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教育如诗——读《什么是好的教育》有感

教育如诗——读《什么是好的教育》有感

更新时间:2020-12-24 17:06:56

《教育如诗——读《什么是好的教育》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有人说,在上帝的眼中成年人都是盲人。那么如何在迷茫之中寻找光明?左眼诗歌,右眼儿童。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在成为教师之前,乃至做了多年教师的今天,保留儿童的诗性是我一直以来最大的愿景。如何保留孩子的诗性?好的教育。什么又是好的教育呢?我曾经一度为此迷惑,直到有幸拜读了刘铁芳老师的《什么是教育》,她说,“教育的灵魂就是引导着人不断地去欲求美好事物,以个体心灵中不断萌生的对美好事物的欲求来激励、引导个体生命的自我成长。”真巧,这段话与我的愿景不谋而合。诗歌的本质就在发现美,文字只是载体,用敏感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才是诗歌的最高奥义。我总爱说,儿童如诗,儿童如诗,直到读完《什么是好的教育》,才真正懂得,教育也如是诗,教师是诗人,课堂是笔墨,而保留诗性的儿童,就是教育的杰作,教师的杰作。“不管学生的自身条件如何、基础如何,都能在各自的生命历程之中,焕发对美好事物的欲求,激活积极的生命状态。”这是刘铁芳老师在《学生:成为向学的生命》这一章阐述的中心思想,就像她在本书开篇序言中强调的:“教育的过程就是激发个体对美善实物的追求的过程,让行走的肉体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而所谓的向学,就是“主动地朝向学习,为学习所吸引,身心转向学习情境之中。”刘铁芳老师通过阐述何为学生、学生何以向学,引出了当代学校的教育真滴——激活学生想学的生命,以古今学生向学性的演变,指出学校应当以青春、学问、责任为三个核心主题,激发学生的向学性。向学性概念的提出总让我想到一种美丽的花卉——向日葵,向日葵向阳而生,笔直生长,是朝气与希望的代名词,而一个个在课堂上扬头问学的孩子们,不正是一朵朵向阳而生的向日葵吗?作为整个课堂的引导者,站在讲堂上的我们就是向他们传递知识温度太阳,这个比喻让我感受到自己重大责任的同时,也有了反向的思考——向日葵追随的真的是太阳吗?不,不是。向日葵追随的是太阳辐射的光线,就像孩子们真正追随的并不是教师,而是知识,是他们的人生指导,教师只是知识传递的的
介质。就像刘铁芳老师在书中说的,“真正的教师活在师生关系之中,教师之为教师的价值就显现在鲜活的师生关系之中,教师之为教师,就是向着学生的生命显现。”弄清楚这点,我反而更加坦然了,做老师唯惧没有责任心,但是做老师也怕沉迷在自我感动,人情自己传道受业解惑的身份,我反而能够更加理性地投入教学工作中去。在《教师:活在师生关系之中》一章里,刘铁芳老师通过阐述教师生命的本质,提出“教师应该作为向着学生的实践姿态”这一思考,用辩证法论证了师生关系发展中浸入与远离的关系与“度”,同时指出学科教师应该将自己的定位从“学科”转为“人师”,从儿童本位解放的初衷出发,实现教师精神的自觉,要“为教育而生,以教育为了”,最终走向教师人性的卓越。这一章,刘铁芳老师把“教学”这个交互过程的重点从学生转移到了老师,从学生的“向学性”转移到老师的“人性”,这个角度私认为很有趣,人们总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既然教育是要树人,作为教育出发点的教师,便首先应“成人”。以人性的角度出发去参与教学工作,是我做乡村教师这么多年来的一个新角度,也是新收获。当我们把教育看作人性基本的东西时,所有对学生的责任,对家长的要求,都不构成负担,而是一种本能了。比如,周末接到学生家长的问询电话,如果从工作角度出发,我会认为他占用了我的私人时间,这就会构成我对教学工作的不满和懈怠。但是当我从人性角度出发,家长的问询是为了给孩子更针对的教育,而我作为教师的目的,也是成就孩子更好的学业和品行,这样一来,我们不谋而合,皆大欢喜,岂不乐哉?在后面的三章里,刘铁芳老师从教育、学校和校长三个角度,给教师读者建立了更宏观的视角,从“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到“何种民主,如何民主”;从“人文与文味”到“空间与时间”;从“传统与数字化”到“学院与乐园”;从“思想与行动”,到“灵魂与实践”。本书的最后三章让教师更全面系统地认识了,在教学活动中的其他参与者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它告诉我们能够“在一个人生命成长的旺盛时期、关键时期,给人以美好事物的激励与幽微体验,由此而奠定个体人生可以不断回望的、优美乐观的精神资源”的才是好的学校,能够“对教育理想的积极探索与躬亲实践,将教育的本质带入当下,带入日常学校生活之中”的才是好的校长,让老师们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客观、理性的思维角度,能够不盲目配合,也不盲目反抗。刘铁芳老师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让我更深刻
地见识了多维、立体的教学环节,原来教学并不只是教师和学生的点对点,它是置身于校园环境内,由教职工、家长、校长乃至社会人士等多方面构建的立体过程。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健康的儿童性”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视角,一方面要具有成人的,深刻理性的眼光,要能够看透社会的底蕴;另一方面,也要学着以儿童的,天真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透过社会这层雾霾,看清生活的本质,发现生活的诗性与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系、制度、伦理、礼法桎梏了人们发现诗性与神性的眼睛,这时候儿童的诗性就愈为珍贵。解铃还须系铃人,作为高度参与了儿童成长的教师,我们应当以保留孩子的诗性为己任,用孩子的眼睛,发现生活的真谛。儿童如诗,教育如诗,最好的教育是教师倾尽一生撰写的千古绝律。我想我已准备好。
相关阅读
推荐
  • 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引发的启迪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一书中记载着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的片断:那时在1978年,魏书生任教了一个全年级最好的快班和一个全年级最差的慢班。就在这年的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领导通知他要他给全区的教师们上一节大型公开课,而且要求在慢班中开课。 下面是一段魏书生与学生的精彩对话: 魏书生与学生商量怎么办?学生喊:别在我们班上!到哪儿去上?到你那个尖子班上。在咱们班不行吗?不行,我们害怕。咱们打架,胆子大得很,什么都不怕,怎么上课反倒怕了呢?打架都好几年了,公开课咱们没上过,怕给你丢脸。老师不怕丢脸还不行吗?老师把讲的内

