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张文质说(1)教师的"微革命"》读书笔记

《张文质说(1)教师的"微革命"》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0-12-24 17:08:49

《《张文质说(1)教师的"微革命"》读书笔记》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澄迈县金江中心学校 曾蕊之一: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养?开始读《张文质说(1)教师的"微革命"》。这本书收录了张文质老师近几年来的教育演讲稿,以教师的本分和境界为主线,共分三个小专题展开,分享了张老师倡导、实践生命化教育近二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今日阅读《张文质说 1——教师的微革命》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养》。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的景物毫无感知,说不出家乡的人文常识,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一个人爱国家都是从爱家开始的,大的理解力是从小的地方开始的。所以小学为什么不小啊,因为他一直关联着大。"读到这里,想起了我们去江苏丹阳学习的经历。他们的一个主任接待我们,走到大厅的一幅地图旁边,他就向我们讲解丹阳的历史、丹阳的名人典故......我听了以后特别钦佩。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有朋友来到海南,来到我的家乡。我怎么去向他们介绍家乡的历史、人文、景观?我真的对这些了解得并不多。前两年我着手编写了学校的校本教材--《澄迈小导游》,在编写的过程当中,查阅了资料,才知道澄迈是一个千年的古邑。所以,我一直想开发这样一个课程--《澄迈小导游》,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对自己的家乡有所了解,能对自己家乡的人文景观,娓娓道来。之二:愿教育因为我们而更有希望
今天读了两章--《教育要回到生命的现场》和《愿教育因为我们而更有希望》。又再一次看到了那些美好而熟悉的词汇:生命现场、成全、慢的艺术、期待、润泽......重温张文质先生对生命化教育的阐述:首先生命化教育是对可能更健全的生命的成全。第二,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第三,生命化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第四,生命化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人的心灵觉悟的教育是人生意义的觉悟。第五生命化教育是一种范本教育。我不算是生命化教育忠实的追随者和实践者,但它却悄无声息地潜入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早上十几年前,接触到生命化教育,这是一个民间的、草根的研究。它确实没有提供任何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它重点在灌输一些教育理念,比如"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对生命的成全"等等。正如张文质老师说的,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生命意识才是学校文化中最具意义的力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道者,更重要的是,他是作为具体的一个人在影响和润泽着她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非常喜欢这句话"学校教育是一种启迪教育,我们所教的绝对不是那一点点知识。"我们可以教的还有很多很多。之三:教师的影响力继续阅读下一章《教师的影响力从哪里来》,特别有共鸣,摘录一些喜欢的句子,一一分享:   1.一个有影响力的教师也是一个对教育有自己立场的人,这种立场往往会以一种温和耐心,持之以恒的方式,一点一滴的呈现与表达出来。因为他做的最核心的工作是保护帮助引导学生丰富生命多元的成长。    2.一个人在体制内得到的荣誉越多,它独立表达发出自己声音的可能性就越少。    3.一个人耐心地坚持做自己所认定的有意义的事情,哪怕这件事情极其微小,耐心地坚持也能让它形成某种气候,形成某种因其个人的坚守而产生的风气,这种风气可能成为很多人的参照。
