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文学作品鉴赏理论与实践》读书心得

《文学作品鉴赏理论与实践》读书心得

更新时间:2020-02-25 17:10:33

《《文学作品鉴赏理论与实践》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多读一些文学书籍,还应该读一些文学理论书籍,这对于我们对文本的解读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文学作品鉴赏理论与实践》是指导性很强的一本文学理论书籍,简洁、清晰地解读了一些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是写人叙事的,如何把握人物形象,欣赏人物,品评人物,《文学作品鉴赏理论与实践》在文学作品构件鉴赏一章中,谈到文学作品人物鉴赏的角度。

一、从人物肖像来鉴赏

肖像就是人物的外部形态,即人物的容貌、神情、服饰、姿态等。作者描写人物,在这些方面会下一些功夫。因为一个人物的性格、品质、心理、境遇等往往从他的神态上可观一二,饱经风霜的人,与有着优厚物质生活的人,日常的表情肯定是不一样的。作者了了数笔,我们往往能“由形入神”,这就是神态描写的魅力。作者对人物描写的时候不可能哪方面都写,而是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特征的地方去描写。

我们小学老师在阅读课堂上,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上去品味一个人的特点。如在学习《大作家的小老师》时,我们看到的是“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同学们,这段话是对小姑娘娘的什么描写?学生很快会意识到这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从文中这句话的描写,你感觉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纯洁、可爱)这就是外表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是作者要表达的内在意思。这是写人惯用的一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即作者在构思,写作文章的时候,没有闲笔,每句话都承载着一种功能,或者白描,或对比,或者衬托等,凸显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引导让学生在初步的文本阅读与鉴赏中,学会捕捉信息,丰满人物形象,从而理解文本所传达的信息。

人物肖像描写在情节曲折,背景广阔,复杂的作品中并不是不变的,人物的外貌随人物的境遇、年龄等的改变而改变,比如战争,天灾人祸,足以摧毁人的一切,更不要说是人的面貌了。当然这样的文章在小学教材中极少见,毕竟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孩子,但可以在适当的情境下给学生提一提,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祥林嫂”。

二、从人物动作来鉴赏

动作描写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文中就比较常见了,比人物的外貌描写要多,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来品读人物的性格、性情、能力等是很重要的解读文本的方法。《三袋麦子》中,一个“舔”字,一个贪吃、可爱的小猪形象就出来了。《花瓣飘香》中第二自然段中,“俯、摘、捧、穿过、跑远”一系列动词对小女孩摘花动作的描写,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了一个紧张、小心翼翼的小女孩形象。写出了小女孩偷摘别人花瓣的害怕,及对花瓣的珍视。再如《李广射虎》中,“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中“发现、拈、搭、运足、拉开”,一气呵成的动作描写,勾勒出一个武艺高强的人物形象,正是这些动作描写,人物形象才会呼之而出。老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咀嚼品味语言。还有《哪吒闹海》中哪吒打夜叉那段,“闪—躲—取——扔”连贯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一个机灵、勇敢的哪吒。在理解文本内容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读文章要有整体意识,老师不能把文章分析的支离破碎,要有主问题,支撑整节课的教学。讲描写方法,就让学生体会描写方法对人物塑造的作用,明确描写角度不同,作用也不同。不能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这样才利于学生完成知识结构的建构。

动作描写分为有意识与无意识动作,无意识动作有时更是人物特点的真实写照,所以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还要注意作者的下意识动作描写,它所传达的信息也是妙不可言的。在许多文学作品都有很精彩的描写,当然小学的文章就没那么深刻复杂的了。

总之,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要注意角度,如还有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老师在备课时要细心地品读琢磨、挖掘教材的深度价值,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也要学会一些描写方法。争取一课一得,注重积累,从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相关阅读
推荐
  • 活着的理由——读余华的《活着》有感

    知道余华是在好几年前,听说他的作品也在很久之前,但真正去读他的作品却在几天前。那天本是陪孩子去冰心书屋借书,在等待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书架上有许多余华的书:《兄弟》、《活着》、《在细雨中呼喊》、《世事如烟》、《许三观卖血记》出于一种好奇,我随手拿起一本《活着》翻阅着,在他中文版的自序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下子便打动了我,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虽然这句话读来有点拗口,但细细品味却很是耐人寻味。于是,我就买下了《活着》,打算回家好好去读读他为什么要这么阐述活着的理由。 《活着》的