  • 坚持比兴趣更重要——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关于此书】《中国新教育》是朱永新教育作品系列(共16本)中的其中一本,作者在书中阐述了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的精神和特征是什么、新教育的理想课堂是什么样的、如何开展新教育实验、新教育的管理法规、教师发展、儿童课程和家教主张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关于作者】 在书的扉页中这样介绍:朱永新,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现任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永新富有人文情怀和创新精神,为中国教育改革建言献策。他创办的教育在线网站,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的精神家园,他倡导的新

  •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读“让双脚落在地上”有感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阿荣旗王杰小学 史金凤 读让双脚落在地上有感 近日,我在工作之余,拜读了内蒙古教育新视角栏目:作者高波写的一篇文章让双脚落在地上看到这个题目,我感到很好奇,怀着好奇读了下去。原来是作者偶然翻阅入学新生的未来展望,不禁被他们的一、雄心壮志深深吸引,他们憧憬着自己能成为商界巨子、政界精英、学界翘楚,以及各个领域的接触人物。几十份展望中,作者看到了志存高远的自信,却很少看到脚踏实地的态度,看到了对成功者的仰慕,却很少看到对如何成功的思考,一些不易出彩而有为社会必需的平常职业,更是完全不

  • 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在我的记忆里,从小,父母总会苦口婆心的让我长大了要好好学习。现在终于了解到他们口中所说读书的重要性,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我并没有像文人异士那样的文学修养,也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本质,但是,对文学与读书,我倒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首先,读书是一件快乐而孤单的事。所谓快乐,那是你沉醉在文学中,享受着文学带给你的快乐与忧愁;而孤单,那其实是另一中境界。人因文学而孤单,那就是将你和文学容为一体。人在文海里享受快乐与孤独,听起来就像是一件可以震动人心的事,事实证明,我国的很多抛头颅,撒热血的文学家已经到达了这一种思想

  • 猫的魔法 ——评《小猫杜威》

    和同事们去鼓浪屿的时候,看到路边悠闲躺着或偶尔经过的猫猫狗狗时,我总会停下脚步,驻足观看,然后和身边的同事一起拿起相机拍照是的,只留下它的身影,不去打扰它。我喜欢猫猫狗狗。 也许是自己家里也养了一只狗的关系,我特别喜欢猫狗。在我的书架上,总会有一些以它们为主角的书。《小猫杜威》就是其中的一本。 ************************************************************** 《猫的魔法》。以此为题,并不是说这只叫杜威的猫有什么特异的魔法在身,而是,当它来到美国一

  •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读《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爱结束天长地久,我的离去若让你拥有所有,让真爱带我走,说分手。爱人情侣间的一次放手,能被看成是成全了一次爱,见证了一次爱,那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一次放手,会是怎样?作为老师的我们,或许曾无数次的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也或许曾无数次的否定这个想法。但是,荆志强老师就很自信地告诉了我们: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在生本教学中老师们要学会放手,要相信学生能行,相信学生潜能无限,让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分析、总结。一个教师,没有三头六臂,更不是千手观音,而班上有四五十个学生,如过想办法把他们很好地组织起来,把他

  •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学生读后感

    五一长假期间,女儿看了《找准人生的北斗星》后,感慨万千,随手写下了读后感,女儿在结尾时这样写道:我十分感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给了我许多的启示,不但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北斗星。当我阅读完后,被女儿的那段话深深感动,是呀,无论是哪种年龄段,都应该找准自己人生的北斗星,才能使自己活得充实、快乐。以下是女儿的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读后感 书是我们的朋友,能告诉我们许多知识,它仿佛象一座充满欢声笑语的乐园,让我们尽情地遨游;它又是一座无穷大的知识宝库,让我们在这宝库里

  •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中有关作文教学方面的建议

    在认真地学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后,我的感触很深。在建议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关作文教学方面的建议。因为众所周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的中心工作。而当下,作文教学低质低效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如果只是让老师看一些有关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理论书籍或文章,结果一定是效果甚微的。 但是《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中有关作文教学方面的建议,从作文教学立足于让学生从敢于表达到善于表达、习作要有适当频率和数量要求、作文批改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多建议少修改这三方面,给我们一线语文老师进行了实践性、操作性

  • “学教”的幸福,让我思绪万千

    今天在阅读《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时,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学教的幸福,让我思绪万千。 在学校,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并年复一年重复着,这样的工作不禁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趣,渐渐地对工作失去了原有的热情。但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当我们把教学不再视为工作,而是视为一种生命活动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一切就会充满了灵性和活力;当我们不再把学生视为教学任务时,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会成为不断自我提升,激发自身智慧的场所,身在这样的场所,我们教师感受到的必定是幸福,而幸福的教学必定也能带给学生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