   4.要想真正尽到本分,只能回到教室回到课堂,回到书本,回到平凡、朴素的教师生活中。读这些句子,仿佛在读自己。这些印记如何烙在心里的?是《唇舌的授权》,还是《保卫童年》?也许是在"1+1"的短暂停留中,张老师的教育理念已经"随风潜入夜"了?之四:读书吧今天读到《如何阅读一本书》。张老师有一个这样的观点--读书要和自我反省联系在一起。"在这个时代说读书是跟我们的自我反省联系在一起的,是跟我们对生活的思考联系在一起的,也跟影响我们的文化心态的警醒联系在一起。"我觉得这种说法非常的贴切,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需要反省式的阅读,在阅读中发现自己,改变自己,在阅读当中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盲从,不随大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自我反省,其实就是一个人自觉的开始。"张老师还提到了"读书共同体制"的概念,我马上想到了我们的"半亩方塘"就是一个读书共同体呀,我们一起阅读,彼此分享,共同成长,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呢。  继续阅读《在阅读中做梦》这一章。这是张文质老师在深圳市学府中学与学生之间的一个对话交流。读完这一章,我有两个特别深的感触。第一个感触学府中学的学生太厉害了。他们提出来的问题很有思想深度,很值得探讨。读书的孩子与不读书的孩子差距太大了。这跟学校有一个很好的图书馆,有很浓的阅读氛围是离不开的。第二个感触是张老师实在睿智!学生们提出来的问题,学生们谈到的书,他几乎都读过。什么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苏菲的世界》,他不但读过,而且还能对书中的内容和观点娓娓道来。在整个交流过程当中,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这得有多么丰富的阅读积淀啊。相比之下,真的不好意思称自己是一个读书人。我们的阅读读量可能跟深圳的这些学生相比,还是望尘莫及的。书确实会给我们打开一扇理解世界的窗户。这是窗户当中,我们看到了世界的美好,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努力读书吧。
之五:听张老师说课堂今天继续阅读《张文质说 1——教师的微革命》。今天来听一听张老师"说课堂"。"教师还在读书,这是教育的希望,也是我能给予课堂最大的期待。"这句话多少透着一些无奈。教师需要阅读已经是一种共识,但现实并不容乐观。我们的身边,还在坚持阅读的老师的比例有多少呢?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坚定的阅读者。他最要紧的功夫要下在这里。"于永正老师说过"站在课堂上,你就是语文",教师的言行举止是最直接的教材。一个不读书的语文老师,如何以语文的方式,带领孩子去阅读、去学习?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的底气更多地来源于广泛的阅读和丰厚的积淀。《张文质说①教师的"微革命"》一书中所说的"微革命","是面向我们自我的革命,面向我们内心,面向我们思想,面向我们精神,面向我们生活,面向我们行动的革命。""不是把我们自己的火种播在别人的心田,而是守住我们内心的火种,播在我们的心田,让这样的信念,这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追求,这样的彼此心灵呼应,变成一种活水,变成一种流动的状态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跟别人分享教育的好。"原来,自己一直是一名"革命者",温柔地"战斗"着。喜欢张文质,喜欢《张文质说》,在"聆听"中追寻、印证、反思,在阅读中被启发、被唤醒,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相关阅读
推荐
  • 让写作不再流于形式——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那么,写作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了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想其中的症结在于教师本身,在学生的写作中我们还是缺乏了一种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没有把事情做细、做精。且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 一、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这是雷夫老师写作四部曲中的步骤一:写作之始语法。我们每个早晨都是从语法练习开始,学生会进行找出合适的名词或选出正确的时态等练习。[雷夫语] 另外,雷夫老师喜欢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完成作业,一般不带作业回家,因为他认为在教室写出的作业质量比在家里写的好。而且,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恐怖重写的惩罚,目的在于让孩子们

