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读《滕伯格教育心理学》后感

读《滕伯格教育心理学》后感

更新时间:2016-08-13 16:27:40

《读《滕伯格教育心理学》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很长时间没有阅读教育心理学的书籍,致使写课题的时候,常常在理论方面找不到依据,课题实践中出现的现象不能用科学的视角分析,显得苍白无力。那天正好参加平湖市评价课题群组活动,当我交流了阅读存折课题之后,研训中心的李强老师拍手称赞,这个课题很有操作性。继而又说:“不过,课题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我送你一本书《斯滕伯格教育心理学》,希望你能够找到课题措施背后的理论支撑。”我欣喜若狂,自从不再分管教科研之后,科研书籍,尤其是教育心理学书籍,看得明显少了。以前对世界上的许多著名心理学家如数家珍,而如今,总是觉得很遥远。而李老师说的斯滕伯格,我更是第一次听到。罗伯特·斯腾伯格,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他是当今研究创造力的权威,在国际学术界上享有盛名。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于是在这个暑假,仔细地阅读了这本厚厚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收获真不少。

【智力增长观】

 本书中,我首次看到了智力增长观。根据以往教育学心理学书籍,都认为智力是有基因决定的,是一成不变的。而非智力因素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此书中讲到,对智力的观点,心理学家有两种,一种认为是智力实体观,也就是固定不变的;一种是智力增长观,认为智力是可以训练的,是一种能够培养的潜力。心理学家德韦克提出,通过改变个体对智力所持有的理论观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机和成就。同时,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界期望的影响,因此教师与父母的期望,会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持有智力增长观的学生,会有更多的正向思维:“犯错误是学习的一部分。”“我努力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我要积极地改正错误。”……而相对来说,他们的学业成绩也会随着时间而提高。

智力增长观让我对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从原来的城市学校到农村学校,发现学生差异很大,从而认为农村的孩子就这点水平,再努力也收获甚微。但是,智力增长观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如果我们教师不断地暗示学生,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的智力有所提升,长持以往,或许学生到了六年级或更高的年级,他们的智力真的会有质的飞跃。我觉得完全有可能的!所以,对于自己的孩子,我们也要转变观念,如果孩子在先前你认为智力普通,或许在你的期望中,鼓励中,以及他自身的努力,智力潜能得到激发,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激励孩子持有智力增长观,强调只要努力就会进步,相信这一点:一个人可以通过努力、反省和监控自己的行为来提高自己的智力。斯滕伯格把成功定义为提高和进步,衡量成功的标准是与自己的过去相比。带着这样的理念引导孩子,相信孩子的智力必定会有所增长。

【内部动机】

书中对动机,尤其是内部动机阐述得非常详细。动机是唤起、引导和维持行为的一种内部状态。我们可以把动机看作能够帮助一个人达到某个目标的内部精神能量或心理力量。动机明确的学生在学校会有更多的收获,他们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更长,学习得更多,而且在考试中的成绩也更好。每个人也都认识一些看似能力平平的人,却因为就有较高的动机水平而极大地推动了自己,并且影响和感染了周围的人。动机水平高的人,无论他们是否聪明,都能创造出卓越的成绩,而动机水平低的人,则往往一事无成。动机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人只有在内部动机的激励下,才可能做出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斯滕伯格认为: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方面多花点心思,多花点时间。因为内部动机强调对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行为的内在控制性,以及强调学习和掌握的快乐。内部动机对行为的改变是缓慢的,但是这种改变却是持久的。具有强烈内部动机的学生往往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我们需要一些比基于奖励的方法更适合于教育领域的方法,这些方法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思想、自尊、自我效能感以及胜任感。

这与我之前看到的“内力觉醒”概念,有相似之处。中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著名人生激励导师、成功学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提出了“内力觉醒”这个概念,他认为 “心理力量是上帝公平地安插在每个人身体里的一股无比巨大的力量,它就像一块无比巨大的核电池一样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中。但上帝和每个人都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即没有告诉人们这个巨大电池的存在,只让少数人通过受教育来激活和唤醒这个电池。人所受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激活和唤醒人体内的这个巨大电池。“我想,这个‘心理力量’就是内力觉醒,内部动机。唤醒孩子的心理力量,增强孩子的内部动机,需要教育者细心、耐心、用心地发现孩子,激励孩子,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优势,从而自信地追求内心的目标,也即产生了自我效能感,一个人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和信念。

  本书叙述的方式很特别,有时候向读者提出问题,有时候呈现一段教学专家访谈,这些对阅读者都很有启发。寻找现象背后的理论依据,及时选择解决计划,就是我从专家型教师受到的启发。书中讲到:专家型教师在遇到问题时,不急于立刻着手解决问题,而先要对现象进行思考:她们可能考虑选用哪一种计划或行动更有效,或者把头脑中的一个计划与以往失败的计划进行分析比较。真正的大专家会勇敢地面对复杂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视做挑战,需要她们用自己的前沿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

还有,专家们对问题分析的非常透彻,她们获得洞察力的途径有:阅读与课程不直接相关的书籍,看电影,与其它教师、朋友或家人等交流。人和事让你置身于新环境的互动,都能激发人产生有洞察力的点子。专家型教师总是能够从生活中的一项事物勾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

