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善待自己的孩子——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善待自己的孩子——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47:50

《善待自己的孩子——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已是屡见不鲜,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也读过一些,我也是。每次读这一类书籍,总是激情满怀,并不自觉地想要仿效一番,然而人总是缺乏一种持久性,久而久之,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一套做法就“原形毕露”了,而心中也总不免会这样想:他的孩子可以这样教育,但我的孩子和他的孩子不一样,所以我还是用我自己的那一套教育理论吧。于是乎,一切又开始回到原点,对于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当我在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时,看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首先是书名深深吸引了我,因为我兼有妈妈和老师两职,作为妈妈,我想成为好妈妈;作为老师,我也想成为好老师,所以便去蓝色书店购得此书,想一睹书之真谛。

粗略浏览书后,发现这书名与我之前的想像完全不一样。著名学者,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说:“本书作者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写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而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旭东教授也说:“此书名只是想说明一个很重要,却时常被忽略的道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并不是说老师的教育不重要,或者因为老师的教育不到位而需要妈妈来替代,只是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性,因为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个场所。

【作者简介】

作者尹建莉系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作者的女儿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在个性品格方面,变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生。

【本书简介】

本书属于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这本书有以下特点:

一、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

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方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

三、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点滴感悟】

一、作为一个妈妈的反思:

对于儿子的教育和引导,我不能说自己做到了呕心沥血,但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可能,陪着儿子学习、阅读、玩耍……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虽然他身上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我的心中还是有了很多的欣慰,毕竟我努力过了。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与自己的教育相比较——

较为满意的地方:

1、生活中识字,突破识字关。作者在《让孩子识字不难》一文中讲到了教给自己孩子识字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利用阅读识字;二是公共场所识字法。这与我的做法不谋而合,我记得在儿子幼儿园中班时,我们已经进行亲子阅读,即把孩子抱在怀中共同阅读,有意无意地指点着书中的文字进行朗读,但并没有要求孩子必须记住哪个字,这对孩子的记忆力也有了很大的帮助。同时,在每天的接送过程中,儿子坐在我的自行车后座,我们从来没有间断过交流,读店名、路名、广告牌等,无形中使儿子认识了不少字。所以,上一年级时,拿到新的语文书,儿子发现只有不多的字他不认识,这让他对接下来的学习无疑有了很大的信心。

2、重视阅读,养成看书的习惯。在当前很多孩子不喜欢看书的情况下,儿子也许是有我的耳濡目染吧,经常会主动捧起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而我也常在人前夸赞儿子爱看书,什么样的书都爱看,使得儿子更加“钻研”。有机会时,当然是在儿子愿意的情况下,我还让他当众谈谈自己看的书(比如讲“三国”故事),往往会得到更多大人的赞扬,于是,这便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接下来不用我再去强调,他一定会更加爱上看书,因为孩子的“虚荣心”往往很强很强,他希望能得到更大的赞赏,于是也就自愿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时候,阅读已经成了一种自发行为。

3、信任孩子,理解孩子。虽然孩子小,但他也有独立的思维,他有他自己的一套价值观,我们不能以大人的价值观去衡量孩子的价值观,去指手画脚地说:这样做是不对!不要怎么做!而更应该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去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这也是作者在《做“听话“的父母》、《不做穿西装的野人》中所阐述的道理。我想儿子之所以和我如此之亲(其实儿子自己也说,在家里他最怕的人是我,最喜欢的人也是我,因为我从不会打骂他,却会聊得他心服口服,我也最理解他,知道他想要什么,从不会为难他。),他对我无话不谈,这应该是在平时的相处中,我喜欢听听他的意见和想法,再来分析怎么做最好,而不是以妈妈的身份武断地帮他下结论。

还很不足的地方:

1、徒增孩子的不安全感。在《不要捉弄孩子》一文中,作者写一些家长或大人经常以捉弄孩子为乐,比如:“你的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你是我领养来的”;“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之类,使得孩子整天提心吊胆。而我也会偶一为之,让儿子抓着我再三追问:我是你生的,对不对?现在我知道这样的恶习要改!因为文中引用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理念:坚决反对捉弄孩子,跟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

2、古诗教学的缺失。让孩子背古诗,我一直觉得意义不大,因为孩子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就算熟读成诵又能怎样,一段时间之后他还是会忘掉,所以在这一方面,我没有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但本书作者却这么想: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非常有限,我们应该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而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之作上。我想这与我们一直以来进行的“古诗诵读”不谋而合,而我更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引导孩子的古诗,甚至是古文阅读、背诵等。

3、改掉阅读中不好的方面。一直以来我认为阅读应该要慢慢地读,理解地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应该利用字典查好拼音,并在书中进行标注,而且在书目的选择上,也帮了不少的忙,另外,孩子阅读完一本书或一个故事应及时与家长交流,家长也可出题考考孩子,看看孩子在阅读中记住了多少,只有让孩子记住的阅读才是有效阅读,我也是一直这样指导儿子的阅读的。可是,让我大为惊讶的是,作者的“阅读观”与我刚好相反,她认为快快读书才是好阅读,书的选择应以孩子的兴趣为主,有不认识的字只要与内容关系不大就没关系,而要求孩子记住阅读内容的做法绝对是错误的,这样会导致孩子兴趣的缺乏,最后使阅读走向“灭亡”。具体可看《“好阅读”与“坏阅读”》一文。