  • 用心教育孩子——读《我的事业是父亲》有感

    如果有一张名片,我一定会在正面印上:蔡笑晚 头衔:父亲;背面印上:长子蔡天文,1967年生,199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次子蔡天武,1970年生,由中科大少年班公派就读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李政道主办的CASPEA博士研究生,获激光物理学博士学位,现在美国高盛公司出任副总裁;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曾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现在国内发展;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曾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正在上海筹备私立医院;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

  • 《文化苦旅》读后感

    读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心中不时被各个时代的文化冲击着,内心涌动的无限感慨不知从何谈起。余秋雨笔下的文化层层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山川河水都是文化的起源。读完第一篇《道士塔》后只有一个恨字呀。那王道士太可恶了,莫高窟被他粉刷得体无完肤,为了那几许的钱财,竟随意让外国人搬走我们祖先给我们的遗赠。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你能怪他吗?他什么都不懂。 作者怎么会对三峡产生如此浓厚的感情呢。从了解三峡到解读历史,解读文化。追溯三峡的起源白帝城,回荡着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

  • 浮华的背后——观《满城尽带黄金甲》有感

    早几天前,我就听说了由张艺谋导演,巩俐、周润发和周杰伦主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场面极其奢华,特别是那场在满地菊花上的厮杀,给每个看过电影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故事的情节,我也知道了一点点(从广告中了解到的),总想一睹为快。 记得还在读师范的时候,曾经连着看了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当时看过后留下的唯一印象就是:悬乎!难懂!所以对张和巩并没有留下很好的记忆。虽然中间也看过几部他们的片子,可能是自己的认知水平偏低吧,总觉得不是很明白,也就一直没有喜欢上。现在听说又有了新的电

  • 眼泪只能流一滴——《小小的我》观后感

    无意间同事给我推荐了一部电影《小小的我》。看时眼泪一次次情不自禁地留下来,看后让我为之感动。这部电影主要讲一个伤残儿童栗欣短短的一生,人物微小,如沙海中的一粒,但却给人留下无限深思。为什么?影片从童心这个角度,做了大大的开掘。是童心焕发出的光彩,照亮了我内心深处那些久久未被触动的地方。 一场车祸,让一个如花儿童栗欣成了残疾人,让她的生命只剩下短短几年。这个打击是致命的,但小小的她却坦然面对,不被任何困难打倒。 她要上学。为了能上学,栗欣咬牙学走路,一次次跌倒,一次次拼命爬起,终于学会走路了,当她艰难地走到

  • 高度尊重学生——读《幸福地做老师》有感

    荆志强的《幸福地做老师》一书中,结合自我实践中一个个鲜明的案例,使我对生本有了新的认识。之前只是能熟练地说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口号,但在实际教学中总会产生偏离。 学校的职责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们,发展学生的智慧与能力。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学校更应该肩负起促进与指导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职责。荆老师的生本便能起到德育和智育的完美共生,在他生本实验班中的学生每一个都能充满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发言,课后更能充满自信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整个集体呈现给人一种良性竞争的和谐氛围。 在

  • 小组阅读交流单(教师素质年读书交流会)

    阅读书籍 题目章节 《美的教育》 第五章砚池馀墨 小组交流的话题 教师,还要关注什么 主要内容记录 今天非常荣幸地得到这份珍贵的礼物!同样爱读书的我们带着虔诚的心拜读了谷定珍老师的《美的教育》第五章砚池馀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感触。 1、阅读《满街都是圣人》,感受到平凡之人的真实、真诚、真挚,待人处事,以诚相待。同样道理,教师做人、教育也要如此,真诚对待学生,教师也会是圣人。 2、阅读《半屏山下的谈话》、《等待是福》、《佛.人》等文章,我们领悟到了教师的视野不应当只停留在教室、教科书等这些有限的范围内。作

  • 读<中国教师缺什么>有感----平等

    闲暇时分,我又翻开了中国教师缺什么这本书,这是一本对教育充满着现实关怀的书,作为一线教师,在我们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足之处,今日看了一篇关于师生平等的文章,感触很深! 在过去传统式教学中,老师在学生的眼中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在老师的眼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两者很少沟通,交流,以致出现了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将后进生视为最差的学生等等,这是老师的不足,也是教育的黑点.爱好学生容易,爱坏学生难,这是大多数老师的感触,当然,老师有限的精力不可能非常平均的分布到每个学生身上去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所谓差生的待遇似乎与好学

  • 以“量-质”论质量——《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读书心得

    由于自身对绿色的偏爱,一拿到《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青翠欲滴的绿色封面让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它细细品读。而本书中有一句话,沁人心脾、发人深思。原文描述如下一点点超越的往往是一群人,一线之隔往往决定着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也因为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它同样印证着一句古语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书中的一个个事例正是本文作者在其教师岗位上一点一滴经验的积累,也正是作者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专家的量到质地飞跃。要完成这种飞跃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过程,经历起步-提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