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唤醒教育的灵魂 ——读《走向教育家》有感

唤醒教育的灵魂 ——读《走向教育家》有感

更新时间:2019-04-24 10:12:20

《唤醒教育的灵魂 ——读《走向教育家》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走向教育家》这本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张伯苓的“三点半”政策:下午三点半后,所有学生不许留在教室里,必须出去运动,出去玩。张伯苓本人就常和学生一起打球。张伯苓常念叨一句话:“孩子们就像一群野马,哪能关在笼子里?”

反观我们的做法是什么呢?课间十分钟,八成的学生是不离开教室的,这些孩子往往被我们这些做教师的人称之为“好学生”。什么是好学生?在老师眼中,应该就是爱学习,学习好。这些学生把自己活动的时间挤出来学习,确实是自觉、自律、好学的孩子。

而那些一下课就窜出教室的学生往往是淘气包,他们会在走廊上轻打,会在操场上撒欢,会在水龙头边上伺机以待,——把早已准备好的水泼洒到同学身上,他们让学校变得有些“乱糟糟”,而老师往往是不喜欢这样“没有学生样”的学生的。

再来说“三点半政策”。学校大多会在三点半后要么让学生放学,要么要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要么教师进行“培优补差”。让学生在每个星期里能参加三四次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的学校是中国教育界的“大咖”,比如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能让学生在“三点半后”出教室“玩得很嗨”的学校,在中国这片教育的热土上几乎不多见。

为什么?

因为校长不敢,老师不敢。

因为全中国人民都在向学校、向老师、向孩子要成绩!

学生每日背着沉重的书包胆战心惊地行走在求学之路上,身心俱疲,无法诉说自己心中的苦闷。

家长要求学生好好学习,大多是为了家长的面子;学校要求学生好好学习,大多是为了校长的位子。

这样想来,不管是家长还是校长都把孩子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只要学习好、成绩好,一切条件都不在话下,满足物质需求,奖励奖励再奖励,只为分数。

这不免让我想起去年我在一所学校支教的情景。一群家长找到我的办公室质问我,——你为什么给学生布置那么少的作业?

少吗?中午写半页词语,晚上要么写一课练习题,要么写一篇日记,要么写一张卷子,要么做一张手抄报。

家长继续质问我,这么少的作业能一直让班级语文成绩保持在前三名吗?

我自信地说,可以。我的决定和思想最终没有被家长挟持,我依旧“我行我素”。我不仅给学生布置很少的作业,我还领着学生“玩学习”。元旦节和六一儿童节,每一位家长都会被我邀请到音乐教室,看学生的演出。唱歌、跳舞、小品、相声、课本剧、钢琴、吉他……

在这个有着50个班,四五千人的学校里,只有我带着这个班的孩子们这样做了。

所以,支教时间就要结束时,家长写了联名信要挽留我。

我确信自己是一位好老师,但我不是教育家。

我也在课间时教会了学生打乒乓球,从此,我的学生在课间就都在乒乓球案旁边了;我会在每周五的下午带着我的学生去树林里爬树、找蘑菇、挖野菜,认识中药材;我会经常不给学生布置作业,只是觉得他们很累很累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我好像也不怎么训斥批评学生……

我对照着“教育家”的定义来认识自己: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上有创见、有贡献、有影响的杰出人物。

我读书太少,孤陋寡闻,读教育家的书籍似懂非懂,更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来应用在实践教学中。我只是喜欢做教师,只是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只是喜欢每天给学生讲故事听,只是向着深沉的理想去纯粹的奔忙。

