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读书就像是在跟有智慧的人交流

读书就像是在跟有智慧的人交流

更新时间:2021-03-18 15:53:34

《读书就像是在跟有智慧的人交流》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关于读书的时间

我们会有一个疑问,每天工作排的很满,从哪里挤出来时间读书呢?我想课间五分钟就是一个不错的时间,因为五分钟时间短暂,什么也做不了,但是可以看两页书。有时候连着两节课,中间不想回办公室,上课前就带着这本书,课间既可以等待想问问题的学生,也可以提前进班等待学生。而且刚上完课应该会有自己的感想,说不定你看的这页书正好在解答你思考的问题。

另一个时间是下班路上的时间,如果坐地铁的时候刷手机感觉无聊也可以看看自己喜欢的书,但是成年人总是觉得在地铁上看书可能会有点不自在的感觉,那我可以把自己接下来要看的几页书拍到手机上,坐地铁的十几分钟也是一个不错的阅读时间,并且看着手机看书不用担心吸引别人的眼光。

对于我们来说想要有大块的时间来专门阅读有一些困难,所以我想分散阅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我现在渴求阅读的时候我就像海绵,不断的学习并吸取知识,但是当我感觉有些饱和的时候可以暂停一下,试着实践学习到的知识,这也是一个消化知识的过程,等到实践后可以打开这本书再次学习。这学期用这样的方法读了两本数学专业方面的书,虽然也有不求甚解的成分,但自己感觉受益匪浅。

二、关于读书的出发点

    怎样才能让自己有读书的欲望呢?我想读书可能也需要一些契机。当我拿到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时,一看“贲友林”,说实话不怎么了解,听过贲老师的名字,但没有更多的关注过。拿回去每天忙碌就放到桌子上了。那天跟崔静碰见了,说起来之前上校级公开课上的很失败,到现在还一直记忆深刻。她说:“那有什么了,你看贲友林老师刚开始上课不也讲失败了吗?你看看这本书刚开始就是写的这件事。”是吗?名家也有失败的公开课吗?回去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看了。原来贲老师的成长这么接地气,原来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靠不断思考、不断积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从那以后我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拿出来读一读,或者是课间的5分钟,或者是下班坐地铁的时间。我发现了时间的神奇,只要你自己找时间,你总会有时间去阅读,因为你真的想读。

三、读书就像是在跟有智慧的人交流

我想书是很多人智慧的结晶,读书的时候就像在与作者交流,作者出版的书籍是经过审阅的,书中的内容也是经过思考的,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就是在学习作者表达的想法,特别是数学专业方面的书籍,当我们读贲友林老师的书籍时就像在直接与贲老师教研,也像是在听他的一场培训。但是一本书就像一个朋友随时在那里等着你与他交流,所以我想读书也是汲取智慧的一种方法。

四、找书需要等待

除了数学专业方面的书,我也会找一些其他书来看。但是在找书的过程中发现与书之间也是讲求缘分的,我经常会找一些评分比较高的书买回来看,我曾经买了一本,无论是书还是这本书拍的电影评分都很高,但是我努力去看依然看不下去,就放弃了。一年前还买过一本全英的《伟大的盖茨比》,还想扩充一下自己的词汇量,但是发现我高估了自己,所以两本书都束之高阁了。但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办公室老师有一本《历史的温度》,写的是一些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我很感兴趣,当时快放暑假了,我就提前买了,放假后就开始看,厚厚的一本书不到一个星期看完了。我发现对于非专业的书籍是需要缘分的,因为有些好书可能适合自己也可能不适合自己,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相关阅读
推荐
  • 由书香浸润的假期——读《活着就是幸福》有感

    【引言】有些人做事,有起头无煞尾,做东丢西,做西丢东,忙过不少,不是一事无成,就是半途而废。我们做事要按照计划,依次完成,就必须毅力坚持,一直到做好为止。【陶行知语】出自陶行知的《每天四问》(节选);摘自《活着就是幸福》一书 【书香】《活着就是幸福》是这个暑假校长赠与大家的精神食粮,分上、下两册,由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张文质先生主编,是继《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之后的又一生命读本。 简洁、淡雅,以白色为基调的封面给人以清爽之感,翩翩起舞的蝴蝶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舞动,淡墨妆点的写意画使人浮想联

