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教学课堂实录
音乐活动“数小羊”教学实录及点评

音乐活动“数小羊”教学实录及点评

更新时间:2014-07-20 11:48:26

《音乐活动“数小羊”教学实录及点评》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学课堂实录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设计思路:
这是一首充满流行音乐气息的摇篮曲。欢快的旋律,活泼的歌词,使人深深地被歌曲的童真所打动。但因歌曲A段曲调节奏变化多,B段歌词无重复,使幼儿记忆歌词有一定难度。所以,设计活动时,教师采用了以下两个策略:

1.动作提示策略。教师先根据歌词内容设计相应动作,引导幼儿借助动作提示建立对B段歌词初步的表象记忆。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表演,以此验证动作对记忆歌词的帮助作用。

2.图片提示策略。图片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便于幼儿观察、理解。故在运用动作提示的同时,教师还运用图片辅助教学,使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记忆歌词。

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轻松、欢快的旋律,学习用各种不同动作表现B段歌词,并尝试演唱。

2.借助教师的动作及图片提示,记忆相关歌词内容,知道动作或图片对自己的学习会有所帮助。

3.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扮演角色的乐趣。

准备:

1.根据歌词内容画出的10只不同动态的羊。

2.布袋手偶猫,音乐磁带。

过程:

一、欣赏A段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出示布袋手偶小猫,激发幼儿欣赏歌曲的愿望。 师:天黑了,森林里的动物们都睡着了,只有小猫翻来覆去睡不着。月亮姐姐悄悄告诉小猫一个睡得着的好方法,听一听,是什么方法呢?

2.教师播放歌曲A段,引导幼儿重点听辨、理解A段歌词内容。

师:你们听清楚是什么方法了吗?

幼:假装躺在草地上数小羊。

二、完整欣赏,结合动作、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B段歌曲。

1.小猫共数了几只羊,每只羊又在干什么呢?我们来听音乐。

2.教师结合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记忆B段歌曲中10只羊的不同动态。

①小猫一共数了几只羊?

幼:8只/9只/10只。

②每只羊在干什么?

幼:第六只,想跟你玩。

幼:第五只,在跳舞。

幼:第八只,慢吞吞。

幼:第二只,像你。

教师以正确的歌词内容和节奏提升幼儿的回答,并做相应的动作。如当幼儿说“第六只,想跟你玩”时,教师即刻反馈“第六只,真——是——皮”,边说边做打响指的动作。

(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不是仅仅给予重复和表扬,而是予以提升,并做相应的动作。如此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及羊的动态。)

③小猫究竟数了几只羊?每只羊在干什么?小朋友们有些记不清楚了,那我们再听一遍音乐。

教师清唱B段歌曲,边演唱边随歌词内容用动作表演10只羊的动态。

师:谁听出来了?几只羊?

幼:10只羊。

(当幼儿处在有任务监控的意识状态时,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

师:第一只羊在干什么?

幼:在拉手风琴。

教师按照歌词节奏结合动作反馈“第一只,拉着手风琴”。用同样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第三只羊和第四只羊。师:第五只?第六只?第七只?第八只?

大部分幼儿只能回答“第八只,慢吞吞”,显然幼儿对记忆10只羊的动态有困难。

师:第九只?第十只?大家记不住没关系,今天老师带来了图片。

3.教师逐句演唱B段歌曲,并借助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B段歌词。

教师出示随意贴在黑板上的10张姿态各异的羊的图片。

①这就是刚才小猫数的羊,请你们帮它们排排队。先找找看,哪张图片是第一只羊?它在干什么?

教师边唱边做相应动作,唱至“拉着手风琴”时放慢速度,并注意吐字清楚。以下各句依此类推。

(速度放慢、吐字清楚,目的是给幼儿充分的思考与反应时间;动作参与的目的是提醒幼儿注意图片与动作的对应关系。)

幼儿从10张图片中找出“拉着手风琴”的小羊图片(见图一),教师将它粘贴在黑板的左上角。

②教师边唱边做指点动作:第二只,好像你。

师:第二只羊在哪里?哪张图片是“好像你”?

