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
紧密联系儿童生活,让品德教学更“走心”

紧密联系儿童生活,让品德教学更“走心”

更新时间:2018-02-12 13:02:37

《紧密联系儿童生活,让品德教学更“走心”》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科学思品健康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情感是教与学之间最柔软的纽带,是教学的催化剂,能够起到调节、刺激、引导、控制的教学作用。品德教学,更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心理因素等去单纯说教。我们应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合理选择课程资源,让品社教学更“走心”。在具体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画面”
生活中的感动无处不在,关键要有发现的眼睛。现在手机拍摄很方便,学校里也经常组织“春光美、教育美”等摄影比赛。开学师生一起搬运课本的场面、班级拔河比赛的精彩画面、体育课中接力跑比赛的活动情境等,无一不是《生活中处处有合作》的诠释;校门口家长们等待的身影、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聚精会神的姿态、家长志愿者们无怨无悔的付出,无一不是感恩教育的优秀素材。
二、注意对身边“新闻”的收集与整理
品德教学讲究有理有据,以理服人,既然要让学生对知识“心悦诚服”,那么,不如从他们最熟悉、最关注、最感兴趣的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挖掘教学话题。如:我校某班有位同学得了腮腺炎,老师按照有关规定,要求他回家休息,等病好了再回学校。

但孩子的妈妈不同意,她认为腮腺炎不是什么大毛病,回家休息的话要耽误学习。老师再三强调不行,必须要隔离,结果这个妈妈就大骂老师没有师德。在教学五年级品社《心中有“规则”》一课中,我就采用了这则新闻,请同学们说说对这个事件的看法?如果其中的主人公是你和你妈妈,你会怎么做?其实,学校中同类的情况不少,我还请班级中得过传染病的同学说说当时家长和自己的所思所虑。对身边真实事件的探讨,更能引发学生对遵守规则必要性的思考。在讨论中,同学们的观点逐渐统一,那就是要遵守规则,不能把病传染给同学,不能让自己一个人祸害了整个班。而对得病的同学,大家也能用感恩的心去回报,认为要关心他,一起帮他补课。孩子们认为:只有这样做,这个社会才会更和谐美好。
三、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一个依靠知识灌输和传递的过程,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只有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去,知识才能真正领悟,能力才能真正得以锻炼和提高,情感才能被触及和调动,态度和价值观才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五年级有一课《我来做市长》,为了更好地为太仓的发展献计献策,我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了社会调查,通过采访、问卷等方式,收集老百姓对当前政府施政的意见和建议,并让有意参加市长竞选的同学们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课堂上,“小市长们”纷纷上台进行施政演说,并当场接受“老百姓们”质疑,现场可谓精彩纷呈。一位同学说:要减少纳税,降低养老金的缴纳基数,减轻老百姓的生活压力。
一位同学说:要提高学校伙食质量,增加厨师。于是,矛盾来了,税收少了,无法支付增加的厨师的工资,养老金也不够发了,怎么办?有说,每个学校增加一个厨师,花不了多少钱。也有说,这儿一点那儿一点,加起来就不少,再加上税收减少,钱不够啊,还是要想办法增加税收呀。那就提高房地产的税收!
于是反对的声音更大,一定要控制房价,老百姓伤不起呀!在这个让全班同学情绪激昂的演说、争辩的过程中,同学们最大的体验就是:有目标很容易,要做成功很难,需要全盘考虑,需要新思路,更需要强大的沟通合作能力。
情感是教学的一泓清泉。只有充满情智的课堂,才能够碰撞出想象与创造的火花,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念问题,还是方法问题;是设计问题,还是实施问题;是学生问题,还是自身问题;是教材问题,还是时间问题;等等。通过反思,就能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扬或克服。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只有紧密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才能切实改进教学,提高效率。教师自身的成长就是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教师成长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
相关阅读
推荐
  • 改一下教学思路:放大镜下的世界

    关于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这一课,如果我们按课时上这节课来说,我们这时候是没有这些昆虫,活的,可以观察的,再有,如果课堂上带着这么多的昆虫来,很多女孩子适应不了,再有,有些昆虫的卫生安全问题不能保证,而且课程内容不可能通过一节课的四十分钟就可以观察出来,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如果我来教学,我会把时间放在方法的设计和讨论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有的放大镜倍数根本不能看到书中给我们提供的图片,所以,工具的不适宜,也对学生的激趣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这节课,我想要改一下教学的思路:放大镜下的世界. 课题:放

