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在相同的题材“秋”中感受不同的“秋”的韵味

在相同的题材“秋”中感受不同的“秋”的韵味

更新时间:2020-03-23 18:06:04

《在相同的题材“秋”中感受不同的“秋”的韵味》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为了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水准,更深入、更细腻、更精准地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品悟诗人的心境,我在班级开了一节组诗课——在相同的题材“秋”中感受不同的“秋”的韵味。
笔者以为,在组诗教学的课堂中,诗歌数量多、内容丰富,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在组诗主题明确的情况下,要做到一课一得,就要有所取舍。如学与春天相关的诗歌时,一堂课就聚焦在“节奏”主要教“节奏”,带着学生读诗涵咏,读出诗韵味。古诗讲究韵律、节奏,深究其中,这是大学问,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能够通过学习,初入此门已是可贵。“秋”历来是文人墨客喜欢描摹的对象,写“秋”的古诗数量之多暂且不说,关于秋的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自古逢秋悲寂寥”,在学生的心目中,秋是寂寥、秋是萧瑟、秋是肃杀、秋是凄冷。那么,“秋”的“情境”在诗人的笔下是如何营造的?“秋”的“意境”只是如我们主观臆想的那样吗?想到此处,确有必要带着学生学习“秋”的“情境”。体会“情境”,就不得不说“意象”。通过课堂的学习,教学是可以实现学生初步学会领会古诗的意思,掌握赏析诗歌的一些粗浅方法的教学目标的。
一、体悟“秋愁”的“意境”
秋是寂寥、秋是萧瑟、秋是肃杀、秋是凄冷。这样的感受是缘于——“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从“色”、“容”、“气”、“意”、“声”这五个方面,“秋”的意境就定了基调。而“秋”往往与“愁”关联——“有人见秋霜而悲百发,有人睹残花而伤红颜,有人望归鸿而思亲人,有人闻寒蝉而叹余生,有人拂秋风而觉萧瑟,有人触秋雨而感悲凉……”“秋霜”、“残花”、“归鸿”、“寒蝉”、“秋风”、“秋雨”这些意象,也就成为“愁”之意境所寄托的“物象”。在教学的开始,先让学生思考“秋”之意境的缘由,然后再渗透“意象”的补充知识,学生在理解古诗意思、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时就比较容易了。
接下来的教学,我出示了一组诗句,让学生看看出示的诗句分别写的是哪些季节,同时重点辨析哪些是写“秋”的。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5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6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7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8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11最是风来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2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古木啭黄鹂
1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15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16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17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18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空涧不见人,纷纷开且落。
这种有竞争意味的抢答题,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回答很踊跃,答案基本准确:1、2、3、4、5、6、7、8、9、11、16、17是写秋天的。为了让大家对于写“秋”的诗歌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关于“秋”的诗歌集中呈现给学生看。学生自由读读这些诗句,初步感受诗歌中“秋”的“意境”,然后再让学生谈谈理由,为什么自己认定这些诗句是写秋天的,这就很自然地说到了“意象”——物象与情意的融合,典型物象的意义等等。“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将每首诗中表现“秋”的意象画下来,再让学生读一读,边读边想意象的画面,然后出示诗歌中意象的图片、视频,再配上入情入境的音乐,文字的“意象”就变成可看、可听、可触的生活“物象”,学生就能更深刻地感受诗人寄托在秋天里的况味感怀。
“秋”之“情境”的不同韵味
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读两首元曲,找出意象,比较“意境”的异同。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第一首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第二首中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共同构成了秋天的意象群,让读者感受到秋的萧瑟寂寥。但第二首中的“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些意象展示的却是一幅明朗清丽的图画。此曲前面是萧瑟寂寥之境,后面是绚丽明朗之境,一冷清一活泼,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但能够更全面地展现秋天景色的美丽,又暗藏了作者从孤寂惆怅到豁然开朗的心境转变。“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因此,诗词的“意境”通过“意象”来表现,而“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展现却是出乎诗人的内心。
以上两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是想让学生在诵读古诗时候能够初窥门径,去感受诗歌传达的“意境”,体悟诗人的心声,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因此,组诗学习并不是让学生寻章摘句。小学阶段的组诗学习强调兴趣与积累是不错,但是如果一点理解与赏析都不会,对于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审美能力也是不足的。
相关阅读
推荐
  • 六年级下册语文毕业试卷(苏教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毕业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分数 温馨提醒: 同学们,下面你们将经历一次语文世界的旅行,也许你也会有各种不同的体验,时而得心应手,时而一筹莫展,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但只要你仔细审题,认真答题,就一定能顺利地到达终点。 一、字词部分。22分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厌倦了都市的喧闹与紧张,和家人、好友一起到野外呼吸新鲜的空气。在那里搭建jiǎn lu 的 zhnɡ pnɡ ,吃烧烤。看着zhn ln的天空、piāo y的白云,不禁陶醉了。大自然竟然yn cnɡ着如此丰富的

