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倾听是一剂良药——读《教学勇气》有感

倾听是一剂良药——读《教学勇气》有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48:01

《倾听是一剂良药——读《教学勇气》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莫顿说过: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倾听人们说话”。《教学勇气》的作者帕克·帕尔默是这样说的:我们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一个好老师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之声音­­­­­­——这样有一天学生才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

是的,这些话语让我感触良多。在短短的一年教育工作岗位上,在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我遇到了诸多问题。多数是在经验丰富的同事指导下处理的,有时候也会凭借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去处理问题,情况时好时坏。在担任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

某天早上,当我走进班级的时候,管理班级纪律的小干部跑过来对我说:“小明坐在楼梯上不肯进教室,我都叫了他好几遍了,他还是不理我。”我转身出教室,果然看见小明一屁股坐在楼梯上,书包耷拉着背在身上,牙齿还在啃指甲。平时孩子就很调皮,家长拿孩子都没办法,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就是没什么改善的。他看到我,明显有一些害怕。我一把把他拎了起来,让他站好了。其实我害怕,第一,害怕孩子从楼梯上一不小心摔下去;第二,害怕受批评,领导有时候早上会经过这里的楼梯,来看看孩子们卫生、早读的情况。我第一句话就是:“你想干什么呀你?”他偷偷地看了我一眼,不说话,我说“走,跟我进办公室。”我见他不肯挪步,再说了一次,还不走,我就把他拖进了办公室。于是,我开始训话了:“不进教室想干嘛?楼梯上好玩吗?让你不要啃指甲还在啃,说了多少遍了也不听。班干部来叫你了你还不肯进来,你到底想干什么呀你?不想读书就不要来学校……”我越说越生气,“老师一大早带学生训练,早饭还没吃就到教室,你就这样表现给老师看?你再看看,班上的其他同学在干什么,你干什么……”这其中孩子一直低着头没有说一句话,等我发泄完了,我再问他什么情况的时候他也就沉默了。眼看就要上课了,我就让他先回教室,中午再来。

中午,我到教室把小明请进了办公室。我早上的气也消了,这次我并没有气势汹汹地逼问孩子,我和颜悦色地问:“小明,能和老师说说今天早上为什么不进教室吗?”他怯怯地看了看我,低下头,又抬头看了我一眼,我想他是在确定我不像早上那个样子,于是,他说话了:“我一进教室,大家都说我迟到,可是我没有迟到,所以……”我一听,原来孩子是在赌气啊。这着实让我为自己早上的行为举止感到惭愧。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能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以至于让孩子受到了不应该有的批评和指责。

通过自己的实践和阅读《教学勇气》一书,让我认识到了倾听的重要性。孩子的沉默是一种恐惧,我的愤怒也是一种恐惧,恐惧让我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们谁也无法理解谁。从前只知道孩子会恐惧,原来我们做老师的内心也存在着恐惧,而我们没有正视过。老师和学生的恐惧会让我们的教育陷入困境。但是,不知道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学会倾听可以帮助我们消除至少是一部分的恐惧。在苏州市教育局处长徐洁同志《今天,我们怎样当好班主任》的讲座上,其中一点,她给我们班主任的建议是:学会倾听。她举了个和我类似的例子,如果现在让我再处理小明的问题,我想我一定会换一种方式。首先,让孩子陈述事实,老师做一个聆听者;接着,让孩子说说自己做的对的地方,老师要肯定他;再次,让孩子说说做的不对的地方,老师还是要给予关注,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让孩子说说下次要是还发生这样的事,该怎么做。如此下来,不仅解决了问题,消除了老师的疑虑,也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能够积极改正。我想我们老师要做的教书育人,就应该从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开始。

倾听是一剂良药,它能“治病”,是师生之间的必需品。最后,让我用《教学勇气》书中的一段话最为结尾: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语言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逼迫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
相关阅读
推荐
  • 我们也做“E学生”——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有感

    新学期伊始,校长又为大家送上了美味的精神大餐凌志军的著作《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对于书,我总是来者不拒,并在第一时间加以认真阅读,同时把一些与学生的学习或成长有关的读后感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在我的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 在初次阅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时,E学生这一新名词立刻吸引了我,何为E学生呢?作者是这样进行定义的:拥有强烈自主意识和很高的情商,因而是更快乐、更杰出的学生。主要有三个特征:EQ情商;Enjoy快乐、享受(学习);Excellence优秀、杰出、卓越,所以也可以叫做3E。 同时,作者根据学生的学

