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小学语文录像课评比与研讨活动总结

小学语文录像课评比与研讨活动总结

更新时间:2020-10-14 16:18:16

《小学语文录像课评比与研讨活动总结》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截止2月27日,我市小学语文学科录像课评比及网上集中研讨活动已圆满结束。本次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打破传统,采用网上参与、网上评比、网上研讨的纯网络化形式,不仅省钱、省时、省力,而且参与面广(30节录像课),参评录像课质量高,集中研讨热烈而深入(15页共706条评论),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也暴露出我市小语教研拯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获得五点喜悦

基于本次活动的网络化形式、课堂教学水平和在线研讨质量,本次活动呈现出五点喜人之处。    

一)领导重视程度高

本次活动没有强制性要求,通知下发后,全市38家单位中有30家报名参加并按时上传录像课参赛,其中有8节录像是双机拍摄并精心制作,镜头切换自如,小镜头穿插及时,能全面而细致地反映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想起了多次在省协同研修会议上兄弟市县教研员的感叹——“视频上传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而本次活动,我市上传的教学视频有30节,我想这也从一定角度折射出我市的教研水平。当然,这都归功于我市各校领导对教研的重视程度高。

二)拍摄和上传技术取得多项突破

1.拍摄点的远近高低和角度选择恰到好处。

2.摄像技术接近专业。单机能根据看课需要灵活自如地进行远近调控,双机拍摄能及时切换镜头,合并处理细致,声像同步。部分视频还能随时根据需要穿插小镜头,全方位、多角度呈现课堂教学状态。

3.所有参赛单位都能突破视频上传难关,规范制作片头并成功上传教学视频。

三)教研组的备课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这次参评的教学视频,从教学设计看,思路都很清晰。课堂教学呈现出来的教学环节清清楚楚,而且大多数都能做到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近一半的课堂教学视频呈现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梯度设计。这是之前的参赛课不多见的现象,说明设计该课的教研组备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比如市一小的《编写童话》、市二小的《圆明园的毁灭》、文城中心校的《掌声》、东郊中心小学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昌洒中心小学的《跑进家来的松鼠》、华侨场小学的《老人与海鸥》,这些课的设计思路都很清晰,由易到难,逐层推进,螺旋上升。教师完成起来比较顺手,学生学起来既不太难又有一定挑战性,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1.思想认识大幅度提高,从只关注教学内容推进到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30节课,教师在关注教学内容推进的同时,都不同程度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都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学习氛围呈现出兴趣浓、热情高、感情深的快乐迹象。比如,陈汝娇老师(市一小)、杜雨雨老师(东郊)、陈小燕老师(华侨场)、陈施老师(新桥)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师语言和教态亲切温和,善于创设富有童真童趣的课堂学习氛围,并不失时机地表扬、鼓励、赞赏学生,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完全被老师调动起来了,课堂学习氛围活跃而快乐。再如韩晓丽老师(锦山)和陈宜老师(蓬莱)的课堂,教师善于点燃学生心中的母爱之火,不断唤醒孩子内心关于爱的潜记忆,使课堂学习沉浸在一种被暖暖的母爱包围着的感动之中,许多学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2.师生的角色定位找准了,实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归位。

这次参评的录像课,教师的问少了,学生的读多了,强拉硬拽的灌输少了,顺学而导的点拨多了,抢镜头的不再是台上的教师,而是台下的孩子们。比如,邢丽燕老师(文城)、杜雨雨老师(东郊)、陈智老师(湖山)、李英俏老师(东阁),这些教师在课堂中没有急着让学生感悟主题,而是一步一步慢慢引导孩子反复读书,让孩子在一次次的阅读中不断加深理解、积淀情感基础,为最终理解文本主题一步步搭台阶、做铺垫;再如陈丽君老师(迈号)、张岸柳老师(市三小)、冯冬严老师(头苑),这些教师能在课堂中腾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阅读、书写,而教师始终作为引导者快乐地享受在学生的反复阅读和静心书写之中。

