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以《认识百分数》为例浅谈教学设计与学习质量

以《认识百分数》为例浅谈教学设计与学习质量

更新时间:2017-05-05 19:52:55

《以《认识百分数》为例浅谈教学设计与学习质量》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为了给学生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必须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事实上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一、尊重学生学习基础,激发探究欲望。
课前,经过调查,发现百分之百的学生知道类似“50%”这样的数是百分数,或多或少的在生活中接触过百分数,少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但大部分学生只知其名不知其意义,学生对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更是不清楚。鉴于此,我进行了尝试,没有运用常规的方法创设情境,而是通过学生课前的收集,呈现一些含有百分数的信息,在交流中说出自己对这些百分数的理解。对学生用于交流的信息,我进行了选择,有分子是整数的,也有分子是小数的,还有分子的100的各种不同类型不同事物的,如果学生中能找到分子超过100%就更加好了。他们交流的数据都是真实地、身边的,这样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能以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学生的思维在提供信息、同学交流的撞击和引导下得以活跃,师生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研讨气氛中。
二、把握学生认知难点,比较中内化意义。
百分数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数?学生通过课前的自学书本,对文本的“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都能说的上来,但究竟有几个孩子能真正理解这个概念?于是,我试图通过不断的比较让学生来内化,首先,我将概念转化成一个分数的形式出现,让学生一目了然,百分数原来还是一个分数。但既然有了分数,干嘛还要有百分数呢?说明百分数一定有和分数不一样的地方。通过让学生来举例,老师的追问:从“百分数的分母必须是100,而分数只要是几分之几都可以”到“分数既可以表示分率又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到百分数只能表示分率”这样层层深入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抓住“百分数的分母是100“这一显著特征向学生介绍了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百分数意义和读写的掌握。
三、交流生活中的信息,架起数学知识间的桥梁。
本节课中学生在初步学习了百分数意义后, 老师精心选择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信息,让学生较规范地说出意义,如果说课前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只停留在非常浅显的认识和书写形式上,那么通过这样的交流,就使得学生对于这些来自于生活的百分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两个层面的交流更是架起了数学知识间的桥梁,第一层面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数表示的百分之几,可以是部分占整体的,也可以是两个不同的数量,但一定是两个数量相比的结果,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比。“第二个层面又将百分率讲的比较透,一方面理解了几个百分率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对百分率有更高一层次的理解“最多是100%,两个相对应的百分率的和是100%……,同时又说明了“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
相关阅读
推荐
  • 给低年级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阶梯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反思 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对于缺乏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由于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对于认识倍这样一个比较抽象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难的。要给学生的数学抽象一个阶梯,让学生逐步的从形象的认识到形成表象再抽象成数学思考。 一、分一分,充分感知 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是一个一个地分东西,例题通过两种花: 蓝花和黄花比一比,比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回忆起可以一个对一个地比,比出哪种多,多几个或者是哪种花少,少几个。教师通过告诉学生还可以一份一份

  • 转化思想渗透方法例举

    转化思想是数学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甲问题的求解,化归为乙问题的求解,然后通过乙问题的解反向去获得甲问题的解。 在现行教材中,如果我们仔细挖掘,会发现很多的知识可以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办法。现在利用小学教材中的几个例子来说明转化思想的渗透办法。 例子一:在探索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一课中,我们通常会组织学生去测量圆的周长。教材中用图示的方法,提示给学生可以用绕线法和滚动法来测量。这时,教师应抓住机会,组织学生讨论比较绕线法和滚动法的优劣,并重点让学生明白

  • 感受物体的存在

    案例1:从正面看的图形如下图,你能估计下这里有几个小正方体吗? 生:1、2、3、4、20、50. 师:500个行不行?那1000个行不行? 生:行, 师:那你在来说说看这里有几个小正方体? 生:1000、600、10000等等。 师:N个。你能理解吗? 师:你能想象一下这些小正方体是怎么怎么摆放的吗? 生:被挡住了,随便几个都有可能,至少一个。 师:这些小正方体是如何摆放的?同桌合作一起摆一摆,看一看。 小结:只要被完全挡住,只能看见最前面的图形,摆的时候要和第一个对齐、可以靠紧,也可以不靠紧,今天我们只

  • 数学“导学稿”教学反思

    导学稿教学,优化了课堂的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同时也调动了积极性,着实减轻了课业负担。但任教老师都是第一次接触,无章可循,没有先例可以模仿。虽有理论依据,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1、教师在导学稿的编写时有时要求过高,有时甚至拔苗助长,虽有分层思想,但对学生的三基的掌握度上还是不能适当把握。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螺旋上升,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也应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有的知识点在一堂课

  • 如何让前后知识更好的衔接

    本单元教学了乘法,其中第一课时不进位乘法中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在前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时,学生根据题意能够想到203,可以用20+20+20=60,也有学生想到因为23=6,所以想到203=60,能想到这种方法很好,但是学生未必说得出其中的道理,所以在这个时候老师对这样做的道理进行了解释,是由于2个十乘3就是6个十,6个十就是60,所以只要想23=6,就可以知道203等于多少了。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反映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准确率比较高。 接下来教学了两位数乘一位

  • 关注课堂错误资源

    今天读了《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第三章中关于课堂生成的这部分内容,很有感想,课前我们都会根据教材和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针对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我们也进行了一些预设,但是在课堂上却时常会有一些我们难以预料的情况出现,常常让我们措手不及。比如在练习中就会出现一些错误,而这些错误恰恰又是很好地生成资源,假如我们能够好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必然会得到意外地收获。不要总去抱怨学生为什们这样的错误也会犯,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从我们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很简单,假如我们能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有感

    9月28日,参加了在平师附小白马校区开展的嘉兴市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特级教师朱国荣携其下工作室成员,带着对分数教学问题的深度思考,展示了四堂关于分数认识的教学研究课。三下《分数的初步认识》、五下《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这样有关联的四节课。上半年在海宁也曾听过这样四节课,课后带给我很多思考。因此,对于这样四节课的再一次研讨活动,我充满期待。下面我谈谈听课后的感悟: 感悟一:有效的课堂从教学前测开始 有效的课堂设计总是建立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的。本次四节课的

  • 负数意义的一步步深入

    负数对学生来说不陌生,在我平时的教学中,也会遇到不够减,总有学生会提醒:老师,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在三年级的科学课上,学生也已经学会了看温度计上温度,会用负数表示温度,对负号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负数对学生来说并不生疏。本周三上午我们学校进行开学典礼和始业教育,没有上数学课。于是,我布置了前置性回家作业,完成书本上的练习。虽大部分学生知道负数,会读负数,会做书上的练习。但对负数概念的理解还是模糊的。本节课在学生交流生活中的负数引入,把重点定为理解负数的意义,同时利用温度、生活中的负数、数轴来加深学生对负数意

  • 聆听南湖之春叶柱老师“解决问题”及“以学定教”有感

    在南湖之春的数学专场第一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叶柱老师的解决问题(连乘)及以学定教观点报告,收获很多。叶柱老师上课的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问题表达清晰明了,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教师是该出手时进行点拨,评价适时适当,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虽然材料呈现非常简单,但学生始终在线,真正是以学定教。 在叶柱老师的一课上,叶老师直截了当的出示课题:解决问题。很幽默地问:问题在哪里呢?接着出示了:图片呈现3个方阵做操的画面。改编自教材99页的主题图。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自己列式解答。让学生交流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