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让数学的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让数学的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更新时间:2020-06-11 17:13:33

《让数学的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学习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一件乐事,学习的过程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给我们的课堂加点“料”,让我们的知识变得甜一些。

针对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强的学习兴趣,对以后的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和希望。

在学习“加法”的时候,我利用一个谜语导入:“小时有尾巴没腿,长大有腿没尾巴,叫时呱呱呱。”教室里面也不时的出现一两声青蛙的叫声,我知道这时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已经被完全调动起来了。之后接着引出了青蛙这个情境,后利用动态图来逐步引导学生们观察得出完整地数学信息:原来有3只青蛙,又跳来2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再逐步引导,求合并起来一共有几只青蛙,可以用加法进行计算,得出一共有5只青蛙。在本节课的教学之中,我用谜语引出青蛙,然后结合情境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住学生深入的思考,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了数学的学习。

在学习“比大小”的时候,我才用了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现场来形象的描述和切实感受“多与少”,最后得出三种符号的表示,让学生学习掌握“>”、“<”、“=”的用法,仔细观察三种符号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特点,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大小一样是等于号,开口朝左大于号,开口朝右小于号,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在说这首等号歌时,还引导学生加上自己的手势来表示,真正的掌握这三种符号的特点,学会正确的运用这三种符号。

在学习“分与合”的时候,我采用了先让学生动手实践,动手来摆一摆,让学生真正理解几个数的分与合,等学生都熟练地掌握之后,我就让学生回家之后再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之后再次采用了“对口令”的小游戏,比如说得数是5的分与合,我说“我出1”,学生说:“我出4”,中间可以不断地加快速度,以来检测学生对于学习的掌握情况。在游戏之后就把数学的分与合进行了学习,让数学的学习变得有滋有味。

在学习“计算”的时候,如果只有我来出示算式,让学生得出得数,这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是很稳定,而且很快就会失去兴趣。于是,我采用让学生自己来出题自己来进行解答的方法来考查学生的计算掌握情况。我就让男生和女生各自派出一位代表,相互给对方出题,比一比看看谁能赢,瞬间就调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大大提升,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有自信心。

数学的学习可能会有点枯燥,如果我们老师们能想办法把每一节课都添加点属于它的“料”,可能会让知识变得更甜,更有滋味,更有味道。
相关阅读
推荐
  • 认识“吨”教学后记

    1吨有多重是非常抽象的,让学生正确地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

  • 听三年级第三、四、五单元教材培训后感

    10月14日下午,在多功能教室里,我们通过视频直播,学习了三年级第三、四、五单元的教材培训,这三个单元中《千克和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质量单位(教材中用的是重量单位),因此,徐老师对于这个单元关于让学生通过到生活中去找一找,用秤称一称,看一看怎样读,用手掂一掂等数学活动,在情境中感受重量单位的使用,通过操作和实践中感知重量,建立质量观念,让我感受比较深刻。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的时候,学生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机会去积累经验,充分感知,将零散的生活经验提炼成数学经验

  • 前置学习的目标该怎么确定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前置性作业这一概念,是在我实习的时候。那时学校举办了聚焦课堂学会学习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我有幸全程参与了。当时听到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这些词,我一片迷茫,脑子里打了好几个问号,是什么?后来我请教了师父,也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对它们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前置性作业是生本课堂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指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了解之后,我当时就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

  • 数学“导学稿”教学反思

    导学稿教学,优化了课堂的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同时也调动了积极性,着实减轻了课业负担。但任教老师都是第一次接触,无章可循,没有先例可以模仿。虽有理论依据,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1、教师在导学稿的编写时有时要求过高,有时甚至拔苗助长,虽有分层思想,但对学生的三基的掌握度上还是不能适当把握。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螺旋上升,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也应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有的知识点在一堂课

  • 培养数感点滴谈 ——数是数出来的,数的大小是相对的

    教学比较数的大小之后,我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段教学: 首先,我让孩子充分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课始,我问:数是哪里来的?他们有的说是写出来的,有的说是古代人们发明的我没回答,我让孩子们按照老师说出的数拿出相应的物体来表示,孩子们乐此不疲,根据老师给的数拿出相应的东西来表示它。在这个过程中,抽象的数被一次次赋予了实际意义,因为只有数了才能正确地拿出指定数目的东西。比如说:1,可能是1本书,1支笔,1把尺不管1什么,都是数字1,这就是1这个数的真正内涵。再比如:我让学生表示数2,结果有学生拿了1把尺和1支铅笔,

  • 在低年级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的有益尝试

    《1000以内数的认识》与《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第四册数的认识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两节课执教者注重从数与生活的联系入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逐步学会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课堂上教师亲和睿智,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体现了在低年级进行自主探索教学的积极而大胆的尝试。 一、关注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的认识教学要注意让学生体会到,一方

  • 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体验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十几年的课堂教学,几轮的课改经历,促使我不断的调整着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一次一次的自我否定剖析之后,我的课堂教学技艺有了很大长足的进步。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操作中经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体验更深刻。在教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我让孩子们利用身边的资源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制作形成对几何体的直观感受,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我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尝试,初见成效。 一、先想一想,再摸一摸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题意的能力

    四校联谊,两节语文课,两节数学课。数学课围绕主题如何在课堂练习设计中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上了研讨课,一节是百花小学陆海勤执教的二年级的《解决问题》,一节是我校陶雪芬老师执教二年级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虽都是二年级的课,对于老是在高段的我,听后受益匪浅。 主题图的把握 二年级的解决问题是以图文结合呈现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对二年级的孩子是一个挑战,如何正确理解信息,尤为重要。陆老师一课巧妙的以春游为主线,带领孩子们走进数学世界。陆老师先呈现了第一幅图,让学生找一找,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本张图用图意展示

  • 加强数学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各位小学数学老师:大家好!关于加强数学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这个话题,我们于去年以课题形式申报了浙江省教研课题,被专家们广泛认同,被成功立项为20122013年度浙江省教研课题。这说明,我们确立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是具有研究价值的。所以我们今天就以此为主题开展研讨活动。 以下我代表课题组对该研究主题谈一些思考和意见建议,供全县小学数学老师们学习和参考。欢迎大家提供宝贵意见和研究建议。 一、研究背景与依据: 【背景一】据一份 五年级师生数学阅读情况调研结果资料显示: (一)对学生调研所获信息: 1.学生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