幼儿指向“跳舞的羊”的图片(见图五)。

师:她认为这张图片就是“好像你”,我们来摆摆试试看。

教师边说边将该图片放至第一张图片旁。有幼儿提出反对意见:这张是“跳个不停”。

师:那请你来找找看,到底哪一张图片是表示“好像你”。

该幼儿上前指出做指点状的小羊是“好像你”的图片(见图二)。

师:我们把两张图片放在一起,等会儿看看到底应该选哪一张。

(从教师提供的图片看,选择图二和图五比较符合“好像你”的意思,故而教师没有即时对幼儿的选择作出“对”与“否”的评价,而是接纳了两种不同的意见,这是教师的有意之为与高明之处。因为她预计到幼儿在为歌词“第五只,跳个不停”选择图片时,必将产生认知冲突,因此留待后面让幼儿分辨与思考,从而作出更合理的选择。教师让幼儿为歌词选择匹配的图片,其实是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一种策略与方法。)

③幼儿依次找出了第三和第四只羊的图片(见图三与图四)。

④教师边唱边做跳舞的动作:第五只,跳个不停。

师:哪张图片是“跳个不停”?

幼儿意见不一:有人选择了“跳舞的羊”(已在步骤②中和“好像你”图片放在了一起),也有人选择了“唱歌的羊”(见图十)。教师认可幼儿的观点,将“唱歌的羊”的图片放在了第五只羊的位置。 (果然,幼儿在选择第五只羊的图片时产生了不同意见,而且冲突进一步激化,图十似乎也可以表示“跳个不停”。这时,选择图片的过程显得越加复杂。)

⑤按①的方法,幼儿找出了第六只羊的图片(见图六)。

⑥教师边唱边做暂停的动作:第七只,它来管秩序。

幼儿找出了相应的图片(见图七)。

师:你为什么认为这张图是“管秩序”?

幼:因为这上面有一个“停”字。

师:“管秩序”是什么意思?

幼:“管秩序”就是让大家都停下来,不要乱。

(有些幼儿早已认识“停”字,有些幼儿通过此环节也认识了。这种识字活动非常自然,是音乐教育领域与其他教育领域相互渗透的一种思路。)

⑦此时黑板上只剩两张图片:“长得肥肥的羊”(见图八)和“大汗淋漓的羊”(见图九)。 教师边唱边做动作:第八只,第八只,第八只慢吞吞。

有幼儿认为图九中的羊像是那只慢吞吞的羊。教师紧接着边唱边做急忙跑来的动作:第九只,来得急。

师:到底哪只是“慢吞吞”?

幼儿选择了图八。

师:你说这张是“慢吞吞”,为什么?

幼:因为它很像慢慢的啊。

师:因为它长得怎么样啊?

幼:肥肥的。

师:哦,肥肥的,走得很慢的样子。

教师将第八、第九张图片相应地排放好。

⑧注意,我们还没有选好第二只羊、第五只羊和第十只羊的图片呢,我们来唱一唱。 教师带领幼儿边指图边演唱B段歌曲。当唱至“第二只,好像你”的时候,教师夸张地做出指点的动作,同时放慢速度。幼儿一致同意“做指点状的小羊”就是第二只。

⑨教师将“跳舞的羊”撤下,继续边唱边做动作。待唱至“第五只,跳个不停”时,幼儿立刻作出反应,认为刚才被撤除的图片就是“跳个不停”的羊。教师按照幼儿的意见将“跳舞的羊”重新放在相应位置上,同时将原先放在该位置上的“唱歌的羊”撤下。至此,第二和第五只羊的图片已选定。

⑩教师边唱边做动作:第十只,说再唱一曲。

幼儿一致认为画有音乐符号(即五线谱符号)的图片是表示第十只羊——唱歌的羊(见图十)。

4.师幼一起边用手指图片边朗诵歌词,同时用动作表现10只羊的动态。 我们好不容易把10只羊排了一个队。这次我们伸出手来数数看。

5.师幼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师:这次我们来当小猫,一起听着音乐来数羊群。轻轻起立,注意听音乐的前奏。 三、教师引导幼儿反思图片、动作策略对学习歌曲的作用。
1.刚才我们唱歌的时候,是什么帮助我们记得每只羊在干什么的?

