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二课时)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二课时)

更新时间:2019-04-21 16:03:17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二课时)》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课文内容分析:本课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两首古诗皆为流传千古的写景佳作,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起来让人身临其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写诗人早晨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的情景。作者先发感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再写实景,碧绿的莲叶与天相接,娇美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艳丽。全诗语言浅近明白,表现手法独特,生动描绘了西湖六月独有的美景,诗文表面上是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实际上是表达对友人深情地挽留。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当时,安史之乱得以平定,诗人心情舒畅愉悦,面对草堂周围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景,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小诗。诗中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翠绿的柳树、鸣叫的黄鹂、蓝蓝的天空、飞翔的白鹭、西岭的千秋雪、东吴的万里船,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氛围。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本课两首古诗的插图是传统的中国水墨画,用浓淡不一的墨色,加之色彩的晕染,勾勒出一幅幅富有意境的彩墨画,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第一幅插图配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画面用浓墨晕染出近处的荷叶,淡墨着色表现远处的荷叶,虚实结合,碧叶亭亭,荷叶田田,充满生命活力;荷花用淡墨勾勒,花瓣点粉色,亭亭玉立,冰清玉洁,尽显凌波仙子之态。整幅画面清波微漾,碧荷粉莲,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好一幅夏日荷韵图。

  第二幅跨页的插图配诗《绝句》,画面是写意山水,天地遥相呼应。近处,翠柳依依,黄鹂欢唱,草堂映绿,泊船待发;远处,山雾缭绕,西岭积雪;天空,白鹭成行,展翅远飞,构成了一幅别样的春景图。整幅图色彩明丽,春意盎然,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咫尺万里之意。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写景的古诗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习写景古诗,要学会抓住相关景物,想象画面,进一步理解诗意。本课教学时,引导学生找出关键景物,了解诗中美景,在头脑中构建画面,理解古诗的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 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

  1. 学习识字、写字。

  2.抓住关键字词,感受诗中美景,能说出古诗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字词,感受诗中美景,能说出古诗描绘的画面。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导入:同学们,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看,这就是西湖十景(课件出示图片: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巷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是呀,最美西湖,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曾在西湖的净慈寺边,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板书诗题,自读诗题。(认读“慈”,注意慈字是平舌音。)

  (三)理解诗题

  出示“晓”,我们原来学过的“春晓”的“晓”和这里的“晓”是一样的意思,都是指“早晨”。(课件出示净慈寺图片)净慈寺是西湖岸边的一座寺院,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的好朋友,现在,你能说说诗题的意思吗?(早上,诗人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好朋友林子方。)再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古诗,要求:

  读课后双横线中的生字,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生字:晓、慈、毕、竟、映)请小老师领读双横线中生字,强调“竟”、“映”后鼻音;“慈”平舌音。

  3.去拼音打乱顺序后,开火车再认读生字。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 .“晓”可以联系已学古诗《春晓》识记,通过日字旁,知道“晓”与日有关,是早上的意思,组词:春晓、知晓。

  2.“慈”可以组词:慈爱、仁慈,联系诗题中“净慈寺”随文识记。

  3.通过形近字辨析的方法,分别识记“毕——比”、“竟——境” 、“映——英”;“毕”可以组词:毕业、毕竟;“竟”可以组词:毕竟、竟然;“映”可以组词:倒映、放映。

  (三)再读古诗,感受韵味

  1.读正确: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担任小评委,给同学正音。 2.读出节奏:读古诗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自己练一练,读一读。3.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三、品读诗句,感受画面

  (一)导入:同学们,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教师再次诵读全诗,学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荷花、荷叶)

  (二)学习第三行:接天莲叶无穷碧

  1.读一读,找一找。哪一行诗写的是荷叶?写出了荷叶什么特点?你能在诗中找出来吗?(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

  2.想一想,说一说。你看到的莲叶是什么颜色?(绿色)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无穷碧)

  3.除了绿色,你还能感受到莲叶有什么特点?(与天相接、挨挨挤挤、层层叠叠、密密麻麻……铺满整个湖面。)

  (板书:接天 无穷碧)

  4. 指导朗读。

  这莲叶可真多啊!满湖的莲叶,挨挨挤挤,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太壮观了。指名读。

  5.多种形式朗读,读出莲叶之多,之绿,之美。(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三)学习第四行:映日荷花别样红

  1.读一读,找一找。诗中哪行诗写的是荷花?(课件出示:映日荷花别样红)

  2.想一想,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呢?(红)是怎样的红呢?(粉红、火红、鲜红、红彤彤、红艳艳……)

  3.荷花不仅红,在朝阳的映照下,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别样红: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的娇艳,红得耀眼……)

  (板书:映日 别样红)

  4.指导朗读,读出朝阳映照下荷花之红艳。

  5.指导读好三四行诗。(男女生轮读,师生合作读。)

  (四)读诗句,想象画面,谈感受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闻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吧!

