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误区与对策》读后感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误区与对策》读后感

更新时间:2014-06-22 14:47:02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误区与对策》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业务学习的读书时间,我翻开《儿童与健康》这本杂志,细细品味着“幼儿园规则教育的误区与对策”这篇文章,深有感触。
一、误区
1.教师更关注幼儿的规则行为而忽视规则意识的培养。
幼儿的规则意识一般都是老师要求的,要求幼儿照着做,这样一来,幼儿就会觉得规则和他们没有关系,孩子们就会缺乏规则意识。教师一般为了班级常规,对幼儿采用高控手段,处处防着孩子,生怕孩子出现意外。可是这种高控也促成了孩子们缺少自我控制能力,始终处于他律的阶段。
2.规则教育缺少持之以恒。
应该说规则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平时活动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向幼儿渗透。可能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或是心情影响,很多老师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不利于规则教育的持续性。
二、对策
1.让幼儿了解规则的作用和意义。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规则存在于我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了解和遵守。由于孩子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差,因此需要我们耐心地实施,要通过不断地强化,不断地积累,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收到成效。
2.建立适宜有效的活动规则。
有效适宜的活动规则是活动的前提保障。首先在活动前要制定有效的规则,幼儿在活动中必须遵守,教师在活动前提出来。其次,在活动中师幼可以共同讨论,制定规则,这比较适合于中大班的孩子。
3.持之以恒地进行规则教育。
首先要做到时时提醒,避免孩子遗忘。其次要运用榜样作用进行正面教育。最后要将规则教育贯穿一日活动始终。
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需要幼儿园、社会、家庭的共同配合,所以,从幼儿园出发,让我们帮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要吧!
相关阅读
推荐
  • 用爱温暖孩子——读《用心灵赢得心灵》有感

    现在的孩子任性、娇惯、懒惰、不守规矩。与同事谈及此事,都有同感:也许我们没有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也许今天的孩子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也许他们真的没有理解学习的真谛?我感到迷惘、彷徨。 最近,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用心灵赢得心灵 》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李老师说:作为一个好老师应具备情感、思想、智慧这三种素质,要做一个反思性教师,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平凡的工作,不停的读书,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写作,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索,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这句话深深地启发我们,

  • 你做好准备了吗?——《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幼儿教师在别人的眼中是一个轻松、简单的职业,但在这个外人看来轻松下面却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当这些压力无法得到适当的排解时,会影响到老师一天的工作情绪。 一个人快乐的情绪可能会感染一大批人,而低沉、颓废的情绪也可能会使一群人情绪低落和感到沮丧。生活中,喜怒哀乐经常让我们控制不住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然后,在工作中,我们却不能如此,即使我们在家,在外省了很大的棋,带到幼儿园的也应该只有微笑。 这一段是《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中给我带来所思所想的。每个人都有情绪,常常会为生活中的各种琐事而烦恼,然后从走进幼儿园那

  • 有这样一种精神——读《风中的美丽》读后感

    什么叫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这只是对精神的大体解释。而作为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一种精神呢?拜读了朱园长的《风中的美丽》。感觉对自己说不清,道不明的教师职业精神在她的 专业学习一章中,让人看了豁然开朗起来。她把教师职业精神分为责任、敬业、奉献三个方面,很详实地为大家阐述了对教师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从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一种对教育的奉献精神。 作为行知人,传扬这样的精神也是一种责任。每一个教育者都用心担起好自己的责任,敬业守岗,用我们的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与其把教师

  • 品读《做最好的老师》感悟与思考

    读一书,增一智,掩卷沉思,获益匪浅。近日,我在网上捧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佳作《做最好的老师》,读后不禁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也为李老师崇高的教育理念和对孩子的爱而深深的感动。我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去学习李老师?正是我要通过阅读需要学以致用的。以下是品读《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带给我的一点摘录、感悟与思考: 一、爱孩子是教育的原色。在教育的这块偌大的画板上,是师幼共同描绘空间,充满着神奇与惊喜。教师要把每位幼儿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去欣赏他们,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能以宽容、理解与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教师的爱是

  • 《教师点亮教学写作》读后感

    今天晚上,我在幼儿教育网上看到一篇题为《教师点亮教学写作让幼教们的教学写作回家》一文,让我感触颇深,使我连想到近期我园教师们对教学写作的多种感受和想法,教师们对写作普遍感到头疼,厌烦写作,对如何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如何确定写作内容等等问题,已成为教师们的一种通

  •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后感

    暑期师德培训期间,在90课时培训的第二天下午,班主任给我们观看了一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二个小时四十分钟的片长,有喜有泪,这部电影的经典之处个人认为在于融入了生活,发人深省,总能把那些触动人心的东西演绎的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 认真地观看着、慢慢地感悟着,影片中令我感悟着亲情、友情、爱情,对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穿插着丰富的感情,让人看了深入人心。刚开始主要由两个好朋友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展开回忆:讲述五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在这里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

  • 从热播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孩子们的哭说起

    最近湖南卫视热播的《爸爸去哪儿》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同时也掀起了一股关于亲子教养话题的讨论热潮。在节目当中,五个爸爸表现出了五种不同的教养方式,其中爸爸们对待幼儿哭这一情绪情感体验的方式引起了我的关注。限于年龄特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哭是他们表达诉求、不满、病痛等不良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爸爸妈妈从幼儿不同的哭中寻找不同的应对方式,对于婴儿时期尤其如此。 那么,在这个节目当中五个爸爸是如何对待孩子们哭的呢?我捕捉了其中的两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在进入灵水村之前,孩子们的玩具都要放到箱子

  •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记

    近段时间,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大家学习和关注的热潮莫过于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我们新幼园也一样,不同形式的解读方式,让我一次次的细细翻看、慢慢品读,在一次次的阅读中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可以说《指南》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

  • 校园里的玫瑰——读窦桂梅老师《玫瑰与教育》后感

    最早听说窦桂梅这个名字,是从徐老师那里。当时因为要上一节展示课,在找好的教学素材。徐老师说窦桂梅有一节课很好,可以去看看。窦桂梅?谁啊?于是,就看到徐老师一个十分惊讶的表情和夸张的语调窦桂梅!她你也不认识?!你在干什么呀!顿时,羞愧地恨不得有个地洞钻下去! 确实,整天埋头于自己的教研工作、教学工作、班级工作,我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地抬头看看,没有呼吸新鲜的空气,没有汲取新鲜的养料了。徐老师的话,好像一棒子打醒了我这样下去可不行,要落后了!于是,赶紧恶补!找来窦桂梅老师的《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也看了很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