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从学习合作到合作学习——读郑杰老师《为了合作的学习》有感

从学习合作到合作学习——读郑杰老师《为了合作的学习》有感

更新时间:2019-02-14 11:24:51

《从学习合作到合作学习——读郑杰老师《为了合作的学习》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当前,“学讲计划”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在广大中小学深入推进,“学讲方式”也广泛深入课堂,作为“学讲方式”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为了更好地把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深入领会学讲精神,我研读了《为了合作的学习——让课堂变革真实地发生》一书,该书使我在“合作学习是什么?”“为什么要合作学习?”“如何合作学习?”这些方面有了一定的新的认识和收获,对我正在进行的“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推进课堂‘精准扶贫’”这一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合作学习是什么?  

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初从美国兴起,在其后的十余年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成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的推行有效改善了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氛围,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的形成,这些成果使合作学习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学进去、讲出来”为主要思想的“学讲方式”课堂中,合作学习让教师的有效“退一步”、“让一步”成为可能,对于提高“自主先学”的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弥合学生的“贫富差距”,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合作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虽然合作学习的发展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在我国也实行了很长时间,但似乎推动起来仍有一定的阻力,尤其是在传统名校,合作学习的推行似乎更难,郑杰老师在书中说道:“很少有名校真正敢于触碰课堂,而课堂时刻该种真正难啃的硬骨头。”并且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因为可踏青改革说到底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这是要‘革命’的……可以说绝大多数教师自己在学生时代就从未有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经历……所以一线教师虽然对新的学习方式耳熟能详,可是从听说到会做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种情况下,合作学习推行起来比较艰难就不难理解了,尤其是名校,毕竟推行一种不知道结果会怎样改革,远没有使用已经习惯了的教学方式更为保险,所以宁愿保守!
而即使是尝试推行合作学习的课堂,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和使用也是存在着误区和问题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有形无实——把“合桌”等同于“合作”。

时下,许多教室的课桌已经由“秧田式”变成了“围坐式”,这样一来似乎为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走进课堂却发现“涛声依旧”,仅仅是座位的形式改变了,课堂的实质依然还是老样子,看不到合作学习的影子,或者仅有的几分钟的合作成了点缀,似乎只是想证明“我的课堂有合作”。

2.以点概面——把“小组讨论”等同于“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在我们的课堂上已经广泛地使用开来,它的出现标志着我们的课堂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如果据此就认为我们的课堂已经成功的转型为“合作学习”了,未免有些牵强。因为“小组讨论”只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部分或者说环节,如果将小组讨论看做一个点,那么合作学习是由这许许多多的点而构成的面。合作学习不仅包含“小组讨论”,还有着学习目标的共同制定、学习材料的共同选择、学习成果的共享和评价等等方面。

3.各自为战——“言语霸权”对应“沉默不语”。

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中非常多见,郑杰老师在书中也说道:“在一般的小组讨论中,学生的活动是‘无组织’的。在无组织的情况下学优生参与的机会远远多于其他学生。他们往往是小组内最活跃的,甚至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占据了小组讨论的主动权。而学困生则因为基础薄弱。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导致他们的参与性和主动性都比较欠缺。他们在组内处于从属的和被忽略的地位。要么保持沉默,要么早就走神做别的事去了。” 这就是“言语霸权”与“沉默不语”的鲜明对比,而这样的无组织的小组讨论实际上加剧了“两极分化”,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困生学习的权利,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能,也从间接上影响了教师使用合作学习的热情。
当然,在当前使用合作学习方面还存在着其他的一些问题,如合作学习的评价制度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三、不“学习合作”就没有“合作学习”

只要说起课改,人们多多少少会扯到合作学习,也多多少少会对合作学习批评两句。殊不知,往往我们所说的合作学习并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就像将分组教学与合作学习混同起来那样,结果发现分组教学的效果并不如预想那样好,于是回过头来把板子打在了合作学习上,这既不公平也不明智。

郑杰老师在书中说道:合作学习的关键就在于“合作”二字,一群人在一起而没有构成合作关系的就不能叫做合作学习。真正好的合作是小组成员之间构成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也就是要有强烈的“荣辱与共”的感觉;此外,还应该有“结构化”的合作方式,或“互助”或“协同”。更重要的是合作学习必须要学会合作的技能,因为没有人生来就会合作,所以教师要舍得花时间教学生如何与人合作。因此,实施合作学习就等于在学科学习之外再加一项学习内容:合作。而教合作也要向教别的内容一样。要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否则就教不好,教不彻底。学生也就学不好,学不透彻,而不“学会合作”也就无法真正开展“合作学习”。