3.教学技能提高幅度大,不少教师的教学展现出大家风范。

好课既要有好的设计,又要有好的完成。设计可以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而完成往往要靠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

从本次30节参评课的教师教学技能看,我们的教师有几方面的变化是相当大的。首先是教师外在表现出来的神情、动作和语言,有的像母亲一般充满慈爱,如李英俏老师(东阁)、符玉兰老师(树芳)、杜雨雨老师(东郊)、王文卿老师(会文)等;有的像可爱的孩子一般,活泼、有趣,如陈汝娇老师(市一小)、陈施老师(新桥)等;有的像慈祥的智者那样循循善诱,耐心等待,如杨喜晓老师(东路)、林方惠老师(龙楼)等;有的像作者亲临现场一般让人身临其境,如郑菱老师(市二小)、韩深光老师(冯坡)、陈宜老师(蓬莱)、韩晓丽老师(锦山)、冯凤丽(重兴)等。这样的状态,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修炼出来的,这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涵养,长期的专业文化孕育出来的一种内在涵养。其次是教师内在焕发出来的教学智慧,比如陈汝娇老师的“例文悟法”“激发想象”“拓展故事内容”三个板块的教学,每一个板块都分层分步做好铺垫,层层落实,使得教学得以顺利推进;郑菱老师在引导学习第五自然段、激发学生对八国联军的仇恨之情的时候,巧妙设计了三个组合板块:抓住关键词“凡是”“统统”理解并朗读重点句,在熊熊大火燃烧圆明园的情境中“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是一群怎样的强盗”,在播放大火毁灭圆明园的视频后追问“还有什么也在大火之中化为了一片灰烬呢”,把八国联军的罪恶赤裸裸地呈现在孩子眼前,充分激起了学生对侵略者的深深仇恨;邢丽燕老师巧妙整合文本,聚焦两次“掌声”,顺着两次“掌声”引导学习首次掌声前后的故事,并且老师善于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揣摩、体验人物内心,同时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既有人文思想的熏陶,又有语言文字的训练,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五)集中在线研讨热烈而深入。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研一体化,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参与课堂教学研讨,有效发挥“比赛促研”“研讨引领”的作用,去年12月底,本次评比结果还没公布前,教研室就已经将30个参评视频和对应的教学设计集中链接在研讨页面并开展网上研讨活动。评比结果公布后,2月26日,教研室组织了全市小学语文教师的集中研讨,参与研讨人数300多人,评论700多条。

从教师的评论内容看,本次集中研讨呈现三大特点:互动充分,思考深入,发言质量高。以往的在线研讨,不少教师都是各说各的,很少进行互动。而这次的研讨,互动较多,呼应及时,思维碰撞充分。比如:

回复02-26 20:56市三小  黄妫萍

老师们课堂中和各种教学策略为我们探讨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赞!

回复02-26 21:00文昌三小 杨佳慧

嘿嘿,我和黄老师的看法一致,这些节课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研究素材,课型、年级段全面不说,最难能可贵的是 这是我们身边的 摸得着的课,所以,真的很宝贵。 

02-26 21:37韩晓丽  锦山中心小学

杨老师一句“这是我们身边摸得着的课”说得太好了,上一些实际实效的课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拘于形式没有因材施教的课堂再华丽也不值一提。

另外,从以下几位教师的评论中,我们不难看出本次研讨教师的思考深入,发言质量高:

02-26 20:41文城中心  符少萍

观看了一小韩汝娇老师的一堂习作指导课,很有收获。本堂课始终贯彻“自由表达,真诚写作”的理念,步步为营。首先体现在教师的“导”上面,导入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第二环读童话故事,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第三,编写童话。老师并不是将孩子丢在漫无边际的荒芜的世界里,而是创设情境,把孩子带进一个充满梦幻境界的童话故事里,一步步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把孩子们真正带进童话故事中,去感受动物们的可爱、真诚。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的学习。这样的一堂课,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能编写出一篇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学生更收获了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及快乐地成长。值得好好学习呀。

