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微笑让他改变——读《教师专业发展》有感

微笑让他改变——读《教师专业发展》有感

更新时间:2016-03-01 21:51:44

《微笑让他改变——读《教师专业发展》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太仓市新区第三小学   张艳萍“后进,通常只是因为其某个方面的缺点比较明显。于是,同学、甚至老师都会对其有偏见或冷眼相对,导致这些学生的心理显得封闭与孤独。”

——摘自《教师专业发展》P189

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如能多给予理解、尊重、指点和帮助,并且多赐予他们一点爱,则会激发他们的自我肯定意识,使之形成青少年应有的轻松预约的心境,进而让他们能积极地走近父母、老师和同学,从而取得思想和学业上的进步。

学生档案:

姓名:朱某某;

性别:男;

性格:内向、少话;

兴趣爱好广泛(钢琴、打鼓据调查,被动因素占多数);

学习基础:较差,记忆力较弱,很多学过的字要用拼音代替,课文背诵会以最快的速度遗忘。

学习经历:本学期转入新区三小,以前在太仓市某小学就读,由于学习能力较差,接受慢,而曾被其班主任建议去做智力测试,因而孩子的自信心极度受挫,其父母也为此几尽绝望。

一转来,我就特别关注,因为很少有学生从太仓一所知名小学转来,也因为他有一颗受伤的心。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Z没有想象中那样糟糕,Z的眼神中有一种渴望,被老师关注的渴望,上课也能举手回答问题。与其母亲沟通知道孩子新学期也有新的打算,准备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争取学习能有所进步。看来这颗受伤的心不仅要小心呵护,更重要的是帮助他找回那颗“自信”的心。

微笑是良药

每次见到Z,我都会送给他一个灿烂的微笑,上课时,我总会把期待的目光投向Z,他又举手了,虽然他的回答大多数情况下都与答案不相符,我也会把微笑送给他,并说上一句“你今天表现真不错,能积极举手发言。”于是,课堂上Z的手能不时地举起。课间订正作业时,Z面对“X”总是无从下手,“是不是不会订正?拿过来老师教你。”看到我一脸的笑容,态度是那么温柔,Z慢慢地学会了遇到问题就来找我。

“张老师,这个题目怎么做?”

“张老师,我还是不懂。”

一遍遍耐心地讲解,始终把微笑呈现给Z,他开始变了,不再像刚开学时那如受过惊的小鹿一般胆怯。有一天中午,我依旧在教室里值班批改作业。“张老师,音乐徐老师说让我在六一儿童节那天为大家表演打鼓。”我抬头一看,Z正用他惯有的慢条斯理告诉我这件事。我有点诧异。Z自从转入我们班与我的谈话都是被动的,大多数话题都是有关学习。今天竟然主动找我聊天了。我诧异之余更多的是欣喜。于是,我就和他聊起了他打鼓的事情,每周都要到上海去学习打鼓,另外还要学习钢琴,因为妈妈以前是音乐教师。哇,这小家伙原来也蛮善谈的嘛。可能这就是他的本色,以前的他只是不敢说而已吧。

他的改变让他的妈妈更是打心底里高兴。一天她来接Z,对我说:“张老师,我的孩子真的改变了,学习自觉了,以前总是要我们盯着他做作业,现在他不做完作业是不打鼓的。这是以前从来都没有过的。真是谢谢你们老师了。”

一声谢谢让我心里暖暖的,其实我也没为孩子做什么,只是把微笑送给他而已。

“我的张老师的头发长长的,批在肩上,走起路来一动一动的,真好看,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一个高高的鼻子,经常对我们笑,笑起来很漂亮的。”他的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我感受到了他对我的喜爱。他在用心书写着他心目中认为美丽的老师。虽然我相貌平平,但他依然用“好看、漂亮”的词眼来描绘我。甚至学生不乖时,我忍不住发脾气时,他也会为我辩解“老师训我们,也是为我们好。”虽然他的成绩依旧不理想,但他在努力,他在改变,我会一如既往地把微笑送给他的。
相关阅读
推荐
  • 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

    早就知道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是本值得一看的好书,可总为这事那事耽搁着一直没看。这次春节放假在家没有太多事做,我就决定买这本书,仔细品读品读。懒得上街就托弟弟去平湖时顺便帮我买一下。可没想到书买回家了,虽也是黑柳彻子编著的,可却是另一本《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有些失望,也些懊恼,谁叫自己懒呢?算了,将就着看看这本书好了 花了几个晚上零零碎碎地看完了《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却没想到是那么的震撼,太不可思议了。这本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讲述小豆豆在是日本演艺圈所经历的事情,这些发生在名人身上的事还挺有趣的

