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作文教学帮助学生怎样做到言为心声、写为“行”声

作文教学帮助学生怎样做到言为心声、写为“行”声

更新时间:2019-02-22 10:56:06

《作文教学帮助学生怎样做到言为心声、写为“行”声》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的发生本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者要鸣出内心的感兴,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情,就不用写什么文字,一定要有所写才写。若不是为着必要和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又无意的事”这段论述,告诉我们写作文要关注“情”,没有感情的写作只是应付,不会有好的效果。

于老师的作文教学总是在“情”字上做文章,它的“五重”教学思想,有一重就是“重情趣”。回顾写作教学生涯,总发现有学生不知从何而写,或者只能三言两语,我总是抱怨学生的不思考、作文没亮点,却没想过是否将情趣带进了课堂,去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让他有话可写。

读了《于永正情趣作文的实践探索》一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学着于老师的样子准备教学习作二:向父母表达爱。具体流程如下:

一、    明任务

课本上关于这篇习作的提示特别少,只是一首小诗导入,然后让学生表达爱,最后把过程记录下来。那学生到底该写什么?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呢?这是我首先思考的问题。既然是记事写人文章,就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变化等方面进行描写,把事情写完整。

明确了这一要求后,我首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回到家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我爱你,刚布置好这一任务,学生就炸开锅了,纷纷表示做不到,我知道,对于中国人来讲表达爱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尤其是孩子对家长表达。可是我下了死命令,每一个人都要去说,然后就把对父母说我爱你这件事写出来。可是这篇作文的训练重点是什么呢?对父母说我爱你是一件需要突破心理防线的事,内心需要不断地挣扎,我思索着:何不把心理变化的描写当做重点,就写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辅之以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一篇学生可以言说、有训练重点的作文就出来了。

二、    搭支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产于搭建支架,以便学生站上去看得更远、学得更透。既然这篇习作训练的重点是刻画心理变化的过程,我就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练说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首先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图,一个孩子在烈日的暴晒下行走,让学生思考他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我先给学生做了一个示范,想象他在骄阳似火的马路上心情特别急躁,但是出现了卖冰淇淋的地方,心情立刻变得高兴无比……经过我的“抛砖”之后,学生的想象之门一下被打开,预想了各种各样的情况,心理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经过这么几次反复的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心理变化描写的流程。所以在向父母表达爱的时候,我就让学生重点记录自己心理变化的过程,每一次因为什么而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学生有的放矢。

三、    初言说

我们经常抱怨学生没有东西写,这是事实。学生因为没有聚焦观察,许多人和事都知道一点,真的要他去写,他又写不出来。从于老师的作文教学卷中的17个课例看来,学生对于老师设计的任务都有话可说,都有言说的冲动。所以,了解写作要求,明确完任务后,应该让学生练习说一说,说是写的基础,说出来才能更好地写出来。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进行恰当的引导和必要的启发,让学生首先“言为心声”。

课堂上,我询问了学生向父母表达爱的过程,并要求学生认真回忆,说一说当时的情况,尤其是自己的心理变化和家长的反应。有的学生说经过一系列的心里建设,才敢走到家长面前;有的学生说平时自己是能表达出爱的,可真要正儿八经说,居然难以启齿了;有的学生说自己经过反复的思索和矛盾之后,终于说出了“我爱你”,自己和妈妈都流下了眼泪;有的学生说自己好不容易说出我爱你的时候,被妈妈怀疑做错事了……表达爱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我鼓励学生就要按照真实的情况去写作,哪怕你没能说出口,也把没能说出口的遗憾表达出来,因为发自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打动人心。这应该就是写为“行”声吧。

最让人感动的是一位家长在孩子的作文后面写下了长长的一串话:当你呱呱坠地时,我欣喜若狂;当你步履蹒跚时,我热泪盈眶。当女儿说出我爱你的时候,我泪眼婆娑,我发现女儿真的长大了,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值得了……当我深情地读完家长的评语后,那个学生的眼眶也红了,我记得她作文的最后一句“,妈妈,我后悔说我爱你太晚了,爱,要大声说出来”。这就是爱的力量,不仅要在心理,更要表现出来,而且一篇作文让学生和家长都深深地沐浴在爱河里,应该是最成功的吧。

四、    快写作

据说于老师的作文课用来写作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于老师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有了写作之米,有了清晰的写作思路,写作就不是一件难事。所以我致力于让学生当堂完成习作的练习,尤其是这篇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学生有了前期表达、言说的基础,就不需要抓耳挠腮、挖空心思了,于是大部分学生都在40分钟内完成了作文,而且质量特别高,每一篇都不雷同,读之让人感动。

         快写作的基础是学生有清晰的写作思路,很多时候我们一味地讲完写作要求后就让学生写作,学生抓耳挠腮之后写出的文章苦涩无味。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先理清思路,有侧重地训练作文写作的重点,并且写作之前有行动,查找资料也好,亲自实践也罢,一定要有前期的准备,才能让学生做“巧妇”,能为“有米之炊”。

