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教与学中的探索——读《教学勇气》有感

教与学中的探索——读《教学勇气》有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48:01

《教与学中的探索——读《教学勇气》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认真阅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书中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从精神情感层面诠释了教学是一种人生中的心灵工作。生动鲜明、充满感情,令我想起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充满感悟。

我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是这样处理教学环节的:

案例: 1.出示:例题图

2.组织小组交流,明确要求:(1)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2) 互相交流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并将这个面的形状比划给同桌的小朋友看。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指出这种图形是三角形,并让每一位学生这样对折一下。

组织小组交流: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吗?

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拼出三角形和长方形时说出图形的名称,拼成平行四边形,由学生介绍名称。

4.评价比较:你觉得他们说得怎么样?你还有什么补充?

预设:拼平行四边形的时候不能有缝隙。

师小结:我们拼出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5.出示“试一试”:下面都是生活中见到的图形,你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吗? 把你找到的图形与同桌交流一下。你还有什么疑问?

(2)想一想,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呢?也可以说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一、小组交流,充分吸收团体意见。

小组交流的时候鼓励小组成员发表意见,给每个学生交流的机会,老师通过任务安排和交流要求,提出交流的内容,布置学生全员参与。如:明确要求:(1)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2) 互相交流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并将这个面的形状比划给同桌的小朋友看。让学生小组充分交流,无论他们表达的意见的方式是否被别人认可,只要他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是在思考、在进步。个人发表的意见,需要在小组团体中讨论、完善。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会仔细倾听的习惯,仔细地寻求并深思熟虑后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老师倾听各小组的团体意见,形成思想再反馈给团体,以便能获得大多数人认可的思想。

二、小组交流,鼓励发表不同见解。

在小组交流时,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发表不同见解。例如:在组织交流时,让学生尝试解答,鼓励他们大胆地展示自己所用的方法:“你用了什么方法折?请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看?并指出折成的图形的形状。”这时同学们会有不同的方法,一生说:“我是边和边对折的,折出两个长方形。”又有学生说:“我是角和角对折的,折出两个三角形。”提问: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吗?学生纷纷动手操作后交流,展示自己的方法。学生说:“我有比他更好的方法……”等等

在经过学生的小组展示后,小组推派代表发表意见,你觉得他们说得怎么样?

这样,学生经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和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很容易就掌握了新课所要教学的内容。既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创新意识,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上来展示的几位同学,兴致更浓。大家抢着提问,争着回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小组交流,也需要争论与反驳。

在小组交流时,提倡学生各抒己见,也要培养学生学会仔细倾听的习惯,在认真思考之后,也需要争论与反驳。如:你能拼出拼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吗?说出图形的名称,拼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说:“我这个拼的是长方形”,有的说:“我拼的是平行四边形。”这时有学生不同意了:“他拼的不象平行四边形,缝隙太大了。”这样的争论就让学生知道拼平行四边形的时候不能有缝隙。并让学生评价比较:你觉得他们说得怎么样?你还有什么补充?鼓励大家争论与反驳,更有利于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

在课堂实践中,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的、死的,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良好发展有益的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课堂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只要我们牢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想起学生的需要,积极应对课堂上出现的现象,那么一定会为我们的课堂带来更多的精彩。
相关阅读
推荐
  • 情境数学《形色对应合成二》

    活动内容:形色对应合成二 东营区实验幼儿园乔洁 活动目标: 通过读图和涂色的过程,使幼儿获得对形状、颜色和数字三者对应整合的综合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第23页。 活动过程: 一、布题 黄色 蓝色 红色 3 4 5 6 7 8 9 1 2 1、按照幼儿用书中本练习的表格和示意图方法,将磁性教具摆放在表格中。 2、请幼儿在画纸上相应的图形部分上按照数字的提示涂上对应的颜色。 3、将表格中的每一横行的元素(数字或颜色特性卡)相互交换,形成新的题目。 二、幼儿操作用书 1、教师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中的表

