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19-12-22 21:13:19

《部编版五年级《四季之美》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 课前积累,1.我们积累几个短语,一共有三行,找三个同学读,一人一行。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对比第一列,第二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我发现每一列的前两个是表示颜色的词,后一个是写微光的。

你真厉害,一眼就发现了他们的共同点。能不能看前一列后一列有什么不同点。

预设二:我发现后一列比前一列多了一个动词。

眼光敏锐。对,加上动词之后我们想象到的画面,有一种动态感,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感受这种很富有动感的画面!3.过渡:同学们,透过这些动词,我们看到了大自然向我们翻开的一页又一页动态的画面。

二、 导入新课

1.今天,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它的四季之美。

板书课题,齐读。

2.同学们预习过了,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清少纳言,结合你的资料谈谈你对她的了解。

预设:从以下方面来谈:生活年代,散文界的地位,取得成就,名字的由来。

3.出示老师的资料,齐读。

三、检查预习,摸清脉络

1.过渡:清少纳言,日本散文界的鼻祖,这么厉害的女作家写的文章,老师想问问,预习的时候你读了几遍。

然后评价:读了三遍的叫预习,读了五遍以上的叫自觉学习。2.指名读课文,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分别找四位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随文理解:泛着、鱼肚色、红晕。“泛着”结合生活场景理解,“鱼肚色”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红晕”结合图片理解。

第二自然段然段随文理解:固然,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第三自然段随文理解:窠里,心旷神怡,比翼而飞,“窠里”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旷神怡”分解词语理解,“比翼而飞”先理解原意,在理解比喻义。

第四自然段随文理解:凛冽,闲逸,“凛冽”通过偏旁理解,“闲逸”找近义词理解。

3.刚才检查了读课文,词语意思,下面检查我会写字。打开课听写本听写:红晕、归鸦、比翼而飞、心旷神怡,凛冽、闲逸。

没有全对的举手,哪个字写错了,谁的这个字也错了,师范写“逸”写一遍。

4.课文会读了,字词障碍扫清了,下面请大家运用第二单元学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描写了什么。

适时引导,提问一个一直没举手的学生:老师知道你没想好,你思考到哪里说到哪里。不会说老师来帮你。在老师的提示下,运用找每段的关键句的方法,读懂每一自然段。5.这是清少纳言眼中的四季之美的主要内容,同学们,如果让你写四季之美,你会写什么?



小结:

1.大家都能找到每个季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这种选择的视角是比较常见的,而青少纳言眼中的四季之美是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这种选择的视角是很独特的。

2.我们再来看这四个时刻,知道什么时候是黎明吗,那早晨呢。黎明和早晨表示的时间差别怎么样?(细微)

夜晚和黄昏表示的时间差别也很细微,这么细微的差别都能感受到,可见清少纳言的感受是多么的细腻。

3.这篇文章不仅选材视角独特,感受细腻,字里行间还蕴含着独特的韵味,也就是独特的美。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我们随着清少纳言一起走进春天的黎明,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尽可能的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2.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你仿佛能看到什么?

3.读的真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一:天空色彩美丽。真棒,关注了描写颜色的词展开想象。

引导:关注一下这些动词,看你又能看到怎样的画面。

评价:描述得真具体,作者用这些动词,让我们看到了天空颜色变化的过程。

预设二:学生读书上的句子:泛着鱼肚色的天空……

4.齐读这一段,感受这种动态的美。

   5.同学们,你这么仔细的观察过春天的黎明吗)(没有)?看来清少纳言是一个有独特情趣的人。是呀,正是由于它的独特情趣,感受细腻,才能写出春天黎明这种独特的动态美,也就是独特的韵味。

6.两人小组内轮流读这一段,比赛看你的能不能把对方带入到这种独特的韵味里。

7.展示读。

     8.读了这么多遍,发现这一段作者语言的表达特点了吗?泛着、染上、飘着都是动词。还有后面都是表示颜色的词。对,抓住这些特点背起来就容易多了,自己练习背背。
相关阅读
推荐
  • 201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达标测试题(S版带答案)