这一次的实践,让我发现“情”在作文中的重要性,更加明白言为“行”声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行动和实践,才能将心中想要表达的东西清晰完整地说出来、写出来。

于老师的作文教学从来都不是让你写什么,而是我帮你写什么。我让你写什么是一种“教”的态度,我帮你写什么是一种“学”的态度。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怎样做到言为心声、写为“行”声。
相关阅读
推荐
  • 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与情境

    一、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与情境,体现让阅读成为学生有感情的生命活动的人本理念。 阅读是师生、文本形成对话,是思想与感情交流。让学生读不是让学生机械的重复的盲目的读。阅读是情感的生命活动,是有情趣的学习生活。本课以悟情为主线进行阅读,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感情丰富的阅读课堂。学生说到继父鼓励我出门一段时,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体会继父对河子的关心;继父鼓励我为看海做准备,采用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说说你的父母看到你做了了不起的大事时,他们会怎么说?真正读出你真能干,河子。的语气,体会继父的内心情感;结尾处的创设情境师生

  • 小学毕业班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第一次带毕业班,还有不到十天就要小升初考试了,然而面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却不知该从何下手。一直以来我的语文教学都是开放式的:课堂上有开放的思维空间、课后有开放的阅读空间。而对于生字、词语这些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我从不爱反复去磨。我以为知识是要去发现的,有一个善于发现的头脑,要比有一双善于记录的双手更重要。也许我这样说会激起许多老师的反驳:没有扎实的基础如何改好高楼?但我也想问,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受过了这样的语文教育后发展如何?我们的国民素质又如何?难道我们能否认,现在的中国人素质低公共场所随便扔垃圾、造

  • 在铺垫中解决难点——三年级《秋天的雨》教学

    《秋天的雨》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的文章。题目虽是《秋天的雨》,其实写的是秋天。作者只不过是以秋天的雨为线索巧妙地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联起来。文章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美丽与丰收的画面。 在这节课中,潘老师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找找作者对秋天的雨是社么感受,把感受的句子划下来,在交流后,板书也有意识的以总分的结构展示,为下节课的概括训练做了很好的铺垫。要知道概括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点。从三年级起,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练习概括就是在训练抽象思维。三年级抽象思维刚起步,特别需要形象

  • 张扬个性,拓宽写作之路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忽略学生个性存在,拘泥于教师命题,学生受命作文或者统一内容、要求,指导成文等等僵化的模式里,结果,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张扬,更缺乏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我们知道,作文是最具有个性化的,古语曰: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是对同一事物感受也不尽相同,写作也应各具特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由此可见,作文就是学生自我需要的表露,是个性得以张扬的一块阵地,是感受得以宣泄的一种途径。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指出:作文教学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

  • 阅读指导课——《特迪的礼物》随感

    5月25日,我校的许雅娟、胡矿云两老师为我们当小的全体教师呈上了两堂定位于中年教师课堂展示的优质课。我听的是许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许老师上的是从课外选定的阅读指导课《特迪的礼物》。也许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并非无可挑剔,也许师生文三者的互动也未能臻于理想化的佳境。但是,40分钟听下来,我依然觉得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年教师,能以如此恬然淡然的心态,能以如此素朴的家常课的上法来执教这样一节阅读指导课,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想到自己,同为中年教师,却毫无疑问在教学追求和境界上显然存有高下之分,可真是汗颜哪! 在许老师的这节课

  • 把生活中的快乐带入课堂

    相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时常会看到,孩子们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会乐此不疲,哪怕是玩上几个小时,他们还是兴趣盎然。但是在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时间里,却总有几位同学不那么专心。不能给他们带来像课余生活那么多的快乐,所以他们会不感兴趣了。如果让学生说说快乐的事情,他们大多会说到课余的生活、游戏。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也能充满真实和快乐?我认为可以收集课余生活中的片段,把他们带入语文学习过程,把这些收集的资料和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也能体会到游戏的快乐。新课

  • 依托课内自读课,分解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部分教学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中的体现。它的理论模型来自杜威的实用主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和多重智力学说的统整。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语文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中转变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确立了新的课程观和

  • 新课程实施后的点滴思考

    新课程实施已三年半了,我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成长,新课程确实是一股清新的风,给教师与学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通过三年半的实施,我也没啥经验可言,只能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一说: 1、 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 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联系,是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全面发展智力的有效途径。我在上《菜园里|》这一课时,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让学生回家观察各种蔬菜的特点,形成形象概念后,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说你看到

  • 课题研究: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少教多学的实践研究对学生来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体验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中进行探究。不仅使他们学到了知识、掌握了基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技能,对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发散思维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少教多学 的实践研究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进行探究活动和合作讨论,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和问题的情境,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学科问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空,使学生有思考、质疑、表述、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使学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