  (看哪,那满湖碧绿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朵朵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这荷花红得多美呀!荷花不仅颜色美,还会散发出清新的香味……)

  (五)借助图片,指导朗读

  让我们来欣赏这美景,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吧!(课件出示图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齐读三四行诗。

  (六)学习第一二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导入:这么美的景色,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而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2.观察思考:诗人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此时的西湖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西湖四季图:苏堤春晓莺鸣柳夏日西湖荷韵美 秋霞夕照雪峰塔 冬寒不眠断雪桥)

  3.指导朗读。

  尽管西湖四季如画,但诗人更爱西湖六月的美景。如此与众不同的风光,难怪作者脱口而出——(学生读一二行诗)六月的西湖与平时不同,是因为有那——(学生读三四行诗)

  4.配乐朗读:让我们和着音乐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深深地刻入我们的脑海里吧!(课件出示整首诗)

  四、熟读成诵,学唱古诗

  (一)师生对读,引导背诵

  夏日的西湖美得如诗如画,让我们一起边想象画面,边背诵诗文。(背诵全诗)

  (二)学唱古诗

  诗不仅可以读,可以诵,还可以唱,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一唱这首诗吧!

  五、抓住特点,指导书写

  (一)这首诗中,我们要学写四个字,出示“湖、莲、荷、穷”。齐读,正音。

  (二)怎么记住它们呢?自由交流,分类识记。

  (三)怎么写好它们呢?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

  “莲”、“ 荷”和“穷”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湖”是左右结构,注意三部分的占位,要写得紧凑。

  重点指导:

  “莲”和“荷”,都是草字头,草字头要写得扁而长。

  1.“莲”字下边的“连”先写“车”,后写“辶”, “辶”点的收笔与“车”的短横平齐,捺要写得伸展,托住上面的“车”。

  2.“荷”字下边的“何”右边的“可”,“口”要小,竖钩的起笔处不要写在横的末端。

  (四)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五)学生描红,临写,强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

  (六)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杨万里还写了一首诗《小池》,也写了荷叶,课后读一读,想想诗中的荷叶和今天学的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导入:春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春天里,杜甫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去他居住的草堂,感受一下那里美妙的春光。清晨,诗人被一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声惊醒,他推开窗一看,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绝句》。

  (二)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认读“绝”)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古诗,要求:

  读课后双横线中的生字,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生字:绝、鹂、鸣、含、岭、泊)请小老师领读双横线中的生字,强调“鸣”、“岭”后鼻音,“鹂”边音。

  3.去拼音打乱顺序后,开火车再认读生字。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绝”可以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2.“鹂”利用图片,对照识字。出示图片,强调诗中“黄鹂”指的就是一种体色艳丽,叫声悦耳的鸟,所以鹂字右边是“鸟”字。

  3.“含”“鸣”通过动作演示识记。用“含”可以组词:包含、含泪;“鸣”可以组词:鸣叫、鸟鸣。

  4.“泊”“岭”可以通过借助图片,让学生理解“泊”就是停船靠岸的意思,有水才能停船,所以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白;“岭”就是指高大的山脉,左边是山字旁,右边是“令”。

  5.“行”是多音字,可以利用图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不同语境中“行”的不同读音。例如:“行走”、“人行道”读xíng; “一行白鹭”、“绿树成行”读háng。

  (三)再读古诗,感受韵味

  1.读正确: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担任小评委,给同学正音。

  2.读出节奏:读古诗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自己练一练,读一读。

  3.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古诗,想象画面

  (一)读古诗,圈画关键字词

  1.听着你们有滋有味地诵读,让我仿佛也随着诗人来到了他的草堂前。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用方框圈出来。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黄鹂 白鹭 翠柳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二)学习第一、二行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从这两行诗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词语用小三角形标出来。(黄、翠、白、青)

  2.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范读,边想象画面。指名学生说一说。 3.指名读一二行诗句。 (1)晚年的杜甫就住在这成都西郊浣花溪旁的草堂里。此时正是春天,他闲坐草堂,向门前的院子里看去,诗人看到的是怎样的柳树?看到这翠柳,又会想起了以前学过的哪首诗?(课件出示:《咏柳》)

