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儿童诗创作的美育教育功能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儿童诗创作的美育教育功能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更新时间:2019-01-28 09:43:00

《儿童诗创作的美育教育功能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邳州市燕子埠镇中心小学 靳庆华,摘要:儿童阶段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儿童诗中,美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儿童诗本身所蕴含的美育效能。在儿童诗的教学中,需要有一个引导和品味的过程,师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本文就儿童诗教学中深化美育路径展开分析和探究,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和实践经验提出一些看法和见解,希望为相关的工作人员和实践人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儿童诗; 教学; 美育; 路径

当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所选用的儿童诗是非常多的。这些儿童诗的共同特点是语言精练、通俗、生动,节奏感比较强,具有非常高的美学价值。但是就当下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而言,在儿童诗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重视对儿童诗的美学价值的研究和教学,弱化了儿童诗的欣赏教学,教学仅仅停留在熟悉生字、生词,了解儿童诗的大致意思以及熟读、背诵等简单的层面上,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儿童诗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而同时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诵读、感悟、品味,进行审美体验和审美欣赏与评价,积淀儿童诗的美学素养,创生属于自己言语与思维特色的儿童诗,从而扩宽儿童诗教育的美育视野,探索深化儿童诗教育的美育路径。

一、儿童诗的审美教育价值

儿童诗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符合儿童的审美特点和心理特征的诗歌。大部分的儿童诗都充满童真和童趣,运用最精练的语言来表达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无限憧憬。同时,儿童诗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比如语言美、情感美、道德美、音乐美、意境美等[1]。基于儿童诗的这些特点,教师在讲授儿童诗的时候,需要充分结合儿童诗的特点,启发儿童发现儿童诗的美感,激发儿童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儿童诗是进行美育的重要载体。儿童诗教育符合美育的教育理念。通过儿童诗教育渗透审美教育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阅读和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能够让儿童得到思想上和情感上的陶冶。许多诗歌评论家在评论金波的诗歌的时候,都会说这样一句话:“美是金波儿童诗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人人都需要美学的滋养,儿童尤其需要进行美学教育。在学校这种教育场所,应当尤其重视为学生营造一个美的教育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美的教育。

二、儿童诗创作的美育教育功能

1.激发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能力[2]。相比于其它的文学形式,诗歌是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形式。同时,儿童是非常特殊的成长阶段,其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创造的潜能也是无限的。儿童的感性思维非常强,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通常都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儿童的诗作往往能够清新脱俗。因此儿童诗歌对激发儿童的创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儿童诗创作的过程也就是实施美育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读诗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实施美育的过程。诗歌本身就是美的载体,在读诗或者创造诗歌的时候,儿童能够从诗歌中发现美、捕捉美并且享受美、创造美[3]。在实际的诗歌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部分同学难以融入到诗歌的学习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作用,用自身的感染力和热情来进行诗歌的引导,激发同学们的审美表现的欲望和激情。

3.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圣人孔子就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不学诗,无以言。孔子认为,教育应当从诗歌开始入门,在六艺中,诗歌居于首要位置。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教育中对诗歌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学习诗歌的时候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学习诗歌的思想感情,诗歌的创造方面的学习更是少之又少。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诗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将诗歌创造带入课堂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

三、儿童诗歌教学中深化美育的路径

1.营造良好的童诗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相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美的事物能够引起审美主体强烈的审美愉悦。诗歌是一种文质兼美的文学形式。因此在儿童诗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良好的诗歌学习的氛围,比如应用音乐和多媒体视频,创设诗歌中所需要的审美情境,营造良好的诗歌氛围和课堂学习氛围。比如在学习金波的诗歌《夏天》的时候,诗歌内容如下:一切都这样蓬勃,/一切都这样快乐,/到处都是/碧绿的叶子,/缤纷的花朵,/连明亮的雨滴,/也想珍珠一样,/从云中滑落....

在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我们感受的是大自然的芬芳和大自然的色彩,在学习这首诗歌之前,教师可以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将小读者带入这种环境中,感染和陶醉同学们。

2.加强诗歌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在学习诗歌的时候,朗读和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审美和传递情感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诗歌学习的时候,需要加强诗歌的诵读,诵读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品味诗歌的韵律,感受诗歌的节奏,让学生尽快融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氛围中,领略诗歌的魅力。
3.引导儿童加强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在审美学习中,想象和联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审美和升华的时候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因此在儿童诗歌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分析课本上的文本知识,那么学生根本无法真正理解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也就无法真正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金波的诗歌《林中》的时候,诗歌内容如下:小鸟飞上树梢,/叽叽喳喳地叫,它说,是它的歌,/唤醒了绿的嫩芽,/红的花苞,/小树不停地摇,/不停的摇,/它说,是它,/绿的嫩芽,/红的花苞,/引来了小鸟,/你听,/树林里,/整个春天,夏天,/就这样热闹!

