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散记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散记

更新时间:2017-04-18 15:51:29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散记》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先生,亲近您,总是如沐春风,如饮甘醴;更是如醍醐灌顶,如佛光普照。读您,是在读您的教育情怀,读您一怀萧索而又一腔炽热的教育情怀。

近百年前,您即以犀利深刻的洞察力和忧愤深广的前瞻性明确指出:“中国教育已到绝境,千万不要空谈教育,千万不要空谈生活;只有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才是真教育,才是真生活。”(《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有察于中国所处的教育困局和当时“新教育”草创之时的种种弊陋痼疾,您如此发声,简直是与世不谐、逆袭世人之耳的;但你就是要站出来,掐准了中国教育的命脉,狠批痛斥,而又指出新法和新路。啊,那一脉不息的绵绵余音,却是至今犹觉振聋发聩,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因为,近百年的教育之旅并不轻松,也没有阔步稳步前进,而是总是显得疲敝迟滞,步履维艰。故,甚至可以这么说,此话放在当今,也是不失为警世之论的。

您以大无畏之勇武精神,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锋锐姿态,一路筚路蓝缕,一路披荆斩棘,“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您愿意“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中国教育探获生路(《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致王琳》)”。

您首倡“生活教育”,倡导“教学做合一”,您甚至有鉴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而决绝之至地修改自己的名讳(文浚-知行-行知)。也因此忧心如捣,直批“教育实际”其颊:“‘教育以生活为中心’,这句话已经成为今日学校里的口头禅。但是细考实际,教育自教育,生活自生活,依然渺不相关。”(《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育”与“生活”两张皮的现象,先生早已察知,然而,此种教育之异象和怪状,却是于今为烈,先生知乎?

您呼唤着“创造教育”,在您眼中,“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确是呀,敢为天下先,敢于撄旧教育之锋,能“自新”,能“常新”,达致“全新”,才能成就先生眼中的“新教育”。为此,您呼唤着一股新风,一股清流,“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故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亦视其发明能力之如何耳。”(《试验主义与新教育》)说得多好哇,“发明能力”的保有或缺失,将决定着教育的能否创新,能否与时俱进。您还希望大家不要怕失败,要敢于试验,您说——“盖善试验者役物而不为物所役;制天而不为天所制。惟其以人力胜天工,故能探其奥蕴,常保其新焉。”(《试验主义与新教育》)——化用荀子《天论》中的语句,出之以确凿无疑的口吻和必胜的信念!

您早就认识到,乡村教育是教育之弱点,是教育“畸轻”之一面,因此您才不遗余力地进行乡村教育的试验。提出:“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这是您的雄心所在,“霸图”所在,也是您真正倾心所在,献身于斯所在!乡村教育伟业的图成,乡村教育命脉的转捩和校正,是需要先生这样的人的!乡村教育的崛起,当然还得有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您心目中的乡村教师是这样的:“好的乡村教师,第一有农夫的身手,第二有科学的头脑,第三有改造社会的精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您认为乡村教师当具备三个质素,位于首位的却是“农夫的身手”,是的,你明白无误地如此呼告,显然是有您深远的考虑的。是啊,没有强健的体魄,何谈“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又遑论其它之种种!您认为,“三百六十行中绝没有教书匠、读书人的地位,东西两半球上面也没有中华书呆国的立足点。”(《“伪知识”阶级》)您反对“匠气”,反对“书呆”,您揭櫫的是“创造”和“教育的新生”。

关于教育,您曾说过如此名言:“唯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学与教的关系,您说得何其简捷有力,深辟透彻!您还说,“要把教育化为‘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一样,人人有得到沾施的机会。”(《小先生与民众教育》)如何教,怎样教,您为我们指引了方向。您还说了,“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三点都办到了,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也就成功了。”(《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这当然是美好的境界,应该也是您殷殷属望的教育之大同境界。

品读观摩先生对于教育的言说,让人不禁有醍醐灌顶、痛快淋漓之感,让人不禁有清气袭至、横扫一切阴翳之感,让人不禁自然而然想到目今之“生活教育”、“创新教育”、“创造教育”、“新教育”等等皆是渊源有自的啊!