  像这样翠生生、油亮亮,绿的像玉石般的柳树就叫做翠柳。

  (2)春天来了,翠柳依依,黄鹂在干什么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鸣)想一想,小黄鹂在说什么呢?在想什么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3)诗人向天空望去,他又看到了什么?出示词卡(白鹭),读词,你知道了什么?对,以后我们就可以通过看字型来了解字的意思。

  (4)(课件出示:一行白鹭图片)春天到了,白鹭从南方飞回了自己的家乡,看,天空中的白鹭是往哪里飞?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上)白鹭是怎么飞的?为什么这样飞呢?教师相机讲解白鹭排成一行飞的原因。

  (5)咱们就是这一行小白鹭,让我们一起飞到湛蓝的天空去欣赏美丽的春景吧!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啊?指名学生说。

  (6)男女生读,小组读。

  4.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行诗。

  黄鹂与翠柳,黄绿相间;白鹭与青天,白青互衬。真是一幅色彩艳丽,有声有色的画呀!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吧!齐读。

  (三)学习第三、四行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指名读三四行诗句。

  (1)看到如此美的春景,诗人的心情十分愉快。这时,他又看见了什么?(板书:千秋雪、万里船)

  (2)(课件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诗中的西岭山,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晶莹闪耀。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指名学生说。

  (3)千秋雪是怎样的雪呢?我们来算一下吧!一年里有一个秋天,那千秋指的就是……一年过去了,这儿的雪没有融化,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过去了,这儿的雪仍然……这千年不化的积雪就叫做千秋雪,“千秋”表示时间很久很久。齐读。

  (4)如此美的西岭雪景,杜甫时时都能透过窗户欣赏到,它就像画一样镶嵌在了窗户上,窗框就成了画框,这就叫“含”,(课件出示图片)这就是“窗含西岭千秋雪”。

  (5)诗人向门前望去,只见一艘艘大船在水边微微摇晃。(课件出示图片)理解“泊”的意思,就是指停船靠岸的意思。

  (6)有人说,这些船是从成都驶向东吴的;也有人说,这些船是从东吴回到成都的,真有意思啊!那杜甫居住的成都离东吴到底有多远呢?(课件出示唐代地图,标注成都与东吴的距离)教师相机讲解东吴离成都很远,“万里”表示距离很远很远。齐读。
2.指导朗读三、四行诗。读了这两行诗,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幅美妙的画卷,诗人很喜欢这里的风景,你们喜欢吗?用朗读表达自己的这种喜爱吧!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背诵古诗,升华诗情

  (一)引导背诵

  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我们借助想象,欣赏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再次回到千年以前的杜甫草堂和诗人一起欣赏美丽的春景吧!

  1.这一天,风和日暖,诗人闲坐草堂,欣赏外面的景物,向门前的院子看去,他看见——(两个黄鹂鸣翠柳)

  2.他抬起头,向天空望去,只见——(一行白鹭上青天)

  3.站在窗前,他看见了一幅镶嵌在窗户里的风景画,那就是——(窗含西岭千秋雪)

  4.再往门前的江面望去,他看见了——(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师生合作,对读古诗

  (三)学唱古诗

  有人说,诗就是歌,就让我们配上音乐唱一唱吧。

  (四)熟读成诵

  五、比较字形,指导书写

  (一)这首诗中,我们要学写四个字,出示“绝、吴、含、岭”。

  齐读,正音。

  (二)怎么记住它们呢?学生自由交流,分类识记。

  (三)怎么写好它们呢?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

  “绝”和“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含”和“吴”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但结构比例不同,“含”是上宽下窄,“吴”是上窄下宽。

  重点指导:

  “含”:“人”的撇、捺要舒展。要盖住下面的部分,第三笔点的收笔在竖中线上。“口”略扁。

  “岭”:“山”作偏旁时,竖折略向上斜。右边 “令”的撇,起笔要略高于山字旁,撇从竖中线向左穿插,伸到山字旁右下角。

  (四)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五)学生描红,临写,强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六)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

  六、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一)画一画:将《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景物画成一幅美丽的画。

  (二)找一找:杜甫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相关阅读
推荐
  •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学情检测卷

    一、我会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丰收(fēng fēn ) 四川省(shěng shěn) 疲倦(jun juǎn ) 眨眼(zha za ) 梦里 (men meng) 缺水(qu que) 二、我会拼一拼,写一写。(16分) qiu tian si hu yue qu ming pian shou ling wu hei wang que sheng chan 三、 我能分清这字,还能组词。(16分) 扁( ) 站( ) 作( ) 岛( ) 房( ) 战( ) 坐( ) 鸟( ) 土( )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观摩活动反思

