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专题 > 幼儿园幼小衔接专题
观察记录:《走近小学》(小源)

观察记录:《走近小学》(小源)

更新时间:2018-03-28 14:52:41

《观察记录:《走近小学》(小源)》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幼小衔接专题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本月开展主题活动《走近小学》,3月19日带领小朋友参观小学,首先参与了小学周一的升旗仪式,接着我们对小学的周围进行了观察,小学都非常向往小学这个地方,因此在建构活动中他们想建构一所自己理想中的小学。
观察实录一:
活动一开始,小源、小航、小凌等几个小学来到了建构区,小源说:“我们昨天去了小学,小学真美,我们今天也来搭一座小学吧。”小凌等几个人说:“好。我们一起来搭吧。”小源说:“小凌,你绘画画得比较好,你先设计好,然后我们一起来搭。”小凌说:“好。”于是小凌就开始设计,其他几个人在边上看边提出建议。
分析:
通过周一的参观活动,小朋友对小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也非常向往自己能上小学,因此想到了想搭一所自己喜欢的小学,于是他们就开展建构自己的小学的愿望,小源因为画画不怎么好,他想到了小凌画画比较好,所以让小凌进行设计,他们几个在一旁出谋划策。

观察实录二:
设计图出来了,小源等几个孩子来给我看,我说:“可以啊。”于是几个孩子就开始准备起来,我听小凌说:“我们一起来把学校的围墙搭起来吧。”小源等几个孩子一起说:“好吧。”于是他们一起搬“砖”(纸盒子),圈成一个大圈,一会儿把围墙围了起来。
分析:
活动中小朋友的想法还是很多的,他们图纸设计好了,就想搭建了,首先想到了要有一定的范围,于是就用纸盒围成了一个圈代表围墙,活动中小源的注意并不是特别多,而是靠其他小朋友的提醒下才一起进行搭建。观察实录三:我看他们围墙搭建好了,校门并不明显,于是我就问:“这是校门吗?”小源他们说:“是的。”“那你们想一想我们那天去参观的时候走进校门口时看到还有什么呢?”小源说:“还有个传达室。”小凌也附和说:“对,还有几间小房子。”于是他们就用木块积木搭了二间小房子。
分析:
小源和几个小朋友在建构活动中主动性还不是很明显,想得并不周到,须有人提醒才能想还需要搭什么,因此在活动中老师还是适时介入指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我创造能力。
观察实录四:
今天小源邀请了小畅、小聪还有小卉、小琪几个一起玩建构,我看小源几个还是在建构学校,他们先把围墙围好,留了一个门,门口建了一个传达室,小源在用塑料管在建构,我就问他:“小源,你这是搭什么呀?”小源说:“这是教室。”
我接着问“你搭了几间?”小源说:“我搭了三层的,因为那天我看到的是三层的。”“哦,那你继续吧。”
分析:
小源今天能根据前天建构的基础上进行建构学校,在建构过程中,他能根据自己观察到的进行建构活动,说明小源的建构能力已有所提高。
观察实录五:
过了一会儿我又来到了小源的建构区,小源的校舍已经建构得差不多了,我看他在用雪花片搭,我就间他:“小源,你又在搭建什么呀?”小源说:“我想搭一些小树和小花,因为那天我还看到了学校里有许多的树和花。”我表扬了他:“哦,你看得真仔细。”我又接着问:“那你一个人来得及搭那么多的花和树吗?”这时候小琪听见了就说:“小源,我来帮你一起搭吧。”小源说:“好的。”于是看到他和小琪一起开心地继续拼搭。
分析:
小源校舍建构完毕能想到校园里看到的树和花草,于是想到了用雪花片搭小树和小花,自己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在建构区内拼搭,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小源与伙伴的合作能力还是有些欠缺,因此老师还是要多加提醒他主动邀请小伙伴一起建构。
观察实录六:
转了圈后我又来到了小源的建构区,小源和小琪二个人搭了好多的树和小花,摆放在校舍的旁边,我又提示小源:“小源,想想看,我们那天还看到了什么?小学里还有些什么呢?”小琪在一旁说:“我们那天在大操场上参加哥哥姐姐的升旗仪式,我们一起来搭一个大操场吧。”小源说:“好的,我们一起来搭。”于是我看他们找来了小木块,竖起来,围成了一个椭圆形的场地,他们又在一边用木块堆成一个台,我就问小源:“这又是什么呀?”他说:“这是升旗台啊。”我及时表扬了他:“哦,真棒!观察得真仔细。”
分析:
小源在建构活动中缺乏与伙伴的主动合作和创造相像力,须有人在一旁提示,他才能想出所要建构的东西,因此在以后的建构活动老师还是要多加观察与指导,充分调动他活动时与同伴的合作主动性我建构时的创造力与相像力。
相关阅读
推荐
  • 试谈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 儿童 认识了多少字,会