  • 《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4月11日下午,在学校党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电影《生死牛玉儒》,应该说是含泪看完此片。观后,牛玉儒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其一,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我。 看到牛玉儒在病榻上作出3天下地,7天拆线,15天出院的决定,听到他只要生命一分钟,也要敬业60秒的敬业精神,我很震撼,这不正是当今社会所缺少的政治责任感和火热的工作热情吗?牛玉儒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好似助推器,无时不在激励着我,推动着我奋力向前。 其二,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警醒了我。 引黄

  • 最震撼心灵的教育读后感

    好长一段时间没看书了,心灵快干涸了,人快麻木了。国庆前夕有幸借到《最震撼心灵的教育》感动中国的100个教师故事一书。这样抨击人心的书名,使我一翻开书就舍不得放下了。每一个故事每一位平凡教师的不平凡事迹,深深得打动着我。每个故事总有一位名师留下了他的品读赏析,从他们的话道出了深深的敬意。 在讲台上,怀揣着氧气袋上课;在山道上,不分昼夜、四肢爬行的身影;在高原上,拄着双拐、骑着毛驴33载的教师;这一幕幕勾勒出一幅幅绝美的风景。我孤陋寡闻,他们中大部分的名字我不曾听说,但今天看了他们为了教育而做出感动你我的事迹

  • 读<<教育能改变吗>>的感想

    国家对当今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引起了高度重视,如何改变这种模式是一个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时间问题,这是大家都要共同努力的,任何事物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高考是一道门槛,正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人说这是下层人民进入上层社会的通道,给下层人民提供了一个平台,下层人民的观念就是:必须用功读书,终有飞黄腾达的一天。现在家长乃至社会中存在有很大的观念也是如此,以致现在孩子的压力非常大。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给孩子选择好的学校、选择好的老师,请家教给孩子补缺补差等等。说到底,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能够进入好的大学,以后有

  • 这本书有点难——读《教学勇气》有感

    这个暑假学校推荐阅读是美国同行帕克.帕尔默的著作《教学勇气》,英文名是The Courage ToTeach。网上这样介绍本书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对教师生涯进行探索的书。作者以轻松的文笔,探讨教师的内心世界。观念发人深省,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启发。本书英文版是亚马逊网站五星级畅销书之一。也许是因为语言翻译的缘故,或者是大师的思维方式和我这个平凡的小老师之间的差别,我感到读本书还是有点吃力的,书中许多段落都是长句子,破折号满天飞。这是本读起来比较拗口的典型的引进书,在这里我要泼点凉水,我想它的中文版一定

  • 在这样一个寒假里阅读着过生活

    每每与旁人闲聊时,提及自己的职业:我是教师,对方便会投射过来羡慕的目光。这是个好职业呀!每年都有近3个月的带薪假期,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爱干嘛就干嘛,能天天休息,有多么得幸福。被人这样一美言,往往也会心头一热,到了放假的日子,便给自己开列了一箩筐那么多的计划:阅读专业类的书或杂志;上网搜集论文资料;整理这学期的教学心得,写点反思、随笔什么的;准备下学期的教案;每天临帖写几个毛笔字;学画中国画然而随着时光飞逝,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胸中所怀的那点举世惊人的计划在时间的流里,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了。放假这人便在浑浑恶恶

  • 以“量-质”论质量——《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书心得

    由于自身对绿色的偏爱,一拿到《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青翠欲滴的绿色封面让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它细细品读。而本书中有一句话,沁人心脾、发人深思。原文描述如下一点点超越的往往是一群人,一线之隔往往决定着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也因为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它同样印证着一句古语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书中的一个个事例正是本文作者在其教师岗位上一点一滴经验的积累,也正是作者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专家的量到质地飞跃。要完成这种飞跃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过程,经历起步-提

  •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当我是个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我如此称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我总会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 《教学勇气》中的这段话,使我心中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这段话仿佛就为我迄今为止的教学生涯做了最恰当的注释。十七年前,当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心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期盼,充满自信,总觉得有一天我能对教学了如指掌,在课堂上无所不能。但现在,

  • 提高自身的素质——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我特地从书店买回了一本由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写的《做最好的老师》。有句很好的美言南有魏书生,北有李镇西。 魏书生老师便是陆校长经常称赞的一位名教育家,而李镇西老师也便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做最好的老师》此书全面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他使用了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发人深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