    从一言堂的分析讲解,到语言文字训练大行其道,再到自主、合作、探究如火如荼,着眼人文情感体验的情倾一片课改如一夜春风带来语文教学的活力与灵动。语文课堂活跃了,活动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了,课堂变得热热闹闹,但热闹过后总觉得在浅层表象后少了几分积淀。我们大力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可以这样理解,可以那样体会,学生的看法多了,思考多了,然而语言文字的训练变得飘浮了,找不到落脚点了。如果说以前的语文教学因人文的缺席而丧魂落魄,那么现在的语文教学却因语言文字训练的弱化而丢筋去骨。而

  • 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质量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本次二年级期末检测题型和往常无大的差异,题量适中,题目难易程度也合理,综合考查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考试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对待,做到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在前面的基础题部分,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特别理想,失分的主要原因还是比较粗心,很多学生都是不认真做题导致失分。跟以往相比,学生在这次考试中没有发挥出很好的水平,比如班里的梁科、严冰清、徐梦怡等小朋友,平时成绩一直不错,这次的成绩却不太令人满意。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做到认真答题,仔细检查,没有出现漏做题目的现象。 二、试题分析: 第一题

  • 语文期中质量分析(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

    一、 期中考试基本情况:这次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的类型较多,一共有十二道题型,数量上较多,因此学生在70分钟之内来不及完成。而且题目比较灵活,难度较大。从整体情况来看,成绩很不满意。我们二(2)班共有43人参加考试,平均分是88.31分,优秀人数23人,优秀率53%,合格率100%。最高分98.5,最低分68分,满分没有。 高分人数太少,只有5人达到95分以上。这次考试的主要失分在基础知识不扎实,粗心大意,错别字多,还有的漏了题目。有很多题目没有动脑筋,如:课外短文、加标点、造句等。最后的看图写话没有能够写完

  • 识字有重点,阅读有方法——《从现在开始》评课

    《从现在开始》一文主要讲了:狮子要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猫头鹰、袋鼠、小猴子轮流当了一星期,最后小猴子成了万兽之王。经过两次的试教,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存在问题,于是,在教学预案的设计中,我们更重视学生的习得,以及一些学习方法的渗透。 一、识字有重点 1.词语分行出示,重在引导学生发现和正确认读。 第一行:轮流 上任 习惯 (生字均为前鼻音) 第二行:郑重 方式 万兽之王 (生字均为翘舌音)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郑重一词,以点带面,强化训练。这也是在试教中曾出现的问题,在本节课中,朱老师予以重

  • 令人眼亮的范读——听《浅水洼里的小鱼》和《陶罐和铁罐》有感

    今天非常幸运地去了杭州崇文实验学校听课,每次外出听课总会有很多的收获和感触,凭着这份新鲜,想先写下点什么,就来说说给我感触颇深的那别具一格的范读吧。 以往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往往要么老师读学生听,要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而今天的曾老师和柴老师的范读却打破了这一格局,而是与学生们一起合作着读,且边读边正音或提出问题。 一、《浅水洼里的小鱼》 曾老师在和学生一起合作初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在读到那个小男孩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扔向大海时问:小男孩为什么要用力的呢?帮助学生理解了用力。而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学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认读、书写本课三个生字 棋、致、能、鹅,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朗读体会、初步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书写生字,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有同学爱下棋吗?爱下棋的小朋友来做做小老师,教大家写棋字。 2.今天,老师带大家学习13课,《学棋》(板书,把课题补充完整)请人读课题,齐读。 3.师:预习了课文,你知道课文里讲的是学什么棋?哪个小朋友为大家补充下围棋的小知识?(师相机补充有关

  • 第三册第15课《大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大树的故事是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并在作业中呈现出来,同时通过再创作,用绘画的手法引导学生表现大树上、大树洞里小动物的生活,大树下小朋友做游戏、老爷爷下棋,树根下面小蚂蚁辛勤的劳动等情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认知:知道大树与人类生活、动物生活的关系,了解大树的结构和关于大树的故事。 情感:让学生在生活中热爱生活,关注树与人类动物的密切关系。对美好生活中的环保行为保护绿色的好习惯正确养成。 能力: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等活动

  •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回顾上文,引入新课(一)上节课我们一起度过了三个传统节日。出示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4月5日前后清明节(二)我们在春节(出示词语:贴窗花、放鞭炮),在元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