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托班教案 > 幼儿园托班教学反思
幼儿探索案例分析:科学探索区中的十次失败

幼儿探索案例分析:科学探索区中的十次失败

更新时间:2014-07-22 06:54:41

《幼儿探索案例分析:科学探索区中的十次失败》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托班教学反思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案例实录
      最近我们围绕磁铁往科学探索区投放了不少的操作材料,想让孩子在自我操作、自由游戏中获取有关磁铁的感性经验。
      第一次活动时,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用磁铁进行着各种探索,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发现。如:有的孩子发现手中的磁铁向另一块磁铁靠近时,另一块磁铁会转过头,会逃走;有的孩子则发现去吸时不会逃,但会打圈圈;有的孩子发现磁铁会翻跟头;还有的发现小磁铁会跑到大磁铁身上去……
      在孩子们获得了感性经验后,我便考虑如何在投放的材料中设置一些解决问题的因素,从而引导他们进一步有目的地探索磁铁的属性。
      第二次活动开始了,孩子们也都积极参与到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天天的小男孩。他看到别的小朋友用一块磁铁从一盘赤豆中一次又一次地吸出混在其中的大头针时,流露出了好奇的神情。于是,自己也去尝试了。只见天天直接拿着磁铁,将其放人一盘赤豆中,很快地吸出了所有的大头针。就这样他反复进行着。可没过一会儿,发现天天的操作有些“跑题”了,他开始用大头针扎赤豆,还把盘子里的东西倒来倒去,使得一些大头针撒落在了地板上。可见材料的新鲜感对天天已经消失了。
      这时,我突然产生一个念头:给他一个新的探索动力。我走到他身旁,蹲下身子,一边捡一边像是自言自语式地说:“地上这么多的大头针会扎到小朋友鞋上的。”天天见状,也和我一起收拾起来。待捡完后,我说:“你还想不想用磁铁来帮忙做些其他事情?”他说:“想啊。”我取来了一个饮料瓶,并在里面放了若干个回形针,“你能用磁铁把这些回形针一下子全部取出来吗?不过有个规则,就是不能把瓶子倒过来,试试吧!”
      天天拿了一块磁铁开始尝试了,他把磁铁紧贴着瓶身想吸住全部的回形针往上移,可他马上就发现只能吸出其中的几个。于是他就把瓶身略微倾斜一些,使瓶中的回形针聚拢在一处。没想到刚往上移,就掉下去了,这样反复了几次。突然,他好像想到了什么,把瓶中的回形针全倒了出来,一个一个地串在了一起再放入瓶中,得意的笑容也随之展现在那张胖胖的小脸上。这下他能用磁铁吸住全部的回形针往上移了,可吸到一半又掉了下去,他再次失败了!大概有点不甘心,他又连续试了三四次,一样让他很失望,不知如何是好,开始四处张望。这是一种求助的神情,我连忙上前:“你要试试看,沿着瓶子的哪一面往上吸,回形针才不会掉下来。”天天看了看,说道:“我知道了,要在平的、光滑的地方往上吸!”于是又开始了尝试,可就在快要接近成功的时候,又出现了新问题!瓶子的瓶口处是缩小的,每次回形针总在那无法转弯而掉了下去。他显得很是急躁,站起身,扔下了东西,走到一旁休息去了。这明显是想放弃的表现!于是我又再次参与到了其中,找到了好多形状不一的磁铁,举到他面前,“我这儿还有一些磁铁,它们也许能帮帮你的忙,说不定还能从其他地方吸上来呢!”天天听了,并没有马上动手,而是犹豫地看着我,我又加了一句:“我会和你一起想办法的。”他这才接过我手中的东西,一边用手拨弄着,一边若有所思。这不,又重新开始了,左手还是拿着那块磁铁沿瓶身小心地往上吸,快要到瓶口时,他想用扶住瓶子的右手去取盘中的另外一块磁铁,却不想瓶子翻倒了,他扶起瓶子重新再来!瞧,又快到瓶口了,他对旁边的小女孩大声说:“娜娜,你帮忙拿块磁铁从上面吸住它。”在他们俩的配合下,终于成功了!我情不自禁地朝他竖起了大拇指。后来我仔细回顾了一下,他竟然失败了十次,这也就意味着他坚持了十次。
      分析
      “十次失败”是我在大班科学探索区中指导幼儿学习认识磁铁的教育案例。科学探索区是教师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的探索科学的一块区域,幼儿在其中进行探索学习,可以发展一定的操作能力,感受一些科学现象,增加对科学的认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探索学习的能力和自主独立的个性。
      但是在科学探索区的学习中,幼儿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其中有些他们能独自应对解决,而有些却是需要借助外力的支持和帮助。在这“十次失败”的案例中,老师就给予了幼儿适时的支持和帮助。
      第一次:天天轻易掌握用磁铁吸找赤豆盘中大头针的技能后,开始转移注意力,进行无目的地玩耍。这时,我用“想不想用磁铁来帮忙做些其他事情”一句话,重新唤起该幼儿的探索热情,并提出了一个“用磁铁将瓶中的许多回形针一下子全部取出”的新课题,使其又有了探索方向与动力。
      第二次:天天自己探索成功,将回形针全都串联在了一起,并用磁铁将其往上吸,但由于瓶身的凹凸特征,他一连试了好多次,始终无法成功。这时,我又用一句“你要试试看,沿着瓶子的哪一面往上吸,回形针才不会掉下来”的话进行点拨,使他顿时豁然开朗,并试着用新的方法进行操作,他终于发现了“要在平的、光滑的地方往上吸”的操作策略。
      第三次:在天天欲将回形针吸出瓶时,由于瓶口细小,无法将其取出,致使他无奈地跑去旁边休息。这时,我一边告诉他一起想办法,一边又向他提供了新的操作材料。经过一番努力后,天天终于成功地将回形针一下子从瓶中全部取出来了。
      反思
      1.幼儿是一个需要得到指导的探索学习者
