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专题 > 农村幼儿园教育专题
立足农村实际 注重教研实效 推进乡镇课程的发展

立足农村实际 注重教研实效 推进乡镇课程的发展

更新时间:2014-07-21 06:36:41

《立足农村实际 注重教研实效 推进乡镇课程的发展》可能是您在寻找农村幼儿园教育专题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三年来,伴随着国家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青岛市幼儿园素质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和青岛市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步伐,我镇托幼办带领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以实践促研究,以研究促发展,实现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和幼儿自然、主动、活泼的发展,在课程改革中撑起了一片自己的晴空。

  ★《自然教育》课程方案的内涵。

  02年,我镇为贯彻落实两部《纲要》精神,以青岛市新教材为轴心,结合农村的实际,组织骨干教师,构建了以“自然教育”为特色的课程方案。3年来,我们把课程改革作为幼儿园改革的重点,引领教师和家长走进课程,研究课程,采取形式多样的《课程反馈表》、《家园课程互动表》等,不断改进和充实《自然教育》,在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边改进的过程中,现已初步形成自己的镇本课程——《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的内涵:一是指我镇所处的农村自然环境,蕴藏着真实的、触手可及的、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教育内容来自于幼儿周围的生活;二是教育方法自然化,让幼儿顺其自然地主动学习,主动地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兴趣,将教育内容转化为一种内在的需求。给幼儿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深入现场和情境,与环境直接互动,通过发现式学习,获得整体和谐的知识经验。

  ★以集体教育活动研究敲开课改之门。

  02年,我镇教师以分科教学为主,重视幼儿学习的结果,忽视幼儿参与的过程,所以在组织集体教育活动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究竟该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呢?我们在全面分析实际情况后意识到:急于求成势必会让教师们茫然不知所措,而找准一个具体而明晰的切入点,使教师们在具体的研究中尝到甜头,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获取有益的经验,才能提高教师研究的兴趣和信心。

  集体教育活动质量的提升要以理论做支撑,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镇托幼办在全镇教师中开展了阅读活动。一是教师每人征订一种幼教刊物,二是镇托幼办统一建立了阅读学习库《信息快车》,每月下发一期,和老师们共同分享;三是全镇每位教师每学期向镇托幼办推荐一篇幼教好文章,引领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阅读。

  教师们通过查阅和搜集有关集体教育的成果和经验,经过参与学习、热点讨论、教师论坛等方式引导教师进行系统的归纳和研究后,我们进入了实践活动。

  一是干部带动。先由镇托幼办抓业务的辅导员组织集体教育活动赏析,率先为教师们做出了表率作用。全镇教师现场观摩、评析、讨论、提出问题、集中进行研讨;把教师带入了集体教育活动的研究之门。

  二是由村办园长组织集体教育活动赏析交流和研讨,让教师们再次感受到组织集体教育活动是我们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把教师引入对自己组织集体教育活动的反思中。

  三是全镇教师进行分批集体教育活动赏析,我们经过现场观摩、评析、研讨后,推出了“连环跟进”的教研模式。 即通过对“一节教育活动”的前后“两次观摩”进行 “两次评析”,这是幼儿园探索教研方式中一次新的尝试。从第一次活动的构思、设计、反思到第二次活动的构思、设计及前后对比评析再到经验的总结与升华,集中了全体教师的热情与智慧。 在进行“两次评析”活动中,教师们个个热情高涨,畅所欲言,纷纷谈出了自己对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师的组织技巧及师幼间的互动等方面的见解和想法,充分表现了教师在观察、反思、总结、提升方面的能力。

  集体教育活动的组织与评析,使我们找到了提高教研实效的有效途径,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评价、反思和组织的能力,实实在在起到了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功效,教师们在浓厚的研讨氛围中体验快乐、启发灵感,从而形成了幼儿园教研的崭新面貌。