教育家具有坚定的使命感和激情。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当教师22年的我,还从未敢厌倦了这份神圣的职业,因为有一群学生在仰头看着你,让你从不敢有一丝的懈怠去应付学生的美好未来。每一堂课,你都是激情无限,因为你是语文老师,语文,多么美好的名字,好像整个民族的文化魂就都在这“语文”的世界里了。你更不能懈怠了祖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所以,你虽然不是“语文”,但你是教语文的,终有一天你就会成为“语文”的影子。那时,你就可以成为半个或一个教育家了。
教育家富有创见的教育思想。每天都会看到老师在中午放学或者是下午放学把一部分学生留下,要么胁迫学生背书,要么强迫学生完成昨日未完成的家庭作业。即使家长恳求老师千万遍,一些老师还是会铁石心肠继续自己手头的工作,直到每个孩子都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为止。
就在今日下午,年轻的张老师把五年级的四个学生和六年级的两个学生留下背书。五年级的孩子们胆小,他们很努力地在背。他们即使不会读,却还是装出了一副努力学习的样子;可是六年级的这两个学生却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来。只见张老师气急败坏地从教室里走出来向我告状,说必须把这两个孩子的家长叫来说说他们到底是怎么啦!

这样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还不是因为教师关注太少,批评太多造成的。只是因为这样的孩子平日里被家长和老师泼洒的毒药太多,身中剧毒,所以才有了自身免疫力,所以才练就了一身“百毒不侵”的武艺。

我是从来不留学生的,22年里一直不忘初心。因为,每当我看到留学生的老师歇斯底里地用刻薄的话来羞辱学生,我就会为这些可怜的孩子难过。

我才不要做这样的教师,还美其名曰是为了学生好。

这样埋头苦干的教书匠我实在是不喜欢。

我喜欢让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安全和快乐之中。

所以,我才会在每一节语文课堂上变着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诱惑学生走进语文的世界里找寻适合自己的锦绣前程和高尚心灵。

于是,“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的豪迈理想就这样诞生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唤醒它的是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是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是卓越的教育成就,是自由独立的精神境界。

我爱学生,我爱语文,我爱课堂,我爱独立,我爱自由,我爱我自己,——我是一名语文教师。

雅思贝尔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了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了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了另一个灵魂。

《走向教育家》这本书正在唤醒我的灵魂,如果它是一棵树,那我就做一棵树;如果它是一朵云,那我就做一朵云;如果它是一个高贵的灵魂,那我就是拥有了另一个高贵灵魂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相关阅读
推荐
  •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每天读点有益的书,对人的精神有滋补作用。因为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读书能陶冶性情,学做人,学做事;读书能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一个人如果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生都会受益无穷。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只有不断的读书学习,个人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展现精彩的人生。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海盐于城小学 张斌 我觉的自己一直就是一个自信的人,但工作以来,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渐渐的丧失了信心

  • 我们没有理由懈怠——读《小豆豆和小豆豆们》有感

    【引子】不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苦涩;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香浓。同是一杯咖啡,为什么会有两种体会呢?吾曰:心境不同。读书亦如此。不爱读书的人就如同不会品咖啡的人一样,只知其苦,不知其乐。爱读书的人则如同会品咖啡的人一样,能品出其韵味,进入乐之境。 摘自《读书之乐》 【简介】 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后,认为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因而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4位、亚洲历史上第1位亲善大使。 担任亲善大使后,黑柳彻子陆续访问了坦桑尼亚、尼日尔、印度、莫桑比克

  • 源自“心”的教育──读《教育是没有用的》后感

    【引子】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意思是说,人活着的时候,浑身是软的,死了才硬梆梆;草木活着的时候,非常细腻,死了才干枯,所以说,坚硬的东西往往是死了的东西,活着的,反而是柔软的东西。】 对于教育者本身来说,柔弱有两层意思:一是柔软。即放下自己,使自己内心变得柔软,让孩子的心灵愿意靠近;二是示弱。内心强硬者,必然使孩子敬而远之。所有教育者,都应当具有像水一样柔弱的品德,柔弱,莫之能胜也,柔弱比强硬更让人愿意依靠,更让孩子愿意倾听,愿意对你