幼:月亮姐姐。

师:我们数羊群的时候,是看着什么来数的呢?

幼儿答非所问,似乎不理解教师的问题。教师指着图片说:这些都是羊的图片,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知道每只羊在干什么。

(在启而不发的情况下,教师采用了直接告知的策略。启发、引导、鼓励与支持固然都是好的教学行为,但是对于缺乏相关经验的幼儿来说,直接告知也不失为一种经济的方法。这是帮助幼儿积累经验的过程,也是帮助幼儿对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意识反思的过程。)

2.如果不看图片,刚才还有什么方法帮助我们知道每只羊在干什么?

幼:唱歌的时候,在黑板上写字。

幼:可以画点。

师:写字、画点都是和图片一样的。

幼:做动作。

师(及时肯定):哦,他看到我做动作了。

师:这次,你们看看老师的动作究竟能不能帮助你们,好不好?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并用相应动作表现10只羊的动态。重复演唱两遍。

师:刚才老师的动作是不是帮助你们了?

幼:是!

(教师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一方面是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演唱机会,更主要的是让幼儿有意识地反思“看动作,记歌词”这一学习策略的应用效果。)

四、教师请幼儿尝试用相应动作表演10只羊的不同动态。

师:小猫数羊群数了那么久还是睡不着。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们帮它数,谁愿意来做这10只羊?

表演前,教师逐个问幼儿:“你扮演的是第几只羊,它在干什么?把动作做出来,摆好造型。”并交代:“唱到哪只羊,哪只羊就跳出来,还要做这只羊的动作。”

在音乐声中,10个幼儿相继跳出,分别用动作表演10只羊的动态。(两遍。)

(在表演之前先让幼儿明确自己的身份,并且想好动作,摆出造型,可避免幼儿在演唱的过程中因即兴表演而出现反应时不够,进而造成混乱、焦虑的状况,使幼儿的注意得到适当的分配。) 五、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听磁带演唱歌曲,帮助幼儿理解为什么唱到“第八只……”音乐就停。

1.播放完整音乐(A、B两段),师幼一起演唱。

2.重复演唱B段音乐。教师逐渐退出,用动作提醒幼儿歌词。当重复唱至“第八只”时,教师将录音音乐的音量逐渐减弱,并做睡觉状,且越来越轻地说:“第八只,第八只,第八只……”活动室里十分安静。

3.教师伸懒腰,并提问:“我刚才睡着了没有?”

幼:睡着了。

师:我数到第几只羊的时候睡着的?

幼:第八只。

幼:你刚才是数第二遍的时候,数到第八只才睡着的。

师:你真不简单。

六、引导幼儿讨论,学习用正确的、健康的心态面对遇到的问题。

师:你们平常睡不着的时候,会用什么方法呢?

幼:闭上眼睛不要睁开就可以睡着了。

幼:躺一会儿就睡着了。

幼:玩累一点。

幼:要是你不累的话,可以看一会儿书再睡。

幼:可以请爸爸妈妈给你讲故事。

师:你们讲的方法都很好。不过今天小猫又教给了我们一个方法,是什么方法啊?

幼(众):数——羊——群。

师:对,数——羊——群。让我们谢谢小猫,谢谢月亮姐姐。

(江苏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成 媛/执教)

点评: 在该活动中,教师使用了很多有效提高“教”与“学”质量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是在充分考虑幼儿学习需要的前提下设计和使用的。虽然教师将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随B段歌曲做动作上,但因B段歌曲的歌词无重复,因而幼儿最大的学习困难还是在记忆歌词上。对此,教师采用了两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动作提示策略和图片提示策略。从“教”与“学”的活动中看,这两个策略是十分有效的。

由此看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前,一定要先研究幼儿,研究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对引发困难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控,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化解这些困难。