  ★墙饰布置研讨会上的争论。

  过去,我们在环境创设上过分强调整齐、美观,以展示孩子的作品为主要内容,这种环境缺少动态性、参与性和教育性,是一种观赏性的“死”环境。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在环境创设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墙饰布置的探索过程中,我们首先在韩家溜幼儿园组织了全镇墙饰布置研讨会,开展了看、讲、评、交流活动。在活动前提出了要重点解决的2个问题:一是主题与墙饰的互动关系,活动室的布置如何围绕主题,如何在与幼儿互动过程中促进幼儿的发展;二是农村自然材料在墙饰布置中如何运用,发挥了什么样的教育功能。全镇教师现场观摩了大、中、小班的墙饰布置,又听了带班教师讲解墙饰布置的设计意图、思路、怎样促进幼儿发展、自然材料的变通、拓展等;中班陈克花老师讲:“我们根据课程方案内容和秋季的特点,创设了‘家乡特产多’专栏,目的是让幼儿近距离的了解家乡秋天丰收的农作物,大部分特产是家长帮助孩子搜集的,但也有老师特意搜集的较稀少的谷穗、黍子穗等,帮助孩子了解家乡特产的种类,萌发爱家乡的情感。”大班张永梅老师讲:“我们为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创设了‘我有好习惯’专栏,在小展示板上设置了5个习惯版面,通过幼儿自评、他评,把幼儿照片贴在相应的专栏上……”,刘志英老师说:“我觉得还可以把评比栏设置成大树的形状,在每个树枝上设置一个习惯方面。” “我同意刘志英的看法,我觉得还应该设置在旁边一个小篮子,把孩子照片放在里面,便于取放。” 柳敦娥老师说。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和探讨,形成了活跃的教研氛围,在经过了评析、讨论、交流后,我们有如下体会:

  一是墙板在幼儿的水平视线内,形状简洁、美观、大方,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如芦苇编成的小房子、麦秸秆制成的大扇子、两个蒲团拼成的小鸡;不同颜色的废旧编织袋剪成树冠、金鱼;香蒲草编织的大蒲扇等。

  二是墙饰展示的内容,是课程方案主题内容的拓展,富有挑战性,让幼儿从墙饰中获得新经验。如在“我爱妈妈”主题中,可拓展出分主题“我和妈妈”、“蛋宝宝和小鸡”、“小蝌蚪和青蛙”等。

  三是墙板内容的展示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让幼儿参与进来。幼儿通过画、折、剪、粘、贴等技能来表现对主题的理解。如中班“会变的脸”教师引导幼儿想象什么事情会哭,什么事情会笑,让幼儿表征出来,充分发挥了环境的教育功能,使环境成为了无声的老师;处处展示教育过程,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让活动区成为幼儿主动发展的平台。

  孩子喜欢玩游戏,因为游戏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孩子喜欢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获取技能和知识。所以,我们很注重活动区活动。

  要让孩子在活动区中愉快的玩起来,首先材料必须是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 我们先进行分组研讨:每个区要提供哪些适宜的材料?农村自然材料中有哪些可以在活动区中利用?针对这两个问题,发动全体教师和家长研究探讨农村自然材料与各区域的关系,研究出在每一个区域中可投放的材料种类;其次是集中研讨自然材料的玩法,要想让孩子会玩,教师首先要会玩,我们发动教师、家长的智慧,教师发动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共同研究材料的多种玩法。每位教师将材料名称和玩法用书面的形式列举出来,每种材料注明都有哪几种玩法,然后组织现场示范,通过各种比赛活动,如玉米皮制作竞赛活动、麦秸秆教玩具家长、教师赛、纸捻子玩具竞赛等,汇集研究确定出有价值的材料种类及玩法,麦秸秆的玩法有22种,有编蒲扇、折花、扎蝈蝈笼、编小动物等;纸捻子的玩法有20多种,钩各种动物、编辫子、粘贴画等;玉米皮的玩法有18种,编小鸟、扎花、拧蒲团等;提高了教师的研究积极性,也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

  在活动区的创设中,我们把创设整洁、温馨的情景化环境放在首位,每个活动区首先环境要能吸引孩子,孩子才愿意进区玩。根据区域的不同,创设也不尽相同,娃娃家以温馨为主,地面铺上软塑或草帘子,周围的墙用暖色的布围起来;图书区中有可以坐、趴的小桌子、玉米皮蒲团、麦秸秆墩子等。

  富有新意的活动区活动,以其丰富的材料、有趣的玩法吸引着每一个孩子,有他们熟悉的材料;如探索区的树叶分类、麦秸秆吹泡泡、自制的昆虫标本等;益智区的民间棋类、动物拼版、穿麦秸秆等;美工区的树叶粘贴、狗尾草编小猫、玉米皮制作等;小班生活操作区的小鞋垫配对、扣子树、喂小动物吃食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尽情玩耍,自得其乐。

  ★走进农村 ,让孩子亲近民间文化。

  农村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民间文化,积极的开发和利用能丰富教育活动内容,培养幼儿亲近社会、尊重和热爱乡土文化的情感。在实施《自然教育》中,镇托幼办组织了民间游戏评选、民间歌谣竞赛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引领教师以《藏马文化》为背景,形成了以民间游戏、传说、谚语、儿歌、钩编工艺品为特色的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有三类:

