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语文作业与练习设计

语文作业与练习设计

更新时间:2014-07-22 09:09:12

《语文作业与练习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0月12日,我校进行了“花开星期二”的QQ论谈。论谈的题目是《语文作业与练习设计》。在论谈期间大家各抒己见,论谈气氛热烈,为以后的语文作业的练习与设计起到了引导作用。

语文作业包括口头作业与笔头作业,做为语文老师能精心进行语文作业与练习设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作业设计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的,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如何设计有趣、形式多样的作业让学生喜欢?如何设计让暂时落生后保底又能让优等生能跳一跳的作业?这值得我们研究。

一、语文作业与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了储存在学生内心的能量,使学生产生了兴趣。趣味作业能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能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学习的自主性、创造的积极性显而易见。

现在的作业可能有点单一枯燥了,社会在不断进步,小孩子们也更加不爱作业了,除了加强思想上引导外, 作业设计时要尽量使作业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有趣。趣首先要体现在内容上。作业从学生中来,贴近生活,语言儿童化,尽量丰富多彩。趣还要体现在形式上。作业可设计求同练习与求异练习,顺向练习与逆向练习,操作练习等等,还可以设计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各类小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比如在学习“告”这个字,记字形的时侯设计一个让学生编谜语猜谜语的口头作业,一个学生是这样编的:张大嘴巴咬掉了牛尾巴。

再比如:学生对写话、写作文都比较反感,设计写话片断也或作文也可以比较有趣味性的,比如学了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让学生写写续写:青蛙跳出井口会怎样?

二、设计的作业要与生活有联系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此,教师要善于将课本内容适当延伸拓展,把作业设计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作业,学语文,用语文。

比如:一年级刚认字,对认字很感兴趣,可以设计到生活中去学字的口头作业,例如:广告牌上、食品包装袋上、生活日用品的包装袋上,可以让学生把这些包装袋带到学校,举行一次认字小比拼,不仅自己会认,还可以带领其他小朋友一起认。

再比如:学会汉语拼音,让学生给家里的电器、物品贴上标签等等
三、关注学生的需求,注意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进行弹性处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比如:课文中有几个重点词要求造句的,可以兼顾全体学生,设计一个弹性作业:可以从中挑选一个词进行造句,也可挑选几个词进行造句,也可用全体词进行造句,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再比如:同样是字词学习作业,可分层布置,让学生自主选择:①学了本文之后,请工整抄写你认为容易写错或读错的字词。②筛选课文中你认为运用出彩的5-10个词,展开想象,重新组成一段话。③品味、探究语言(提示:可以从修辞、用词、哲理性等方面考虑)。
还可以设计成套餐作业形式,自选2-3题,比如:
A、摘抄10个形容词,供课外练习。
B、将你知道的古人对春的赞美诗句写出来。
C、对文中修辞,你的看法怎样?与同学进行交流。
D、根据课文第四自然段创作一幅春花图。
E、课后搜集有关写春的文章,举行咏春、读春、写春活动。

总之,语文作业与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并且要关注每个学生。把学生从封闭的语文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广阔的天地中去锻炼,去实践,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做到学科间融合,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相关阅读
推荐
  • 谈低年级的古诗教学

    我最近听了师傅的两节古诗教学课有了很大收获。王老师的课给人感觉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抓住文中主线,板书言简意赅,课堂气氛融洽,学生特别容易理解!下面我就结合《锄禾》谈谈我的一些收获吧。 1、 尽情释放,先背后学。 现在的家长都很注重孩子的培养教育,在家经常给孩子唱唱儿歌,背背古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认为古诗很简单,课上也没有了兴趣。于是王老师在一开始就先让孩子背一背我们要学的古诗,还背了你自己学的古诗,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再由这个转回到课文中,学习的心情平复了,也全部的投入到今天学的古诗中了。 2、