  • 家长的教育观念及其对子女小幼衔接教育的影响

    家长的教育观念及其对子女小幼衔接教育的影响 ——大班幼儿家长小幼衔接教育情况调查 清华大学洁华幼儿园 狄雪明 一. 目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应是"家外之家",家庭应是"校外之校"。最理想的教育应是"学校-家庭教育"。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是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们创设良好莱坞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因此,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完成,是立体教育。而作为三者之一的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

  • “优化幼小衔接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从幼儿到小学生,这是每一个人所必须经历的,陶行知也曾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见《陶行知全集》P81)当前已能充分重视小学教育和 幼儿 教育,但在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上却存在着下列问题:1、当前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幼小衔接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幼小衔接的教育上应有新的策略与方法。2、幼儿教师的短期效应观念,为了大力挖潜,尽早尽快地做出所谓的成绩,而拼命地抓特长,反复片面训练幼儿某

  • 你准备好了吗?——大班组“幼小衔接”主题式家长会

    大班的孩子们再过四个月就要离开生活了三年的幼儿园,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心理和生理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这一关键的转折点,为了让孩子能够在进入小学后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近日乍幼南湾园区大班年级组举行题为幼小衔接你们准备好了吗?的主题式家长会。 年级组长周老师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大班孩子即将踏入小学的校门,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现阶段让家长们最感困惑的问题。为此年级组特别邀请到叔同实验小学张爱军老师一起召开了此次幼小衔接主题式家长会。 张老师让家长首先从整体上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

  • 记幼儿整理书包自理能力比赛

    虽然大班幼儿临近毕业,但我们的幼儿活动还是搞得热热闹闹、有声有色。昨天,大班年级组的孩子们又聚集在一起,举行了幼儿自理能力比赛,针对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熟悉学习习惯,我们特意把这次的自理能力主题定为整理小书包。当一个星期前,幼儿得知这一消息,都非常积极地做起了准备,铅笔盒、书本、绘画工具成了他们每天必带的学习用品,书包里再也没有玩具、零食杂七杂八的东西,不但天天自己收拾、整理好,不用父母操心,而且在幼儿园一有空闲时间,就自觉地拿出文具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把这次

  • 幼小衔接的感悟

    进入大班,越来越多的家长向我们打听:教不教字?做不做计算?拼音教吗?家长的担心不无道理,小学的进度很快,什么都不学怕是跟不上。然而,无论是杂志还是专家,都强调幼儿园用不着教这些,说是一切按照《纲要》来,。两者的矛盾让我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去做。 昨天家访时,和做小学老师的家长聊到这个问题,她说:什么都没学过的孩子读一年级肯定要吃亏,新课程的识字量是很大的,数学的口算速度相当的快。幼儿园可以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孩子识字、读短句,不要写;制作卡片让孩子反复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如此练习,可以大

  • 对大班家长们的几点忠告

    1、家长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共同学习、游戏(可以讲故事、看连环画、下棋、拼图等)。说句实话,独生子女的孩子最需要、最渴望的就是家里有个小伙伴,在座的家长中也许就有我们中国第一批的独生子女,我们这样的想有个弟弟、妹妹的愿望,普通家庭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我们家长就得做孩子的伙伴,做一个伙伴式的爸爸或妈妈,和他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这样,孩子即使长大了,他还会依然像小时候那样愿意跟你说说心理话。 2、每天保证一定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安静地阅读、游戏,使他能集中注意力,有始有终地完成一件事情。在孩子学习、游戏的时候

  • 孩子入学的心理准备

    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平时我们家长可以和孩子多说说和小学生活有关的话题,使孩子的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为他的顺利入学做好心理的准备。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同时,也可以向孩子介绍小学的各种好处,比如,在小学里可以多学知识和本领,可以看到更多的老师和小朋友等等。还要能善于去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可以天天表扬他,宝宝现在长大了,看,自己的事情做得多好啊!真像一个小学生了诸如

  • 对幼小衔接的一点看法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仅是学习环境的变换,也包括教师、同伴、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换。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发现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孩子,一般存在着六大方面的问题:①关系人的问题。孩子入学后,离开了象妈妈式的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使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②学习方式的问题。小学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游戏学习式学习方式有很大区别,孩子必须有适当的时间去适应。③行为规范的问题。在幼儿园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