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用猜想贯彻学习全过程(四下《乘法分配律》的教学)

用猜想贯彻学习全过程(四下《乘法分配律》的教学)

更新时间:2015-02-08 10:40:05

《用猜想贯彻学习全过程(四下《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问题解决或构建所做的整体性考虑,它基于数学知识又高于数学知识,是一种隐性的数学知识。借助数学思想可以官场数学学习全过程,是更高一层次的数学结构。

例如四下《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可以抓住猜想、验证的数学研究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

第一轮猜想:

出示:(25+30)×4=__×__+__×__ 17×8+43×8=(__+__)×__

学生猜想:(25+30)×4=25×4+30×4 (25+30)×4=25×2+30×2

17×8+43×8=(17+43)×16 17×8+43×8=(17+8)×43

17×8+43×8=(17+43)×8

通过验证,学生发现有些猜想是不成立的,便自然放弃了。探究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始终把他看做是猜想,而不是瞎想。学生就更积极、更大胆的开展探究学习。

第二轮猜想:

有结果相等的算式吗?验证你的猜想。

①(18+7)×6 ②18×6+7 ③18×6+7×6

①(5+11)×8 ②5×8+11×8 ③ 5×8×11×8

① 20×(15+9) ②20×15+20×9 ③(20+15)×29

第三轮猜想:

我猜想这样的两个式子是相等的。(模仿写出等式)我验证了我的猜想。

通过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引领学习,学生在整个单元中,爆发了很多的发现与创造。如用简便方法计算21×19时,学生有了等于20×20的猜想,通过验证又有了20×20-1的猜想,又通过进一步举例验证,发现等于20×20-1×1,还有学生探究不止,下课时上交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如下)


虽然,学生的研究报告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足以说明数学思想方法确实可以贯穿起更大范围的学习研究,它不仅能更新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开放的、创新的人格地不断形成。
相关阅读
推荐
  • 四下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图形的对称》反思

    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数学的学科特点是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产生,都离不开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往往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 解构儿童已有的思维状态(四上《寻找搭配的规律》)

    解构核心概念,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还有一项基本,则是对学生思维的分析,需要解构的不只是教材的知识体系,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必须对学生已有思维进行解构,排出思维阶梯。以四上《寻找搭配的规律》为例。 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解决三种点心和两种糖粥,一种点心搭配一种糖粥,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的问题。学生呈现如下思维状态: 属于第一层无序思维状态的学生数量极少,该生首先没有弄清楚是点心和糖粥两种不同的物品之间才存在搭配,其次也不能有序的列举。 大部分学生在第二层思维状态,能列出所有搭配方式,从访谈中发现,其中大部分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

  • 2018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1和练一练,第30页1~4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

  • 《怎样滚得远》苏教版四年级年级上册案例分析

    1使学生能根据研究的问题,用实验的方法收集数据、计算平均数,,能根据所得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问题结论;初步了解用实验和数据分析问题、获得相应的结论的过程。 2,.使学生经历围绕问题收集、分析数据,获得结论的实践研究过程,体会用实验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体验利用操作、实验可以获得数学结论的活动经验,并发展数据分析的观念。 3.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体 验

  • 轴对称教学案例评析

    王金锁 ] 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利用刚刚掌握的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用折、画、剪等方法做出各种轴对称图形,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知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动手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发挥各自的创造性,动手剪出丰富的轴对称图形,从而逐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 教学片段: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有趣的轴对称图形,你能利用一张彩纸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生:能 师:好,不过先

  •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学反思

    | By: 18刘秀荣 ] 在本课教学前,我进行了一次课堂前测,随机抽取了二(3)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折、剪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活动,发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有点差,一个折、剪等腰三角形活动如果能照顾全体同学的话就需要15分钟,况且还有等边三角形折、剪活动。就此,我课前制作了一个关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折、剪的微课,微课中先分别出示图例,让学生试着折一折、剪一剪,然后由教师作示范,如果学生对于图例有疑问的话,可以跟着视频一

  • 四年级认识大数作业设计

    今天刚上完课,我就想总结一下。今天上课一起对昨天的作业四个数,同桌对改,要求一个字都不能错。孩子们都很负责,但是还是有很多孩子出错了。我选择了两个孩子说自己错误的原因,有的说抄错数字,有的说是少写了一个万字。看来还是会有很多错误出现,看来还是有的孩子学的不扎实,我又带着孩子们复习了一遍。因为这个大数的认识很重要,到六年级也是很重要的一块,本单元也是看着简单,实际上学生没有学透彻,我对自己说千万不能掉

  • 《什么是面积》反思

    这节课是按照上学期教学设计大赛时的上课流程进行的。 1. 从拼图导入。学生回答选择哪个会拼的比较快时,回答问题的学生大多数还是从拼图的某一部分是大象还是天空来确定哪一个容易拼,没有从面的大小去思考。 反思:我问的问题的指向性不够明确,学生不太理解这一部分到底是干什么的。 2. 在探讨面积概念的环节,有点太急了,没有让学生明白面积到底是什么。学生课前对面积有所了解,但是对面积具体的含义还不够清楚。 从三组物体的表面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