先生,挹取教育之清芬,我从您哪儿,找到了源头!
相关阅读
推荐
  • 润物细无声——再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人把同一本书多读几次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最近拜读了望海发在博客网上的一篇题为《人都是在影响中长大的》文章,再去把《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看了看,自己又有了新的认识。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有一句话:我们总是在接受着影响。对教师来说是这样的,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做教师的是学生除了父母之外接触最多的人,是受影响最大的之一,教师在有意或无意中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不仅在学识上要做一个智者,在师德上更应是一个大写的人生,

  • 献给母亲节的礼物——读孩子们《给妈妈的一封信》有感

    在母亲节前夕,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母亲节,你想送给自己的妈妈什么呢?有的说:对妈妈说母亲节快乐!有的说:亲手做一张贺卡送给妈妈。有的说:买一朵或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有的说:给妈妈做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真是五花八门,都各尽所能地想着为自己妈妈的节日增添一份欣喜和快乐。当我微笑着说:你们的提议有些缺乏新意,有些可能还不能做好或做到,所以我有个提议,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问:什么提议啊?快说说!那就是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写信?怎么写啊?我们又不会写。马上有孩子反驳道。但大部分孩子却脸露喜色,说:

  •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

    习惯是什么呢?我心中不是很明了,而且还说不出个定义来。特意翻阅了字典,它上面有两种解释:1、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2、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会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习惯,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不可能天生就拥有一身的好习惯,而不粘有坏习惯。不管过去如何,习惯怎样,但做了老师,就要有教师的风范和表率,你的举手投足可能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像。 这几天看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后感触颇深。照书上的100条好习惯检察自己,发觉

  • 读赢在校园有感

    《赢在校园》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坚守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但我们的目标矢志不渝,那就是赢在校园,做一个平凡而卓越的教师!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要做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我们要上好每一堂英语课,课堂40分钟是教学的主战场,如果抓不

  • 幸福生本——读《幸福地做老师》后有感

    生本教育已是近三年来我市教育界最为关注和认可的一种教育理念,从上至下生本教育犹如一泓清水滋润着每一位教育者和学生,可谓受益匪浅。部分学校已经迈出了生本的脚步,到广州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的实践地学习生本。我们学校也有部分教师亲临生本课堂,感受生本教育魅力。在学习归来的心得交流中,我始终感受到学习者对生本教育由衷地敬佩。学生像一个个小老师,能力极强!孩子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每个孩子的发言都是那么精彩。老师在旁边关注着每一个学生,不动声色,但在关键的时候总是能把孩子的思路引回主题中。不由地我感觉到生本的三个关键词

  •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教育是什么?以前只知道教育是一种艺术,但这种艺术我似乎永远欠火候,问题在哪里?暑假期间,我认真研读了《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让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这本书是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所编,他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关键在于这个慢字。慢,是对教育的理解和信赖,而我在过去的从教生涯中往往忽略了这个关键字,看了这本书,让我感觉千头万绪,一时也理不清,我且先把自己的一些感想整理成文。 启示: 学会宽容。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密码,带着独特的禀赋,带着不同家庭的影响来到学校。不同的个

  • 读书心得:真正有效的学习

    霍特在书中举了很多教育中的事例。比如,有一个男孩是最笨的班里最笨的学生。因为他根本就完不成任何作业。但是,这个男孩在一个保龄球馆里找到了一份工作为晚上的联赛计分。这项工作单调而乏味,且不能有任何差错。保龄球馆愿意付钱给这个孩子,因为他记得又快又准确,可以对计分结果负起责任。但到了学校,给他出关于保龄球的题目,他一道也做不出来。这是一个奇怪但又普遍的现象,那些我们所谓的笨孩子在生活的某一个领域可能是高手,只是不会解题而已。学校所教的课程如果和实际生活毫无联系,一部分学生就会变傻。 霍特把解答问题的学生分为问

  • 文章与课文的区别——读《言语教学论》

    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谈及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时,说到文章与课文的区别。下面是该书中的一些观点。 什么是文章? 所谓文章,至少有这么三个层面: 第一,语言的层面,即语词和语法。语词与语法是文章的工具。 第二,是义理的层面。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是思想感情的载体。 第三,是语用(交际)的层面,从文章使用工作这个行为来看,它就是一个言语交际的作品。 什么叫文章? 从文章学的立场上来说,只有当它表达了一相相对独立完整的思想内容时才叫文章。从这一立场出发,学文章就是学义理,这就是所谓的义理教学。 从语言学的立场上来

  •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帕尔默:我,曾历经沧海桑田,戴着别人的面具,不断迷失,失去我自己如今,我终于变回我自己!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在帕尔默的文字里,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弦,交织出了一种感悟,激发了我对教学勇气的认识。 审视认识自我 帕尔默在书中提到:就优秀教学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优秀教师需要自我的知识,这是隐蔽在朴实见解中的奥秘。认识自我要客观、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对比,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