一本经典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总是给人以很多的启迪。边学习,边运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提升一点理论水平吧!
相关阅读
推荐
  • 鲁宾逊式的传奇——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作者简介】劳拉英格尔斯怀德是美国20世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生于美国中部威斯康星州的拓荒者家庭,幼年时随全家过着移民生活,曾到过西部各州。六十五才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倾力完成小木屋系列。该系列犹如一幅长画卷,再现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的拓荒生活,刻画了移民勤劳、质朴、善良的品性和勇敢的精神。这些小说问世后引起了轰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和《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两部小说。 【小说简介】《草原上的小木屋》描绘了一个最像男人的父亲,带领着一家五口(爸爸查尔斯、妈妈卡罗琳、大女儿玛丽、二女儿劳拉和小女

  • 教师的责任和素质——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后感

    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摘自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读着这样的语句,确实能给人以心智的启迪,教育需要智慧与真情,也只有拥有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才能如阳光般照遍大地,使荒漠变成绿洲。读着这样的语句,也让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心中忐忑,不知自己能否胜任教育的工作? 一、教师的责任: 1、引领学生的成长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由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作为

  • 再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感悟

    欢欢喜喜过完牛年后,就得为自己接下去的工作充电准备了。在表姐的书架上看了好久,决定再去品读《心和气和的一年级》。记得上次看这本书是因为急切地想知道如何管好一年级,那是就走马观花迫不及待地看完了此书。现在一年级的上半学期结束了,我想再来看看这本书,和自己刚走过的教学路途对比一下,让心灵彻底反思。 花了二天时间一字一句地看这本沉甸甸的书。一边翻阅一边思考,还不忘对比着。思绪又回到了课堂,那些难忘时刻像快照一样在我脑海中一一跳动。看到感动之处嘴角不自觉地往上翘,一个人偷偷乐着。心平气和就是一种心态,一种方式。对

  • 看《最美的眼神》有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托尔斯泰的目光如一把剑,说母亲的眼神里透出的是慈爱,可见一个人眼神里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看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眼神里是什么内容,我想最多的是严肃吧。我喜欢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在配上我严肃的表情,怪不得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应该多笑笑,你笑起来比较好看。其实我是爱笑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脸,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吗?是让学生见我怕吗?其实我不喜欢学生怕我,为什么要怕我呢,我也喜欢和学生聊天,但是,那严肃的眼神好象成了我的保护色。 这几天,我总是试着换一种眼

  •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课堂教学良好的氛围

    暑假期间读了陈大伟老师的《建设理想课堂》,让我的感触颇深,对我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触动。《建设理想课堂》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理想课堂的真谛,这本专著全面的诠释了该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在教学课程中,我们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自由,实现幸福的教师生活,而这些正是可以通过理想课堂获得到的。在理想课堂中,老师需要精心备课,学生积极的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感受到知识的浩淼和学习的乐趣。同时,我们要对学生充满人性化的关怀,让课堂的氛围始终处于有序和谐的状态。对于学生个体,我们必须

  •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学习体会

    近期,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建议》一共三十条内容,却涵盖了教学准备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作业设计与辅导、命题与学业检测四大块的内容。下面我就针对教学组织与实施中的几点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建议第12条指出: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人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反思自己的课堂,却发现自己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自己的课堂上,比较多的情况是用30至35分钟完成教学主要任务,课堂练习的时间就相对较少。直接导致学生课外作业多,离开了课堂,老师就缺乏了讲评作业的

  • 心灵沟通,重拾幸福——《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初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时,我是反感的,难懂的文字,哲学家一样的阐述,但当我开始深入阅读并在完成读书批注时我发现帕克老师真的是一位真正的教师,集谦虚与自信于一身,对人类的奥秘怀有深深的敬意而且热衷于冒险,他告诉我们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他指引我们回归人本,鼓励我们认识自己,让我们充满力量,激起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真心。从这本书中我读懂了教学,重新审视了自己和我的学生,同事,我发现我们缺乏心灵的沟通,我个人认为幸福课堂不难达到,只需要我们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心灵沟通。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了以下的理解。 一、加强

  • 以“量-质”论质量——《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书心得

    由于自身对绿色的偏爱,一拿到《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青翠欲滴的绿色封面让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它细细品读。而本书中有一句话,沁人心脾、发人深思。原文描述如下一点点超越的往往是一群人,一线之隔往往决定着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也因为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它同样印证着一句古语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书中的一个个事例正是本文作者在其教师岗位上一点一滴经验的积累,也正是作者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专家的量到质地飞跃。要完成这种飞跃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过程,经历起步-提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科学教师读书心得

    暑假阅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教师,为自己,为工作的对象,我们教师要认清自己,善于走进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使自己健康地工作、生活。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如何鼓起教学的勇气?我想,不单是体现在平时的上课,同时也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更多的体现在自己主动地付出。如自发地、自觉自愿地开发自制实验教具 一个成功的自制实验教具,对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法学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设计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为了更有效体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