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从教育现状看传承与创新——《学习中的创造》读后感

从教育现状看传承与创新——《学习中的创造》读后感

更新时间:2017-08-15 09:06:49

《从教育现状看传承与创新——《学习中的创造》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人们常拿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进行比较。主要观点是中国的教育往往将学生框在有限的课堂里,而美国教育“把孩子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愚想,这种观点的存在不无道理。又是什么让我们的教育有如此差异?思之,美国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个移民国家,大量的移民促成了美国的经济繁荣,然而却无法积淀如我国具有的深厚的民族文化。他们重经济,重发展。中国泱泱几千年的历史,有无数的瑰宝举世无双不说,更因地大物博而有丰富的地域特色可供交流承袭。中国的教育自然与美国不同。
仅看语文一门,汉语从拼音到汉字,就要比美式英语的音标和字母要复杂得多。我们可以举个多音字的例子,就我们经常要用到的“着”字,它就有四个读音。不要说孩子,电视节目中出来的一些“老师”,我也总听到讲“着急”的“着”读成“zhāo”呢。更不要说文章了,光各种体裁的了解,就需要花上好一段时光。学了现代文,还要学古文。总之,汉语已经是一门精神的学问,中国孩子要将母语学好,是该好好花点功夫。否则,也枉费我国在绵长的历史涤荡中沉积下来了这么深渊的语言文化。这种文化,如果是一个喜爱语言的美国人了解了它,定会羡慕煞的。
人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会追求,会乐于钻研。如果是对不那么喜欢呢?那就另当别论了。汉语,若作为语言工具,其实在上幼儿园的孩子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口语,因为他们可以进行一般的口头交流了。到了小学高年段,孩子们也基本掌握了基本的书面语言,因为他们已经可以进行一般的书面交流了。那么,到底汉语要学到多深,是不是每个中国孩子都要将宗族传下来的语言文化都学透呢?这就应当看使用语言的需求了。
有些现实例子可以说说,比如老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如果看到习作中引用典故了,有点之乎者也的味道了,往往就感觉这孩子的底蕴不错,因为他已经了解到较远古的知识了。这也正能说明,我们常常习惯性地往后看。再如,网络时代带来了许多网络语言,如果出现在习作中,老师会善意地提醒孩子去掉它,原因很简单,你写的东西别人不明白。什么“CS”?还是去掉吧。当“郁闷”出现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孩子用郁闷不贴切。但是当很多人都说“郁闷”了,你也听惯了,倒觉得用起来又简便又实在。其实,这也正能说明,我们常常不习惯往前看。慢慢地,我们的习惯在改变,“纠结”出现的时候,就没有人觉得奇怪了。追根究底,就是一个习惯的问题。我们习惯了承袭优秀,习惯了慢慢来,习惯了激烈的斗争之后再来接受。习惯了的这些,慢慢就变了,变成了枷锁,变成了桎梏,也变阻碍了发展,遏制了创造。有人说,中国这么多人,却很少有人能得诺贝尔奖。
“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 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在初中的课本中,我们就知道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古希腊人心中近乎神威,伽利略却用自己的思想和实践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如果”是错误的。就课文里的内容而言,本身也在告知我们一个事实:存在怀疑有时就是创造的萌芽。
而课本怎么啦?它既让人要有质疑,却不停地让孩子们因为要记住它的内容而没有“机会”去质疑。比如说,为了考试,我们的孩子要弄清每课的内含,如果看看考卷,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对每课的内涵的理解是一样的。“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如果到了课本中,这个“哈姆雷特”在一百个学生中的眼中就得是一样的了,因为学生要考试,考试的答案是统一的嘛。这会儿矛盾就出来了,原有的创造性的阅读被限制了,绕着绕着,总得绕到那个答案上去,否则就会教学“失败”了。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就被教死了,学生会按着老师的方法去找那一个答案,成了一种跑道式的阅读,就难有新见解出现。
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学开始代代相传,学习的场面在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一些穿着古装,坐在私塾里,在老先生的引领之后大声的吟诵声。当前,又有人提出要学习经典古文作为必修课。可是学习者是孩子,不知道孩子们想不想学?
传承,要有内容,也要有载体,还要讲求方式。中国有四大发明,也有神七飞天;有丝绸之路,也有京藏高速;有李白,也有季羡林;有祖冲之,也有陈景润……中国孩子从3周岁就可以入幼儿园就学。根据武书连主编的权威读本《挑大学选专业-2005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一书,其中选录的中国普通本科大学有609所。国内可以学习的东西那么多,孩子们怎么喜欢跑国外留学去了呢?是中国的学问不够学?中国的老师不够好?还是中国的学校孩子不喜欢?
创新,要有思想,也要有实践,还要敢于尝试。在中国历史上传流下来的这些星星点点中,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祖先的创造的光辉。他们也并不会一促即成,他们自己承受了失败和挫折,用最后的成功告诉我们创造的结果。《西游记》是部神话,玄奘尚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从西天取得真经,何况人?
无论是美国教育也好,中国教育也好,都是一种方式,都是培养孩子。我们看到美国教育的优点是好的,是不是好的就能学呢?那也要看看自己的实际了。邯郸学步就不值了。合理地传承与大胆地创造对无论对教育还是对人的本身来说都是发展的很好渠道。
相关阅读
推荐
  • 读<被时光掩埋的秘密>有感