“学习用各种不同动作表现B段歌词,并尝试演唱”,这是该活动追求的一个教学目标。试想在30分钟时间内,幼儿要记住10只羊的动态和出场顺序,并用动作加以表现,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在活动中,我们却看到幼儿始终处于快乐学习的状态,而且这种快乐并不是通过教师的简单刺激而激发出来的一种肤浅的快乐,而是由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该活动中,教师为了加深幼儿对歌词的记忆,除了让幼儿听、看、思、辨,主动加工图片材料和有意识地关注教师的身体动作外,还有一个教学行为和隐藏其后的理念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在幼儿基本已会随音乐演唱并了解每只羊的动态后,教师不是就此结束活动或转而进入下一环节,而是追问幼儿:“刚才我们唱歌的时候,是什么帮助我们记住每只羊在干什么的?”可见,让幼儿学会歌曲并表演动作并不是教师追求的唯一目标。在教师看来,音乐活动同样担负着培养幼儿成为具有清醒头脑的学习者的任务。教师的这一追问,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的机会,也是教师将“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的充分体现。可以推测,在幼儿明晰了策略的有效性并有意识地积累了这些记忆策略后,他们日后迁移这些策略并丰富策略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这一活动还有一个收获:它使幼儿初步学习用正确、健康的心态面对自己遇到的问题。从活动中看,幼儿在经历了快乐的学习过程后有可能沉淀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它,再依靠自己的智慧去解决它。而且该活动在达成这个目标时还具有较强的审美色彩:在幼儿熟悉歌曲后,教师采取由后向前逐次推进的方式,在幼儿从第七只羊唱数到第一只羊时,将录音音乐的音量减弱直至悄无声息,喻示一次比一次提前入睡。如此,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便自然渗透在这一极具美感的教学活动中。
相关阅读
推荐
  • 幼儿园活动实录及评析两例

    案例1 准备活动:(1)全体宝宝听快乐的歌曲,在活动室作各种活动。点名游戏;被点到的宝宝坐在小滑轮车上,让妈妈推到前面,大家拍手欢迎。 认知活动:认识小动物游戏。 主要目标:认识小动物,模仿各种动物叫的声音。 材料准备:录音磁带,小动物玩具或图片。 游戏玩法:教师、宝宝及家长分别学着叫出不同动物的声音,然后互相猜测是什么动物在叫。 身体律动:(1)复习上次活动一个内容。(2)学习扩指游戏。 视听训练:全体宝宝一起看生动有趣且带有小动物画面的录像,培养孩子的关注力,促进孩子听觉,视觉的发展。 模仿游戏:敲小

  • 幼儿园曲艺表演教学活动实录反思:双簧

    曲艺中的双簧是由甲、乙两位演员表演的。甲化妆在前,模拟动作、口型,做形体表演,称前脸。乙在后说唱,称后脸。两人合二为一,配合默契。 我们平时看到的双簧作品多数面向成人,离幼儿的生活经验较远,加之双簧表演对演员的基本功和相互之间的配合要求比较高,因此,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基本不涉及这方面内容。我结合主题活动运动会设计并组织了双簧表演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双簧表演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前的酝酿 运动会是幼儿最期盼的活动。运动场上,运动员们你追我赶,奋力拼搏,啦啦队员们激动不已加油助威,还有胜利后的得意,失

  • 幼儿园《牙科医院》活动的演变实录与分析

    医院一牙科医院腱康服务站 对一个游戏演变过程的叙述和分析 一、医院游戏的生成 游戏与主题活动融合以及教学游戏化是当前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主题从游戏中生发或通过游戏完成主题活动目标是常有的事。我们班的医院游戏就是在有用的植物主题活动中生成的。当幼儿发现植物的药用价值后。有了进一步 了解 和认识一些中草药的愿望。随之.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了一些药店.并由幼儿提出了在游戏区开药店或医院游戏的想法。 二、医院游戏的发展 医院游戏是随着幼儿兴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最后发展到

