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19-03-01 09:43:38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科书分析:1.课文摘自《韩非子·五蠹》,讲述了一个孩子们熟悉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宋国一农夫,守着田里的一个树桩,希望能再得到撞上树桩而死的兔子。故事说明不愿付出努力,想侥幸获得意外成功是行不通。课文是文言文,寥寥数语,39个字,就把一个故事及议论写得清清楚楚。它与“阅读链接”的《南辕北辙》一起,既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寓言提供了范本,又为“快乐读书吧”阅读《中国古代寓言》做了铺垫。

  2.课后练习“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是三上“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的朗读目标提高,即学生需要在了解文言文的语言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基础上,在借助注释、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停顿,从而把课文读通顺。

  3.课后的后两个练习题,指出了三下学习寓言的两个目标:(1)读懂故事内容,即能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2)通过具体问题的回答,检测对寓意的感悟理解,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避免要学生高度概括寓意的要求。

  学情分析:
  1.课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学生通过三上文言文《司马光》的学习,再加上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古诗以及古代的名人名言,他们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词义与现代语言的异同有所了解,这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2.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乌鸦喝水》等数篇寓言故事,尤其是二下课文《寓言二则》更是直接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寓言”这种文体,这同样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宋”等4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守”等9个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借助注释、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能说说课文内容,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感悟这个寓言的寓意。

  4.阅读“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内容,能知道坐车人犯的是什么错误,与同学交流。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难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3、4。教学准备:教师:“宋”等4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宋”等4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结合插图,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问题1:这个单元学习的都是寓言故事的课文。

  追问:二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文《寓言二则》,谁还记得什么叫寓言吗?(指名回答。预设:寓言就是讲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问题2: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读寓言故事,明白故事说明的道理;习作要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

  3.小结:通过对单元导读的学习了解,我们知道,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寓言故事。这个单元有两个主要教学目标:(1)要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明白这个寓言故事说明的道理;(2)习作是看图写作,要把图画表示的意思写清楚。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入释题。

  1.导语: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个单元的第一篇寓言故事是什么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5 守株待兔

  2. 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你结合生活实际猜想一下:题目的每个字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预设:守:守候;株:树桩;待:等待;兔:兔子;守株待兔:守候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来。)
 4. 明确主要教学目标。导语:通过了解课题的字义,我们知道课题的意思是守候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来。是什么人守候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来?这篇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体会出来了。

  二、指导预习。

  (一)指导预习。

  1. 导语: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选自战国末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韩非子·五蠹》。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我们把《司马光》读一读,好吗?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啊。(PPT示《司马光》。自由读一读,齐读,重点反馈句子中间的停顿。)通过学习《司马光》,我们知道古人写的文章,以单音节词为主,因此要特别注意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而且,文言文很多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是相同的,但也有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在不太相同,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借助注释来学习文言文。

  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想一想,课文讲谁守候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来的故事?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宋”“耕”“释”。

  (3)PPT出示会写字词“守候、株、等待、触碰、颈、释放、其”复习认读。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其中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课文讲谁守候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来的故事?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指名回答。

  预设:课文讲了宋国一个农夫守候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来的故事。

  句子:宋人有耕者。

  2.小结:这篇文言文课文,寥寥数语,数十个字,就完整清楚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初读了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并借助题目,粗知了课文的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

  三、了解句子意思,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通过《司马光》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解了句子的意思,通过比照着朗读,就比较准确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把课文读通顺。那么,我们就借助插图、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把课文读通顺。

  出示任务:借助插图和注释,结合生活实际,用现在的语言,说说课文句子的意思,然后朗读这个句子,注意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说一句意思后,PPT出示意思;与课文句子比照着朗读,读好停顿后,PPT出示句子中间的停顿标注。)

  预设:

  宋人/有/耕者:宋国有(一个)农夫。(板书:耕者)

  田中/有/株:(他的)田里有(一个)树桩。(板书: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有一只)兔子跑过来(头)碰上了树桩,折断了脖子死去。(板书:触株 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因此,(他)放下他的耒守候着树桩,希望再一次得到兔子。(板书:释耒 守株 冀复得)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兔子是不可能再一次得到的了,而他自己被宋国的人们嘲笑。(板书:为宋国笑)