  •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校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 基础知识(26分)一﹑查字典填空。5分 鼎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 。鼎字有如下解释:①古代蒸煮用的器物;②三方并立;③大;④正当,正在。在下列词语中,鼎字应选择的解释写在词语后面的( )里。钟鸣鼎食( )鼎鼎大名( )三足鼎立( )鼎盛( )。你还能写出两个含有鼎字的成语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六年级语文上册(3单元)综合训练试题

    艺海紫丁香语文六年级(上-3单元)综合训练 学校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要求家长反复听写这些词语) 朗润 酝酿 黄晕 嫩叶 发髻 栖息 芊芊细草 济南 贮蓄 乌桕 枯涸 竦峙 玫瑰 闲情逸致 着落 纯粹 短暂 薄烟 剔透 心弦 春华秋实 应和 混合 面颊 黛色 灵秀 主宰 轻飞曼舞 2、改正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字(要求家长反复听写改正后的词语) 潦亮 宛转 呈清 油蛉 抖数精神 花枝朝展 褒贬 萧涩 缭阔 梦魅 水何淡淡 晨熹柔婉 憔瘁 眩耀 班驳

  • 2015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从中获取哪些信息,以及如何读东大自然的文字。3.创设探究情境,亲身体验观察、思考的过程,初步感受科学小品文形象生动 的语言特点。 4.感受大自然的奇趣,点燃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创设探究情境,亲身体验观察、思考的过程,初步感受科学小品文形象生动 的语言特点。 2.感受大自然的奇趣,点燃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苏联科普作家伊林就曾经写过一篇科学小品文,形象的称它们为--(齐

  • 问题设计要少,抓住关键求突破——《詹天佑》一课教学反思

    曾在一篇评课稿中看到这样的一句话:讲解一篇文章,切忌出现一系列的过碎的没有意义的问题。能设计一个问题解决的,决不设计两上问题。否则,会把学生的脑袋提问大了,提问胀了,提问麻木了。最后,可能搞得连老师都会觉得乱七八糟、不知所云,很难把握文章的重点,就甭提如何突破了。我觉得此话说得很有道理,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于勘测线路部分我只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品读勘测线路部分,抓住关键字词或者是句子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詹天佑?可以在书上写写批注。 但在试上的过程中这一部分我却花了足足15分钟的时间,当时自

  • 教科版六下《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课文举了国家歌剧院与音乐之友协会大厦两例来说明歌剧院、音乐厅的星罗棋布,极富典型性。两种建筑物的描写方法也不尽相同,但都十分有序。国家歌剧院按由外及内的顺序描写,而音乐之友协会大厦按由下至上,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来进行描写。 课堂上我重点围绕了这两个建筑物展开教学。从课文的具体词语体会到了国家歌剧院的造型美观,色彩和谐;音乐之友协会大厦的装饰精美、金碧辉煌。学到了词语的描述方法。 《练习4》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中事先让学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布置的时候没有强调:城市雅号和城市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资料中体现一下。今

  •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12册《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课文,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学会合作》之文本细读

    《学会合作》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四单元中的一篇演讲稿,课文以合作为话题,分别举了交响乐团演奏和从瓶中拉彩球的实验两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说明卓有成效的合作要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这篇课文语言通俗易懂,不难理解。在解读时,我首先站在单元的整体上去把握,第四单元的主题为探索与发现,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高年段的要求是: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

  • 六年级上册国学课听课记录

    课前接触:孩子们好!六7班的孩子们, 国学表演太精彩了,当时我相信你们能更加精彩。 齐读: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诵千古美文,当市级新人。 读出重音,就是一种享受 再读 做个动作,你们猜猜 齐读 有感情地读声音放低一些,声调放缓一些 我要这样子呢?*声音高扬一些,高亢一些。 我们来试一试。我们的口号是教师动作指挥,学生齐读。 上课 一、听你们听一听,这首曲子,你能听出来使用什么乐器吹出来的吗?*笛子 你能感受到什么情感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