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将“吨”这个抽象的单位,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将“吨”这个抽象的单位,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更新时间:2015-02-17 12:55:55

《将“吨”这个抽象的单位,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吨是个较大的质量单位,三年级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又无法体验,这使得吨的认识成为质量单位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单位,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呢?书中10袋100千克的大米,只能从数字上来说明1吨有多重,学生无法体验,就连我也搬不起100千克的大米,也没办法准备这样的教具。于是我就地取材,没办法的办法,把学生(约25千克)、我(约50千克)、纯净水(约20千克)都活用为教具,没想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前活动:
1.抱一抱你的好朋友,问问他有多重?(学生相互抱,非常起劲。)
2.老师有53千克,谁能将我抱起来。(学生一下围了过来,都想试一试,开始几个还有点害羞,但后来不管男孩、女孩、大个、小个都争着要试一试,一个个使足全劲将我抱起。)
3.教室里正好有一桶新送来的水,我对学生说:这桶水大约20千克,平时一直是几个大力士换的水,谁也想拎一拎这桶水,看你能拎多远?但不能逞强。大部分学生拎起这桶水都比较费劲。
目的:通过抱一抱、拎一拎使学生对自己的体重、20千克,50千克有了一定的体验。
教学片段:
考率到学生在生活中对吨已有接触,在引出课题后,我让学生先说说关于吨已经知道些什么?
生1:电梯限载1吨。
师:你真会观察。
生2:最小的卡车可以装15吨。
生众:什么呀,最小的卡车是2吨的。(了解这一情况的孩子有很多)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载重量15吨的卡车不是最小的,但卡车的载重量确实是用吨做单位的。
生3激动地说:移山巨无霸一次可以运190吨。它的轮子比人还高。
(我也不知道这个知识,但没有否定他,一下课,这个学生就拿图片和资料给我看,我没有让学生收集资料,这是他课外自己看到的知识,现在想想如果之前让学生观察一下,收集一些资料可能学生的体验会更丰富。)
生4:蓝鲸重72吨。
(说到动物学生就起劲了。马上有人接着说:大象重6吨。
关于动物的重量学生了解的比较多,老师也必须储备这方面的知识,否则学生的信息是真是假也分不清,无法正确引导。)
师:同学们对吨已经有了一些了解,通过交流你觉得吨是怎样一个单位?
生:很重,很大的物体用吨做单位。
师:计量很大的很重的物体有多重,通常我们用吨做单位。哪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
有几个学生手举得老高,答案是1吨=1000千克
师:你们已经从数量上知道1吨有重了,但是1000千克有多重你搬过吗?体验过吗?学生摇头。
师:谁来说说,你刚才抱了谁,有多重,是什么感觉?这样的2个、3个、10个你能抱起来吗?
(推理体验)一个同学大约25千克,10个有多重?40个呢?学生激动的说:正好1000千克。
师:课前我们了解到我们班大部分同学的体重约是25千克,还有一些同学比25千克轻一些,还有一些同学比25千克重一些,平均一下大约是25千克一人,四位最重的同学不算,其它40位同学起立,相互看一看,我们合起来有多重。
生:1吨。
师:如果把站着的同学一个个抱到操场上去,搬完1吨,估计有什么感觉?
生摇头不干,嘟囔着说要累死的。有感觉就有体验,看来这个教具选的很成功。
师:老师大约50千克,几个我这样的成人合起来是1吨?你能抱的动吗?一桶水大约20千克,几桶水是1吨。
让学生通过想象继续体验。
师:你感受到1吨有多重了吗?谁能举例说说。
本课就地取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前体验,感知体验一吨的重量。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使学生对1吨有了较深刻的体验,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反思教学,其实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要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我想这次的成功就是得益与这一理念的指导。
相关阅读
推荐
  • 2012学年(上)三年级数学天天练(5)—(8)

    2012学年(上)三年级数学天天练(5)(20121015) 班级 姓名 学号 ******************************************************************************** 一、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247+1518 650+3509 (301-256)5 4307-1200 1587-666-334 841-315-285 489+622+111 766+255+234 二、应用题: 1、2012年全年共有多少天? 2、小明今

  • 2013年春季数学科三年级错题收集

    时间 错题所属内容 错题原型 拟采取的解决办法 完成情况 备注 5月 《面积》 测量或计算面积是要用(平方)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20)平方厘米。 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平方分米)。 游泳池的面积约是1200(平方分米)。 黑板的长是3(平方米)。 4米与4平方米比较(②)。 ①一样大②4平方米大③无法比较 用4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③)。 ①4厘米②8厘米③8平方厘米 面积计算 一块正方形果园的四周围上了长68米的篱笆,这块正方形果

  • 画个圈学生就能体会“一个整体”吗?(认识分数)

    这两天教学的三年级下册的认识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进而拓展到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来认识1角是几分之几元,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等。为五年级下册学习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做好铺垫。其中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认识分数中的一个难点,怎样让学生理解一个整体的意义,以往老师都是画个圈,告

  • 模型思想三部曲——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为例

    《24时记时法》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的,有关时间的学习,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过渡的阶段,生活经验不多,概括能力不强,不能多方面的思考问题,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由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渗透模型思想的意识,以此让学生能真正地掌握24时记时法。 一、化曲为直,建立模型 在此之前,学生都是通过钟表来认识时、分、秒的,多数学生对时间的概念都是建立在钟表之上。而这节课认识的24时却不能很直接的在钟表上表示出来。因此,我将钟表上的一圈圆形数字变为直线数字。化曲为直。一圈

  • 三(上)数学《认识分数》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本分析报告以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研究的分析框架为工具,依据活动组织这一行为指标中的人人都是活的主体这一分析要点中的几个主要观察点,对韩金涛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具体分析如下: 一、 优势:常规训练到位,多种教学方式,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片段一: 师:请在准备好的正/长方形纸上用打斜线来表示其中的1/2,说说另外一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 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 师:为什么不同的形状折出的不同图形却都能表示1/2呢? 学生思考,并展示交流。 围绕填空再次认识二分之一。 分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每一个学生都在动手

  • 在“分与合”中丰富周长的联系——三年级上册“周长”复习课的实践研究

    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现于邳州市八义集镇果满山小学支教) 胡良梅【课前思考】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单元,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关图形的拆分拼合计算周长的相关知

  • 算理、算法比翼齐飞、有效融合 —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卢晶晶, 一、竖式计算教学与算理有效融合。算理与算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算理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主要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两者在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孙老师在这节课中为促使算理与算法的有效融合,采取的几下几个措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激活经验,奠定基础。孙老师通过创设分羽毛球的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再让学生用小棒操作解决验证问题,再让学生看图解决问题

  • 新审定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教学设计

    三亚市崖州区中心学校 陈传英 【教学内容】第36、37页。【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过程,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用竖式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渗透类比思想。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上

  • 加强对比练习,突破小数加减法难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是《小数的初步认识》,在这一单元里有一位小数的认识和意义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因为是小数的初步认识,在认识里我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一位小数,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然后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在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教学时,我首先复习了整数加减法的练习,使学生明白了进行计算时必须相同数位对齐。 课本中的例题都是一位小数加减一位小数。对于一位小数加减整数,整数加减一位小数,这一教学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