  • 再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感悟

    欢欢喜喜过完牛年后,就得为自己接下去的工作充电准备了。在表姐的书架上看了好久,决定再去品读《心和气和的一年级》。记得上次看这本书是因为急切地想知道如何管好一年级,那是就走马观花迫不及待地看完了此书。现在一年级的上半学期结束了,我想再来看看这本书,和自己刚走过的教学路途对比一下,让心灵彻底反思。 花了二天时间一字一句地看这本沉甸甸的书。一边翻阅一边思考,还不忘对比着。思绪又回到了课堂,那些难忘时刻像快照一样在我脑海中一一跳动。看到感动之处嘴角不自觉地往上翘,一个人偷偷乐着。心平气和就是一种心态,一种方式。对

  • 我与《三个儿子》的邂逅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往往呵护有加,关怀备至,深怕自己的孩子遭受一丝丝的委屈,更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点点的伤害,还常常以孩子为荣,向人诉说孩子的种种优点和长处。于是乎,孩子们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于置自己的父母不顾,只顾念自己的要求是否得到了满足,自己的生活是否过得舒服,哪还记得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和艰辛? 正因为这势头愈显强势,我们的课文在编排中经常会有一些有关孝敬教育的文章,旨在老师的传授中让孩子们明白: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等,而《三个儿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典

  • 《凤眼菩提》读后感

    林清玄,一个喜欢谈禅,喜欢说佛经故事的台湾文人。 他的菩提系列散文有十本,分别是《紫色菩提》、《凤眼菩提》、《星月菩提》、《如意菩提》、《拈花菩提》、《清凉菩提》、《宝瓶菩提》、《红尘菩提》、《随喜菩提》、《有情菩提》。这些书,清幽大气,是以一个佛教徒的眼光看待世界,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文章委婉轻柔,充满悲悯情怀。他没有简单地讲经说道,而是用一些看似浅显实则深奥的经文,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情和现象说开去,让道理渗透到日常最简单最普通的生活和感受中。 我最喜欢《凤眼菩提》书中一文《重瓣水仙》里的这样

  • 紧抓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一直是一线教师相当关心和研究的一个话题。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一书,找到了更多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如能用心、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学生们一定能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 书中提到的方法有发散提问法,兴趣激励法,集体讨论法,结果预测法,喜爱联想学习法,理论、实践结合法文体表演法,分合法和延迟评价法。每一种方法都针对教学实

  • 读书随笔:有书为伴,生命飘香

    偶然,翻看《孙双金与情智教育》一书,便觉爱不释手。 孙双金老师说,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如何让老师从事务型转向研究型,从知识型转向文化型,读书成了教师唯一的精神选择。由此,我联想到王崧舟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他从儒、道、释的角度透视文本,思接千载,才有了课堂上给学生以情感的熏染,智慧的启迪,多少潇潇洒洒,多少荡气回肠!心里不由感叹:文化的奠基才是我们教师成长的源泉。 许多教师憧憬成功,但无法拒绝浮躁的尘嚣,面对巨大的网络资源,总认

  • 教和学于共同体中理解现实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感受颇深的是第四章:认知于共同体中为伟大事物美丽所凝聚。在这一章中,现实是共同体联系的关系网,我们只有存在于这种共同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教和学就是一个无法割分的共同体,我们寻求的共同体模式是一个能拥抱指引和优化教育的核心使命也是认知、教学和学系的使命。我们将从最具挑战的教学概念的核心教学就是开拓一个时间真正共同体的空间,来寻找这一概念多方面的线索。 师生共同学习,是一种氛围,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因为老师是一个引导着,教育者,很多时候,学生就是围着老师的思路来进行

  • 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学——读《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

    学会学习需要什么呢?首先是热爱学习的态度,有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想学习,愿意学习,并能从学习中感受乐趣。其次,是获得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地学习策略和方法,有比较高的学习效率。再次,是具备相应的继续学习的知识基

  • 回归正途——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勇气,对于每个人来说,或多或少总是有的。但,教学勇气,对于作为教师的我来说,是我不曾考虑过的。教学还需要勇气?初读了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心中的这个疑问慢慢的被解开了。是的!教学也需要勇气,而且是我们老师平时忽视掉的那些会让人执着的勇气。 初读《教学勇气》一书,书中字字洋溢着作者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之情,而这一热情也在之后的阅读中慢慢地传递给我,感染着我。在敬佩作者的热情之外,也震撼着书中多角度的深入探讨的很多观点,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