  3.导语:文言文多是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即很多单音节词,因此朗读文言文,除了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外,还要格外留心句子中间的停顿,以词语或短语做停顿单位,不要读破句子。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你能不看着停顿,能正确通顺流利朗读课文吗?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4.反馈指导。指名两三个朗读,师生评议;然后再练习,再反馈指导。5.导语:刚才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有些同学好像已经能把课文背诵下来了,大家试一下,看能不能把课文背诵下来。

  出示任务:背诵课文,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6.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个背诵,师生以词句间停顿为重点评议。齐背诵一次。

  四、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5  守株待兔

  耕者  有株

  触株  而死

  释耒  守株  冀复得

  为宋国笑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背诵课文。

  指名和齐背诵。重点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二、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感悟课文主题。

  (一)复习句子意思。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结合生活实际,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用现在的语言,说了课文句子的意思,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呢?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课文句子的意思。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指名逐句说,PPT逐一出示。(预设见上一课时。)

  (二)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导语:我们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结合生活实际,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就能读懂文言文课文的句子意思了。在这个基础上,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出示任务:在读懂课文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做到故事完整,语句通顺连贯。(提示:1.可以根据故事需要补充合适的内容;2.讲故事时可用动作助说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2.反馈评价。评议标准:(1)用自己的话讲;(2)补充的内容合适,故事完整意思符合原文;(3)语句通顺连贯。(PPT出示。)

  师生评议交流。

  (三)感悟故事主题。

  1.导语:我们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结合生活实际,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读懂了课文内容。那么,你认为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呢?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想一想,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因为这个农夫想靠好运气过活,希望通过侥幸获得收获,最后落得田地荒芜,没有好结果,所以那个农夫会被宋国人笑话。

  3.小结:课文用了39个字,就讲清楚了守株待兔的小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想不通过努力奋斗,而想靠好运气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这个故事,最后演变成成语“守株待兔”,人们一读到这个成语,就会想到这个道理。这就是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的魅力所在。

  三、阅读“阅读链接”《南辕北辙》,感悟故事主题。

  (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南辕北辙”故事。

  1.导语:学习了“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我们再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进一步感受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的魅力。

  出示任务:默读“阅读链接”《南辕北辙》,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就可予以肯定。

  (二)感悟“南辕北辙”故事的寓意。

  1.导语:我们读了“南辕北辙”故事,讲了故事,那么,你知道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吗?

  出示任务:与同桌说一说,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2.反馈指导。

  预设:

  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把去楚国的方向搞反了。方向错了一切的有利条件和努力都白费了。

  3.小结:故事中的坐车人把去楚国的方向搞相反了。方向错了,所有原来的有利条件都会让错误更严重,就更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南辕北辙”这个寓言故事,也演变成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四、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知识能力点见教学过程中的导语和小结)。五、写字教学。(一)字形教学。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株(一株)珠(珍珠) 待(等待)持(支持) 颈(颈部)劲(使劲)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耕”,左边是“耒”,不是“来”;“释”,左边不是“采”字,是“撇、点、撇、横、竖、撇、点”。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六、写字练习。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给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5 守株待兔

  耕者 有株

  触株 而死

  释耒 守株 冀复得

  为宋国笑

(不努力奋斗,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相关阅读
推荐
  • 《妈妈的帐单》心有所感

    今天语文课上了一篇《妈妈的帐单》心有所感。课文讲的是小彼得觉得经常为妈妈做些小事情,所以他应该向妈妈索取必要的劳动报酬,于是列了份帐单给妈妈。当妈妈收到这份帐单时,什么也没说。给了小彼得所要的报酬,同时也列了一份帐单给小彼得。帐单所列的内容是关于小彼得几年来的衣食住行,以及妈妈为他付出的劳动。但是妈妈所要的报酬是零。这是一片感人的又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 但是当我向我们班的孩子上这篇课文时,我是那么的惊讶。当我问到你们觉得小彼得该向妈妈所要报酬吗?有些孩子居然大声说到应该要报酬。我纳闷了,随之问到为什么认为

