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何时运用所学的技能《聪明教学7原理》主要观点摘录和随思

何时运用所学的技能《聪明教学7原理》主要观点摘录和随思

更新时间:2020-10-05 16:43:34

《何时运用所学的技能《聪明教学7原理》主要观点摘录和随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书名:《聪明教学7原理》

二、作者

苏珊·A·安布罗斯    米歇尔·W·布里奇斯    米歇尔·迪皮埃特罗

玛莎·C·拉维特       玛丽·K·诺曼

(庞维国  徐晓波 杨星星等译)

三、主要内容

围绕“1.学生已有知识如何影响他们的学习?”“2.学生的知识组织方式如何影响他们的学习?”“3.哪些因素激励学生学习?”“4.学习如何达到精熟水平?”“5.何种练习和反馈能促进学习?”“6.为什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课堂气氛影响他们的学习?”“7.学生怎样成长为自主学习者?”七条原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全面而具体地剖析每个原理的相关因素并提出解决策略。

四、主要观点、策略摘录

一)核心观点

要达到精熟的水平,学生首先需要掌握成分技能,然后练习整合这些技能,并且知道何时运用所学的技能。

二)相关原理分析

1.专长

1)从新手发展到专家需要经过四个阶段:无意识、无能力;有意识、无能力;有意识、有能力;无意识、有能力。

2)学生达到精熟水平的三要素:获得关键的成分技能;练习有效地整合成分技能;知道何时运用所学技能。

2.成分技能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获得新技能,诊断出他们缺乏的技能或已有技能的薄弱之处,教师首先应该学会把复杂任务分解成成分技能。

3.整合

完成复杂的任务需要很高的认知负荷,教师应该对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和练习次数有合理的预期,使他们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成分技能,还能够成功地整合这些技能。在一些情况下,教师还应有策略地减轻学生的无关认知负荷,使他们把认知资源集中在那些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的任务要求方面。

4.运用

迁移的发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也不是自动化的。因此,“为迁移而教”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应采取一些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深刻理解问题的深层结构和基本原理,并且给学生提供多样性的环境来运用原理;我们还应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新的运用环境恰当地联系起来。

三)解决策略

1.分解和强化成分技能的策略

1)克服自己的专家盲点;

2)让助教或者研究生帮助分解任务;

3)与同事商讨;

4)寻求学科外人士的帮助;

5)参阅各种教育资料;

6)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人物的关键方面;

7)诊断薄弱或缺失的成分技能;

8)针对薄弱或缺失的成分技能进行专项练习。

2.发展流畅性和促进整合的策略

1)通过充分练习发展流畅性;

2)暂时限定任务的范围;

3)在评分标准中明确包含技能整合。

3.促进迁移的策略

1)讨论应用的条件;

2)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运用技能和知识;

3)要求学生概括主要原理;

4)运用比较,帮助学生识别深层结构;

5)指定情境,要求学生辨别应该使用何种知识或技能;

6)指定某种知识或技能,要求学生识别其运用情境;

7)对相关知识的运用作出提示。

五、随思

“完成复杂的任务需要很高的认知负荷,教师应该对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和练习次数有合理的预期,使他们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成分技能,还能够成功地整合这些技能。”光说帮助学生掌握成分技能时,我们许多教师都很少考虑“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和练习次数”,因此常走弯路,靠简单地重复,不断强化记忆来帮助学生背熟技能,殊不知,技能即使背熟了也用不上。再说,技能的整合我们做得更不够,甚至可以说很少老师能涉及这方面,因此学生的技能掌握质量一直不理想。
相关阅读
推荐
  • 再谈阅读——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记得读完《海伦娜的奇迹》之后,我在激动之余写下了读后感《让阅读进驻孩子的心灵》,感叹老师们为了吸引孩子进行阅读煞费苦心,尤其是阅读之夜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同样注重引导孩子们进行阅读,立志培养终生阅读的孩子,并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雷夫艾斯奎斯] 是啊,我们都明白阅读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或自己的孩子)喜欢上阅读,甚至善于阅读,一直是令我们大伤脑筋的事,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