  • 《肚子再也不疼了》习作教学随笔

    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辅导孩子写作时,尤其是编写童话故事时,应该时刻不忘:鼓励孩子大胆发挥想象力。 因为儿童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虽然他们的生活知识狭窄,但是爱幻想,爱听童话故事、神话故事、传奇故事,尤其是爱听童话故事,对大自然和动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只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新奇有趣的写作情境、启发其想象力,让他们感受到作文课不是枯燥乏味的,那么学生表现出的创造力是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我在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习作8《编一个童话故事》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学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接着揭示本次习

  • 以点带面 突破难点——《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二上的一篇课文。整篇课文都描写了黄山的奇石,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这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些石头的奇,就成为了就学难点。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从奇这个点入手。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奇特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

  • 教学五上第一单元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有感

    五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要求写《二十年后回故乡》。这样的作文 题,对于有过离开家乡多年的生活经历的学生才能写得更加真切。 我们班学生的自身实际是: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嘉兴本地人,他们几乎没有离开家乡生活的经历。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来自外地,他们有多年随父母离开家乡客居嘉兴的生活经历。结合这一有利的自身资源优势,我在作文指导课前把学生按照家乡分成了若干组。老乡们坐在了一起,同学们都感到了分外的亲切和激动。这就为写作的成功奠定了情感的基

  • 借助图片理解对秋雨的感受——《秋天的雨》主题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色彩丰富,结构分明,层次清楚,课文是总分结构,而且每个自然段都是总分结构的段落组成的优秀散文。读着此篇短文,真的让人感到作者视点的智慧,想象力的神奇和比喻用法的确切。学生读着这些词、句含蓄、优美的散文,似乎亲近了大自然,也是三年级学生对文学熏陶的绝好启蒙。 作者对秋雨的感受,把秋天的雨比作钥匙、颜料、气味这些比喻虽然很神奇,可是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疑难,先去找结合点,读读重点词、句并用图片展示,帮助解决为什么把秋天的雨比作五彩缤纷的颜料 ,比作钥匙把金黄送给田野,把橙红送给

  • 在“爱”中渗透写作指导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老人与海鸥之间感人的故事,文章结构清晰,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在这节课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课文前半部分,让学生去体会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这一部分的学习既要让学生在朴实的语言,平凡的内容中感悟真情,也是为了下节课最终学生能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

  • 在讲评作文时讲究科学,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庄某是我班一个学习随意性大,自我约束能力差、怪怪的男孩。为此,我常被他的一些琐事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下面举一个例子) 记得上个学期的一个周五放学时,我给学生进行了简短的安全教育后让他们排队回家。吴老师正要帮我把孩子带出去时,我发现庄某和陆某慢慢吞吞在理书包,我便上前问道:孩子,你们怎么啦?是不是奶奶她们会晚点到?他们点了点头。一个接着说:我奶奶今天有事,要到4:00左右才来接我的。另一个也说道:我不知道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来,奶奶也不空。噢,这样啊,那你们快点把书包整理好,等在传达室吧。哦,不,就等在老

  • 让语文味在学生的自主品读中释放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追求课堂的趣味性,我们许多语文老师都喜欢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得非常积极,甚至有些亢奋,场面气氛往往十分地热闹。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组织的课堂,很多时候都会淡化了语文教学中非常珍贵的东西语文味。这样的语文课堂我们就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品读赏析优美的词句、段落,课堂中更应听到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 如我在教学《海伦 凯勒》这课时,我尝试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学课文4、5、6、7节时,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用一个

  • 我的有效教学调控案例——合理调控让我们的教学更从容

    调控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其实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里,从教学内容,到对学生的组织;从个人的发挥,到整个过程的节奏把握,等等。教师的调控能力,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它是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准确的判断,果断的处理等多方因素的有机结合。 然而这一切的智慧却需要在我们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不断地梳理和提升,才能积极能动地适应千变万化的情况,机敏地、富有成效地调控课堂,才能更从容地拥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案例] 我在试教六上《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时,曾与学生有过这样一段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