这首充满童真和童趣的诗歌中,只有在孩子们的梦境里,才能够听见心灵的鸟语和花香,才能够表现出这种作者特有的审美意识和儿童的审美意识的完美结合。在教授这首诗的时候,作者要引导同学们加强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4.反复吟咏推敲,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要求是“品味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诗歌的学习中,往往音乐美、形象美和色彩美都是相结合的,因此在学习儿童诗歌的时候,要让学生对诗歌要做到熟读成诵,充分领悟诗歌的语言美,在诗歌学习中获得美的感受。儿童阶段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并不是很强,因此诗歌学习的时候,反复诵读诗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在反复诵读诗歌的过程中,儿童能够加深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从而体会其中丰富的诗歌韵味。

儿童时期是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如何引导儿童进行有效的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就成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通过上述的介绍和阐释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我国在儿童诗教学中大部分都能够引导学生来辨别诗形和感悟诗的韵味,但是就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发展情况而言,感悟诗性以及美育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和分析儿童诗本身的特点和儿童的实际欣赏水平,让学生能够品味儿童诗中蕴含的美学元素,高质量的欣赏儿童诗,为今后诗歌、语文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莹莹. 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美育渗透研究[J]. 语文建设, 2015(2x):05-06.
[2]刘书安. 中学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研究[J]. 都市家教月刊, 2012(6):257-258.
[3]刘丹.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研究[J]. 新课程:小学, 2016(5).
[4]禹露. 从美育角度探讨初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情感教学[D]. 贵州师范大学, 2015.
[5]刘书安. 中学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研究[J]. 都市家教月刊, 2012(6):257-258.
相关阅读
推荐
  • 保持语文本色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甲老师说: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要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声音逼真地再现课文内容。乙老师说:现在不是提倡以生为主体吗?我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室当作一个T形台,每个学生都可以秀出自己的风采。丙老师说:语文课就应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这才是语文的本色。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中,什么是好的语文课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它似乎古老,但却是常议常新。每一位有责任心的老师都会给出自己心中的好课标准。我

  • 小学毕业班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第一次带毕业班,还有不到十天就要小升初考试了,然而面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却不知该从何下手。一直以来我的语文教学都是开放式的:课堂上有开放的思维空间、课后有开放的阅读空间。而对于生字、词语这些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我从不爱反复去磨。我以为知识是要去发现的,有一个善于发现的头脑,要比有一双善于记录的双手更重要。也许我这样说会激起许多老师的反驳:没有扎实的基础如何改好高楼?但我也想问,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受过了这样的语文教育后发展如何?我们的国民素质又如何?难道我们能否认,现在的中国人素质低公共场所随便扔垃圾、造

  • 一年级语文《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教学后记:一年级学生天性是好动的。语文课堂上,如果能尊重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用其喜欢的方式让课堂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也会越来越浓厚。《蚂蚁和蝈蝈》一课,就能通过角色表演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呈现出一种动感美! 进入场景,发挥想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童话的语言。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语言非常生动。特别是情态描写栩栩如生,比如:蚂蚁十分勤劳,他们冒着炎炎夏日搬运粮食,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而蝈蝈们不仅不劳动,反而嘲笑蚂蚁是傻瓜,他们有的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把蚂蚁和蝈蝈的形态表现得形象生

  • 《秋天的雨》一课听课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文章用美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天图画,通过美的、充满诗意的语言体会秋天的美好,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的课堂上,潘老师设计以读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感受,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读出秋天的美,读出浓浓的语文味。 首先,潘老师适时指导学生边读

  • 三年级教研课《秋天的雨》听课反思

    10月中旬,我们听了三年级的一节教研课《秋天的雨》。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把秋天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课堂教学中,在初读课文后,老师大胆地设疑:小作者对秋雨有什么感受?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把描写小作者感受的句子划下来。这个问题的提出,在全文中有统领的作用。它就像一条线穿起了个个珍珠。在引导学生读课文后,交流反馈时,学生从文中读懂了秋天的雨 ,是

  • 课堂“静”界——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听课感受

    《鱼游到了纸上》这堂课让我再次感受到了王崧舟老师丰盈充实的学养,最重要最直接就是体现在他对于教材的解构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同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出了淫,才子佳人看出了缠绵,易学家看出了八卦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能力,其实就是自己涵蕴的体现。王崧舟老师并没有把主题解读成身残志坚,而是解读出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文中两个静静地,一层层地引领学生感受,最终体会出正是因为青年的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最终达到了物我两忘,笔下的金鱼才能游到纸上。王老师能有如此深刻的解读离不开他的饱读诗书

  • 课题质疑,引入新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听课后

    前几天我们听了杨老师觉得教研课,她执教了《雪地里的小画家》。语文课上,在学习了生字,初读课文后,她问:小朋友,读了诗歌,你知道了什么? 生A:我知道小鸡会画月牙。生B:我知道小狗会画梅花。生C:我知道青蛙很懒惰,他在洞里睡大觉。生D:青蛙不是懒惰,它是在洞里冬眠。 师:D知识真丰富,知道青蛙冬天要冬眠。知道什么叫冬眠吗?D:冬眠,就是冬天的时候,整天睡大觉,不用吃不用动。师:你是怎么知道的?D:我是从《百万个为什么》中看到的。师:D多会看书呀! E:我知道小鸭会画枫叶,小鸡会画竹子。F:我原来以为小动物们

  • 品读的魅力,研讨的价值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无止境的艺术,今天,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又聚在一起,进行了本学期我校以《小学课堂教学生态式互动场教学策略之研究》为载体的新教育实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年轻的骨干教师郑老师执教了《桂花雨》一课,一堂课听下来,心中产生了一些灵动,想把课堂中印象最深的片段与大家一起品味欣赏。 师:杭州的桂花也有浓浓的香味,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我们再一起看看家乡的桂花有多香。(引导学生朗读描写桂花香的句子。这些句子已引导学生品读过。) 生读。 师:母亲说的是真的吗?请再读读第七自然

  •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春联》教后记

    《春联》这一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背春联的好处。课文描写了春联给新春带来的喜庆气氛,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春联对仗及音律美的特点,安排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孩子们感受贴春联给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懂得诵读春联,既是学习又是享受,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课文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等五幅春联为例来展现以上内容的。这些春联充满诗情画意,更多的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引用的五副春联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