  • 紧抓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一直是一线教师相当关心和研究的一个话题。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一书,找到了更多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如能用心、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学生们一定能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 书中提到的方法有发散提问法,兴趣激励法,集体讨论法,结果预测法,喜爱联想学习法,理论、实践结合法文体表演法,分合法和延迟评价法。每一种方法都针对教学实

  • 让学生承认自我,做出自我---《我的理想课堂》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这是我们教师的共同信念。对于学生,我们只有坚信他想改变,想成为好人,想有出息,这样诲人不倦才有动力和基础,我们的工作才不至于失去希望和信心。 现在的教育不可否认地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我们不只一次地听说,并自己也经常感慨,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没法教。我们更会无意识地给学生加上一个个标签,而有一些往往是差生,落后生,后进生。尽管我们也曾满腔热情地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倾注关爱,信任,但事实却是,我们被一次次的失望而击溃,我们可能也因此而选择放弃。 不变的学

  • 《学习动机》学习笔记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动机有三种作用:激发行为 行为定向 维持行为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 内驱力和需要的关系呈正比。 诱因指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或情境,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凡驱使个体趋向或接近目标者为正诱因。如奖品。反之为负诱因

  • 这本书有点难——读《教学勇气》有感

    这个暑假学校推荐阅读是美国同行帕克.帕尔默的著作《教学勇气》,英文名是The Courage ToTeach。网上这样介绍本书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对教师生涯进行探索的书。作者以轻松的文笔,探讨教师的内心世界。观念发人深省,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启发。本书英文版是亚马逊网站五星级畅销书之一。也许是因为语言翻译的缘故,或者是大师的思维方式和我这个平凡的小老师之间的差别,我感到读本书还是有点吃力的,书中许多段落都是长句子,破折号满天飞。这是本读起来比较拗口的典型的引进书,在这里我要泼点凉水,我想它的中文版一定

  • 经历美好,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常听说这样的一句话:教育的现实不理想,理想的教育不现实。我想这是一句真实、无奈而又充满了精神胜利色彩的话,完全忽视了人类具有改造世界的本能与力量。 认真研读陈大伟教授撰写的《建设理想课堂》第一章《课堂教学理想》,很好地帮助我进一步构建了理想课堂的概念,对怎样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经历美好生活 从塑造人的角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习和教育呢?联系书中的论述,结合自己的思考,观察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忧思与欣喜参半。很多学生,把学习当成痛苦,把学习当成磨砺,把学习当成无可奈何。

  • 心灵沟通,重拾幸福——《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初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时,我是反感的,难懂的文字,哲学家一样的阐述,但当我开始深入阅读并在完成读书批注时我发现帕克老师真的是一位真正的教师,集谦虚与自信于一身,对人类的奥秘怀有深深的敬意而且热衷于冒险,他告诉我们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他指引我们回归人本,鼓励我们认识自己,让我们充满力量,激起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真心。从这本书中我读懂了教学,重新审视了自己和我的学生,同事,我发现我们缺乏心灵的沟通,我个人认为幸福课堂不难达到,只需要我们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心灵沟通。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了以下的理解。 一、加强

  • 齐抓课堂管理的缰绳——《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纪律是什么?纪律的三种基本含义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纪律是手段也是目的。纪律是惩罚;是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 纪律本身也是目的。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就像我一如既往的班风八自之一:自律。良好的纪律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一直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国的教育不行,中国的孩子不行。这不行并不仅仅是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上,同样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自身素质的修为上。作为一名中国人,同时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对此也很诧异。 小学生在上学之前,因

  • 守住心灵,将真心献给学生

    《教学勇气》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中的许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爱自己的工作,热于帮助人们学习等愿望的激励而成为教师的。但年复一年,随着教学生涯的延续,我们中的很多人失去了这种心灵的力量。教师在工作中常常有解体的痛苦。这种痛苦来源于切断了于自身真实的联系,切断了与我们投身教学的热情的联系,也切断了与心灵的联系,而最终我们会发现心灵才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回望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的确经常与困难相佐,与遗憾相伴,充满迷茫。我们需要找回改变工作和生活内部力量的信念。只有当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洞察力与围绕我们的外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