也有同样高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