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不止于艺——平师附小“专业阅读,伴我成长”读书交流活动

不止于艺——平师附小“专业阅读,伴我成长”读书交流活动

更新时间:2015-05-21 21:19:10

《不止于艺——平师附小“专业阅读,伴我成长”读书交流活动》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拿出十年未启的二胡,琴盒已经落满了灰。学琴的过程枯燥且乏味,只有技术而没有美感。终日吱吱嘎嘎反反复复的练习曲,把原本对二胡的好感耗损得无影无踪。
十年闲置,再度启封。重拉熟悉的曲子,竟然没有了当日的枯燥,心情也能渐渐融入到曲子之中,在幽咽之中,竟有与曲艺心灵相通的感觉。
不是这十年,我的琴艺长进了,而是这十年,我的人生丰富了。《始终》说,专业很重要,但是,只有专业,往往就会流于狭窄、自大,适当甚至大量的非专业补充,其实会让你有一种宽广的精神,可以帮助你见识自己的专业在大社会、大世界中的位分,让你能够建立起既深刻又谦卑的专业态度。用这段话来解释我再拉二胡的心情,贴合且温暖。
刚接手教科研工作时,我深感自身能力的匮乏。在面对老师们的课题与论文时,我根本无从下手。我的资质、悟性都不是最好的,以前最多是应付自己的课题和论文,走出语文,根本一窍不通。于是在那半年多的时间里,我拼命地看与教科研有关的书籍,甚至感觉看会儿原本自己喜欢的文学类书,都是一种浪费。我一边看,一边做摘录,写笔记,丝毫不敢懈怠。就这样疲惫地过了半年多,虽然说在专业上有所成长,但是总感觉欠缺了一些什么。
直到读到《始终》这段话,我才明白我缺了些什么。专业钻研固然很重要,但是生活中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往往在关键时刻成了“有用”的,而它们,正是组成了我们人生成长的营养品。
跳出自己给自己挖的“教科研”的深井,将目光投入到更为广阔的教育、课堂、生活,发现很多东西其实都是相通的。举一能反三,举三能得一,用科研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事物,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生活小细节,反而成了积淀科研素养的源泉。
举个简单的例子,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的专业自然是小学语文教学。如果仅仅把精力和时间全部投入到课堂教学,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若不多看一些文学理论、文学专著、文学书籍,不撰写一些生活随笔和散文等,我们的语言敏感从何而来?我们如何能感觉到汉字的温度?如何捕捉到教材中那些蕴含着密码的词汇短语?电影、摄影、绘画、建筑、文学、教育、舞蹈、音乐……所有的一切,都在滋养我们的生命,它们就像一块块隐形的基石,在延展我们生命宽度的同时,也在垫高我们的人生高度。花朵的绽放,离不开泥土的滋养、细雨的滋润、微风的吹拂、阳光的照耀;人格的塑造,离不开艺术的熏陶、知识的积累、温情的鼓舞、挫折的考验。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恰是最为有用的东西。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说:“科学只是和科学家有关的想法本身是反科学的,正如诗歌只与诗人有关的想法是反诗歌的一样。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表述不清,祸害不浅,让人误以为科学、教育、文化是三码事——但其实是一码事。” 希望我们的学科之间不要割裂开来,语文数学如此泾渭分明,我们不可能把学生以下课时间为节点,分成语文、数学、英语等若干版块。希望我们不要把工作与生活割裂开来,因为我们不可能以下班时间为节点,准确地把白天归为工作,晚上归为生活。白天的工作中,当然也有我们的生活;晚上的生活中,又能给我们工作的启迪。就像宇宙是包罗万象的一样,我们的生命也应该是包罗万象的。
走出“艺”的狭窄的圈子,越界走向“艺”的外延,不但不影响“艺”的长进,反而促进“艺”的成熟。
相关阅读
推荐
  •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内容简介】 《窗边的小豆豆》描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东京,发生在一所小学(巴学园)和在那里上学的一个小女孩(黑柳彻子)的真实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