02-26 20:55潘妹

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上了几千节语文课,到末了还是不会读不会写。但陈汝娇老师上的三年级习作七《编写童话》,指导学生去读、去说、去演、去写,由模仿到创造,由不想写到非要写,由量变到质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不仅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不仅是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方法。陈汝娇老师教规律,教方法,教给学生一把把智慧的金钥匙。也许知识可以被遗忘,但能力却将伴随着学生的终身。这就是实效,而且是长效。

02-26 21:02宋乃义

非常赞同黄老师的观点。阅读教学基本任务主要包括为: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语言,品评词句,领会表达;习得方法,运用语言。这样的表述是立足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出发点与归宿点上,但并不排除文章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体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因“偏重”语言文字运用而“冷淡”文章内容的感悟,还是正确处理好“理解”和“表达”的关系。

二、产生两点感慨

活动取得良好效果,说明有些事情我们做对了。所以,经过本次活动,我们有两点感慨颇深。

1.只要方向对了,辛苦、麻烦,终会否极泰来,瓜果飘香。每一次开展活动,心里总会问自己:这活动会不会加重教师负担?会不会使老师们太辛苦?所以,许多活动都是忐忑不安地组织安排,总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尤其是协同研修活动,每一次都要完成教研组备课、上传初备教案、组织备课在线研讨、修改并上传正式教案、拍摄并上传教学视频、上传教学反思和点评、组织评课在线研讨七个规定动作,感觉很麻烦,但是今天开来,这些活动我们付出了汗水,也得到了应有的收获。

2.守得住,才能深扎根,根深才会叶茂。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直都被广大教师忽略,近几年的每一次教研活动,我们都会旁敲侧击甚至一针见血点破其中要害,几年坚持下来,终于见到了教师思想发生质的改变。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也是这几年来我们咬住不放的话题,多次的现场交流和在线研讨,我们都在有意引导并不断强化主体观念,同时还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剖析“发挥主体性”的具体操作策略,此次参评的教学视频,绝大部分都做到了把大量时间还给学生。

三、留下两个遗憾

一是本次评比前,我们用了一年时间开展了四次的识字写字协同研修活动,研讨总结了不少关于识字写字课的教研成果,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识字写字教学策略,但是本次参评的识字写字课中,仍然有三节识字写字课“逍遥法外”,我行我素,对我们的研究成果不屑一顾。

二是参评的多节阅读课,教师只关注文本内容和主题,忽略语言文字的训练,暴露出我们的参评教师甚至是整个指导团队对于新课标的学习和理解不到位,教育观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

四、发现三个问题

1.第一学段的学文,教师目标定位不当。忽略了识字写字的重点,花大量时间指导学生理解内容、感悟主题等。

2.教师对问题的提炼缺少思考,导致问题多而零碎,缺乏思考价值和统领、引导学习的功能。

3.忽略课堂的生成。教师对课堂提问的用意不明,没能及时从学生的回答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引导。

五、反思两点策略

1.加强听课指导和监督。长期结合听课检查等各种教研活动,关注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研员的指导、监督功能,使新课标的理念和有关教研成果能到有效落实。

2.多管齐下,帮助教师成长。充分利用学校教研组、中心校教研员和市教研员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经常创设读书交流、专题沙龙、同课异构、网上研讨等成长机会,多形式为教师搭建展示舞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关阅读
推荐
  • 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朗读课

    那么怎样真正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朗读课,是学生的朗读水平能日益提高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这一直是深深困扰我的一个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给予充分的时间,有效朗读文字。 1.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在这方面我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多学生会较早的到校,这段时间用来玩也是一种浪费,还不如大家一起好好的读读书。于是我克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也一早到校组织学生朗读,并且我不吝啬给学生肯定的眼

