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谈语文课堂中交流展示环节存在哪些问题

谈语文课堂中交流展示环节存在哪些问题

更新时间:2020-03-12 15:54:24

《谈语文课堂中交流展示环节存在哪些问题》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占媛媛,2019年我的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交流展示环节常见问题调查研究》获得了市级立项,为了更好的完成课题研究,我听了我校不同年级语文教师的课。

下面我就以郑振铎《猫》的第二课时的课堂实录,来谈谈语文课堂中交流展示环节存在哪些问题。

一、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对于郑振铎先生养三只猫的经历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继续深入的阅读课文,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PPT展示:

1、本文重点写了哪知猫?关于这只猫的描写,同学们可以概括为几个阶段?

2、“冤案”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我”比前面两只的亡失更加难过?

4、真相大白后,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学生再次认真的阅读文章,体会文意,交流心得)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

生1:我来说一下。本文重点写了第三只猫,主要从买鸟——怀疑猫——惩罚猫——真相大白这样四个环节来描写的。

生2:我也认为是第三只猫,但是描写环节我认为还有“对鸟的凝望”要加上去。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2:为下面大家怀疑猫吃了鸟做出铺垫。

师:很好。

总结:本文重点写了第三只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买鸟——凝望鸟——怀疑猫——猫蒙冤——猫受罚——真相大白这样几个阶段。

师:那么,既然说到猫蒙冤了,谁来回答一下猫“冤案”产生的原因?

生3:它对黄鸟的凝望,以及后来嘴里好像还吃着东西,这两处的描写是冤案产生的原因。

师:说的很好,还有同学有不同意见或者有要补充的吗?

学生思考中

生4:大家都不喜欢第三只猫。

师:非常好,大家都不喜欢第三只猫,所以会怀疑它,误解它。就像班级如果出现违反纪律的情况,班主任老师首先要找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了解情况一样。因为大家都不喜欢这只猫,所以鸟被吃了以后,大家都会怀疑这只猫,再加上猫平时的种种表现,更加深了这种怀疑。

总结:“冤案”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大家不喜欢它(2)对黄鸟的凝视(3)嘴里嚼着东西。

师:好的,下面来看看第三个问题,哪位同学来说下。

生5:作者误解了第三只猫。

生6: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生7:猫无抵抗的逃避。

生8: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也十分的全面。

总结: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师:关于第四个问题,大家有什么想表达的呢?

生9:有爱心,知错就改

生10:能自我批评,勇于承认错误。

生11:同情弱势群体,能自我反省。

师:很全面了,说明大家都很好的思考了,很棒。

总结:知错能改,同情弱者,严于自省,勇于自责。

(三)深入探究,领会内涵

师: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说说最后作者为 什么说“永不养猫”?

生12:第一次猫死是一缕酸辛,第二次是怅然、愤恨,第三次是更难过,感情越发深入,所以再不养猫。

生13:.第一次“酸辛”(对猫)——第二次“愤恨”(对 人)——第三次“难过”(对己)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从三次养猫表明了作者由关注动物的生命到反思人的本性(天灾——人祸——我之过)。 自私自利、冷漠麻木、主观臆断,这都是对弱者生命的漠视和践踏,“我”不想再制造这样的悲剧,所以永不养猫了。

师: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学习,大家从中学到什么样的道理呢?

学生热烈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总结:

(1)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要主观臆断,妄下断语。

(2)为人处世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能全凭自己个人好恶、私心和偏见来处理事情。

(3)善待生命,同情弱者,关爱动物

(4)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

为冤案的牺牲品。

(5)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四)拓展延伸

师:看看下面两个问题,你们该如何思考呢?

1、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会对作者或是人类说些什么呢?

“我终于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了!” 

“希望你们能善待我们!珍惜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

“你伤害了我,我恨你们!”

“人类太自私了,太残酷了!”

2、你代表作者或人类对第三只猫说些什么?

“我错了,请原谅我吧!”

“以后我要学会珍视每一个像你这样的小生命。”

“我再也不会因为弱小、残疾等原因无视或歧视你们。”

师:这节课就上到,那么同学们思考下,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家人、朋友及所有身边的人或被人误解呢?以后你准备如何去做呢?

二、听课有感:

《猫》是郑振铎先生的作品,寓意深刻、含蓄沉郁,文字朴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挚。

这节课整体的思路是很好的,比较流畅,问题的呈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学生能根据问题不段深入的思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学生自学交流讨论的形式来进行,效果也非常不错,学生都很积极的参与课堂,思考问题。

当然在这节课上还是表现出了一些问题的:

1、教师把控课堂的痕迹比较明显,对于有些问题,学生还有一些想法,但是限于时间关系,教师就生硬的停止了学生的交流展示,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当然我们不是说教师不要把控课堂,而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下的把控课堂,这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讨论交流前,教师没有给与科学的分组,就是简单的指令前后位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所以课堂再交流讨论中略显混乱,学生思考问题也缺乏交流的对象,没有真正实现讨论交流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讨论前就要科学的分配好讨论交流的小组,明确各成员的任务,保证小组交流讨论的实效性,才能实现全员参与讨论思考、学习成长、进步发展的目的。