      生性好动、喜欢探索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在这个意义上,幼儿是天生的探索学习者,但同时,他们又是各方面准备不充分的探索学习者。
      首先是探索的目的性不强。 3—6岁幼儿活动的有意性水平低,生活经历少,接触事物有限,认识理解肤浅,因此他们有探索的欲望、冲动,但不大会主动选择确定探索的方向,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受兴趣的支配,其探索活动具有明显的玩乐特点。如案例中的天天起初用磁铁吸赤豆盘中的大头针,在满足了其玩乐的需要后,便开始了无目的地玩耍。
      其次是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差,不易变换角度分析看待同一问题,常常是顺着一条道儿走到底。如案例中天天在用磁铁将回形针吸过瓶身时,总是用一个方法,而没有想到用别的方法。
      再次是幼儿探索学习的韧劲不足。幼儿情绪体验强烈,表现外露,有意性差,不易自控,遇到挫折困难时容易丧失信心而不再努力。如案例中天天在经过反复多次尝试,都未能将回形针从细小的瓶口取出时,他便失去了耐心,停止了探索。
      因此,在幼儿探索学习活动中,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幼儿就会像一个匆忙的过客,无所收获。
      2.教师应关注了解幼儿的探索学习过程,分析把握介入指导的有利时机
      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但并非意味着教师可以不顾实际情况地随意提供帮助。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主活动,教师首先应该着眼于幼儿的“独立”,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并竭力创造出幼儿“独立”所需的环境与空间条件。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这种适度的支持对获得活动的预期效果是十分必要的。许多教育实践表明,如果幼儿没有获得适时的支持,则或者放弃探索,或者自信受打击,探索愿望减少。反过来,无原则过多支持,也只会助长其被动依赖心理,压抑其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关注了解幼儿的探索学习过程,了解幼儿面临的各种认知困难和问题,善于区分出哪些可以也应该由幼儿自己独立解决,哪些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从而及时抓住介入的有利时机。如案例中,当看到天天小朋友用磁铁吸大头针后开始进行无目的玩耍时,即感到原先材料对该幼儿已不再具有探索的意义,同时因为该幼儿事先知道并轻易地掌握了用磁铁吸大头针的知识技能,因此,这一过程更多是让幼儿操作体验,满足好奇心,而没有达到探索学习的目的和效果,此时幼儿就需要从外界获得一种产生新的探索需求的刺激。接着,当该幼儿在探索操作中无法用磁铁将回形针吸过瓶身,而不知所措地四处张望时,我及时捕捉到了幼儿发出的这一求助信号;当该幼儿在最后的探索操作中未实现目标,而去旁边休息时,我又意识到幼儿因缺少工具无法操作,由此对完成这一操作任务失去了信心。这些事例都说明了教师一定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教育经验。
      3.教师要及时把握介入时机,选用适宜的指导策略
      教师在观察了解了幼儿的需求后,很重要的是根据幼儿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给予一个心理与能力的支点,使其能依托这一支点,顺利地克服困难,沿既定方向继续探索前行。本案例中我的三次干预指导在策略上都力图做到这些。
      第一次,当天天小朋友不再玩磁铁吸大头针的游戏时,原先材料对他已不再具有探索的意义,我及时为他提供了新的材料,并提出新的探索任务要求,即从瓶中一下子取出所有回形针。与前一任务相比,这一任务难度提高了,需要依次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瓶中的回形针先要连成一体。二是用磁铁将此连成一体的回形针同时吸出。这一新任务显然更具有挑战性,也有一定趣味性。结果,天天小朋友接受并开始了新的探索学习。
      第二次,在天天小朋友用磁铁将瓶中已串联好的回形针往瓶口方向吸,但始终无法将回形针吸过瓶身,感到无助时,我即用一句“你要试试看,沿着瓶子的哪一面往上吸,回形针才不会掉下来”的话进行点拨。这一句非常有针对性的话,显然产生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使幼儿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犹如黑夜中划过一道亮光。他试着变换思维角度,用新的方法进行尝试操作,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并兴奋地喊了起来。
      第三次,当天天小朋友经历多次曲折,冲击最后一关,但终未成功而失去信心时,我对其讲了一句“我会和你一起想办法的”。在幼儿十分沮丧和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这句话无疑给了他一种希望,并重拾起信心。同时,还为其提供了解决这一难题所必须的工具材料。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又回来继续解决原先的问题,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从“科学探索区十次失败”案例中我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时也需要敏锐的洞察力与一定的教育智慧,这样才能使幼儿在认知探索时,借助适当的外力,独自走完探索旅程。
编辑:cicy


