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爱的基石——读《感悟父爱  感悟母爱》后感

爱的基石——读《感悟父爱  感悟母爱》后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47:52

《爱的基石——读《感悟父爱  感悟母爱》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父亲、母亲”“爸爸、妈妈”,简简单单的两个名词却道出了儿女几多依恋,几多牵挂。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念我者还是父母。父爱是人世间最具力量的爱,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的爱,父爱同母爱一起构筑了人类社会爱的基石。
一、《感悟父爱》
父爱是理性的、内敛的,是智慧之爱、责任之爱。达·芬奇曾说过:“父爱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当我看完《感悟父爱》后,被文中那一位位伟大的父亲震撼了,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血债》中的父亲为了给上大学的儿子生活费,竟然去卖血,可儿子请同学去卡拉OK厅唱一次歌就花了346元,这让父亲哑口无言;《爱的鼾声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父慈子孝的画面,儿子因为自己的鼾声坚持到深夜才睡,本以为没有影响父亲,但谁能想到父亲竟然一夜未睡(他担心自己的鼾声会影响儿子);《父爱之舟》和《麻袋里的父爱》分别讲述了两位父亲因为家庭的拮据而不辞辛苦地用小船送子女上学,为子女送上一麻袋一麻袋整理好的小木片,用以生火,从而使子女对父亲充满了深深的感激之情;《药里有种成分叫父爱》再次让我见识了“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女儿的病,父亲钻研药理,采来草药,亲自熬制、试喝,直到对女儿的病产生疗效,而在这过程中父亲竟也成了可以治病的“大夫”,这需要多少的时间和毅力呀!
贾平凹的《酒》、《祭父》;朱自清的《背影》;刘墉的《父亲的画面》;梁晓声的《普通人》;周而复的《父亲》,不约而同地记叙了自己的父亲,以及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点点滴滴,看了谁都不能不为之动容啊!
另外,在《哑父》、《带血的手指》、《独臂父亲》、《父爱如山》、《爸爸,天堂里有没有您歇息的暖床》等文章中,真是字字血泪,催人泪下,在感悟父爱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子女对父亲无尽的思念。
父亲就是这样以博大的胸怀包容着孩子的一切,不让孩子受到一点点的委屈。正如梁实秋所说:“父母的爱是天生的,是自然的,如天降甘霖,霈然而莫之能御,是无条件的施与而不望回报。”
二、《感悟母爱》
毕淑敏说:“当我们想家的时候,其实是想起了母亲。”是呀,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我们是男人还是女人,成人还是少年,我们都曾接受过母爱。巴尔扎克也曾说过:“母爱是一件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是生命的一大要素。”从孩子的呱呱坠地开始,又有谁离得了母亲的怀抱呢?
读完《感悟母爱》后,印象最深的是史铁生的《我·地坛·母亲》和《秋天的怀念》,也许是因为曾经听过《秋天的怀念》这一课吧,对这两篇文章细细品读,读出了母亲的坚强,明白了母爱具有典型的献身精神,更读出了作者对母亲的忏悔和思念。
有人说:母爱是盲目而愚蠢的。其实,从儿女的角度出发,母爱不夹杂一丝丝的私念,只要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无论是什么,母亲都可以给予。因此,就有了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耳朵在哪儿》、《美丽的谎言》、《盲女后来看到的》、《母亲桥》、《疯娘》……割下自己的耳朵,为的是让儿子拥有一双自信的耳朵;为了儿子能安心地学习,隐瞒自己的病情;想让眼瞎的女儿吃饱而“欺骗”了女儿,咂吧的声音只是伪装;没有斥责儿子的行为,却用自己的行动为儿子搭起一座“母亲桥”;虽是疯娘,可爱儿的心并没有泯灭,只为了儿子说的“挺甜的”而舍命去摘峭壁上的野桃,至使魂归谷底……这一桩桩、一件件,难道只是母爱的盲目和愚蠢吗?不,当然不是!这就是母爱的伟大,母爱的无私,因为她知道母亲的责任并不是将孩子生下来就结束了,孩子的降生意味着更深的母爱阶段的开始。