  •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的相互关系

    山东省东营区实验幼儿园 苏志平 小朋友喜欢游戏,这是因为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的事物感到新奇,活动的独立性逐渐增强,渴望自己能够做许多事。可是,由于幼稚,生活经验少,不能直接参加社会实践,这时,游戏就是他领会人生的最好方式。 游戏是宝宝走向社会、参见社会活动的开端。每一种游戏活动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对 宝宝 的心理发展产生着影响,这对于宝宝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丰富、完善、和发展都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宝宝游戏过程中,爸爸妈妈要给与必要的帮助,有的宝宝见异思迁,爸爸妈妈就要训练他把一件事情做到底,让宝

  • 案例实录分析《萤火虫》

    [ 案例 ] 案例实录: 在我进行歌曲《萤火虫》新授活动中有一个故事的引入,活动结束后,在休息时,听到吕文暄小朋友拉着别的幼儿说:刚才的故事真好玩,我来扮演萤火虫,你扮演蚂蚱、你扮演蚂蚁,我们来表演吧!好么?她一边说着一边还分配起了角色;我认为要把孩子表演的欲望充分调动起来,我便给了她们一个机会与平台,我迫切的想知道结果如何?于是在第二环节的教育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回忆刚才的故事,并有意识的提问吕文暄看看她什么样的答案?其他幼儿有什么样的反应。 随着几个提问的引入:老师刚才讲的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都有谁

  • 名字的故事大班活动笔记

    今天上午,我执教了活动《名字的故事》。这个活动的目标是认识自己的名字,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和名字背后的故事;体会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增强自信心。为了顺利开展活动,我特地在昨天放学前布置了一项任务: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的名字的含义和为自己取名字的小故事。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找找我的名字。我将打印幼儿名字的纸片分散贴在黑板上,让幼儿一起来找一找。因为班里孩子的识字量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很多孩子不仅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名字,还大声念出了同伴的名字。 活动第二个环节说说我的名字。我请幼儿上来,拿着写有自己名字的小纸片,大声念

  • 幼儿园涂鸦活动教学记录

    涂鸦的启迪 这次的餐后活动是涂鸦,要请小朋友用水彩笔在瓷砖上画,粉笔在地上画,蜡笔在纸上画,活动前,我想这样让小朋友自己去选择,自己找地方去画能行吗?而且这可从没有进行,而且小朋友可以自由走动,那还不天下大乱,权衡一下利与弊,决定还是试一试,活动前,我先向幼儿介绍今天所提供的材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你可以一个人画,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画,你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活动开始了,整个过程让我惊讶,孩子们有次序的选择材料,自己选空的地方画,并且,有的是几个人在一起画,有的是一个人静静的画,他们脸上都充

  • 中班科学实验:天平称实验实录

    瀚瀚:爸爸,这是什么?是跷跷板吗? 爸爸:不是的,这叫天枰,你来想一想用两块积木怎么样能让天枰两边一样高呢? 只见瀚瀚把两块积木都放到了左边。 瀚瀚:咦!爸爸,你看右边起来了,左边下去了。 爸爸:那怎么才能让天枰左右一样高呢? 想了一会,瀚瀚从左边拿了一块积木放 到右边 瀚瀚:现在两边一样高了! 爸爸;瀚瀚真聪明! 爸爸:你能两边再多加几块积木让两边一样高吗? 瀚瀚:能啊! 很快瀚瀚又拿了两块积木左右两边各加了一块积木。 瀚瀚:左边两块,右边两块,两边不就一样高了吗! 爸爸:那能不能左边一块右边两块呢?

  • 活动实录:当我放置了拱门之后

    活动实录:综合区活动中,孩子们先自由选择半月摇玩,有的一个人在摇,有的两个人一起坐在上面摇,玩了一会儿,幼儿A把自己的半月摇放倒,她又动员旁边的幼儿B等,让他们把自己的半月摇同样放倒后连在一起,大家开始在自己设置的小路上走起来了。走了一会儿,幼儿B说:我不玩了。说完就要把自己的半月摇拿走,刚刚还能走的小路顷刻间断裂了。看到这里我从旁边取来了拱形门,随意地放置在了小路的其他位置,剩下的孩子看到有门了,大叫起来这里有山洞了。说完就开始钻过去,旁边的孩子被吸引过来,主动地把自己半月摇也放倒连起来,小路越来越长,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