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最新部编版教材五上教案《白鹭》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教材五上教案《白鹭》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19-11-17 18:49:09

《最新部编版教材五上教案《白鹭》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文内容分析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开篇“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句即给读者的心里留下了诗意的期待。接下来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白鹭的赞赏之情。文章的结尾与篇首相呼应,赞美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给读者以余音袅袅之感。

  《白鹭》是郭沫若先生的作品,作者没有用繁复的语言来渲染白鹭,仅用寥寥数笔便流畅而传神地勾勒出了几幅清新的画面,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悠远的意韵,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

  本文的教学除了带领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并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物,体会“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丰富内涵,从而感受白鹭的美,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刚刚跨入高段学习的时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直接抒发的情感的能力,但是,对于体会寄托在人事景物中的感情以及文本的独特审美性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

  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诵读描写白鹭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

  这几首诗中都描写了一种美丽的形象——白鹭,或翱于蓝天,或翔于山前,或飞于水上,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

  2.播放视频:“三亚白鹭”,宛转悠扬的音乐,配以美仑美奂的图片,师生一起进入优美的情境之中。

  3.师过渡: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这样说: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今天,让我们走进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去领略他笔下白鹭如诗般的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古诗,欣赏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初步感受白鹭之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3.重点指导:

  (1)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

  (2)读准易错音:

  蓑(suō)毛 长喙(huì) 镜匣(xiá) 嗜(shì)好

  (3)指导“鹤、嫌”的书写。

  4.质疑交流。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与重点指导相结合,扫清字词障碍。】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整体感知:默读全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脉络: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和最后一个部分的关系是什么?

  第一部分(1)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 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 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设计意图:在默读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结构。】

  (四)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之处,提出问题,交流探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听写词语:寻常、精巧、身段、清晨、黄昏、嗜好。

  2.指名四位同学读课文。思考:作者心目中的白鹭是什么样的?用一句话说一说。

  (二)品读第二部分,感受精巧之美

  1.默读画批: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白鹭精巧和谐之美。

  抓住关键词: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

  (2)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独特的精巧与寻常之美。

  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感受白鹭颜色、身段之美。

  4.相机多媒体展示白鹭外形图和对比图,感受其外形的精巧和谐之美。

  5.配乐朗读,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过渡: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继续学习课文6-11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一幅幅富有诗意的优美画面!

  【设计意图:借助关键词语、对比、配乐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白鹭的精巧之美。】

  (三)品读第三部分,感受韵味之美

  1.小组学习,交流讨论。

  学习任务如下:

  (1)课文的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们给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2)想一想:自己最喜欢哪一幅,在小组中谈谈自己的感受。

  2.集体交流汇报。

  (1)青田独钓图

  ①体会比喻、拟人的绝妙。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②出示杜牧的诗: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把文中的“钓”换成“捕”可以吗?为什么?

  “钓”字突出了白鹭的优雅,让我们感受到如诗如画的意境美。

  相机补充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钓”和“捕”两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巧妙。】

  (2)清晨望哨图

  由“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一句质疑,启发想象:小树微颤,身披霞光,白鹭在“瞭望”什么呢?

  (3)黄昏低飞图

  ①抓“偶见”、“更”谈体会:这两个字突出了白鹭给宁静的乡村带来了动感,带来了活力,这是一幅静中有动的画面。

  ②补充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夕阳西下,暮色渐浓,炊烟袅袅,白鹭低飞时那舒展、轻缓、自由自在的迷人景象。

  【设计意图:适时补充诗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表达的意境,积累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3.配乐朗读:给画面配音,通过自己朗读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读句子,谈感受。

  朗读三句话: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这三句话是作者的认识和感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拥有对美的期待,郭沫若先生,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中,依然能够看到白鹭的悠然之美,诗性之美。你是否也像他一样,也观察和发现过身边的美呢?请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常见的美。

  3.推荐阅读:郭沫若的散文《山茶花》。

  六、板书设计

  1.白鹭

  色素    青田独钓图

          清晨望哨图

  身段    黄昏低飞图

  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相关阅读
推荐
  • 2012年上半年小学科学教研会议《时间在流逝》教学反思

    这一课教材中主要编排了三块内容:现在几点了、一分钟有多长、过去多少时间了。而其中体验一分钟有多长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合理估计 10 分钟、 1 小时是教学的难点。 这是一节没有实验的科学探究课,为了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抓住了两点来做文章。其一、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其二、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从游戏入手,从现象中引入问题,让学生估计时间,探究时间的长短,到最后懂得珍惜时间,使科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了发展,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二、 学习重点 : 朗读课文,感受异域风情。 三、学习难点: 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回忆旧知 (出示五上《小苗和大树的对话》中的插图) 孩子们,你们还记得图中的两个人物吗?(引出季羡林先生) (出示季老先生的简介:季羡林出身于农民家庭,1930他考入北京清

  •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主题文本: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找出重点描写茉莉花的句子和描写爸爸、妈妈细节的语句,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理解。 2 .感悟文本主题: 从课文对故事细节的描写和对茉莉花的描写中,感悟出爱就是时时处处为对方着(zhuo)想这么一个主题。爱就像茉莉一样,虽然平淡无奇,但是它洁白纯净,清香弥漫,平凡但又珍贵。 3 .培养语文品质: (1)从课文描写爸爸、妈妈的许多细节中准确体会爱的具体内涵,从而培养感悟的准确性。 (2)从各个细节折射出的爱的具体内涵中,提炼

  • 古韵今风,诗文与科技的融合——评何老师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港城小学 顾君津 虽然何老师上的是古诗,但是在这么高科技的未来教师展示,真是古韵今风,诗文与科技的巧妙融合呀。课堂上,老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引导生感悟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现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进行点评。 一、小组合作,有序有效 新课标要求我们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何老师在课上两次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教学,第一次,让学生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的字词句的意思。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展示。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古诗的意思已经十分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谈(案例及分析)

    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小学 何丹红,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3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宋代杰出诗人苏轼所写,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壮美。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景在议后,目的是突现景美。两首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两首诗同写六月的西湖景色,各具特色,各有风味。表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

  • 统编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学目标及各课文语文要素

    (说明:1.根据课程标准目标与内容的规定,粗知课文大意,梳理课文条理把握主要内容(把握内容要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等目标,课文的阅读教学一般都需要进行学习训练的。但是根据编制教学目标的方法之一:如果每篇课文都要编制的相同的教学目标,为避免重复啰嗦,或用上位目标叙述,一般可不叙写出来。故这些目标没有在课文教学目标中呈现出来了(同样也不在语文要素中呈现出来),但不等于不进行这些学习训练,例如《白鹭》。课后练

  • 统编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教学目标及各课文语文要素

    (说明:1.根据课程标准目标与内容的规定,粗知课文大意,梳理课文条理把握主要内容(把握内容要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等目标,课文的阅读教学一般都需要进行学习训练的。但是根据编

  •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讲叙了善良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了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代纪念他的故事。课文语言平实浅白、通俗易懂。课文围绕

  • 《习作____即景》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目标 1. 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 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教学重点 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