相关阅读
推荐
  • 教学反思:树叶妈妈和孩子

    这一周的主题落叶飘飘紧紧抓住秋天的尾巴,把大树妈妈和树叶宝宝搬进了课堂。 树叶妈妈和孩子是一堂科学课。这堂课,在课前办公室主任马老师和结对教研组长葛老师就打好招呼,说要来调研和听课。这在无形中又有了一点压力。科学课,在教学中原本很难驾驭,弄得不好,很容易上成语言课。我在课前揣摩了很久,心中还是有点没底,于是我请教了我的结对教研组长葛秋菊老师。葛秋菊老师非常诚恳地给了我很多良好的建议: 1、她建议我在整个活动中撤掉桌子,将幼儿围成圈,更有利于游戏的开展。 2、整个活动利用游戏开展,围绕树叶宝宝找妈妈或是树叶

  •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教学中的导入方式

    近期听课比较频繁,在听了一个个教学活动时,我将目光射向了各个活动的细节部分,因为各个细节将是汇集成功的关键。下面是我对教学导入环节的一些思考与想法。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导入方式巧妙得当,就能充分诱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意向,从而为新的探索活动做好心理准备。同时,精当的导入还是顺利导入教学的关键。尽管导入活动内容与活动目标的不同而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是各种不同的导入类型在设计与实施中的基本要求师一致的。 1.我想,“导”要精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 幼儿教师教育反思:一次家长会的反思实录

    又一次筹备班级家长会,我的心里很纠结。虽然在小班一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和家长们相处得很和睦,也经常进行个别交谈,但总觉得彼此之间还是缺少了一份沟通。家长们给我的感觉,都是以事业为重,很少真正关心孩子在园的生活状态。我们有意识地与家长约谈,也常会遭遇家长的不予理睬。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必须从自身寻找答案。 本次家长会的目的,是要组织开展“绘本漂流”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家园交流的契机。但家长们会配合吗?会重视吗?我们该怎样开展工作?我想,阅读的重要性家长们都懂,与孩子一起阅读的必要性家长们也都理解,真正的问题在于