  • 瞻前顾后——《认识平年、闰年》教学反思

    认识《平年、闰年》一课,难点是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教学平年、闰年的概念时,利用比较2004年和2005年2月的天数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如何有效教学呢? 我设计了四道前置性作业。第1题: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请你举例说一说。设计意图:这是第一层次的作业,即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自学了解的,方式也比较多样,可以看书、上网或请教家长等等。第2题:你出生的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全年共有几天?设计意图:对第一题的延伸,可以使学生实际运用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而且联系到学生自身情况,比较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3题:下

  • 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一、课前让孩子们搜集关于宋庆龄的一些小故事,初步了解这个名人。很多同学都准备了,还都写在了纸条上,所以课堂上讲的都很自信。能够通过自己所搜集的故事去感受名人、伟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对学习课文的内容也有了更多的铺垫。 二、在检查词语的时候,有意识的设计了一对反义词,守信

  • 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三上第二课《金色的草地》,导入课题后,提出疑问: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定可以找到答案。生: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是金色的。 师:你很有水平,其中一个词就可以说明问题,那就是盛开。 师:盛开跟开花可不太一样?谁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学生似乎很茫然,都举不起手来) 生:蒲公英没有开的时候是绿色的,盛开的时候是金色的。 (终于有学生举手,但没能理解盛开) 师:花儿盛开,你有什么发现? 生:盛开就是花开得很茂盛。 师:是呀,花儿完全开放,而且开得很茂盛,就叫盛开,只有蒲公英的花盛开的时候,草地

  • 人教新课标第六册《检阅》听课感悟

    一、教材简析:课文《检阅》讲述的是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节的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一致喝彩。这篇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非常突出。特别体现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上: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因为明显的,如果让博莱克去,很有可能会使他们的队伍受到影响,会让他们的集体受到影响。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这让大家左右为难。最后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

  • 人教版《七颗钻石》语文教案设计

    一、单元分析 (一)本单元在相应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各册各单元 课时安排 单元目标 二册五单元 1、 浪花 2、 小树的梦 3、 漂亮的居民小区 4、 小松鼠看错了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明白课文说明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 三册五单元 1、 大自然的语言 2、 落叶 3、 可爱的小象 4、 小企鹅和妈妈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明白课文说明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 四册七元 13、被赶出门的小麻雀 14、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 15、小花狗学游泳 16、骆驼和羊 课文内容非常有意思,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兴趣。课文

  • 三年级同音字组词竞赛题

    zōng zh jin chā gēn ( )迹 甚( ) ( )造 ( )秧 树( ) 祖( ) ( )慧 ( )康 夜( ) ( )随 sh bān m kung zhung 现( ) 一( ) ( )坊 ( )石 ( )丽 ( )品 ( )级 沙( 情( ) ( ) 元 dǐ zhǐ xn min di ( )抗 停( ) 喜( ) ( )羊 爱 ( ) ( )下 白( ) ( )速 ( )花 ( )领 jīng shū jiǎng f j ( )莹 ( )送 ( )状 ( )女 ( )大 ( )彩

  • 2015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反思

    这次期中测试我没给孩子复习,只是在周末布置了复习作业。但是大部分的孩子对于这读的复习作业是不会完成的。我班孩子考得并不是很理想。有学生方面也有老师方面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试卷,一些孩子方法还不对,这题做一点那题做一点,导致试卷漏做的很多。还有几个孩子担心来不及,一开始做得特别快(快了就容易出错),多出来的时间就自个儿玩自个儿的。还有些孩子正好相反,一开始做得特别慢,我提醒孩子要快一点时,她加快速度做还是连不及了。虽然这只是个别的,但以上几种情况加起来就有好多孩子做题有问题了。 这次试卷上有连线 摆 搬 展

  • 苏教版三年级的课文《恐龙》听课反思

    近日,我听了一位骨干教师执教的苏教版三年级的课文《恐龙》,在课上出现的一个教学细节,真的很值得反思。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这样写的: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霸王龙就是非常凶猛的肉食恐龙。教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该段时,学生将肉食恐龙读作了食肉恐龙,被老师指出了其中的错误,并通过重读此句以示纠正。听课后,我仔细读了读这个自然段,总觉得学生误读背后还有更值得辨析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仅仅通过让学生重读改正是不够的。 首先,从学生误读原因来看,主要是受了第一个句子的影响。学生朗读第一句话后,食肉一词已经在他的头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