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把游戏“还”给幼儿——《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把游戏“还”给幼儿——《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更新时间:2015-11-20 12:42:00

《把游戏“还”给幼儿——《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选择这本书,第一感觉是因为它的名字吸引了我的兴趣,第二也是因为我正需要这样一本关于幼儿游戏方面的书籍给予我指导,虽然作者是个美国人,孩子们的游戏内容也来源于美国,但我发现我们的出发点、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通过游戏来发展幼儿社会认知、语言交往、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前言”中提到“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是既有工作的一面,又有学习的一面,还有乐趣的一面,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如何才能更好地给予幼儿这样游戏的机会?实际上也应该说是我在游戏中该如何更好地指导幼儿游戏?
继而我翻阅到第五章“与儿童互动,促进游戏发展”,其中对游戏的引发、教师的介入和退出、如何指导游戏者等方面进行了实例分析,使我收获了我的困惑解答。
一、无人参与时的游戏指导
我们会发现,幼儿会对一些角色区慢慢失去兴趣,导致某区角无人参与游戏的情况,那么这时该怎么办?恰巧我们班的“理发店”正持续了这样的状态,于是我们通过几次观察就和孩子商量,将理发店的一些物品调至两个娃娃家使用,撤销了“理发店”游戏,可这样的做法并没有使游戏更为丰富,效果不佳。
作者的实例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无人参与的户外角色区,教师试着投放了一些新的服装、道具等材料,并和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接着 “飞机”游戏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因此,新材料的投放可以引发幼儿的游戏。
二、适时介入和退出指导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认为,教师更应该做好一个观察者,要在观察的基础上、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下去介入指导游戏,更要懂得及时地退出鼓励游戏,书中说到:这个过程很像和舞伴共舞,一个领舞,另一个人跟随。通过观察游戏进展来判断介入和退出的时机,有助于幼儿对游戏的思考。
我们的游戏中应该都出现过这样的场景:几个孩子一起玩积木或是其他玩具,玩着玩着,就会有孩子来告状某某孩子乱扔、打人等情况,这时老师怎么处理才更好呢?一般,我会请孩子们先停止游戏,了解情况,和孩子说说这样做的危险性。但书中的老师是这样做的:当孩子玩积木大吵着“伏地魔”来了,甚至推翻了积木,老师悄悄地走到孩子边上说:“如果没有坚固的城墙,你们可就没有办法对付坏蛋啦。”于是孩子们马上动手专注地搭起了积木。
我的介入很直接,应该会使孩子们的情绪都变得相对低落,当我离开也不难说还会再发生,但是那位老师却十分淡然地融入到其中,只一句话就让孩子们安静并专注于搭积木,离开后孩子们也会保持这样的状态,因此,介入也是需要合理的方法。
书读至这里,一个个事例感同身受,反思自己的日常指导,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在方法上海比较欠缺,感觉游戏还是被“掌控”在了我的手里,所以,我需要在放手一些,将游戏“还”给孩子,做个更好的观察者,少一些“老师的想法”,多一些“孩子的建议”,学会适时合理地引导幼儿。
相关阅读
推荐
  • 读陶行知文章有感

    近日,我读了陶行知先生教育名著,顿觉收益匪浅,充分认识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充分体现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说:爱满天下。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孩子,甘为骆驼 陶行知先生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称学生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孩子是稚嫩的,孩子是天真的,他们的

  • 种植园地与幼儿园课程《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

    读了虞永平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一书,在这本书中,虞老师主要论述了课程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书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着幼教行业的发展,其中《种植园地与幼儿园课程》一文给了我很大触动。因为种植是有关自然,有关生命的一项活动,幼儿不就是要接触自然,接触生命的吗? 看了这篇文章,对比自己接触过的幼儿园,很多幼儿园都能在园内开辟种植园地。而虞老师的观念影响了我,种植园地不仅仅指室外用来专门种植的地方,只要是能种上一些植物的地方都属于种植园地,这样的定义打破了传统的观念,让一些受到场地限制的幼儿园也能开辟属于自己的