在课改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我们已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伴随着“学讲计划”的深入推进,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进入课堂,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深入学习合作学习的理论才能走出当前的种种误区,才能用好合作学习这个平台,推进课堂向着有效且高效的前方迈进。
相关阅读
推荐
  •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是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用朴实的语言和平充满智慧及灵动的思想和我们讲述一个个动人及真实的故事.那些故事,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让人亲近,读后很简单就从这些例子当中体验到我在和学生相处时的一些感受,值得一读再读地细细品味。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那样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就有教学机智,这种机智可以说是一种反应,一种面临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我们教师对学生学

  • 润物细无声——再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人把同一本书多读几次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最近拜读了望海发在博客网上的一篇题为《人都是在影响中长大的》文章,再去把《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看了看,自己又有了新的认识。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有一句话:我们总是在接受着影响。对教师来说是这样的,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做教师的是学生除了父母之外接触最多的人,是受影响最大的之一,教师在有意或无意中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不仅在学识上要做一个智者,在师德上更应是一个大写的人生,

  • 漫谈家庭教育——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朱永新教授在《中国新教育》一书中专门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其观点鲜明,分析入木三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读后不禁拍手称好;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读后深感责任重大。 朱永新教授对家庭教育亮出其坚定信念是:教育学应该成为众人的科学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家庭教育由于具有启蒙性、个别性、生活性、随机性、隐潜性等特点,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独特的意义。它不仅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而且不可替代。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永远的学校。【P228《新教育的家教主张》】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有这样一个误区

  • 让写作不再流于形式——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那么,写作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了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想其中的症结在于教师本身,在学生的写作中我们还是缺乏了一种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没有把事情做细、做精。且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 一、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这是雷夫老师写作四部曲中的步骤一:写作之始语法。我们每个早晨都是从语法练习开始,学生会进行找出合适的名词或选出正确的时态等练习。[雷夫语] 另外,雷夫老师喜欢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完成作业,一般不带作业回家,因为他认为在教室写出的作业质量比在家里写的好。而且,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恐怖重写的惩罚,目的在于让孩子们

  • 幸福生本——读《幸福地做老师》后有感

    生本教育已是近三年来我市教育界最为关注和认可的一种教育理念,从上至下生本教育犹如一泓清水滋润着每一位教育者和学生,可谓受益匪浅。部分学校已经迈出了生本的脚步,到广州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的实践地学习生本。我们学校也有部分教师亲临生本课堂,感受生本教育魅力。在学习归来的心得交流中,我始终感受到学习者对生本教育由衷地敬佩。学生像一个个小老师,能力极强!孩子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每个孩子的发言都是那么精彩。老师在旁边关注着每一个学生,不动声色,但在关键的时候总是能把孩子的思路引回主题中。不由地我感觉到生本的三个关键词

  • 感悟《让孩子把话说完》

    近日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感受颇深。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母亲带自己的小孩去旅游。天很热,母亲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假如现在我们迷路了,四周都没有人家,也没有水,天是那么的热,还好我们还剩2个苹果,你会怎样做?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会把这2个苹果都咬一口 看到这儿,我的心里一顿,现在的孩子,咳! 再看下去:母亲当时听了很生气,自己的孩子怎么会这样自私和任性。不过她转念一想,不妨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再纠正他也来得及。于是母亲平静地问了声: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要尝一下它们的味道,好把最甜的苹果给妈妈! 原来

  •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当我是个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我如此称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我总会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 《教学勇气》中的这段话,使我心中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这段话仿佛就为我迄今为止的教学生涯做了最恰当的注释。十七年前,当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心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期盼,充满自信,总觉得有一天我能对教学了如指掌,在课堂上无所不能。但现在,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在《教学勇气》一书中,作者提到让学生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是优质教学法的原则。优秀的教师所做的,要远超过把共同体中的新知识传递给学生,优秀的教师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演变,重复认知的过程。教学不同于技巧,优质教学一直在本质上是群体共享的。群体共享一词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继续往下看,让我了解了作者所阐述的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它既不是传统教学法中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把结论传授给学生的方法,也不是关注主动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在共同体模式的教学中,课堂既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主

  • 读《孩子为何失败》有感

    我们大部分教师认为:孩子的失败主要指学习成绩差,或者是这个学生行为品行差,故意在班级里捣乱。这样的学生,教师看见了都非常的头疼,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选择了放弃。学生觉得老师既然放弃了自己,他就更加放纵自己,恶性循环,导致这帮孩子无法拯救。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不能放弃这些孩子,要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家长、教师和孩子都要努力,孩子才不会失败。 一、家长的责任在于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受父母的影响最大。平时多指导孩子的品行,能够正确区分好与坏。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