对于孩子来说,母爱无异于神明,她是全能的。而对于母亲来说,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是毫无怨言的,就如巴尔扎克所说的那样:“母爱既是一种激情,也是一种需要;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义务;既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幸福。”
三、我的父亲、母亲
看着这一篇篇朴实又感人的文章,我也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母亲。小时侯的我是幸福的,因为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分享,所有的爱归我一人独享,也因为弟弟过早的夭折,使得父母对我宠爱有加,我也就在这样的呵护下长大。至七年前的我依然是幸福的,没有生活的压力,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即可,生活上的事有父母为我全权处理,父亲的慈爱,母亲的笑脸让我仿佛置身于人间天堂,儿子的降生更让我们享受起天伦之乐。曾记得小时侯因为我的“闹夜”,爸爸不管寒冬腊月,每天晚上抱着我在房间里来回地走,直至我睡熟为止;曾记得夏夜的晚上,爸爸拿着蒲扇坐着为我扇风让我安然入睡,一瞌睡停了,随之又被我唤醒;曾记得每天早晨我不要喝粥,爸爸买好两个包子递给我;曾记得我去平师学习,爸爸肩挑手提累得汗流浃背,却不让我拿一点东西;曾记得我出嫁时,爸爸的强颜欢笑;曾记得爸爸的病在医治无望的情况下,却每天对我说:“我今天好一点了,比昨天要好一点,你放心吧。”……我的爸爸是一个内敛的人,朴实亦厚实,从没有对我疾言厉色过,更没有强硬的阻挠过我的决定,所以,我从心底里尊敬他,喜欢他,遇到不顺心的事总爱和他商量一下,他像个长者,更像个朋友似的为我排忧解难。可是,可怕的病魔却过早地夺走了他的生命,一生劳累的爸爸没有享受到女儿的福。
爸爸的突然离去,我始终不能相信:难道爸爸就这样走了,他不再回来了吗?有一段时间,我和妈妈都变得有点恍恍惚惚,每次吃饭的时候会多盛一碗饭,多拿一双筷子。“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慢慢地,我们也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了,而对妈妈,我更多了一层关怀,因为妈妈的身体一直不好,所以我不许她再做农活,希望她能享受到女儿的福。尽管我一再地小心翼翼,可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她,病魔再一次夺走了我亲爱的妈妈。
曾记得和妈妈一起行走在去外婆家的路上;曾记得穿上妈妈织的漂亮毛衣,同学们投来的羡慕眼光;曾记得妈妈为了给我过生日,在买菜回家的路上从桥上坠落;曾记得我生孩子那晚,妈妈急得哮喘发作;曾记得在医院里的日日夜夜,妈妈向我投来心疼的目光;曾记得在妈妈病重的日子里,母女俩相互安慰的情景……太多的往事涌上心头,爸爸、妈妈,我想你们!真的真的很想你们!你们过得好吗?
“子欲养而亲不在”,我终于明白古人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了。有时也安慰自己比我不幸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可是每次看到别人亲热地叫着“爸爸、妈妈”时,我真的很羡慕。要是我的爸爸妈妈都健在,那该有多好啊?
虽然,他们早已离我而去,但是,这足以让我回味一生。
相关阅读
推荐
  • 用爱去教育——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名字:李镇西老师,我就去网上查了一下。原来他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1999年他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获得多项大奖。在师范时我也看过这本书。 看了以后,李老师的还债说让我印象很深刻。长久以来,教师总把自己的地位抬高,认为学生必须听教师的话,教师除了给学生上课,就与学生没有太多的情感纠缠,在当下的教育大背景下其实不然。李老师在书中这样说:我其实是很不适宜当老师的,因为我性子太急了。同时他又说自己具有独特的优势拥有一颗童心。这颗童心,促使李老师在用心爱着学生的时候,更是用心去感受学生的