  • 感激生命,快乐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

    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这是海伦凯勒自勉的一句话,也是她忘记身体疾病,自信生活的动力。说是自我鼓励也好,说是自我安慰也好,透过这句话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她的坚强。这些天再次品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着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对生活的热爱,她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她对世间美好事物的感激。尽管她的命运比别人曲折,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 看了这本书我想说的很多很多:首先是感激生命。我是一个健康的生命,我能够用

  • 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读《幸福地做老师》之感

    阅读荆志强老师《幸福地做老师》一书,对我感触颇深。其中感触和振动较大的是书中第3页荆志强老师对于备课的理解备课不是教师知道要讲什么,而是要知道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 事实上,此段论述揭示了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我们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只是从教师、教材的角度去把握备课的重难点,注重的是怎样在课堂里把知识点讲透、讲清,完成备课所要求的教材上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点所需要教师的帮助或搀扶。 特别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普及,教师的备课已经从用钢笔书写发展到在电

  •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教育是什么?以前只知道教育是一种艺术,但这种艺术我似乎永远欠火候,问题在哪里?暑假期间,我认真研读了《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让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这本书是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所编,他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关键在于这个慢字。慢,是对教育的理解和信赖,而我在过去的从教生涯中往往忽略了这个关键字,看了这本书,让我感觉千头万绪,一时也理不清,我且先把自己的一些感想整理成文。 启示: 学会宽容。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密码,带着独特的禀赋,带着不同家庭的影响来到学校。不同的个

  • 个人阅读交流单(教师素质年读书交流会)

    阅读书籍题目章节《美的教育》第五章 砚池馀墨 阅读感想 当我定睛于《美的教育》封面时,那一句吾学浅才疏,愚钝慷懒的谦虚却使我顿生敬佩之感。阅读之后,颇有收获。 1、真诚地做人,真诚地对人,教师也能做成圣人。 2、教育境界不同,效果不同。 3、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变成有觉悟的人,让教育成为美的教育。 4、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小组交流的话题 教师,除了关注教育,还要关注什么?教育者,似乎都在校园之内完成一些教育工作。五彩缤纷的生活,给教育增添的是怎样的色彩?本章的二十一

  • 激发想象,培养创造能力——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一书中,提高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策略方法一章中,提出诱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创造能力。我深受启发。 黑格尔就曾说过: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和可挖掘的空间。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的任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歌德母亲教育孩子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她讲故事的方法很独特,总是讲到一半的时候就停下来,余下的故

  • 平平淡淡才是真——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有感

    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价值追求。追求教学效率是各国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也是各种教学流派不断探索和倡导的理念和策略。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是注重外在形式的课堂,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还是朴实无华的课堂,切切实实地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思。看似平淡,但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了。我想应该是后者吧!那如何在平淡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我们的课堂高效呢? 一、正视学生的数学现实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学习智能都是不尽相

  •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课堂教学良好的氛围

    暑假期间读了陈大伟老师的《建设理想课堂》,让我的感触颇深,对我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触动。《建设理想课堂》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理想课堂的真谛,这本专著全面的诠释了该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在教学课程中,我们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自由,实现幸福的教师生活,而这些正是可以通过理想课堂获得到的。在理想课堂中,老师需要精心备课,学生积极的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感受到知识的浩淼和学习的乐趣。同时,我们要对学生充满人性化的关怀,让课堂的氛围始终处于有序和谐的状态。对于学生个体,我们必须

  • 心灵沟通,重拾幸福——《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初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时,我是反感的,难懂的文字,哲学家一样的阐述,但当我开始深入阅读并在完成读书批注时我发现帕克老师真的是一位真正的教师,集谦虚与自信于一身,对人类的奥秘怀有深深的敬意而且热衷于冒险,他告诉我们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他指引我们回归人本,鼓励我们认识自己,让我们充满力量,激起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真心。从这本书中我读懂了教学,重新审视了自己和我的学生,同事,我发现我们缺乏心灵的沟通,我个人认为幸福课堂不难达到,只需要我们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心灵沟通。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了以下的理解。 一、加强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