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小稻秧脱险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小稻秧脱险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更新时间:2018-09-08 08:52:50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小稻秧脱险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目标设定】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小稻秧、杂草和喷雾器大夫。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纷纷"、"激烈"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除草剂、喷雾器能够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练习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
3.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读出文中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插图、词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素材选择】
童话故事:《蒲公英》《三袋麦子》《小露珠》《航天飞机》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
【问题设计】
1.小稻秧遭遇到了什么危险?
2.小稻秧最后脱险了吗?怎么脱险的?
【活动组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教学重难点]
   读熟课文,学会生字并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乡下的水稻田里去走一走,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二、揭示课题:
  1.板书:     18 小稻秧脱险记
  2.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要问吗?
 “稻秧”是指什么?“脱险”是什么意思?
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
介绍:记——记载下来的事情。
课题中,哪个词语的意思最关键?(脱险)
那么,小稻秧究竟是怎么脱险的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读读课文,好吗?
三、初读课文
1.提出学生自读要求
   先读生字,再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
2.检查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词语
脱险  争吵  杂草  一拥而上  拼命  气势汹汹   蛮不讲理  纷纷
不由分说   警觉   喷雾器   微风  除草剂    欺负    喘不过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其他小组相机补充词语解释、近反义词等。
3.理解词语:气势汹汹   蛮不讲理  倒霉  喘气  不由分说  一拥而上
蛮不讲理:粗野,凶恶,不讲道理。
气势汹汹:形容盛怒时很凶的样子。
倒霉:遭遇不好。
喘气:呼吸急促。
不由分说:由不得别人辩解。
一拥而上:许多人一起围上来。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提出要求: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复读,不读破句。
2.学生自读。
3.出示难读的句子。
(1)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2)杂草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
4.指名读,齐读,分男女同学读。
5.分自然段朗读。
6.点评。
7.分角色朗读全文。
8.如果我们根据小稻秧的遇险和脱险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该怎样分呢?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小稻秧遇险了。
第二部分:3——5自然段。小稻秧脱险了。
五、教学生字
1.同学们,这课的生字中有哪些是左右结构的字?
出示生字卡片,读准音。(吵、拥、拼、纷、险、跟、欺、)
2.你们觉得在写时应提醒其他同学注意些什么呢?
3.学生交流。
4.教师范写。
四、回顾目标
【课堂检测】
课内:1.完成《习字册》。
课外:1.抄写词语。
2.组词
跟(    )欺(    )险(    )纷(    )
银(    )期(    )脸(    )份(    )
相关阅读
推荐
  • 《妈妈的帐单》心有所感

    今天语文课上了一篇《妈妈的帐单》心有所感。课文讲的是小彼得觉得经常为妈妈做些小事情,所以他应该向妈妈索取必要的劳动报酬,于是列了份帐单给妈妈。当妈妈收到这份帐单时,什么也没说。给了小彼得所要的报酬,同时也列了一份帐单给小彼得。帐单所列的内容是关于小彼得几年来的衣食住行,以及妈妈为他付出的劳动。但是妈妈所要的报酬是零。这是一片感人的又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 但是当我向我们班的孩子上这篇课文时,我是那么的惊讶。当我问到你们觉得小彼得该向妈妈所要报酬吗?有些孩子居然大声说到应该要报酬。我纳闷了,随之问到为什么认为

  • 三年级上学期《风筝》教学反思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本文叙述层次清晰。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道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我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 。当时,孩子们的兴趣一下自就被调动起来了。孩子们的生活真是太丰富了,孩子们的思维太广阔了。夏天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游泳、打水仗。冬天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说课稿

    《七颗钻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又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而这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一、说教学设计: 我们设计这节课的出发点是以情感为主线,因为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却比较深,应引导学生去了解旱灾的严重,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在课前谈话时,我利用学生对童话的喜爱,通过丰富多采的画面唤起学生的记忆,感受童话的美好和神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通过理解词语干涸、干枯

  • 三(上)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本分析报告以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研究的分析框架为工具,依据活动组织这一行为指标中的人人都是活的主体这一分析要点中的几个主要观察点,对韩金涛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具体分析如下: 一、 优势:提问方式开放,有利于学对问题生的自主探索和发现。 片段一: 师: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大街上是怎么热闹的?(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扶着老人带着小孩),他们此时去做什么呢?(兴高采烈地登高游玩),你能说出与兴高采

  • 三年级语文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明确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端正态度,思想集中,持之以恒地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要学好语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认真及时地预习复习,我们还要认真完成各类作业。 二、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 1.认真完成作业是检查、巩固所学知,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的必要手段,也是必须具有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为今后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打好基

  • 苏教版三下语文《夏日田园杂兴》第二课时练习题

    【教学目标】1.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2.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一、学习读读背背 △学习成语 1.同学们,你们知道庐山云雾有什么特点?谁能用成语来形容? 2.庐山的云雾不断变化,你可以用上这些成语来形容,世间万物十分复杂,也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也可以用上这样的成语来形容。 3.出示成语: 气象万千 风云变幻 奇峰异岭 若隐若现 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 白云苍狗 瞬息万变 4.自由读,指名读词语。 5.四人小组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6.全班交流: 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

  • 三年级教学比武——《水》教案

    【设计意图】对于水,三年级的学生并不陌生,他们知道动植物的生长都需要水,人渴了一定要喝水,也知道许多饮料里有水,现在身边江河里的水很脏,水除了喝,还可以洗菜、做饭、洗澡,还可以去游泳,有的水很咸,有的水很淡,有的水很蓝(海水),有的水很黄(河水)这些前概念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正确的,在学生的脑海里也是杂乱无章的。针对学生的前认知,从此课开始,教师就要组织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层层推进,不断丰满学生对水、对液体特点的相关科学概念,建构起完善的知识体系。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很关键的一点是激发兴趣,唤起学生

  • 习作一第一课时(指导课)第三课时(讲评课)

    【写作目的要求】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只神笔》,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习作所能包含的丰富的生活内容。2.初步领会习作的基本要求,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写清楚生活中或想象中的事。 【写作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指导课)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懂例文《摘草莓》、《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习作所能包含的丰富的生活内容

  • 解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认知,是教师对文本教学价值的挖掘和选择,因此文本的解读,决定了教师如何搭建起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决定了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一例子去教语文,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构思,决定了教师如何利用40分钟的时间去建构自己的语文理念,因此解读教材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教学《在牛肚子旅行》一课时,在对教材反复研读的基础上,我把目光聚焦于课后三个教学目标上: 1.分角色朗读课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