  • 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读《幸福地做老师》之感

    阅读荆志强老师《幸福地做老师》一书,对我感触颇深。其中感触和振动较大的是书中第3页荆志强老师对于备课的理解备课不是教师知道要讲什么,而是要知道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 事实上,此段论述揭示了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我们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只是从教师、教材的角度去把握备课的重难点,注重的是怎样在课堂里把知识点讲透、讲清,完成备课所要求的教材上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点所需要教师的帮助或搀扶。 特别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普及,教师的备课已经从用钢笔书写发展到在电

  • 读《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有感

    暑假读了天津教育出版社的《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一书,感触颇多。一直以为论文就是论文,原来也包括了经验总结、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育随笔等等。认真研读之后,针对教育案例一节,我有所思,有所想,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写下了小事件,大智慧。 一踏进办公室,同事们正在讨论上课时遇到的那点问题:不听课也就算了,还捣乱,害得我课都上不下去,就想着批评他我一听忙凑了过去,因为班上也有几个这样的,多听听总能吸取点经验,三个臭皮匠总顶得过几个混小子吧。于是,就见几个头颅挤在一块儿,你一句,我一句,唾沫横飞。 今年六月,我刚

  •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读《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爱结束天长地久,我的离去若让你拥有所有,让真爱带我走,说分手。爱人情侣间的一次放手,能被看成是成全了一次爱,见证了一次爱,那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一次放手,会是怎样?作为老师的我们,或许曾无数次的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也或许曾无数次的否定这个想法。但是,荆志强老师就很自信地告诉了我们: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在生本教学中老师们要学会放手,要相信学生能行,相信学生潜能无限,让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分析、总结。一个教师,没有三头六臂,更不是千手观音,而班上有四五十个学生,如过想办法把他们很好地组织起来,把他

  • 用阅读来丰富心灵——近期读书情况交流

    寒假过后,老实说工作一直比较忙,任务也比较多,再加上我参加了平湖新教育实验博客,每天读博写博也成了给自己规定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真正读书的时间确实少得可怜了。但是我认为在网上读他人的博客也是一种读书,而与人的接触也是一种读书,不是说读书分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这分吗?我也想说读书也可以分读有书之书与无书之书. 不过,在这少得可怜的时间里我还是读了几本书的,列维-斯特劳斯的《猞猁的故事》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我从我公公那儿无意中翻阅到的,便拿回家阅读了,这二本书让我在意识主流和结构主义之间游走,今天是

  • 读了“课堂纪律管理刍议”我有所收获

    工作的三年中,我一直对课堂纪律把握不好,每次上课都担心把握不住课堂,尤其是挂牌课、公开课,更是忧心忡忡,课前必须先将学生训斥一番,以保证该堂课的顺利进行。这样不仅学生学的被动,老师也十分吃力。后来我尝试制定了一些课堂管理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也没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改善课堂纪律,减少课堂混乱现象呢? 读了课堂纪律管理刍议我有所收获。 首先,作为教师,应将一些零散的要求归纳整合,给学生固定的标准,让学生明白这些标准是每一次课堂的程序和常规,只有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

  • 教和学于共同体中理解现实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感受颇深的是第四章:认知于共同体中为伟大事物美丽所凝聚。在这一章中,现实是共同体联系的关系网,我们只有存在于这种共同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教和学就是一个无法割分的共同体,我们寻求的共同体模式是一个能拥抱指引和优化教育的核心使命也是认知、教学和学系的使命。我们将从最具挑战的教学概念的核心教学就是开拓一个时间真正共同体的空间,来寻找这一概念多方面的线索。 师生共同学习,是一种氛围,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因为老师是一个引导着,教育者,很多时候,学生就是围着老师的思路来进行

  • 读《教学勇气》有感——学习于共同体中

    每当听到其它学科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回来后的交流心得。我总觉得我们训练组的老师就像后妈生的小孩没有机会学习。自己只能关起门来教学训练。当我在阅读帕克?帕尔墨的《教学勇气》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这本书不容易学习,里面有些观点很深奥,然而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块璞,它的光芒全藏在字里行间,需要精心打磨才能见到耀眼的、无比珍贵的美玉。果然在我读到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共事切磋有了心灵的碰撞。 世界上没有优秀教学的公式,而且专家的指导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如果想要在实践中成长,我们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

  • 读《课堂教学答问艺术探讨》有感

    前几天,我读了李如密、刘文娟老师的《课堂教学答问艺术探讨》一文。书中提到,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学答问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答问艺术具有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深化教学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功能。运用教学答问艺术,要遵循启发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正面应对策略、幽默化解策略、规避锋芒策略、巧抛绣球策略、因势利导策略、以退激进策略等来应对学生的提问。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更重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问。然而,问是更重要的,它意味着思考、发现和探索。它能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