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用心说话——读《怎样教孩子学音乐》有感

用心说话——读《怎样教孩子学音乐》有感

更新时间:2018-11-13 13:24:22

《用心说话——读《怎样教孩子学音乐》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句话我在几年前就接触了,那时候我也就知道有这么句话而已。前几天去图书馆还书,发现书架上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回,没有再错过。这是朱永新教授的讲演录,每读完他的一篇演讲,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感觉,总想做点什么。

《用心说话》是这本书的自叙,大体说的是朱永新教授在上大学之前不善言谈,是被一本传记影响到了,那种发自心底的触动使得朱永新教授决定锻炼自己口才,在口才的提升中同样获取的还有自信心的积累。朱永新教授的这段经历,也是后来“培养卓越口才”的产生背景。这个自叙我读完之后,还是有些触动的。朱永新教授把他认为最有用的事说给我们听,并告诉我们怎么去做。目的有了,方法有了,我们只需要去做经可以了。这也是一个前辈对后辈的期许,一个教育家对整个教育未来的展望。反思我的日常生活,各种不满,各种抱怨,却不知道去寻找方法让自己静下来。现在发现,多读读书,真的挺好,起码,内心不再像以前那样不安了。与大师对话,在有关教育方面找到精神上的支柱,砥砺前行,真的挺好。

朱永新教授于2006年7月在清华大学,做了一场关于新教育实验的回顾与展望的演讲,这次演讲的主题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这场演讲中回顾了四个转变的收获。其中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就是,在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上,为了让所有教师共享幸福的成果,开创了名为“教育在线”的网站。我当时就想,读完这篇演讲,我一定要去找教育在线的网站,去注册,看看前辈们都做了哪些事,把我跟新教育欠的这些年,欠的那么多的事补上。事实上,我不仅找到了网站,注册成了会员,还在网站上了解到一个新教育的APP,也一并下载装到手机上了。我不知道我做的这些事会对我后续的教学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只知道我就想这么去做,跟新教育离的近一些,对教育理解的更透彻一些。在此次演讲中,还谈论了关于新教育发展的构想,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朱永新教授提到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完整的。

关于什么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授也做了解释。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不管是生活还是教育生活,都应该是幸福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有一种向上的状态。反思我的教学生活,缺的就是状态。怎么样才能有持续的好的状态,还是那句话,读书很重要,思考很重要。

新教育的提出有好多年了,而我,也是从这本书开使,才真正的想去了解新教育。但愿,现在行动起来不会太晚。其实还是有些顾虑的,怕自己只是三分钟热度。其实,特别想给自己投一份特殊的保险(朱永新成功保险),激励自己。有个鞭策,总会见成效的。

其实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不仅仅是关于新教育,关于读书,我也思考了很多。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多读书,真的会有很多收获。会让你始终保持热情,保有一份真挚的教育情怀!
相关阅读
推荐
  • 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引发的启迪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一书中记载着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的片断:那时在1978年,魏书生任教了一个全年级最好的快班和一个全年级最差的慢班。就在这年的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领导通知他要他给全区的教师们上一节大型公开课,而且要求在慢班中开课。 下面是一段魏书生与学生的精彩对话: 魏书生与学生商量怎么办?学生喊:别在我们班上!到哪儿去上?到你那个尖子班上。在咱们班不行吗?不行,我们害怕。咱们打架,胆子大得很,什么都不怕,怎么上课反倒怕了呢?打架都好几年了,公开课咱们没上过,怕给你丢脸。老师不怕丢脸还不行吗?老师把讲的内

  • 一次心灵的旅行——《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交流

    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感动一词萦绕耳际,挥之不去,因雷夫老师的执着追求而感动,因孩子们的杰出表现而感动,更因这普通而又充满奇迹的教室而感动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读懂了语文教学的两大主阵地。 1、【关于阅读】雷夫老师说: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啊,我们都明白阅读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何引导孩子喜欢上阅读,甚至善于阅读,一直是令我们大伤脑筋的事,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另一种焦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阅读,从而爱上阅读;大人的指导