  • 教师的责任和素质——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后感

    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摘自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读着这样的语句,确实能给人以心智的启迪,教育需要智慧与真情,也只有拥有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才能如阳光般照遍大地,使荒漠变成绿洲。读着这样的语句,也让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心中忐忑,不知自己能否胜任教育的工作? 一、教师的责任: 1、引领学生的成长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由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作为

  • 有梦想的教育《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一看到这书名,我就猜想那应该是理想上精神上要站直、思想上更要站直。应该是堂堂正正地教书吧。当我翻开书本看了没几页后,发觉自己先前的想法有点偏差。本书的作者吴菲是中学高级的教师,他在书中所述的许多例子都是反面教材性的。应该说吴老师想通过某些不好的现象来折射现代教育应该有的本质。其中有写家长对子女过多的拘束,使得学生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我,没有了生活的主见。吴老师提到的很多都是高中学生的家长,这些学生家长的眼中只有高考,其他一切都可以往后推。吴老师通过他的笔墨说出了学生的心声,同时也代表他对现代

  • 诚信教育——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

    我想从看到的一个故事说起。 《一张床垫》讲述了美国人汤姆搬家时,准备换一张床垫。他去了一家名为蓝森林的家具店买床垫。汤姆买的床垫出自美国一家最知名的家具厂美像厂。床垫的质量与价格都是美国一流的,在社会上很有声誉。不幸的是汤姆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车祸,送到医院时已经人事不醒。家具店如期将床垫送到定货地点,可开门的人对此事一无所知。家具店只好将床垫拉回商店,并在店门口和报纸上登出广告,寻找汤姆。这样一等等了7年,其间商店换了2个老板。7年后,植物人汤姆奇迹般苏醒了,他已经不记得从前的事了,可最近的事他能想起来,

  •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当我是个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我如此称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我总会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 《教学勇气》中的这段话,使我心中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这段话仿佛就为我迄今为止的教学生涯做了最恰当的注释。十七年前,当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心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期盼,充满自信,总觉得有一天我能对教学了如指掌,在课堂上无所不能。但现在,

  • 教与学中的探索——读《教学勇气》有感

    认真阅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书中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从精神情感层面诠释了教学是一种人生中的心灵工作。生动鲜明、充满感情,令我想起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充满感悟。 我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是这样处理教学环节的: 案例: 1.出示:例题图 2.组织小组交流,明确要求:(1)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2) 互相交流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并将这个面的形状比划给同桌的小朋友看。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指出这种图形是三角形,并让每一位学生这样对折一下

  • 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寒来暑往,老师的疲惫和迷茫会悄悄浮上心头,我们不知道下一个学期是否还有站上三尺讲台的勇气。面对教师这种心灵的迷失,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里谈到的很多观点都给予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体会。 我在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这一章停留驻足,细细品读了一番。作者在着手写此书时,已走上了第三十年的教师岗位了。在这期间,作者有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感激有一个教书的机会 的时候,也有既恼怒于某些学生,有维自己束手无策而尴尬的时候。但是,作

  •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帕尔默:我,曾历经沧海桑田,戴着别人的面具,不断迷失,失去我自己如今,我终于变回我自己!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在帕尔默的文字里,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弦,交织出了一种感悟,激发了我对教学勇气的认识。 审视认识自我 帕尔默在书中提到:就优秀教学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优秀教师需要自我的知识,这是隐蔽在朴实见解中的奥秘。认识自我要客观、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对比,

  • 认识自己——读《教学勇气》有感

    拿起帕克帕尔默所著的《教学勇气》,尚未翻开扉页,内心便疑虑重重。在大作家帕克的心底,教学勇气到底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收获教学勇气,并恰到好处地将其内化为教学的动力? 在阅读中,有这样两个概念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关于自身认同,帕克如是说,自身认同是指一种发展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汇聚,进而形成神秘的自我。而对于自身完整,帕克是这样理解的,自身完整要求我识别那些能整合到我的自我个性中的东西,分辨其中哪些适合我,哪些不适合我我选择的赋予生命活力的方式与汇聚在我内部的各种力量有关。 细细品味这两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