  • 后进生与潜能生

    下午上网时看一篇教育文章,说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称为后进生是不合理的,这种称谓极大地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和自信,为了孩子们的发展计,改称他们为潜能生会比较好。 我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对这类学生的称呼比较直接,就叫差生,甚至对某些孩子称之为双差生品学皆差的意思。差这个字眼确实刺眼,所以后来改称后进生了,表示这些孩子们并不是很差,他们只是进步得比较慢而已,终究还是会进步的,只是那要等到很久以后。于是很多班主任写论文,将题目也由《师爱无敌浅谈差生的转化》改为《师爱无敌浅谈后进生的转化》了。现在大约觉得后进还是会伤害到

  • 同理心,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走进学生

    ---读《我的理想课堂》有感 同理心:理解他人体验的能力,恻隐之心。我们知道,作为老师,应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近距离接触他们。 室友也是同事,去参加心理学的培训,回来后,她就把她上课的案例拿来考我。她说,这个案例他们在场的所有老师都没回答对,我想,是什么难题把大家都难倒了呢?便更有兴趣往下听了。 案例是这样的:一位妈妈,不允许她的孩子吃零食,便和她的丈夫商量好,控制孩子的零花钱,甚至不给他零花钱,在家明令禁止他吃零食,因为吃零食对身体很不好,之后她的孩子在他们监督下就不吃零食了。有一天,她的邻居对她说:我

  • 看《最美的眼神》有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托尔斯泰的目光如一把剑,说母亲的眼神里透出的是慈爱,可见一个人眼神里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看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眼神里是什么内容,我想最多的是严肃吧。我喜欢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在配上我严肃的表情,怪不得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应该多笑笑,你笑起来比较好看。其实我是爱笑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脸,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吗?是让学生见我怕吗?其实我不喜欢学生怕我,为什么要怕我呢,我也喜欢和学生聊天,但是,那严肃的眼神好象成了我的保护色。 这几天,我总是试着换一种眼

  • 读《建设理想课堂》有感

    陈大伟教授在他的著作《建设理想课堂》中说,课内不能太勤快。就是在课内就一定要让孩子动起来,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任务,而不是一定要自己动手。也就是说,不一定动手做了,写了,就一定是勤快,有时候动脑思考、动嘴发言也是一种好现象。 不由得就想起自己以前课堂上的一个片段: 学习《乡下孩子》这篇课文时,有一个环节是体会乡下孩子的生活有趣和多姿多彩。要求学生模仿书上的一个句子进行仿写。我采取了一个渐进的指导方法,感觉效果很好。 首先出示书上例句: 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指导孩子读好这句话后,

  • 优化课堂教学从“教”和“学”两方面入手

    《建设理想课堂》读书心得(二) 《建设理想课堂》一书的第二章中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位老师在办公室里声色俱厉地训斥学生:为什么不做家庭作业!前几天你还抄了别人的作业,现在连抄你都懒得抄了,看看你的成绩一天不如一天,不想学习就回去!下来把昨天的作业写两遍!训完后走进教室上课。这位老师在课堂上准备了很多题,每一个题目的处理都匆匆忙忙,每一个题,都只让一位或两位同学讲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学还没有明白,老师就在黑板上解题。尽管也有讲解,但终究是跳跃性的,相当多的同学表情茫然地坐在课堂上。课后,党听课老师问他学生什么时间

  • 努力将阅读和写作进行到底——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

    写在前面的话: 暑期全员师德教育的一个内容是: 分享阅读,好书推荐 。学校要求每个教师用5分钟的时间,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与大家分享。不限形式和方法。今天上午如期举行了,大家都认真地介绍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论着点滴体会和感悟。可谓是大饱一顿精神美餐。我为此也作了认真的准备。昨晚用了一个多小时,把今天要说的内容整理成了文稿,现向大家作一交流。 努力将阅读和写作进行到底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悟(一)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的一本重要遗著。是他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