  • 活着的理由——读余华的《活着》有感

    知道余华是在好几年前,听说他的作品也在很久之前,但真正去读他的作品却在几天前。那天本是陪孩子去冰心书屋借书,在等待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书架上有许多余华的书:《兄弟》、《活着》、《在细雨中呼喊》、《世事如烟》、《许三观卖血记》出于一种好奇,我随手拿起一本《活着》翻阅着,在他中文版的自序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下子便打动了我,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虽然这句话读来有点拗口,但细细品味却很是耐人寻味。于是,我就买下了《活着》,打算回家好好去读读他为什么要这么阐述活着的理由。 《活着》的

  • 感悟《让孩子把话说完》

    近日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感受颇深。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母亲带自己的小孩去旅游。天很热,母亲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假如现在我们迷路了,四周都没有人家,也没有水,天是那么的热,还好我们还剩2个苹果,你会怎样做?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会把这2个苹果都咬一口 看到这儿,我的心里一顿,现在的孩子,咳! 再看下去:母亲当时听了很生气,自己的孩子怎么会这样自私和任性。不过她转念一想,不妨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再纠正他也来得及。于是母亲平静地问了声: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要尝一下它们的味道,好把最甜的苹果给妈妈! 原来

  • 文章与课文的区别——读《言语教学论》

    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谈及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时,说到文章与课文的区别。下面是该书中的一些观点。 什么是文章? 所谓文章,至少有这么三个层面: 第一,语言的层面,即语词和语法。语词与语法是文章的工具。 第二,是义理的层面。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是思想感情的载体。 第三,是语用(交际)的层面,从文章使用工作这个行为来看,它就是一个言语交际的作品。 什么叫文章? 从文章学的立场上来说,只有当它表达了一相相对独立完整的思想内容时才叫文章。从这一立场出发,学文章就是学义理,这就是所谓的义理教学。 从语言学的立场上来

  • 教与学中的探索——读《教学勇气》有感

    认真阅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书中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从精神情感层面诠释了教学是一种人生中的心灵工作。生动鲜明、充满感情,令我想起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充满感悟。 我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是这样处理教学环节的: 案例: 1.出示:例题图 2.组织小组交流,明确要求:(1)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2) 互相交流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并将这个面的形状比划给同桌的小朋友看。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指出这种图形是三角形,并让每一位学生这样对折一下

  • 脚踏实地,终有超越——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

    在阅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时,总是非常喜欢尹老师在每一章节开头的那一段引文。在夏之篇中尹老师提到,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雷同,却对每一个人的专业发展起着积累经验、积蓄内力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付出多而收获少就放弃努力,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她用一位美国运动员的例子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过程,所以,只要踏实地走过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我们在专业成长方面终究会有超越的那一天。翻开夏之篇,尹老师带领我们见证了她的专业提升之旅。 首先,她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她从一次

  • 守住心灵,将真心献给学生

    《教学勇气》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中的许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爱自己的工作,热于帮助人们学习等愿望的激励而成为教师的。但年复一年,随着教学生涯的延续,我们中的很多人失去了这种心灵的力量。教师在工作中常常有解体的痛苦。这种痛苦来源于切断了于自身真实的联系,切断了与我们投身教学的热情的联系,也切断了与心灵的联系,而最终我们会发现心灵才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回望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的确经常与困难相佐,与遗憾相伴,充满迷茫。我们需要找回改变工作和生活内部力量的信念。只有当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洞察力与围绕我们的外

  • 给孩子以自由《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一书是约翰霍特根据他的教学日记写出的一本书,这本书记录了约翰霍特再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可是现在这些问题正在我们周围发生着。这本书虽然在讲孩子为何失败,其实本质上不正是在探讨老师为何失败或教育为何失败吗?正如书中所说的我们不应该认为学校是强迫学生听话做事的地方。如果学校只是教导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那我们实在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我们的教育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觉得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学生无奈的被教师牵着鼻子一路前行,不是他们没有想法,是教师不给他们有想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