  • 鲁宾逊式的传奇——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作者简介】劳拉英格尔斯怀德是美国20世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生于美国中部威斯康星州的拓荒者家庭,幼年时随全家过着移民生活,曾到过西部各州。六十五才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倾力完成小木屋系列。该系列犹如一幅长画卷,再现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的拓荒生活,刻画了移民勤劳、质朴、善良的品性和勇敢的精神。这些小说问世后引起了轰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和《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两部小说。 【小说简介】《草原上的小木屋》描绘了一个最像男人的父亲,带领着一家五口(爸爸查尔斯、妈妈卡罗琳、大女儿玛丽、二女儿劳拉和小女

  • 做一个怎样的老师——观《三傻大闹宝莱坞》后感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国引进了不少印度电影,我也看了不少,现在说起印度电影,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大段大段的曼妙歌舞场景以及那固有的拍摄手法,以至于在看《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最后那段像宝莱坞致敬的歌舞时,哑然失笑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很久没有碰触印度的影片,也差点让我错失了这部优秀的作品。影片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的故事。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

  • 体验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书本第一章的第一小节提到了吃甘蔗的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喻指不同的人生方式和态度。并且鼓励第一种方式,即:先苦后甜。这让我联想到了这样一些语句:只要你继续努力,学习上刻苦勤奋,你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只要你付出了,你就会有收获。加油啊,成功在等着我们。No pains , No gains.我们平时也经常用先苦后甜教育和激励学生。这样的方法也的确使学生在未来幸福生活的目标引导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了进步。 但不乏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为很长时间没有感觉到甜味而怀疑甘蔗不是甜的,最终选择了放弃。因此就会有学

  • 读<中国教师缺什么>有感----平等

    闲暇时分,我又翻开了中国教师缺什么这本书,这是一本对教育充满着现实关怀的书,作为一线教师,在我们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足之处,今日看了一篇关于师生平等的文章,感触很深! 在过去传统式教学中,老师在学生的眼中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在老师的眼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两者很少沟通,交流,以致出现了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将后进生视为最差的学生等等,这是老师的不足,也是教育的黑点.爱好学生容易,爱坏学生难,这是大多数老师的感触,当然,老师有限的精力不可能非常平均的分布到每个学生身上去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所谓差生的待遇似乎与好学

  • 在这样一个寒假里阅读着过生活

    每每与旁人闲聊时,提及自己的职业:我是教师,对方便会投射过来羡慕的目光。这是个好职业呀!每年都有近3个月的带薪假期,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爱干嘛就干嘛,能天天休息,有多么得幸福。被人这样一美言,往往也会心头一热,到了放假的日子,便给自己开列了一箩筐那么多的计划:阅读专业类的书或杂志;上网搜集论文资料;整理这学期的教学心得,写点反思、随笔什么的;准备下学期的教案;每天临帖写几个毛笔字;学画中国画然而随着时光飞逝,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胸中所怀的那点举世惊人的计划在时间的流里,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了。放假这人便在浑浑恶恶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在《教学勇气》一书中,作者提到让学生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是优质教学法的原则。优秀的教师所做的,要远超过把共同体中的新知识传递给学生,优秀的教师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演变,重复认知的过程。教学不同于技巧,优质教学一直在本质上是群体共享的。群体共享一词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继续往下看,让我了解了作者所阐述的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它既不是传统教学法中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把结论传授给学生的方法,也不是关注主动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在共同体模式的教学中,课堂既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主

  • 恐惧背后智慧的觉醒——《教学勇气》青年教师读后感

    帕克.帕尔默坦诚写道:我教书教了30年,至今仍感到恐惧无处不在。走进教室,恐惧在那里,我直觉得陷入恐惧恶浪中;我问个问题,而我的学生像石头一样保持沉默恐惧在那里,好像我逼他们去背叛他们的朋友;每当我感到似乎失控,诸如给难题难

  • 面对学生,我们需要学会让爱不断生长

    每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都会遇到不听话,难教育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的你会用什么办法呢?当尝试了各种教育方法之后还是没有起色时又该怎么办呢?随之而来的是情绪上的烦恼、气馁、愤怒、甚至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了。这时你改变不了学生,就尝试着改变自己吧!需要转变态度的不是学生,而是我们教师自己的心态。在舒马赫的经典名著《小即是美》中给了我们这样的理解:在对立与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怎么能够使教育的纪律和自由的要求调和呢?实际上,有无数的母亲和教师都在做着这个工作,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写出一个解决办法来。他们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