  • 语文低段中心组说课比赛记录

    思维的碰撞、理念的火花、文采的彰显、独到的陈述这是在平湖市行知小学举办的市低段中心组教学研讨暨说课比赛上的真实记载。以下是对本次活动的零星记录: 1、百变不离课堂 课堂是教研活动的主旋律,是赢得教学一手资料的最重要阵地。本次活动中,行知小学的陆龙勤老师为参会的老师们提供了一堂题为《三个儿子》的二年级语文课,供大家以此为载体和蓝本开展教学商讨。百变不离课堂,这是教学的永恒的旋律。 2、教得精彩,说得也要精彩 教是为了更好的说,说是为了更好的教。说课中至少可以看出教师的多方面才能。活动中,近二十位来自全市各所

  • 在“爱”中渗透写作指导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老人与海鸥之间感人的故事,文章结构清晰,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在这节课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课文前半部分,让学生去体会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这一部分的学习既要让学生在朴实的语言,平凡的内容中感悟真情,也是为了下节课最终学生能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

  • 品读重点词语,突破阅读难点

    《秋天的雨》语言美、意境美、篇章结构美。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雨的;要引领学生品味赏读,深入感悟秋天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并且在这一赏读的过程中结合语言训练,提高理解感悟等语文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中体验语言美、秋天美、意境美。其中,体验语言美和意境美是教学的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潘虹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点,最突出的是重点词语的品读,潘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读、想象,把学生带入秋的意境。 在学习秋雨是一把钥匙

  • 张扬个性,拓宽写作之路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忽略学生个性存在,拘泥于教师命题,学生受命作文或者统一内容、要求,指导成文等等僵化的模式里,结果,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张扬,更缺乏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我们知道,作文是最具有个性化的,古语曰: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是对同一事物感受也不尽相同,写作也应各具特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由此可见,作文就是学生自我需要的表露,是个性得以张扬的一块阵地,是感受得以宣泄的一种途径。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指出:作文教学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

  • 动手实践 突破难点(教学分析)

    《一次成功的实验》这篇课文讲的是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就意识到,这是一篇包含着丰富的活动资源的课文,如何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好这些活动资源,让它们为学生解读文本服务呢!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手段: 在上课之前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为做逃生游戏做好铺垫。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对游戏的做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

  • 趣味语文:巧编字谜 激发兴趣

    今天我上了语文园地八中的趣味语文,是让学生猜字谜。书上出了一个谜面右边有,左边无;后面有,前面无;哥哥有,弟弟无;周家有,李家无;听说有,读写无。这个谜面每句三个字,前后的词语又相互关联,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喜欢读,而且很容易就猜出了谜底是口字。我又请他们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同学们都争着要解释,看来他们已经发现了这个谜语的奥妙所在了。 于是我趁热打铁,让他们自己来续编这个谜语,要求也是每句三个字,用上有和无,而且前后词语要相互关联。我自己也准备了几句,本来想等学生编不出时露一手的,没想到学生比我编得更多

  • 课外资料的有效链接——简谈毛海燕、韩勇中老师语文课带来的思考

    新课程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出现了不少的阅读链接内容,不经意地分布在课后、拓展平台等中,悄无声息地向我们传递着内外结合的大阅读观。它刷新了教学中惟教材论的狭隘观念,刷新了阅读教学中以课教课的封闭行为,也刷新了学生孤立单一、缺乏联系与整合的阅读方式。如何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料,实现其与文本阅读的有效链接,使阅读教学从过度预设、封闭和垄断转向生成、开放和整合的一种飞跃,使课堂开放而有活力,是我们语文老师所共同思考并实践着的话题。在这次的与天妃小学教学联谊的五年级组的课堂里,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毛老师还是韩老师都在教

  • 理想课堂属于你——有效课堂教育研讨会

    构建理想课堂,探讨有效教学,我觉得课堂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单位时间里学生知识的增量,保底讲,是切切实实地让学生学有所得。怎样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精当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今天,我听了同题异构的《黄河的主人》三堂精彩的展示课,我首先关注的是教师的魅力。教者的文化涵养厚积薄发,在课堂上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召唤着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让我感受很深的是三位美丽的老师对于文本的深刻解读。 王雪晴老师的课,不愧是大家磨出来的,从新知的探索、共建,到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