  • 学习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有感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要上好信息技术课的确不容易。首先,学生的个体水平差异就比其它学科明显许多。家庭条件、电脑使用习惯、信息获取方式都造成了学生信息素质参差不齐。 其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对于硬件设备要求比较高。任何设备的意外损坏都会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使一堂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课无法进行。 第三、信息技术经常为家长和学生误认为就是学习电脑技术的学科。家长和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态度明显弱于其它主要学科。 那么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首要任务就要在教学前调和这些困难,将学科劣势转变为

  • 《插入文字和删除文字》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上课的的一开始,我展示了一篇有错误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文档,之所以选择这篇文档,主要原因是:在之前几节Word文字输入的课程中就是使用的这篇文章,同时,《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文章也是学生曾经学过并背诵过得语文课文,学生对这篇文章十分的熟悉,能够从中发现细微的错误。 很快学生就发现了文中的全部错误,其中,有缺少文字、多余文字等。随后,我用语文写作文的情景来引导学生。当作文中需要插入句子时,则需要使用插入符号来表示;当作文中写错字或多余句子时,则需要使用橡皮、修正液、删除符号等方法。最后说明我们的W

  • 第3节常见的植物教学反思

    今天我把第3节常见的植物最后一部分内容上完了,这部分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很重要,可以说这部分内容贯穿整个学习的过程,所以我用了一节的时间把它处理完并让大部分学生弄懂! 这部分内容的标题是: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来的 我首先复习了探究过程的步骤,我让同学们回忆了几分钟,然后我找同学们来说,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虽然只有一少半人记得,但我也很满足了,至少有人记得啊,我利用了这样的方法使其他的同学也记起来,我每个组找一个学生回答,这个学生回答一遍我再重复一遍,四个组四个同学们回答完了我也重复了四遍,共计说了8遍,

  • 当计算机小卫士——华东师范出版社《信息科技教材》第二册第14课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和传播途径,学习使用杀毒软件来清除病毒和预防病毒,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道德观念。 学习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会了在邮箱中上传和下载文件,这样会有可能会传播或接受到带病毒的文件,所以要学习在上传文件前先杀毒,下载文件后也要先杀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知道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 3)了解常用的杀毒软件及其使用方法。 4)了解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原则。 2、过程与方法: 1)

  • 小学教师《科学》学科课程标准专业素养一级培训讲座

    课程目标 1、明确什么是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也可以说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而在相关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发生的变化。 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的准则,也是课程自身性质和理念的体现。 本《标准》的课程目标,就对小学3~6年级学生学习科学课程之后在科学素养方面所应达到的水平或程度作出了概括的描述和明确的界定。例如,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就指明了小

  • 在科学探究中体现开放性——《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在谈到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时说,一节好课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也是值得反思和需要重建的。回想自己的课堂,没有完美的,但却是促使自己进一步思考和重建。例如教科版五下《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我作了思考与改进,使科学探究更具开放性,更贴合学生,着眼于学生发展。 一、整合中体现开放 《热是怎样传递的》属于概念建构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热传导。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体验热是可以传递的;二是研究热在铁丝(铜棒)中是怎样传递的;三是研究热在金属圆片中是怎样传递的。

  • 教学叙事: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一天的垃圾》该如何去研究

    【教学叙事】这一课,在未来教室里上,因此在考虑的时候,对于如何发挥未来教室的功能,动了一番脑筋,也可以说,因为是在未来教室,所以选中了这一课,期待让较为平淡的一课,在不同教学方式的互动之中,生发出更多的趣味性来。 《一天的垃圾》该如何去研究? 首先我在考虑的,是为什么要和孩子们上这么一堂课,对他们而言,这样一堂课有意思吗?他们会对此感兴趣吗?如果,这样一堂课能够和他们实际的生活产生勾连,或许,他们会有回头好好看一看的想法,也能够让这样一堂课,上得更扎实。 其次,是否一定要把垃圾带至上课地点?大量的实物垃圾

  • 教科版科学六下第4单元第1课上课实录《一天的垃圾》六(1)

    执教地点:科小未来教室 上课班级:实小六(1)班 执教教师:陈宇祝一.导入:1. 交流前置作业,在家庭中调查一天垃圾的感受。许欣瑜:还是环保比较好,一天的垃圾虽然不太多,但积累起来也是量很大的。 王思宇:我家的垃圾种类很多,如果我们不仔细把它分类存放,会变质,有异味散发出来。 二.新授 (一) 家里产生了哪些垃圾? 1. 展示同学们拍摄的一天的垃圾,你家都产生了哪些垃圾?(放大镜)易拉罐,塑料,厨余垃圾 2. 讨论赵杨的空垃圾桶: 师:为什么发空垃圾桶过来? 赵杨:发错了 师:你家这个垃圾桶里一般会放什么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