    在流逝的时光中,也许别人是你的秘密,也许你是别人的秘密,可当答案真放在眼前时,你,愿意去揭晓吗? 看了这本书,感觉字字都饱含了生活的韵味,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虽然故事的结局比预想的要更完美些,但还是有人被冷落,并在无形中受到了伤害。他们离奇的故事中,有些秘密被掩埋,我想这也是善意的谎言,揭穿了未必就好。 我们的眼睛决定了,不论我们如何转动,永远都只能看到一百八十度,而生活是三百六十度的,所以,总有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来了又去了。也许别人是你的秘密,也许你是别人的秘密,也许就在你嘻嘻笑着说我的生活没有秘密时,某

  • 读赢在校园有感

    《赢在校园》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坚守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但我们的目标矢志不渝,那就是赢在校园,做一个平凡而卓越的教师!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要做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我们要上好每一堂英语课,课堂40分钟是教学的主战场,如果抓不

  • 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读《幸福地做老师》之感

    阅读荆志强老师《幸福地做老师》一书,对我感触颇深。其中感触和振动较大的是书中第3页荆志强老师对于备课的理解备课不是教师知道要讲什么,而是要知道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 事实上,此段论述揭示了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我们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只是从教师、教材的角度去把握备课的重难点,注重的是怎样在课堂里把知识点讲透、讲清,完成备课所要求的教材上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点所需要教师的帮助或搀扶。 特别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普及,教师的备课已经从用钢笔书写发展到在电

  •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读《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爱结束天长地久,我的离去若让你拥有所有,让真爱带我走,说分手。爱人情侣间的一次放手,能被看成是成全了一次爱,见证了一次爱,那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一次放手,会是怎样?作为老师的我们,或许曾无数次的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也或许曾无数次的否定这个想法。但是,荆志强老师就很自信地告诉了我们: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在生本教学中老师们要学会放手,要相信学生能行,相信学生潜能无限,让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分析、总结。一个教师,没有三头六臂,更不是千手观音,而班上有四五十个学生,如过想办法把他们很好地组织起来,把他

  • 试析体育的人文观与社会观——《光辉岁月》观后感

    8月2日下午,体育人文社会课上,观看了以美国校园橄榄球队为题材的《光辉岁月》,该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其中有很多体人文体育社会方面的精彩点滴,结合我带足球队的经历,产生了对比思考。 两国校园体育竞赛人文社会观的不同点:首先,在美国,学生能参加学校的橄榄球队是无限荣光的事;家长们对教练的尊敬与推崇,无异于对待崇拜的明星,家长有观看子女比赛的好习惯,有位家长因儿子被替换下场,大叫:别让他下来!,并找到教练办公室恳求;学校对比赛同样重视,暑期组织两巴士的学生到大学集训;社会上的人们同样关心学校的体育赛事,有

  • 孩子的悲哀——《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约翰霍特的《孩子为何失败》以日记的形式边叙边论他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生活化的文字表述,阅读起来十分容易,但字里行间却总是会爆出发人深省的问题,之所以说爆出,是因为这些问题从来没有被我注意过。 比如说孩子面对老师时因为恐惧与害怕失败而做出的自我保护策略。他的一个学生在回答48的一半的多少时,总是低声回答24 ,无论他怎样诱导那个孩子都无法自信而大声地说出这个由她得出的正确答案。 他的学生有时会不经过思考而随便报出一个答案 ,这比没有回答要好,因为他们会认为这样一来老师肯定认为他们已经思考过,只不过得到了错误

  • 请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陈大伟老师在《建设理想课堂》一书中提到:一位家长的信《重提鲁迅的救救孩子》引发了我的思考。信中提到了他三年级女儿的遭遇,孩子不愿意去考试,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每天面对的不是快乐成长,而是陷入题海之中。孩子没有了童年的快乐,一天中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她又怎么愿意去学校呢?难怪有学生会把歌词改成:我去上学校,拿了炸药包,隆隆一声学校没有了。 暑期期间青少年活动中心那繁荣的景象是不是也说明一些问题,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经过孩子的同意更不要说和孩子商量了。课家长问什么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呢?还不是现

  •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帕尔默:我,曾历经沧海桑田,戴着别人的面具,不断迷失,失去我自己如今,我终于变回我自己!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在帕尔默的文字里,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弦,交织出了一种感悟,激发了我对教学勇气的认识。 审视认识自我 帕尔默在书中提到:就优秀教学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优秀教师需要自我的知识,这是隐蔽在朴实见解中的奥秘。认识自我要客观、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对比,

  • 让我们真正地爱学生——暑假读书有感

    七月暑假临近时,叔同的校园里多了许多朝气蓬勃的来访者,一脸的兴奋,中考结束不久,正期待中;一眼的怀念,叔同的校园曾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给我无限的幸福,因为他们是我曾教过的学生。暑假中的一天,突然又接到他们的电话,要在肯德基店里聚一聚,特别邀请了我。分别了三年,许多同学个儿高了,帅了,酷了,但是我们之间的交谈还是这样的亲切自然,他们也觉得小学同学能这么有凝聚力的班级应该不多。看着他们,我更感到自豪,因为我觉得那几年我们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不再是单纯师生关系,也正因为这样,今天的我说些话,他们还是那么信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