  • 让《弟子规.》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弟子规.》走进孩子的心灵-------阿荣旗王杰幼儿园 作者 史金凤 最近我读了幼儿教育导读2014年4月下中的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陈芳写的《浅谈幼儿园弟子规教学策略》一文,我颇受启发。大家都知道,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最旺盛的时期,也是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如果在此阶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适宜的方式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一定会受到较好的效果的。陈老师就弟子规的教学,谈了如下策略:1、染----春雨润物细无声,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相应的环境对幼儿的兴

  • 教师的语言修养——《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三步曲》读后感

    文中摘录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我觉得很经典。在我所从教的这个班里,最近就发生了一件令我非常欣慰的好事。 正宇是个做事慢条斯里的孩子,走起路的样子也有点和别人不一样,摇摇晃晃,其他孩子有点不喜欢他,还因为他在学习方面也不太如人意,我刚到这个班的时候,就听任教了两年的老师对他的评价:这个孩子有点娘娘腔。但我却不觉得这样,长得一张帅气的男孩子的脸蛋,高高的身材哪像是娘娘腔啊,于是我开始挖掘他闪

  • 爱心加耐心逐步走向成功《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

    假期里的时候看了《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这本书,初次拿到书的时候并没有太引起我的阅读兴趣,某天随手拿起书本翻阅了一下目录,看着这些熟悉的句子,我的兴趣一下子起来了,其中有一篇文章让我深有感触,就是第五篇因材施材中的一篇文章,文章题目叫做《老师挨了一个耳光》,这个题目映入眼帘,马上与我产生了共鸣。 书中的强强是一个小霸王,简单点说起来就是家庭中的暴力因素长期造成他产生了攻击性行为,而且不仅对其他的幼儿,在一次事件中还动手打了老师耳光。此时此刻,就有这样一名孩子怡怡在我的班级中,看了这篇文章以后,结合自己对

  • 《教师点亮教学写作》读后感

    今天晚上,我在幼儿教育网上看到一篇题为《教师点亮教学写作让幼教们的教学写作回家》一文,让我感触颇深,使我连想到近期我园教师们对教学写作的多种感受和想法,教师们对写作普遍感到头疼,厌烦写作,对如何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如何确定写作内容等等问题,已成为教师们的一种通

  •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读后感

    郭瑞增的《做孩子的心理医生》是一本受家长欢迎,又受教师青睐的好书。在教育实践中,也会观察到孩子们的陋习,例如,孩子多动、不爱上幼儿园、焦虑症等等,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会根据经验采取必要的措施。这本书,他就生动的记录了症状及其采取的措施,让家长和教师有了一个具体的参考。我们都知道爱孩子,从呵护孩子的心灵开始,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了解孩子的发展状态,解决孩子的成长烦恼,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对孩子的呵护,最重要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灵!没有一对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恰到好处,爱得得体;有的有

  • 教育电影观后感——《美丽的大脚》

    在那么多优秀的教育类电影中,我选择了倪萍主演的《美丽的大脚》来观看,因为倪萍是我所熟悉的一位演员,她智慧而又知性,退出主持舞台的她更显幽默和风趣,豁达和开朗的个性十分的吸引人。花了整整一个多小时,看完了整部电影,给我留下的除了感动之外,还有一抹淡淡的哀伤。 影片讲述了黄土地上一位平凡的女教师张美丽的故事。她的丈夫因为愚昧被判了死刑,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没有那样的命运,她教自己的孩子读书,后来又办起了学校,教村里的孩子读书。学校办起来了,她的孩子却没有了。但她没有放弃这群毫不相干的孩子,而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 多形式的快乐阅读

    校园是一个孩子们读书的地方,也是老师们学习的地方,我园一只开展系列特色活动,如:本学期把乡土.生活.阅读作为了特色活动,为了更好的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 世界阅读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 4月23日定为 世界阅读日 希望藉着这个重要的日子,向大众,尤其是年青人和儿童推广阅读和写作。为何会把世界阅读日定在4月23日?莎士比亚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是于1616年4月23日逝世把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可说是別具意义。因为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