4、“疏通”与“堵塞”的利害关系。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的道理,知道“堵之不如疏之”的道理,然而真正落实在教育中,往往很少有人能做到理智,“利令智昏”不无道理。特别是在孩子看电视、玩电脑上,让很多家长头疼不已。我虽然还没有达到头疼的地步,但对于儿子敷衍的“马上,马上……”也是无可奈何,有时难免会提高音量,大声训斥、声讨,很多时候儿子的脸上总有不情不愿的表情出现,也有直接关闭电视,强制执行的时候。然而,看了作者的做法,觉得可以借鉴:把惩罚变作奖励!详细可参考《《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和《不是电脑游戏的错》。

以上只是最明显的几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有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当然也有许许多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再加上我们的孩子各不相同,每个孩子表现出来的特质也不一样,只要你能记住:善待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发现自己看孩子的眼光不一样了,自己看孩子的行为也有了另一种想法。看孩子,有时真的需要我们能换一个角度!

二、作为一名老师的反思

在作者的书中,讲到了很多自己的女儿圆圆在学校中遇到的问题,或是自己亲戚、朋友的孩子遇到的问题,还有一些读者、网友的孩子遇到的问题等,而这些问题也是我这个老师应该深思的问题,即在我的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吗?

问题一:对于学生的阅读,我重视了吗

虽然现在学校每天早晨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是这阅读真正落到实处了吗?另外,对于学生的阅读时间我保证了吗?

问题二:对于“暴力作业”,我们还能继续吗

本书有两篇关于“暴力作业”的文章:《不写“暴力作业”》和《暴力作业就是“教育事故”》,阐述了学校老师为了惩罚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或表现不佳时,让学生罚抄作业的行为。像这样的“暴力作业”我想作为老师或多或少都有过,那么,读完本书后,我们还能继续这样的“暴力作业”吗?我们还想继续增加学生对我们的厌烦感吗?

问题三: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我们有没有阻碍其发展呢

书中《河流可以是粉色的》一文中讲到了圆圆因为把河流画成了粉红色,老师认为错了,河流应该是蓝色的,因此孩子的画没有被展出。作者觉得这样的教育抹杀了孩子的想像力,再说河流真的是蓝色的吗?作者带着女儿做了一个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河流应该是无色的。所以,老师的说法也是不对的,假如用画笔来画河流的话,是没有一种真正的画笔能画出真实的河流。既然如此,那么,孩子把河流画成粉红色,为什么不可以呢?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没有犯同样的错误呢?

问题四:关于“儿童多动症”,我们有没有参与其中呢

对于“儿童多动症”或“感觉统合失调症”的说法现在已经不再陌生,但从作者的深入分析中,让我明白此病的由来,《疾病发明者》的作者对当前医疗界过度诊断、滥用药物现象给予揭露和批评,称这种现象是“发明疾病”。 其中,“多动症”就是典型的“被发明的病症”。在《“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一文中,让我们为那些孩子感到惋惜,为那些父母或老师感到羞愧,所以,当孩子的行为发生异常时,或孩子的某些动作超乎常人的时候,我们又怎能轻易地下论断:孩子属于“多动症”呢?作者认为“多动症”的原因还是教育方法的错误导致的。所以,我们不能给孩子戴上“多动症”的“病帽”,让他觉得自己真的是个病人,而应以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他,帮助他,甚至是改变家长的观念。

问题五:作为老师,我有没有对学生做错事的时候

《可不可以批评老师》让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再次反省,说真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由于俗事的影响或心情的关系,老师难免也有行事粗率的时候,这时候往往受害的就是学生,当然这也是老师的无意而为,毕竟老师也是人,一个普通的人,并不是神。但是,对于我们的行为学生却是崇拜有加,那么,这就需要我们随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我这样做对吗?假如老师真的发现自己做错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主动向学生道歉呢?

