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教授知识,通达智慧——读《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有感

教授知识,通达智慧——读《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有感

更新时间:2018-02-13 15:08:17

《教授知识,通达智慧——读《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当人类因技术的进步而“新”“旧”对峙,生活因群体的多元而“义”“利”相争,社会因跨文化融合而“危”“机”并存……学校,这个推动着时代又被时代推动的教育场,在不远的将来究竟将去到哪里?
戴维·珀金斯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资深教授,“零点项目”创始人。他在力作《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中旗帜鲜明的指出:知识必须能够在某些场合实际运用,才值得学习。我们需要以一种“未来智慧”的新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在今天这个复杂而多变的世界中,努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启发智慧、增进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广泛、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
知识也是用进废退的。知识必须能够在某些场合实际运用,才值得学习。作者多次提到“二次方程”的问题,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学过二次方程,可是,成人之后,除了专业的教师,很少有人用过二次方程。生活中,有很多学历不高却事业成功的例子。并不是这些人特别幸运,而是他们虽然失去了我们所谓的常规学习,却学到了很多意外的知识,他们的学习目的性更强,更能够学以致用。而我们做了许多没有生活价值的学习,更忽略了大量极有价值的知识。
长期不用的知识渐渐会被大脑遗忘,无论知识本身具有多么重要的内在价值,只要它被大脑遗忘,就不可能再具有生活价值。我们今天的传统教育有太多“了解性教育”,背、练、重复,使我们失去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有一种教育,其中的大部分课程都能带来全局性理解,能够给这样的理解带来生命力,使其长存,并且支持终生学习。大部分人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对基本的政治活动、个人健康护理、经济行为、生态责任、人际社会交往,以及其他许多概念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发展方向。那么,我们的社会该多么不一样!戴维·珀金斯多次科学调查统计,发现“思维能力、自我理解、同情、伦理道德、交流、学会学习”等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那么,学校教育是否足以帮助学生发展这些能力呢?
我不由想到我们学校历史上的“整个教育”,其理念真的是非常先进,突出了学校育人为本的特征。整个教育,就是儿童整个生活的教育,也就是:在生活的中心目标之下,指导儿童参与适当的、永恒进步的、复杂和谐的、共同生活环境,以健全的体魄,由自我的兴趣意志和经验,自发自动自理的相互设计各种整个合理的活动,继续地改造他们的整个经验,进修现在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知识、技术、能力、习惯、思想精神……来逐渐养成他们的整个的、进展的、圆满的社会生活的教育。
整个教育的八大原则,更是强调了学校教育要“以圆满生活作考核”。
我也想到了我们学校正在进行的省前瞻性项目“深度学习的自由课堂”。 “教在儿童学的起点上”,真正从尊重每一个儿童出发研究教与学;研究“学习程序设计”,设定自由的“规则”,教师为学生自由学习提供良好的策略、广阔的空间、合理的次序和具体的方法;强调“自由表达 自主交往”,促进学生交流互动走向深入,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和教师观点提出质疑和批判……通过以上策略,努力创造开放的空间,强调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我们的教科研理念,很多都与戴维·珀金斯的理念方向一致。可见,我们现在缺的不是理念,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各种理念平稳着地,引导教学改革,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个人觉得,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根本,还是聚焦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通过教授知识,让学生通达智慧。更要突出“关键少数”素养,一是创新能力,二是民主素养。我们要树立为未来而教的意识,开展朴素而扎实的素质教育。在开发课程时,强调课程的整体性,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以整体性之课程培育整体性之素养。在教学时,要力图做到教学设计与课程相匹配,由教师引导转向学生独立应用、说明和解释,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参照每个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满足他们独特的需要,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并确保学生有真实的机会去运用和证明他们的想法……
所幸,太仓实小有着一群有志于开创“有生命的教育”的行动者,当教育改革的大潮席卷而来时,大家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压力,更是责任。在学习中,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在今天及未来的学校,是什么越来越重要!
是个性化的学习比标准化的学习更重要;
是课程融合比学科分割更重要;
是资源共享比发展绝技更重要;
是创造比记忆更重要;
是智慧的评价比空洞的说教更重要;
是文化的建构比豪华的装修更重要;
是成为教练型导师比成为赛课型名师更重要;
是还原教育的复杂性比创造一种模式更重要;
……
社会的变迁,教育的改革,挡不住,留不下,回不去。在现在与未来之间,我们更需要的是行动。
相关阅读
推荐
  • 我们也做“E学生”——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有感

    新学期伊始,校长又为大家送上了美味的精神大餐凌志军的著作《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对于书,我总是来者不拒,并在第一时间加以认真阅读,同时把一些与学生的学习或成长有关的读后感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在我的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 在初次阅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时,E学生这一新名词立刻吸引了我,何为E学生呢?作者是这样进行定义的:拥有强烈自主意识和很高的情商,因而是更快乐、更杰出的学生。主要有三个特征:EQ情商;Enjoy快乐、享受(学习);Excellence优秀、杰出、卓越,所以也可以叫做3E。 同时,作者根据学生的学

