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更新时间:2021-01-11 17:09:58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放慢读书的脚步

新的年度,制定新的读书计划,决定好开始重读《自卑与超越》。之所以重读,就是觉得之前没有深读,只是走马观花。

如今读书的最大感受就是读的太快了,拿到一本书就恨不得读完的感觉一直在心头萦绕,总觉得要读的书很多很多,总觉得自己读书太少,所以拿到一本新书就想以最快的速度把它翻完。

如果仅仅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仅仅是为了博览群书而读书,这样的“速读”有多少意义呢?

我问自己:

当合上一本书的时候,我的感受是什么?

当重新打开一本书的时候,我的感受又是什么?

合上一本书,如释重负,终于读完了。

打开一本书,好奇满满,这本书中的思想,将会为我的生命注入怎样新的活力?

我对生活生命有太多的期待。这一点在我读书的方式上得到了全面的体现。

有多少期待,就有多少压力。

毋庸置疑,从小到大的阅读习惯为我带来了许多益处。首先让我学会坚持,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其次读书锻造了我良好的记忆能力和对事情相对准确的理解能力,这让我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受益良多,以至于我对无论什么问题,什么事情都会站在相对专业的角度上,透过表面的现象看本质。所以很容易洞察行为背后的秘密。

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贵人相助,自己开悟,都是为了少走弯路。事非经过不知难。不得不承认,人生经验的积累,还真是在经历和弯路中获得。

放慢读书的脚步,正如放慢人生的脚步一样,只有慢下来,才会享受到别样的风景。

人生的意义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的开篇提出“什么是人生意义”一问,尽管他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顺势提出人类所有困难问题都源于生活中的三大制约,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依然可以看作是对人生意义的解读。这三大制约简要概括就是: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  

“人类必须与他人联系”  

“人类有男女性别之分”  

 与之对应,人类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职业、交际和两性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塞住耳朵,专注于观察人们的行为,就会发现每个人早已得出了他们自己所独有的生命的意义。而他们所有的观点,态度,行为,表情,习性,志向,习惯和个性特征都与这一意义紧密相连。

人们的一举一动中都蕴含着对于世界和自身的总结。

本人是怎样,他的世界就是怎样。人们习惯用自身的意义,解释生命的意义。所以,有多少人类,就多少种生命的意义。

互相尊重也是生命的意义。俗话说得好:你给别人一点面子,你损失不了什么。

相互合作也是生命的意义。以爱情与婚姻为例:如果我们关心自己的爱人,如果我们能够竭尽所能地令爱人的生活舒适富足,那么自然就会呈现出最好的自己。     

反之,假如我们认为应该在一个纯粹的环境下发展自我人格,拒绝一切有利于他人的动机,那么只会成为一个嚣张跋扈、令人生厌的家伙。

学会合作,用成就对方的方式来成就自己,受益的何止是两个人?受益的是两个家族。

除了婚姻,事业何尝不是如此?

人生的最大意义,我们遇见了对方,成就了美好的彼此。

假如一个人工作不顺、不擅长交际,那么这个人可能会自我封闭,把活着当做一种痛苦,最后在现实失败困难接连不断;相反,如果一个人爱情友情事业丰收,那么他会把活着视为一个创造的过程,勇于迎接生活的挑战,懂得关注别人和奉献社会。

所以,一个人要想过得开心,首先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他人和谐相处,充分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发挥性别优势,努力工作,孝敬父母,善待爱人,爱护孩子,拼尽全力,好好生活。       

梦是与潜意识沟通的桥梁

阿德勒说,在所有关于梦的解读中,有两种理论是合乎逻辑并且具有科学性的,一个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另一个是个体心理学学派。

做梦是一种常见的人类心灵活动,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做梦人们之所以对梦境感兴趣,主要是想知道他们的具体含义。也可以这样说,人们做梦的目的就是为了追寻对于未来的指引和当前难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梦的目的何在,人究竟为什么会做梦?精神分析的回答是为了满足个体没有得到满足的欲望。每一个人都是有生活目标的。这个目标可能是潜在的。所以人们无论是在梦中还是清醒的日常生活中,都在追求着同样的优越的目标。梦是生活的产物。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是相适应的。

有位心理学家这样说:在梦中我们都是诗人。

同样的梦境,不同的意义,这与梦着有很大的关系。

许多人都做过飞翔的梦,许多人也做过跌落的梦,许多人一再梦到自己不能动弹,或者赶不上火车,更多的人梦到自己要考试。

对于梦,我们考虑的主要是他给人留下来的心情,以及对于整个生活方式的影响适应。

做了什么梦不重要,关键的是这个梦引发了当事人怎样的情绪?

很多人都做过关于考试的梦。

有人是因为早年的压力不能释怀,有人是因为当前的工作遭遇挑战,有人却是在生活方式中存在着逃避的现象,有人做这样的梦是更具勇气,对人生也更有远见。

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梦有着不同的理解。

所以对于梦的解析是独一无二的,真正的答案在做梦者的潜意识当中。

所有的真相都在当事人心里。

梦是潜意识写给我们的信,是与潜意识沟通的桥梁。

读懂梦,就逐渐接近了潜意识的真相,不会再忽略潜意识传递出来的声音。

如果你有段时间经常迟到,很可能是最近的工作给你带来了超负荷的压力,或者想逃避什么;如果最近很累,或者身体总出现小毛病,很可能是最近的生活让你不太满意了;如果你最近沉迷游戏或刷剧,可能是对现实不太满意,你需要看看是不是想逃避一些事情。

潜意识的声音很重要,它会告诉你,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和不喜欢什么,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感情.......