  一是游戏类:民间游戏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无需老师多教,幼儿自发组合便能玩耍。我们在编制园本教材《藏马文化》时,发动教师和家长参与搜集过程,搜集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便易行的各类民间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有促进小肌肉发展的抓石子、转陀螺;有发展智力的赶牛山、爬梯子、鸡毛蒜皮棋类游戏;有锻炼大肌肉动作的,还有发展动作的协调性、敏捷性和平衡性各类游戏。这些民间游戏发展了幼儿走、跑、跳、钻、动手等基本技能,开发了幼儿智力,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

  二是手工类:土生土长的孩子们在土里滚打跌爬,泥巴是陪伴他们最好的游戏材料。摔泥巴、捏泥人、捏大炮、捏个篮子装鸡蛋,娃娃家里的幼儿用泥巴制作点心、糖果、捏小鸡、鸭来做客……而蔬菜玩偶中的辣椒变成了小老鼠、胡萝卜变成了小鱼、洋葱变成了小娃娃,土豆变成了小熊猫……甚是可爱,幼儿在操作中感受快乐。

  三是传说、歌谣类:传统的民间歌谣语言幽默、诙谐、简练、易记。如《藏马文化》中的儿歌《吃饭》,“小花碗,口儿小,盛好饭,自己端……奶奶夸我好甜甜。”幼儿在学说儿歌的同时,激发了幼儿对吃饭的兴趣,促进了良好常规习惯的形成。

  ★聆听孩子萌发主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镇托幼办根据《自然教育》组织生成活动展示、生成活动案例评选、“乡土资源在身边”教师论坛等活动,鼓励教师带幼儿走出幼儿园,到大自然中去,开发自然中蕴藏的教育内容。

  一是实地观察,轻松愉快地引导幼儿亲身感知,满足其好动好问的年龄特点。如中心幼儿园组织孩子到王化英老师的花生地里,有的孩子问:“花生为什么在地下呀?”“花生怎么拔出来的?”……孩子们在花生地里奔跑,欢呼,帮助叔叔拾花生,坐在地里摘花生,最后把摘的花生拿回幼儿园伙房里煮花生,分享劳动果实,这一系列活动幼儿始终积极参与,兴趣很高。

  二是从兴趣入手,不断生成新的内容。教师有了一定的生成意识,就会抓住孩子的兴趣随时生成新的活动。唐家庄幼儿园小班孩子外出活动时对狗尾草感兴趣,教师就随即生成了“狗尾草”活动。请幼儿去采狗尾草,说说采集过程,看看狗尾草的样子,和狗尾草做一做游戏;当田野中风儿吹来,可以让幼儿听听风声,观察植物变化;来到河边,随手拈块小石子可练习投掷;来到田埂上,可练习平衡走、遇到小沟可练习跨跳。可见,环境蕴含着无限的教育价值。

  三是充分利用农村的乡土资源,注意从幼儿的谈话、活动中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寻找可利用的本土资源来确定活动内容。在《美丽的藏南我的家》主题活动中,钩编是主要内容,我镇的钩编工艺远近有名,每到农闲时节,有90%以上的孩子妈妈都在从事钩编工艺,于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了《钩编区》,并聘请了“妈妈老师”指导,孩子们在妈妈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很高的参与活动,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他们用纸捻子钩编出了可爱的小帽子、小包;编辫子制作出了蜗牛、小鸡;教师还引导幼儿创设了“我和妈妈比高低”专栏。在这个活动中主题立足于环境,主题又推动了环境的变化。

  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展示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教师与幼儿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教师主导整个活动改变为幼儿活动的合作伙伴、引导者和材料提供者;从固定的活动内容到以幼儿兴趣为本开放的主题活动;从重知识传授到重能力发展;从封闭式教育到走出幼儿园,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从牵着幼儿走到让幼儿自由自主地走……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我园的“自然教育”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更加重视农村资源的利用,更加重视孩子的经验,更加重视孩子在课程实施中的快乐体验。

  3年来的实践,我镇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自然教育》探索中,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我镇教师发展的教研之路。可以说课程改革是一次洗礼,涤荡着我们的思想,澄清着我们的疑惑。同时,我们更加坚信,以我镇实际为基点的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是最具生命力的,而脚踏实地研究课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两级《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用实践和行动来更好地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阅读
推荐
  • 农村幼儿教师如何进行幼儿教育理念的转变

    临泽县板桥镇土桥小学 陈海霞 近年来,面对全国探索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如何进行幼儿教育改革,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的理论是幼儿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ECD项目的实施,将幼儿教育列入基础教育,因此,农村幼儿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作好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转念。 首先,教师明确幼儿一日活动的任务。在教学中要体现儿童的主体性,使他们在生活中充分显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落到实处。教育追求的目标和结果要从儿童积极主动的学习中体现出来,引导儿童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