  •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读《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爱结束天长地久,我的离去若让你拥有所有,让真爱带我走,说分手。爱人情侣间的一次放手,能被看成是成全了一次爱,见证了一次爱,那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一次放手,会是怎样?作为老师的我们,或许曾无数次的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也或许曾无数次的否定这个想法。但是,荆志强老师就很自信地告诉了我们: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在生本教学中老师们要学会放手,要相信学生能行,相信学生潜能无限,让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分析、总结。一个教师,没有三头六臂,更不是千手观音,而班上有四五十个学生,如过想办法把他们很好地组织起来,把他

  • 读《教育在十字路口》后感

    1943年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雅克马里坦用他的如椽之笔,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理解,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正如在著作《教育在十字路口》的封面上所写教育的目的应在于:借助知识、智慧和爱,使个体获得精神解放,并以此唤醒和释放学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提升学生的心灵层次。因为唯有当教育成为精神自由的主人、背离技术至上的奴隶之时,其才能真正地摆脱徘徊,走出十字路口,这段话对我的启示尤其深刻。阅读着他的真知灼见,既佩服又羡慕,我明白了教学的乐趣就在于耕耘,哪怕孤独地艰难行走,也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明白了教学的乐趣也在于探索,

  • 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

    读了陈大伟老师的《建设理想课堂》这本书后,让我对老师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给我在课堂建设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课堂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大部分知识的传授都源于课堂中。在书中,陈大伟老师没有用空泛的理论来讲述,而是用生动活泼的课堂实录展现出了理想课堂的最高境界,让我知道了理想课堂的教学是既有助于学生成长,又有益于教师提升教学生命的课堂教学。教学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有好的交流沟通。没有幸福的教师就没有幸福的学生,要让教师获得幸福的生活,让学生蹦蹦跳跳上学

  • 读书心得:真正有效的学习

    霍特在书中举了很多教育中的事例。比如,有一个男孩是最笨的班里最笨的学生。因为他根本就完不成任何作业。但是,这个男孩在一个保龄球馆里找到了一份工作为晚上的联赛计分。这项工作单调而乏味,且不能有任何差错。保龄球馆愿意付钱给这个孩子,因为他记得又快又准确,可以对计分结果负起责任。但到了学校,给他出关于保龄球的题目,他一道也做不出来。这是一个奇怪但又普遍的现象,那些我们所谓的笨孩子在生活的某一个领域可能是高手,只是不会解题而已。学校所教的课程如果和实际生活毫无联系,一部分学生就会变傻。 霍特把解答问题的学生分为问

  • 机械的学习——《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我想关键在于无效的学习。孩子在课堂上运用策略保护自己这一举动就能够说明学习在他们心中是件让他们倍感恐惧的事情。因为家长和老师都相信通过学习孩子会变得聪明,而未经孩子的同意就强加一些意念在他们身上,孩子的身心都遭到束缚恐惧感便产生了。孩子来学校上课只是无奈而被动地服从家长的意志。他们在学校的任何表现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已,有点行尸走肉的样子。 霍特先生的学生马朱莉在他叫学生举出p结尾的动词后,激动的叫起来我做不到。霍特起先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激动,后来通过慢慢询问终于知道了马朱莉根本不知道动词的

  • 认知于共同体--读《教学勇气》有感

    近来认真阅读了《教学勇气》一书,书中有关教育共同体的论述对自己启发很大。 我认为对于教育共同体的建设,首先要打破我们错误的想法,比如说:认为知识和经验是自己多年的积累,不能轻易共享。或者认为自己的知识水足够胜任学科教学了,根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但是:现实是共同联系的关系网,我们只有存在于这种共同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个人的力量越加显得渺小,群体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我们只有结成一个团队,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实效。 要实现教育共同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

  •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当我是个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我如此称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我总会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 《教学勇气》中的这段话,使我心中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这段话仿佛就为我迄今为止的教学生涯做了最恰当的注释。十七年前,当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心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期盼,充满自信,总觉得有一天我能对教学了如指掌,在课堂上无所不能。但现在,

  • 读《孩子为何失败》有感

    我们大部分教师认为:孩子的失败主要指学习成绩差,或者是这个学生行为品行差,故意在班级里捣乱。这样的学生,教师看见了都非常的头疼,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选择了放弃。学生觉得老师既然放弃了自己,他就更加放纵自己,恶性循环,导致这帮孩子无法拯救。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不能放弃这些孩子,要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家长、教师和孩子都要努力,孩子才不会失败。 一、家长的责任在于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受父母的影响最大。平时多指导孩子的品行,能够正确区分好与坏。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