挖掘自己的潜意识,其实是一件有挑战,但又挺有意思的事情,可以让你在轻松环境下,看见真实的自己。

只有看见自己,才能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
相关阅读
推荐
  • 鲁宾逊式的传奇——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作者简介】劳拉英格尔斯怀德是美国20世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生于美国中部威斯康星州的拓荒者家庭,幼年时随全家过着移民生活,曾到过西部各州。六十五才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倾力完成小木屋系列。该系列犹如一幅长画卷,再现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的拓荒生活,刻画了移民勤劳、质朴、善良的品性和勇敢的精神。这些小说问世后引起了轰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和《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两部小说。 【小说简介】《草原上的小木屋》描绘了一个最像男人的父亲,带领着一家五口(爸爸查尔斯、妈妈卡罗琳、大女儿玛丽、二女儿劳拉和小女

  • 活着的理由——读余华的《活着》有感

    知道余华是在好几年前,听说他的作品也在很久之前,但真正去读他的作品却在几天前。那天本是陪孩子去冰心书屋借书,在等待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书架上有许多余华的书:《兄弟》、《活着》、《在细雨中呼喊》、《世事如烟》、《许三观卖血记》出于一种好奇,我随手拿起一本《活着》翻阅着,在他中文版的自序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下子便打动了我,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虽然这句话读来有点拗口,但细细品味却很是耐人寻味。于是,我就买下了《活着》,打算回家好好去读读他为什么要这么阐述活着的理由。 《活着》的

  •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学习体会

    近期,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建议》一共三十条内容,却涵盖了教学准备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作业设计与辅导、命题与学业检测四大块的内容。下面我就针对教学组织与实施中的几点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建议第12条指出: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人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反思自己的课堂,却发现自己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自己的课堂上,比较多的情况是用30至35分钟完成教学主要任务,课堂练习的时间就相对较少。直接导致学生课外作业多,离开了课堂,老师就缺乏了讲评作业的

  • 孩子的悲哀——《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约翰霍特的《孩子为何失败》以日记的形式边叙边论他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生活化的文字表述,阅读起来十分容易,但字里行间却总是会爆出发人深省的问题,之所以说爆出,是因为这些问题从来没有被我注意过。 比如说孩子面对老师时因为恐惧与害怕失败而做出的自我保护策略。他的一个学生在回答48的一半的多少时,总是低声回答24 ,无论他怎样诱导那个孩子都无法自信而大声地说出这个由她得出的正确答案。 他的学生有时会不经过思考而随便报出一个答案 ,这比没有回答要好,因为他们会认为这样一来老师肯定认为他们已经思考过,只不过得到了错误

  • 幸福的课堂教学——读《建设理想课堂》后感

    闲暇时,我捧起了《建设理想课堂》一书细细品味,其中 学教的幸福这一内容引起了我的关注。在学校,教师的生活场所主要在课堂,主要生活是教学。没有幸福的教师,就没有幸福的学生快乐的教师带给学生快乐的生活。教师教学的幸福不仅涉及我们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算是幸福的课堂呢? 大家仔细去观察那些充满活力、师生都感到幸福愉悦的课堂,就可以发现幸福课堂的样子。 一、幸福课堂是高效的。 幸福的课堂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学习,掌握技能和方法,内化提升情感,在轻松快乐中达成教学目

  • 认清自己的恐惧才能够洞察学生的恐惧

    工作多年的我还常常陷于内心的彷徨之中,有时很自信,有时又用怀疑的眼光来打量自己。有时反复研究,精心设计好了一份教案,自我感觉颇好,对课堂教学信心满满。可是在课堂上却觉得学生根本不配合我,预期的目标不尽达成,心失望得沉入谷底,甚至一味地从学生身上找各种各样的原因,一味地埋怨学生。现在我懂得了我应该首先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进而逐渐完成自我完整,汇聚我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使我的自身完整协调,用我的生机勃勃激发学生的生机勃勃,从而创造我和学生共同的理想的课堂新境界。 《教学勇气》还让我明白了

  •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当我是个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我如此称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我总会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 《教学勇气》中的这段话,使我心中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这段话仿佛就为我迄今为止的教学生涯做了最恰当的注释。十七年前,当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心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期盼,充满自信,总觉得有一天我能对教学了如指掌,在课堂上无所不能。但现在,

  • 倾听是一剂良药——读《教学勇气》有感

    莫顿说过: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倾听人们说话。《教学勇气》的作者帕克帕尔默是这样说的:我们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一个好老师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之声音这样有一天学生才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 是的,这些话语让我感触良多。在短短的一年教育工作岗位上,在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我遇到了诸多问题。多数是在经验丰富的同事指导下处理的,有时候也会凭借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去处理问题,情况时好时坏。在担任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

  • 教与学中的探索——读《教学勇气》有感

    认真阅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书中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从精神情感层面诠释了教学是一种人生中的心灵工作。生动鲜明、充满感情,令我想起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充满感悟。 我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是这样处理教学环节的: 案例: 1.出示:例题图 2.组织小组交流,明确要求:(1)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2) 互相交流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并将这个面的形状比划给同桌的小朋友看。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指出这种图形是三角形,并让每一位学生这样对折一下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