3、在整节课中对于“人的个性需要完善”这一命题阐述不清晰,虽然在讲到冤案时,教师用班级违反纪律的现象作例子,但是没有明显引出这个论断,所以在设计问题了可以考虑多加一个问题“如果是第一只或者第二只猫咬死了黄鸟,作者和其他人会有如此的反应吗?”这样能更好的说明“人的个性需要完善”这一命题,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4、在讲到“真相大白”时,应该提下文章中出现的“黑猫”,第四只“黑猫”现身仅仅是短短的一句话“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但它是此文的高潮,好似爬山到顶峰,豁然开朗。事情到此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所以这里也是要明确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让“我”知道,我错怪了第三只猫,才会引起“我”感情的巨大变化和波折,进一步的引出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课堂上需给学生点明。
相关阅读
推荐
  • 略读课《松鼠》让高段孩子同样感受童趣

    今天给小人们上略读课文《松鼠》。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它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定格在眼前。可是,早自修,学生的机械化的朗读,让我这个旁听者怎么也欣赏不出小松鼠的可爱,更别说能听出孩子们的喜爱之情了。我该怎么让高段学生也那么感兴趣地,那么享受似的阅读本课,感受小松鼠的可爱,感受作者独特的写作方式呢?我的脑细胞开始不停地运转,昨天看过的教案需要推翻和重整。 上课了。我先和孩子们简单回顾了一下上一篇说明文《鲸》,然后问: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动物世界里,还有一些比较

  • 《秋天的雨》一课听课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文章用美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天图画,通过美的、充满诗意的语言体会秋天的美好,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的课堂上,潘老师设计以读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感受,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读出秋天的美,读出浓浓的语文味。 首先,潘老师适时指导学生边读

  • 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近来浏览一些教育类的杂志发现教育家与其他在教育上颇有建树的学者,都把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而自主、合作、探究这种语文学习的方式也被积极倡导,成了时下比较流行时尚的教育流行元素。 在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也尝试采用让学生们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再共同讨论交流的方式,几节课下来,稍有奏效,某些学生的个性阅读在课堂上得以施展,创新的意识也开始渗透。课堂由些出现了不少亮点,讨论也异彩纷呈,滔滔不绝起来。如前天在与学生共同学习课文《爬天都峰》时,学生

  • 激发学生的兴趣,令课堂活跃起来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学短文,这篇课文以环境保护为题材,写了小作者看到生活中的污染而产生的美好愿望。文本少了点童趣味,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缺少了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令课堂活跃起来,我把水变成汽的过程这个难点变成学生动动、说说、演演的过程,自主地学习。于是,我把水变成汽的过程画满整个黑板,请学生们一起来演演。顿时,一个个学生立刻把自己变成了水,蹲在了地上,口中还一声声说道:我是水,太阳一晒就变成汽。刚说完,孩子们立刻轻飘飘起来,我看了心里直笑。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变成云。读到这里

  • 评王老师的《北京》

    我们这次的教研主题是关于词语教学,整堂课教师比较注重对词语的了解和掌握,评课时很多老师针对词语方面的教学谈得也非常细致,在这里我想针对教师评价和朗读方面说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 教师评价语言及时准确,起到了激励指引作用。 当老师让学生到导游来介绍北京,学生读完了课文,教师是这样说的:你的语言清楚,声音响亮。这样的评价不仅激励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也对后面的小导游提出要求,起到了指引作用。再如:当学生读完立交桥的句子,教师评价:你的朗读用上了表情和眼神。当学生读完描写草坪的句子,教师评价:你的朗读把老师带到

  • 寓言中对寓意的理解——《伊索寓言》教学反思

    寓言,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那么,寓言教学如何能引导学生的理解由表及里走向深刻?如何让寓意的揭示水到渠成而不是牵强附会?如何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思维得到发展?在这里,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是对寓言的认知,寓言是通过角色出人意外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要儿童能概括出寓意,就必须充分地感受寓

  • 九月份语文教学反思

    要月考了,这意味着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也快要1个月.反思我这一个月的语文教学,我认为我主要存在着下面几个问题. 首先,一堂课重点的把握存在问题,这堂课我打算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我打算采用哪些策略.在这个方面我有很大的欠缺. 其次,课堂讲解中的过渡语句缺乏,只是生硬地从这个话题直接到另一个话题.没有搭好台阶让自己一步一步下来. 再次,课堂的有效教学有不足.点名发言的就那几位同学,并没有让更多的,甚至是全班同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没有实现一种有效教学. 最后,板书问题.如果这节课的知识点较散

  • 五年级语文教学:错题分析中的精彩

    四川省南江县大河镇小学 罗定佳 近年来我所教五年级4班的语文课,几次月考下来成绩都不太理想,我绞尽脑汁的想办法,分析失分的原因,但学生在很简单的题里仍出错,实在没有办法便想到让学生自己分析错题的原因,以便纠正。 第三次月考后,试卷发下后,我让学生仔细地看,回忆以前学过的内容,认真分析,写出错题出错的原因,学生们热情很高,写得非常专心。 学生郭飞:2大题没有理解题意,所以词语组错。3大题没有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导致出错。8大题没有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习作没有认真读题,没写完,没有表达出事情的中心。我决心以

  • 探寻特级教师课堂魅力,感受略读课文的丰盈世界

    几年前,虞大明老师来我校讲学,他的《猫和战争》使我大开眼界,那种高不可攀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让我回味了很久。这次又听说虞特要来,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期待:不知虞老师会送来怎样的课? 令人惊喜的是,这次的虞老师大气、从容、智慧的风采依旧,还多了一份平易近人,让所有聆听的老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哎,我怎么没想到,这篇课文还可以这样上,下次我也要去试一试。如果说与几年前的虞特比,现在的虞特在教学上应该是更加的实在和游刃有余。 这次他为我们送来的两堂课都是人教版五下的略读课文《金钱的魔力》和《梦想的力量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