    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zu mo gōng tng shāng bā xī gi bǎ w ( ) ( ) ( ) ( ) ( ) to c zhē yǎn lng chn jiāo juǎn dǎi t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3分) 燥( ) 娇( ) 踢( ) 躁( ) 矫( ) 赐( ) 三、用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过来。(6分) 绿茵如盖( ) 不知所错( ) 费寝忘食( ) 坐无虚席( ) 粗荼淡饭( ) 柳暗花名(

  • 心灵的沟通 情感的共鸣《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

    曾经在实习期间听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一课,过程已经模糊不清了,只依稀记得当时对钱学森博士不惜一切回国的赤子之心的那种深深悸动。这次有幸聆听南湖之春大师们的课堂,再次与钱学森博士相遇,感受那从心灵中发出的深情的呐喊: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周士军老师在执教中紧紧抓住感情线,从字、词中挖掘,以朗读来表达,让美国人的迫害与钱学森的坚持这两条主线鲜明地对比着,强烈地对抗着,让我们在他们的一次次交锋中,为钱学森的坚韧,为他的义无返顾而感动,为他的那句我是中国人。而自豪。其中的许多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片段一

  • 从温情脉脉的《黄鹤楼送别》看教师文化风格的资源开发

    暑期细读一个个案例反思,越发觉得上课就是上出教师自己的文化。在学生面前,一个语文教师就是一本厚厚的书。想起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过:你的精神倒影有多深,你对文本研读就有多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远,你对文本研读就有多远;你的精神倒影有多美,你对文本研读就有多美。研读文本的终极意义就是研读自己。翻阅五年级的教材,赫然映入眼帘的文包诗《黄鹤楼送别》令我回忆起一位内秀温雅的同行,有幸聆听其站在一个温馨而又有效引导的高度,引领学生走进了千古传诵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走进千年之前的动人话别场面。课堂的一幕幕细节

  • 苏教版五下《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为读者描给了一幕幕维也纳独特的城市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同时,这篇文章在结构上也很特别,除了整段文章以总分的结构呈现,每段的结构也是总分。这样,整篇文章都围绕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这一中心来写,从取材上,无论是从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还是从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来说,都一直围绕音乐之都这一中心来写。因此,在教学上,也要围绕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

  • 在兴味盎然之中完成学习任务

    去年从网上我读到一个测试结果,颇受刺激:从业人员的创造才能,教师几乎是垫底的。不平之余,想想所言其实也并不虚。我开始想一个问题,作为个性化色彩非常强烈的教学,为什么要走一条近于军事化的路子,追求划一,追求套路,讲求师承,似乎只有正宗的、正统的、正规的才是最佳的。 《海伦 凯勒》一篇简化版的人物小传,无论是教参还是名师的教案,都将海伦凯勒的伟大精神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这从课文来说的确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我上了二课时后,总觉得心里有点意犹未尽,把一篇写人的文章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有些不伦不类吧。当再读课文之后我

  • 苏教版五下册《爱如茉莉》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三段,通过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揭示了什么是真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教学过程: 一、默写词语导入学习。 1.听写字词: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一本正经 清醒含笑 揉揉胳膊 睡眼蒙眬 蹑手蹑脚 布满血丝 投影出示,对照批改,订正。(板书:平淡

  • 统编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教学目标及各课文语文要素

    (说明:1.根据课程标准目标与内容的规定,粗知课文大意,梳理课文条理把握主要内容(把握内容要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等目标,课文的阅读教学一般都需要进行学习训练的。但是根据编

  • 《习作____即景》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目标 1. 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 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教学重点 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

  • 课文解析《慈母情深》听课反思

    2019年10月30日,徐州市邳州市小学语文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在邳州市天山路小学举行统编教材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作为天山路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充分体验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天然优势,全程参与了活动并进行了深刻的学习。其中给我深刻印象的是我校索永主任执教的《慈母情深》。 《慈母情深》是经典的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敬爱。但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