  • 活着的理由——读余华的《活着》有感

    知道余华是在好几年前,听说他的作品也在很久之前,但真正去读他的作品却在几天前。那天本是陪孩子去冰心书屋借书,在等待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书架上有许多余华的书:《兄弟》、《活着》、《在细雨中呼喊》、《世事如烟》、《许三观卖血记》出于一种好奇,我随手拿起一本《活着》翻阅着,在他中文版的自序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下子便打动了我,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虽然这句话读来有点拗口,但细细品味却很是耐人寻味。于是,我就买下了《活着》,打算回家好好去读读他为什么要这么阐述活着的理由。 《活着》的

  • 最震撼心灵的教育读后感

    好长一段时间没看书了,心灵快干涸了,人快麻木了。国庆前夕有幸借到《最震撼心灵的教育》感动中国的100个教师故事一书。这样抨击人心的书名,使我一翻开书就舍不得放下了。每一个故事每一位平凡教师的不平凡事迹,深深得打动着我。每个故事总有一位名师留下了他的品读赏析,从他们的话道出了深深的敬意。 在讲台上,怀揣着氧气袋上课;在山道上,不分昼夜、四肢爬行的身影;在高原上,拄着双拐、骑着毛驴33载的教师;这一幕幕勾勒出一幅幅绝美的风景。我孤陋寡闻,他们中大部分的名字我不曾听说,但今天看了他们为了教育而做出感动你我的事迹

  • 善于倾听——读《赢在校园》一书有感

    有心理学家指出倾听是一门失传的艺术。说明当下的我们,很多人已经不善于倾听了。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涯,真正学会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吗?如何去正确理解学生的话语?读了《赢在校园》中的《善于倾听》一节,对自己的启发很大。 倾听是通过视觉、听觉媒介接受、吸收和理解对方思想、信息和情愿过程。只有倾听才能获得重要信息、只有倾听才能善言、只有倾听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 书中指出,平时我们一些不自觉的行为,或是习惯性的动作会引起学生认为你没有认真在倾听:1)目光交流不得体:转移视线,锁定一处,眼神飘忽不定2)令人不快的面部表情:

  • 那一面旗帜在飘扬——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窗外,喧嚣的都市正经受着夏日高温的炙烤;窗内的我轻轻合上《致青年教师》一书的扉页,阵阵墨香犹如清风吹进我的心田。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仅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爱自己的学生,教会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心他人,培养仁爱之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这就是理想 吴非用朴素与平实的语言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教育哲理,它们不高深却因为作者对学生的满腔热爱,对教育事业拳拳赤子之心显得那么的隽永与深远。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参加工作至今也有十几个年头,

  • 读《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有感

    自己工作至今已有十多个年头了,在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从一名小学美术专职教师被转到一名幼儿教师,8年后再回到小学任教美术课程,其中也经历了学校分流,转校,转岗等一些自觉不可思议的事情。当我看到荆志强老师丰富的教学经历:淡水养殖专业出生职业中学水产班教学生养鱼初中数学老师并承包校办厂破格当高中老师,我还真是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但荆老师在经历中选择了生本教育,并把这和幸福联系起来,而我在教育教学中还时常为一些困难而烦恼着。 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让我特别感动的是荆老师对教育

  •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最近拜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一书,又一次重温阅读教学的理念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阅读时每一个人学会求知、达到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手段,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达到和谐相处的基本渠道,是人们搜集、处理与传递信息而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人类激活思维进行创新而能够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基本途径。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形成阅读的自觉意识与自觉行为,也是阅读

  • 让学生承认自我,做出自我---《我的理想课堂》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这是我们教师的共同信念。对于学生,我们只有坚信他想改变,想成为好人,想有出息,这样诲人不倦才有动力和基础,我们的工作才不至于失去希望和信心。 现在的教育不可否认地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我们不只一次地听说,并自己也经常感慨,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没法教。我们更会无意识地给学生加上一个个标签,而有一些往往是差生,落后生,后进生。尽管我们也曾满腔热情地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倾注关爱,信任,但事实却是,我们被一次次的失望而击溃,我们可能也因此而选择放弃。 不变的学

  • 经历美好,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常听说这样的一句话:教育的现实不理想,理想的教育不现实。我想这是一句真实、无奈而又充满了精神胜利色彩的话,完全忽视了人类具有改造世界的本能与力量。 认真研读陈大伟教授撰写的《建设理想课堂》第一章《课堂教学理想》,很好地帮助我进一步构建了理想课堂的概念,对怎样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经历美好生活 从塑造人的角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习和教育呢?联系书中的论述,结合自己的思考,观察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忧思与欣喜参半。很多学生,把学习当成痛苦,把学习当成磨砺,把学习当成无可奈何。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