  • 浅谈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以及相应策略

    山东省沂水县富官庄镇中心校 张花艳 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坚持以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努力改善办园条件,提高保教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下,总体发展是好的。我作为一位学前教育工作者,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但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农村学前教育已成为教育体系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农村学前教育目前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

  • 抓特色 齐分享——记教研组长、村幼负责人总结交流会

    在本学期最后一天的最后一个会议,我们组织召开了各教研组长、村幼负责人学期工作总结交流会。 这次的总结交流和以往有所不同,我们采用详略结合的方式展开,首先由获得先进教研组称号的中心和村幼小班组长、群体师德先进小组称号的中心大班组和姚浜幼儿园负责人进行详细的交流,而后其他各教研组或幼教点则交流自己的亮点、特色工作。 中心小班组的教研计划获得了市级三等奖,她们围绕四个教研重点,在理论学习、队伍建设、课堂实践、组本科研中静下心来实践探究、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特别是她们的行为跟进式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的不断成

  • 利用农村自然物发展幼儿动手能力

    板桥小学 郑冬梅 我园地处农村,利用农村自然物对幼儿进行教育是我们的有利条件,因为农村自然物为幼儿常见的,由于它的直观性,可取性和神秘性,更加受到我们农村幼儿的喜爱,所以我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在利用农村这块沃土,进行就地取材,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首先是自然角的创设。自然角是为幼儿提供认识自然界的窗口,通过组织自然角的活动,能够增长幼儿的知识,而且又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同时通过对自然角的管理,能使幼儿学到简单的劳动技能,陶冶他们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在我们的自然角里,不但种植了各种

  • 半天的村幼支教

    开学初,领导要求我们正副教研组长每周去村幼儿园上半天的课,这对我来说可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怕自己干不好。但为了迎难而上,也为了考验自己,欣然接受了领导的任务,尽自己最大的力来干好这件事。 上周四宝贝儿妈妈、希望以及亲亲宝贝已经在陆园长的带领下一起去了前进村幼儿园。昨天我、枫叶凡人还有沙漠雨滴三人一起在穗轮幼儿园待了半天,虽然领导因为有事而没有随同,但我们三位老师并没有为此松懈,向平时一样尽心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带好半天的课。 穗轮幼儿园是新造的园所,条件设施比过我们,教室午睡室宽敞明亮,活动场地大,

  • 走进乡土 享受艺术——农村幼儿园“乡土艺术”教学成果展示研讨

    【引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种精神:引领幼儿享受生活,感受艺术,这也是幼儿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载体和必然的要求。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乡土文化,这为幼儿走近乡土、享受艺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在一年多时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挖掘利用本土资源,在幼儿园创设浓浓的乡土艺术环境,营造艺术氛围,拓展幼儿艺术领域活动空间,引领孩子走进乡土艺术的世界。 一、多彩乡土环境,营造艺术氛围。 创设具有乡土特色的艺术环境,使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幼儿艺术学习的园地,这是我们开展乡土

  • 利用农村家长资源开展家园“绿色角”的实践研究

    海桥幼儿园 施雄伟 一、问题的提出:《幼儿园工作规程》、《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精神指出:要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要让有热亲近自然,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作为农村的孩子最贴近的是大自然,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触摸它,亲近它。大自然中充满着神奇的自然现象,孩子最喜欢大自然,眷恋大自然,在大自然中他们常常会提出小草为什么是绿的?小树是怎么长高的?。由于孩子好奇好问好探索的特点,他们需要不同的经验。而大自然是他们最好的课堂。因此,抓住

  • 论文: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探究

    单位:莱州市驿道镇中心幼儿园 作者:孙伟, 活动时间 2016年 11月9日(星期三) 活动地点 办公室 出席人员 于园长 李春龙 孙伟 吕珈婧 刘佳 活动主题 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探究 主持人 李春龙 活动方式 集中研讨、学习 记录人 李卫平 活动过程 记录 主持人: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就像不会说话的老师,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它为孩子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进行各类探索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通过近段时间集体观摩各班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我发现各班在区域活动材料的

  • 幼儿园适趣教育探索之乐享“运动之趣”

    一直以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基本上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伙伴相对固定,师幼之间,幼幼之间互动范围相对狭窄。混班运动游戏作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打破了班级界限,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把操场变成游戏场,不仅扩大了幼儿之间的交往,使不同班级的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共同提高,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幼儿爱玩、好动的天性,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我们为幼儿制作了姓名牌,游戏时戴在身上,方便教师辨认,让所有幼儿在一个开放、动态的大空间中进行有趣的运动,更好地体现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幼儿游戏精神。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