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读书心得

《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读书心得

更新时间:2018-12-14 10:47:42

《《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经同事推荐,有幸读了陈向明博士所写的《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这本书,它有助于帮助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提高研究意识和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反思。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具体介绍每一质的研究,让读者了解了一些行动研究的方法,采用了大量鲜活详实的教育案例,让读者体会到真正的研究要从生活中入手,忠实真实教学情境,并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更切实的研究方法。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受益匪浅并十分乐意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

    质的研究就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我们一线教师每天都在和学生相处,在观察学生,所以作质的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过去,一提到研究就觉得是科学家、专家和学者们做的事,自己与之遥不可及,看了这本书以后,我觉得研究并不是那么神秘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做研究,只要你愿意投入,你也可以做得很好。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做研究,只是有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譬如,班主任在安排两个学生是否适合做同桌时,就要考虑他们俩的性格、兴趣爱好、学习上能否相互促进等诸多因素,此思考、调查过程就是在做研究。再比如,我们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单词老是记不住,听力得分很低,阅读理解总是出错等,凡有责任心的老师发现这种现象都会找学生交流并加以分析,努力思考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也是在做研究。所以,可以这么说,研究其实离我们很近,只是需要们持之以恒。

   “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只是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这段朴实的话语对于今天的教师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它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教育科研是教师的幸福之源。有的老师教了一辈子的书也只能称其为教书匠,只知道埋头教书,从不静下心去思考、反省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也就是缺乏反思,反思就是研究,在教育教学中研究和思考。也只有研究,才有可能不断地发展自己和提高学生,也才能在同行中脱颖而出。以一次英语听力练习为例,课堂上我按部就班地用既有的听力练习训练学生,一节课下来心里特别沮丧,因为听力材料有点难度,学生根本不能顺利完成听力练习。下课后我就在思考该如何进行类似的听力练习,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英语成绩和听力现状,灵活设计适应自己学生的有梯度听力练习。于是,在此后的多数听力课上,学生使用我自己设计的听力训练模式,他们觉得听力原来也不是那么可怕,对听力有信心了。

    总而言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作研究的重要性,它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还能让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和乐趣。另外,想要让自已由一名传统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就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工作之于多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与自己学科相关的书籍和理论专著,多观察学生,并努力将其先进的理念应用到自己平时的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
相关阅读
推荐
  • 活着的理由——读余华的《活着》有感

    知道余华是在好几年前,听说他的作品也在很久之前,但真正去读他的作品却在几天前。那天本是陪孩子去冰心书屋借书,在等待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书架上有许多余华的书:《兄弟》、《活着》、《在细雨中呼喊》、《世事如烟》、《许三观卖血记》出于一种好奇,我随手拿起一本《活着》翻阅着,在他中文版的自序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下子便打动了我,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虽然这句话读来有点拗口,但细细品味却很是耐人寻味。于是,我就买下了《活着》,打算回家好好去读读他为什么要这么阐述活着的理由。 《活着》的

  • 爱的基石——读《感悟父爱  感悟母爱》后感

    父亲、母亲爸爸、妈妈,简简单单的两个名词却道出了儿女几多依恋,几多牵挂。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念我者还是父母。父爱是人世间最具力量的爱,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的爱,父爱同母爱一起构筑了人类社会爱的基石。 一、《感悟父爱》 父爱是理性的、内敛的,是智慧之爱、责任之爱。达芬奇曾说过:父爱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当我看完《感悟父爱》后,被文中那一位位伟大的父亲震撼了,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血债》中的父亲为了给上大学的儿子生活费,竟然去卖血,可儿子请同学去卡拉OK厅唱一次歌就花了346元,这让父亲哑口无言;《爱

  • 我与《三个儿子》的邂逅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往往呵护有加,关怀备至,深怕自己的孩子遭受一丝丝的委屈,更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点点的伤害,还常常以孩子为荣,向人诉说孩子的种种优点和长处。于是乎,孩子们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于置自己的父母不顾,只顾念自己的要求是否得到了满足,自己的生活是否过得舒服,哪还记得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和艰辛? 正因为这势头愈显强势,我们的课文在编排中经常会有一些有关孝敬教育的文章,旨在老师的传授中让孩子们明白: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等,而《三个儿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典

  • 读《致史老师》后感

    扳扳手指,做老师也几年了,一批批学生送走了,又迎来了一批批新的孩子。总觉得自己与孩子是最熟悉的,感情也最深,所以常常也不愿去写他们,因为觉得是最难下笔的,担心自己一写就停不下手了,更怕一下子太多的回忆一涌而出,怎么也收不住了! 倒是孩子们很愿意拿起笔写写我,有直接写在日记本上的,有含蓄点写信的。有写我做得好的,当然也有给我指出不足的,我都会欣然接受,说明孩子们已经把我当成是最好的朋友了,他们也越来越了解我,还记得一个孩子就曾描述说史老师的脸就是一张晴雨表。我挺喜欢这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 今天偶然看到伴

  •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教育是什么?以前只知道教育是一种艺术,但这种艺术我似乎永远欠火候,问题在哪里?暑假期间,我认真研读了《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让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这本书是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所编,他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关键在于这个慢字。慢,是对教育的理解和信赖,而我在过去的从教生涯中往往忽略了这个关键字,看了这本书,让我感觉千头万绪,一时也理不清,我且先把自己的一些感想整理成文。 启示: 学会宽容。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密码,带着独特的禀赋,带着不同家庭的影响来到学校。不同的个

  •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最近拜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一书,又一次重温阅读教学的理念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阅读时每一个人学会求知、达到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手段,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达到和谐相处的基本渠道,是人们搜集、处理与传递信息而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人类激活思维进行创新而能够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基本途径。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形成阅读的自觉意识与自觉行为,也是阅读

  • 从《豪猪的哲学》想到的

    最近在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看到她引用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了尖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但总不知道保持怎样的距离才最好,太远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于是又开始疏离;但又觉得冷了终于豪猪们保持了最适当的距离,又得到了群体的温暖。于是我也想到我们师生之间也可以保持适当的距离,也能产生最大的教育作用。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往往希望走进学生的心灵,这当然是最高的境界。其实对学生一种有距离的教育也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对成熟的肯定。在学生的成长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

  • 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

    读了陈大伟老师的《建设理想课堂》这本书后,让我对老师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给我在课堂建设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课堂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大部分知识的传授都源于课堂中。在书中,陈大伟老师没有用空泛的理论来讲述,而是用生动活泼的课堂实录展现出了理想课堂的最高境界,让我知道了理想课堂的教学是既有助于学生成长,又有益于教师提升教学生命的课堂教学。教学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有好的交流沟通。没有幸福的教师就没有幸福的学生,要让教师获得幸福的生活,让学生蹦蹦跳跳上学

  • 让孩子心中充满阳光《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读后感

    早就看过《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这本书,今天又一次仔细地阅读,品味着这句经典的话语: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那是因为,在前几天黄姑中心小学305班的家长会上,超的母亲的发言深深地感动了我。 超是我们班学习非常落后的学生,刚接到这个班的时候,只看见每次下课的时候,教室里总看不见他的影子,因为,他总是像小猴子一样一溜烟跑到楼下玩耍;每次上课铃响的时候,他的座位总是空着,大家都安安静静等待上课的时候,只看见他匆匆忙忙地从楼下跑上来,满头大汗,胆战心惊地坐到位子上。他个子不高,座位第一排,排队第一个,一旦玩起来,什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