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紧扣文体教学,初识文体特征——《说勤奋》教学后记

紧扣文体教学,初识文体特征——《说勤奋》教学后记

更新时间:2015-11-23 14:42:08

《紧扣文体教学,初识文体特征——《说勤奋》教学后记》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说勤奋》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第一篇说理文,对于初次接触此文体的四年级学生而言,是陌生且有难度的。如何紧扣文体开展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根据文体特征研制适宜的教学内容
依据学情(第一次接触说理文,又是中年段的学生),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明确说理文的概念;知道说理文的结构;初晓说理文的论证方法。我想:任何拔高要求或降低要求的做法都是无益的。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文而定,依体而动”吧。
二、            根据文体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课文体裁不同,年段要求不同,教法自然有别。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怎样的教法以达到约定的教学目标呢?
(一)课题入手,明确概念含义。教学伊始,我从课题中的“说”字入手,鼓励学生讲讲“说”字的意思,使学生明确课文就是一篇“专门讨论勤奋这一问题”的文章,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说理文”的概念。
(二)结合概括,掌握结构特点。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时,让学生边读边划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然后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学生:一般的说理文,作者往往在文章开头就会对某个问题或某一事件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或看法。随后,组织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反复朗读作者的观点,追问:作者认为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如果仅仅读完第一小节,你赞同吗?由此引导学生读事例、练概括(概括事例内容),揭示“举例论证”这一概念。在初读最后一节时,同样可以告诉学生“总结全文、发出号召”是一般说理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讨论辨析,初晓论证方法。学习完课文后,我抛出话题: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经过讨论,他们认识到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同样说明了成功需要勤奋;而司马光出自古代,童第周出自现代,司马光天资聪颖,童第周却基础差、起步晚。他们俩的事例印证了课文开头部分的“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戴玉洁、廖文捷在我们班算是学习成绩佼佼者,她们好学上进,勤奋踏实。如果你是作者,能否用她们的事例替代现在生物学家童第周的事例呀?”我追问道。已经一番辩论,学生明白了:戴玉洁、廖文捷是很认真,也很勤奋,但是她们只是一名小学生,她们的事例不具备典型性,不为其他人熟悉,也就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四)读悟结合,感受语言特色。准确性、严密性是说理性文章文本语言的最大特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说理文的“理性美”同样是教学的一大难点。教学过程中,我以司马光的事例为例,引导学生从“躲、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等词语感受到主人公的勤奋以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而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童第周的事例,体会文本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
相关阅读
推荐
  • 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文中的重点句子。 2、体会文章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小练笔:培养学生课堂上动脑、动笔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讲到我在花港认识了一位青年,这是位怎样的青年?(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2、他不仅长得秀气,还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呢,你们说是吗?为什么呢? 出示句子: 因

  • 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

    四上《搭石》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而它这种美很朴实,亲切,真实,好像就在身边。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善良的心灵美,人性美。本学期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我就选择了它。因为它感动了我,也因为曾经听过其他老师上过,学到了很多,想到了很多,于是想把这些想法付诸行动。 这节课,我没有采用多媒体,而是最最普通的常态课。课前我做了准备,除了小黑板外,又在大黑板上画了8块大小不同排列整齐的石头,一看就知道题目《搭石》的意思了,可别认为这些石头难看,他们可有大用

  •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9月28日,领雁工程学员进入实践第一阶段,进驻各实践学校。这堂课是所谓的导师示范课。备课时我也考虑了很多,最初的教学设计密度较大,不仅了解了花园的变化,又感悟了巨人从砌墙到拆墙的内心转变过程。可是思前想后,我还是决定呈现最常态的语文课堂,把巨人的转变部分斩去,增加读课文的时间,加强字词的教学。 第一环节:重视资料袋的教学。 资料袋介绍了童话的两种类型,让学生阅读后进行交流,同时教师适时介绍著名作家的一些童话,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能够去阅读这些经典。下课后,李晨浩就跑过来跟我说,他家里有《大林和小林》,第二天他

  • 《万年牢》磨课

    今天来到分部试讲,春华身体不适,丽萍要上课走不出,只有我和分部的几位老师。课上完后,他们也都去上课,我和晓慈两人又磨了一节课。问题1:时间超过了七八分钟,到哪里去要时间。 措施:1、课文很长,孩子们读一遍就要五六分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把读课文放在课前预习中,课堂上主要就几个难读的句子读一读。这样可以一些时间。2、重点研讨的句子就用一句,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第二句父亲甩的可漂亮了,像聚宝盆上的光圈。学生点到为止。 问题2:与一组对话的孩子,

  •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课《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这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课文生动地描写草原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我在教学前进行了比较多的准备。首先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把握了课文的主题、主线。对于如何教好这课,我设计了赏图、读文、品词句、想象说话等多种形式,也想展示多幅图片。。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到有收获,更多的是遗憾。 遗憾一:指导学生学习热情远迎画面,预设过多,生成太少。 在预设中,我抓住两个比喻句和两个场面的句子,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草原因主客见面而热闹。对于远远地河!一句,虽然学生能

  • 学习《我是最弱小的》一文第二课教后记(4月)

    学习《我是最弱小的》一文第二课时,先从蔷薇花在雨前、雨有不同的样子入手,感受到暴雨突来,为一家人互让雨衣做铺垫。我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朗读体现花儿的不同。学生的琅东附有感情,语音语调明显会处理。朗读时边读边想像这是读好文章的方法。 这一课有个小高潮,有学生提出妈妈把雨衣给了萨沙,为什么不先给托利亚?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学生不约而同便是同感。这正是我事先有预设的,但不是这个环节上,不管他了,就先临时调整吧,这正好是一个思维唤起的好时机和好话题,你们怎样看的?问题抛给学生。小手如林。萨沙是所有人中最小的,直接给他

  • 优质课《我不是最弱小的》案例

    一、 导入。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上节课我们在课文中认识的新朋友,还认识他们吗?指图来说,(看来大家还记得他们,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之间的美。来齐读课题。通

  • 四年级上册语文《春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王颖,一、读懂春联,理解意思 1.课文中一共有5幅春联,你最喜欢哪一幅? 集中出示5幅春联,再读一读,读出节奏。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春联。 2.出示学习活动一: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每幅春联的意思. (2)选择一幅春联同桌讨论,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我最喜欢春联( ) ,( ) 因为( )。 3.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4.在运用中理解: (1)猜一猜,这副春联贴哪儿: 春夏秋冬,辛勤采得山中药, 东南西北,勤恳为医世上人。 (2)出示贴错的春联

  • 新苏教版《第一朵杏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走近杏花,课前阅读人物介绍资料。1、出示插图,这是一株杏树,瞧,树上正盛开着朵朵杏花。(板书:杏花)此刻,如果你正站在树下观赏着杏花,你会看到些什么?(生交流) 2、师:人们看杏花,一般只观察它的样子,可是,也有人跟我们不同,他会留心观察杏花开放的时间,而且是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板书:第一朵)他是谁?一起来认识一下。 二、走向人物。 1、出示图片,他就是那个留心观察杏花的人竺可桢,重点纠正读音。 2、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