……

最后,我想引用著名学者,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话:“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本书可供家长读、教师读,像我这样关心教育的人也会从中得到教益。”

让我们记住作者的话:“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记住:自己不带孩子是渎职!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自己做起。家长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让孩子的命运有“千差万别”的不同。
相关阅读
推荐
  •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是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用朴实的语言和平充满智慧及灵动的思想和我们讲述一个个动人及真实的故事.那些故事,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让人亲近,读后很简单就从这些例子当中体验到我在和学生相处时的一些感受,值得一读再读地细细品味。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那样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就有教学机智,这种机智可以说是一种反应,一种面临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我们教师对学生学

  • 生命一分钟 敬业六十秒——阿荣旗王杰小学《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4月11日下午放学后,王杰小学全体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生死牛玉儒》这部影片,影片的主人公使我们内蒙古人的好干部,内蒙古人的骄傲,教师们观看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抑制了很久的泪水还是流了下来。我对影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我知道人民的利益高于天这是牛玉儒的座右铭,他不是只将这句话挂在嘴边,说给别人听,而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它。 这部电影是根据主人公牛玉儒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生活中的牛玉儒同志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原市委书记。他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仍然不顾妻子和医生的劝阻,坚持在住院治

  • 天上不会掉馅饼——观《宝葫芦的秘密》有感

    《宝葫芦的秘密》对儿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众多的影片中他独独选中了这一部,所以,我也就当仁不让,没顾得上头顶那火辣辣的太阳,带着儿子一起去揭开这宝葫芦的秘密。 买票、就坐,儿子顾不上擦擦满脸的汗水,就迫不及待地说:妈妈,什么时候才开始放呀?我笑着说:这么心急呀,还有十分钟就开始了,你要用心看啊,看看这宝葫芦里到底有什么秘密? 当1小时20分钟的电影放完时,儿子显然意犹未尽,说:这么快就放完了,我觉得王葆不应该把宝葫芦扔了,他可以带在身边,也能随时提醒自己呀。当我问他喜不喜欢王葆时,他说喜欢,但也不喜欢,喜

  • 看《最美的眼神》有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托尔斯泰的目光如一把剑,说母亲的眼神里透出的是慈爱,可见一个人眼神里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看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眼神里是什么内容,我想最多的是严肃吧。我喜欢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在配上我严肃的表情,怪不得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应该多笑笑,你笑起来比较好看。其实我是爱笑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脸,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吗?是让学生见我怕吗?其实我不喜欢学生怕我,为什么要怕我呢,我也喜欢和学生聊天,但是,那严肃的眼神好象成了我的保护色。 这几天,我总是试着换一种眼

  • 在这样一个寒假里阅读着过生活

    每每与旁人闲聊时,提及自己的职业:我是教师,对方便会投射过来羡慕的目光。这是个好职业呀!每年都有近3个月的带薪假期,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爱干嘛就干嘛,能天天休息,有多么得幸福。被人这样一美言,往往也会心头一热,到了放假的日子,便给自己开列了一箩筐那么多的计划:阅读专业类的书或杂志;上网搜集论文资料;整理这学期的教学心得,写点反思、随笔什么的;准备下学期的教案;每天临帖写几个毛笔字;学画中国画然而随着时光飞逝,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胸中所怀的那点举世惊人的计划在时间的流里,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了。放假这人便在浑浑恶恶

  • 读了“课堂纪律管理刍议”我有所收获

    工作的三年中,我一直对课堂纪律把握不好,每次上课都担心把握不住课堂,尤其是挂牌课、公开课,更是忧心忡忡,课前必须先将学生训斥一番,以保证该堂课的顺利进行。这样不仅学生学的被动,老师也十分吃力。后来我尝试制定了一些课堂管理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也没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改善课堂纪律,减少课堂混乱现象呢? 读了课堂纪律管理刍议我有所收获。 首先,作为教师,应将一些零散的要求归纳整合,给学生固定的标准,让学生明白这些标准是每一次课堂的程序和常规,只有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

  • “学教”的幸福,让我思绪万千

    今天在阅读《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时,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学教的幸福,让我思绪万千。 在学校,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并年复一年重复着,这样的工作不禁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趣,渐渐地对工作失去了原有的热情。但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当我们把教学不再视为工作,而是视为一种生命活动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一切就会充满了灵性和活力;当我们不再把学生视为教学任务时,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会成为不断自我提升,激发自身智慧的场所,身在这样的场所,我们教师感受到的必定是幸福,而幸福的教学必定也能带给学生

  • 幸福的课堂教学——读《建设理想课堂》后感

    闲暇时,我捧起了《建设理想课堂》一书细细品味,其中 学教的幸福这一内容引起了我的关注。在学校,教师的生活场所主要在课堂,主要生活是教学。没有幸福的教师,就没有幸福的学生快乐的教师带给学生快乐的生活。教师教学的幸福不仅涉及我们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算是幸福的课堂呢? 大家仔细去观察那些充满活力、师生都感到幸福愉悦的课堂,就可以发现幸福课堂的样子。 一、幸福课堂是高效的。 幸福的课堂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学习,掌握技能和方法,内化提升情感,在轻松快乐中达成教学目

  • 给孩子以自由《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一书是约翰霍特根据他的教学日记写出的一本书,这本书记录了约翰霍特再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可是现在这些问题正在我们周围发生着。这本书虽然在讲孩子为何失败,其实本质上不正是在探讨老师为何失败或教育为何失败吗?正如书中所说的我们不应该认为学校是强迫学生听话做事的地方。如果学校只是教导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那我们实在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我们的教育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觉得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学生无奈的被教师牵着鼻子一路前行,不是他们没有想法,是教师不给他们有想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