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
教育的50个细节》一书的第一编“语言运用”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把你送到
小班去”。描述的是,
中班某老师将班级里一位屡屡犯错的顽皮小男孩送到小班教室里的故事……
整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的“把你送到小班去”和顽皮男孩的“我不要到小班,我要回班”两句话。细析这两句话,剖析
教师和顽皮男孩的心理,教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一句话,并非真的把该幼儿送到小班,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方法能制约幼儿的不良行为,并非否定幼儿在班级体的能力、品格和地位,也并非不喜欢该幼儿,而是让幼儿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允许、不适合的。反思自己日常教学中
幼儿教育m.smtXjs.com
,个别幼儿频频出现不良的行为时,也非常气愤。虽然没有把该幼儿送到另一个班级的情况,但“把你送到小班去”类似的话语也常常脱口而出。顽皮男孩的“我不要到小班,我要回班”,这句话的语气是坚定的、强烈的。透露的不仅幼儿坚定的自我意识,也是他不安心理的表达。因为幼儿并不了解老师的好意,在他看来,老师这样的方式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
“把你送到小班去”只是对幼儿不良行为的一种威胁和惩罚,只会起到一时的作用,但很难让幼儿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根本无法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提高。细析“把你送到小班去”这一教育行为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分析一 对于顽皮的幼儿,这样的方式当时能稍改善幼儿的不良行为,但不具持久性的功效。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导致顽皮幼儿行为恶性循环的现象。在顽皮
孩子的心理,这样的方式会加深他们对于自己“顽皮”形象的定义,他会认为自己就是个坏孩子,反正老师和小伙伴都不喜欢我。
分析二 对于性格较内向的幼儿