  • 幼儿教师活动反思:小怡咬人了

    在师徒结对活动时,我刚刚开始上课,小如小朋友站起带着哭声大声说:“老师,小怡咬我手指头。”其实,我已看到纠纷的全过程,事情是小如又像往常一样对其他小朋友指手画脚,她伸出手指去指别人时,坐在旁边的小怡就张嘴咬住了小如的手指,可是我已来不及制止事情的发生。而且我又刚刚开始开展活动,因此我告诉小如休息时老师来帮你,将紧张的氛围缓一缓,再进行解决。 小怡小朋友是个她聪明伶俐、可爱的小女孩,在我们这个新生班级中,她可算得上佼佼者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孩,这几天频频出现了反常表现,如:上述的咬人、休息时乱跑、老师提醒时

  • 美术绘画活动反思:老师,我不会画

    已经是第三个月了,天宇已经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虽然还会有哭闹,但是在园期间他还是很开心的,无论是晨间锻炼、区域游戏、教育教学活动等等,他基本能够主动参与进来,跟小朋友的相处还比较融洽。 今天的内容是美术活动“苹果聚会”,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画出各种不同大小的圆,我通过示范讲解等方式帮助幼儿掌握圆的绘画方式,在讲解的过程中,天宇坐在椅子上听得很认真,小眼睛一眨不眨地看好老师的示范,时而还会随着老师的问题举手回答;讲解完毕,轮到小朋友自由绘画的时间了,大家拿起画笔,准备装点苹果树,“老师,我不会画”一个很响的

  • 对孩子画小草后的反思

    周一下午,我按照周计划表开展了教学活动《画小草》。 在事先,我就预料到如果让孩子单一地进行绘画活动,孩子们肯定提不起什么兴趣,因此,一开始就选择了棉签这个特殊的工具。因为,新鲜的工具及作画方式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热情地参与到活动当中。然后,我又想到了,如果只在材料上创新,那还是不够的,应该在方式上也有所创新。托班的孩子虽然年龄较小,但是他们却是非常好客的,他们也非常喜欢小动物,因此,我设计了农场这个特定的环境,鼓励孩子们,只要小草多,就会有许多动物来吃,你的农场里面就会有很多小客人了。在我的精心设计

  • 第一次区域活动反思

    今天是开学第三天,班上幼儿的情绪基本上稳定了,所以上午我让孩子们开展了第一次区域活动。 因为区域角里更换了许多的材料,所以在活动开展之前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了各区域内玩具的玩法,并再次详细说明了需注意的规则,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我知道他们很想快点参与进去。孩子们在自己选定的区域里面认真地玩了起来,可很快我就发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孩子忘记了要先拿卡再进区;有的孩子东逛逛西逛逛,没有目的性;还有的孩子呆在区域里不知所措,特别是几个刚从小班调班上来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怎么开始玩,活动室里乱糟糟一片。到了结束的时候,

  • 让孩子在触摸的同时能在声音上有一定的感知

    背景:在科常室里有两个孩子非常喜欢的摸箱,每次走进科常室孩子们都会抢着玩它们。不仅是因为摸箱满足了他们的操作的愿望,同时也是因为能带给孩子一丝神秘感,他们会想今天里面会是些什么东西呢摸上去是什么感觉的呢。在孩子触摸的过程中他们感知了一些物体的粗略特征,感知觉、语言表达能力都到了训练和发展,在猜测的过程中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本月我们根据主题新投放了一些材料,让孩子在触摸的同时能在声音上有一定的感知。 活动情景: 来到活动室后,吴文瀚和毛欣悦很快的坐到地毯上一人一个摸箱抱的紧紧的,生怕被其他人拿去。接着,一人

  • 益智探索区:有趣的乒乓球花

    作者: 王琳, 区域:益智探索区。 前期经验和准备: 在主题《小小运动会》中我们让孩子玩了乒乓球,了解了球的弹性,孩子对乒乓球的探究有了一定的兴趣。为了让孩子体验到乒乓球的更多玩法,我们把乒乓球做成了乒乓球花。 材料:乒乓球花、塑料盒、水、记录本等 任务:在实验室中,探索乒乓球花沾水后的运行轨迹及现象 观察记录一: 一听说实验室有了新的材料可以玩,孩子们早就迫不及待了。今天,怡怡和翔翔成了实验室的小小研究员。刚开始拿到材料孩子也不知道怎么玩,怡怡说:把球放到塑料盒里,让它滚吧。翔翔照着怡怡说的做了,可是球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